刘金洋
摘 要:如今,我国市场经济稳步发展,会计信息对于我国企业发展以及市场经济发展的作用是十分巨大的,并日渐成为保证企业正常健康发展的关键因素之一。但目前,我国关于会计造假问题的法制法规建设尚未健全,而且社会环境的复杂多变对会计从事人员的影响极大,很容易出现会计造假现象。会计造假所带来的的损失,不单单是给企业的利益造成巨大损失,同时还会给市场经济的正常发展带来了极大的影响。文章从我国存在的会计造假现状出发,分析其危害,指出对这一现象进行遏制的必要性,并研究分析了会计造假的原因,提出了相应的治理方案。
关键词:会计造假;防范;治理公路工程;试验检测;意义;对策
中图分类号:F27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8937(2016)09-0140-02
1 我国会计造假的现状及危害
1.1 我国会计造假的现状
会计信息造假指的是企业负责人与财务人员在核算中,并没有按照我国国家的会计法律法规进行会计核算行为,比如记录会计凭证,根据会计凭证进行入账,根据会计账目编制会计报表等。在企业经营活动中,单位负责人对会计信息的真实性与完整性负责,会计责任主体要分清自己的责任与界限。
近几年,我国市场经济在不断的良好发展,同时暴露了我国法律在会计信息制度的不完整与不健全。这样的外部环境导致了我国企业会计信息造假现象。
如今,我国会计造假现象越来越严重。很多见利忘义的单位负责人与会计从业人员收到利益驱使而做出造假账,编纂错误的财务报表目的在于欺骗国家和人民,在如今社会很普遍。从结果看出,在1999~2010年的抽查中,90%左右的被审查单位存在着不同程度的利润不实,可以说我国的会计造假以及是个普遍现象。
同时,我国会计信息造假规模较大,程度也比较深,并且呈现上升的趋势。所以,会计信息造假对我国的经济社会危害不容小觑。
1.2 我国会计造假的危害
会计信息造假对我国社会产生了严重的经济后果,对我国社会产生了危害。虚假的,扭曲的会计信息,对经济产生严重后果的同时也对人民生产生活产生极大的影响与作用。
微观角度看虚假的会计信息会导致我国经济受到什么样的损害。会计信息出现在企业生产经营的全部过程。如果会计信息的虚假,就会对整个生产经营活动造成严重的影响。随着市场经济不断良好的发展,我国经济活动离不开证券市场的参与,证券发展对我国经济发展起到重要作用。在有效市场假设下,会计信息真实性越高,投资者对会计盈余反应系数就越大,反之,则越小。
但是,会计造假行为的广泛存在,就会给广大投资者带来损失与误导,不利于证券市场的良好发展。同时,会计造假现象导致的信息披露不规范,造成了公司内幕人士的“信息优势”,导致了哄抬物价或则打压股价的现象。这一切都在影响着正常证券市场的稳定。
从宏观角度来看,被造假过后的会计信息实惠导致经济环境的混乱这样经济运行中的矛盾就会被掩盖,这就会导致政府对当前经济形势错误的判断从而给社会带来经济问题。
第一,扰乱经济秩序从而引发经济的犯罪。会计造假将会会导致隐瞒收入、乱摊成本的问题,最终结果必然是会导致偷逃国家税收,使个人侵占整体利益,企业经营决策失误等问题。会计造假是经济犯罪的温床。
同样经济秩序的混乱会带来经济犯罪的产生,这是相互影响的。
第二,会计信息造假使得我国的会计法律法规形同虚设损害我国国家财经法规和会计制度的严肃与权威性。
第三,错误的会计信息是会导致我国财政预算与收支编制的错误。根据我国规定,国家和地方的财政收支预算编制是根据上一年的信息进行。会计信息造假的行为,就会导致编纂时候出现方向性的错误,从而给国家带来损失。
会计信息造假从微观与宏观的角度分别来看,都给我国社会与企业发展造成了巨大的损失。对我国市场经济发展,对我国企业发展壮大也带来了巨大的损失。同时,会计信息造假会扰乱社会市场经济的正常顺序,让会计信息的使用者做出正确的判断。因此,分析会计造假的原因并且提出解决这种问题的策略和办法,已经迫在眉睫。
2 我国会计造假的原因分析
2.1 根本原因:两权分离
企业存在两权分离的现象。两权分离指的是企业资本所有权和运作权分离。资本所有权是指对资产的拥有权,资本运作权指得是如何管理经营投入的成本。通过委派或者聘用专人来管理。两权分离也要有统一的目标,就是为了企业能够效益最大化。两权分离是有局限性,资本所有者希望增加的财产,所以需要让资本运用者也就是直接参与经营管理的人能够好好的进行管理。
资本运作者希望通过会计造假从而谋求私利,保留一部分盈余,从而损害所有者的权益。比如,资本所有者和资本运作者之间存在矛盾,那么资本所有者不信任资本运作者,可能会采取一些监督措施,而资本运作者也会采取相应的措施去回避监督,这个过程中就会产生会计造假。
2.2 直接原因:经济利益驱使
企业通过会计信息造假的行为,可以虚增资产,从而满足自己企业利益。所以说,经济利益的驱使是会计信息造假的直接原因。
获得经济利益是一把“双刃剑”。一方面,对获得经济利益有着积极的作用,从而督促企业获得更大的经济利益。
另一方,就表现出来消极作用,很多企业想要扩大规模,但是却对企业发展规模充分性认识不足,对下一年的利润和资产增长指标不依据往年经济增长形式,过高的指标会产生会计信息造假的现象。通过制定比较高的指标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刺激企业向前去发展,但是过于高的指标制定就会导致企业管理者运用财务造假的办法,对企业的账面进行利润和资产虚高的造假。
2.3 重要原因:监督不完善
监督有会计监督、审计监督、综合监督和执法监督四个方面。根据会计法来看,会计监督的主体是单位的会计机构和会计人员,内部会计监督的对象是本单位的经济活动。近几年我国市场经济在良好的发展,适用于我国市场经济的法律法规也在不断的建设和完善。会计信息的法律法规的出台是为了制约和规范会计造假的行为。
但是,我国大部分会计法规准则都是引导性,很少有对会计的诚信行为进行具体的规范,会计准则与规范的实用性和操作性不足。我国制定的会计先关法律制度对会计造假行为惩罚力度不够,一般都是行政处罚,很少追究刑事责任。同时,我国并没有设立会计执法监管机构,对财务方面的会计法规执行力不强。
2.4 其他原因:会计工作人员的从属性
会计人员与公司普通人员是不同的,对于公司本身具有从属性和依附性。
会计工作人员的职业道德有从属性。在一些企业单位中,没有经过系统财务知识培训过的员工素质不高,无法很好的完成简单的记账等工作,认识不到会计的职责。不能够很好利用企业内部信息,对财务管理进行有效的控制,也不能及时准确的将企业财务信息向决策层反应。有些财务工作者自身的道德素质不高,为了自身的利益,以自身的职务便利进行账目和报表的造假。同时,也很有可能受到上级的压力,被授意造假,会计人员的法律意识不强,不敢利益法律手段进行纵容,甚至同流合污损害企业利益。
3 我国会计造假的治理对策
3.1 建立完内控制度互相制约其权力
建立完善内部会计控制制度应该从两个方面入手:一是完善并重视内部控制制度的内部方法,进行合理设计;二是强化内部审计机构,提高其内部人员的综合能力在保证其独立性的同时使其权威得到树立,最大地发挥审计机构职能。完善内部会计控制制度相互制约、平衡发展的状态,使控制制度得到统一,这样才可以防范会计造假行为的产生。
3.2 增强经济处罚力度
会计信息造假行为屡禁不止是因为会计造假的成本较低,会计造假是有利可图的。
我国关于会计造假行为的处罚存在很多的问题。比如实行性不强,可操作性不强等。对会计造假处罚力度很轻,就导致很多会计人员为了一己私利走上了铤而走险的道路,从事会计造假行为。
所以,为了防止会计造假行为产生,就要建立健全相关的法律制度。
第一,在制定法律法规时,做到尽量细致,防止不法分子钻空子。
第二,增加会计造假的成本,增加对会计造假行为的惩罚力度。
同时,对于直接或间接出现的违法行为者进行法律责任追究,通过法律准则对会计造假行为进行约束和制止,进而防止财务造假发生可能性,保证会计信息的准确性。
3.3 营造法制监督
要按照我国会计法律、财务法规制度的规定,对会计信息造假行为严格的处罚。执法人员在执法过程中,要维护法律的权威性,杜绝人情执法,这样会让会计造假人员感受到会计法律的威慑力。
同时,有关管理部门要加强巡查工作,加大检查的范围,对每个单位的会计信息进行彻底的检查,使得企业负责人放弃会计造假的念头。在提高法律威慑力的同时也需要对法律法规进行宣传与指导,提高会计人员对法律法规的认知度,树立不违背法律法规的自觉性。会计造假的防范与治理是一个长期性的工作,各部门意见会计工作者的监督配合才能够达到应有的效果。
3.4 提高职业素质
提高财务人员的职业素质是治理会计造假现象的措施之一,而普遍的职业素质提升主要从提升技能素质和道德素质两个方面来实现。
财务人员的技能素质提高的可以从以下方面展开:
第一,加强对会计人员的专业性教育,会计知识对职业发展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第二企业要定期组织会计人员进行专业技能的培训,也可以通过有奖竞赛等方式提高员工的积极性。
第三,加强企业内部监督,加强会计人员在工作中相互监督,企业也需要开展财务审计的工作;
第四,财务人员要了解我国的税收基本政策,防止出现偷税漏税的现象发生。
只有让财务人员建立良好的思想道德观念,才能够提高财务人员的职业道德素质。这需要让公正、诚信的中国传统美德深入人心,加强会计人员自觉抵抗违法违规的行为,加强自律性,从根本上杜绝会计人员为了私利做出损害公司利益的事情。同时,单位负责人对本单位会计信息的真实性和完整性负责,所以,本单位的会计负责人也需要了解一定的会计知识。
4 结 语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持续良好的发展,每个行业都在时刻发生变化,会计行业更是如此。会计人员的职责是记账报账,同时涉及到财务的预算和企业经营管理决策。随着时代的发展,会计造假的现象越来越突出,造假的方法也越来越丰富。如今改变会计信息造假已经迫在眉睫。
但是,改变会计造假现象不是一天就可以完成,这需要社会长期的用法律和道德进行约束,也需要企业不断改进,这需要双方的共同努力。
参考文献:
[1] 樊清玉.会计基础[M].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16.
[2] 梁步腾.财经法规与会计职业道德[M].北京:中国财政积极出版社,2012.
[3] 刘菲.浅析会计造假的原因及防范措施[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2013,(6).
[4] Wang,X.CaPitalAlloeationandAeeountingInformationProPerties[D].Emory UniversityworkingPaPer,2003.
[5] Levitt,Arthur.TheImPortanceofHighQualityAeeountingStandards[J].Aeeounting Horizons,1998,(l).
[6] 乔旭东.会计信息属性的产权经济学分析[J].上海会计,2001,(7).
[7] 李妹.会计信息决策有用性研究[M].大连: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8.
[8] 李青原.会计信息质量、审计监督与公司投资效率——来自我国上市 公司的经验[J].审计研究,200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