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文化视角下中西文化差异探析

2016-03-31 08:29贾秀清
福建茶叶 2016年10期
关键词:中西文化中西红茶

贾秀清

(内蒙古科技大学,内蒙古包头 014000)

茶文化视角下中西文化差异探析

贾秀清

(内蒙古科技大学,内蒙古包头 014000)

中国是茶树的原产地,从茶叶发现时起,关于茶叶的传播就从没有间断过。古代时期,茶叶在贸易中扮演着重要角色,不仅开辟了著名的茶马古道,路上丝绸之路和海上丝绸之路的开辟也离不开茶叶贸易。近代时期,中国贸易普遍衰落,茶叶贸易仍然在中外贸易中占有优势。随着茶叶的海外传播,与当地的文化相互融合,逐渐产生了不同于本土的茶文化,造成中西茶文化的差异。本文通过在物质、精神和语言上对中西茶文化进行对比,挖掘中西文化之间的差异。

茶文化;中西文化;差异

文化是价值观的核心,也是一切得以存在和发展的源泉。中国茶文化在不同的土壤背景下,逐渐形成了不同的茶文化特色,尤其是在中西文化的对比上,其差异尤为明显。同时具有中西特色的茶文化又体现出了中西文化的差异。

1 茶文化的起源与海外传播

1.1茶文化的历史起源

茶,最先起源于中国,早期时是被当做药物使用。关于茶叶的最早记载就是神农为了解毒,亲尝百草,最后发现茶能解毒。后来茶又被人当做饮食广泛使用,直到后来人们发现茶叶冲泡后口齿留香,让人回味无穷,茶叶才作为饮品被人广泛接受。但种茶、喝茶并不是“茶文化”。茶文化是一定社会历史下的产物,是在种茶、喝茶的过程中产生的精神上的享受,并随之产生各种文化现象的基础上形成的。唐朝时期,政治清明,经济强盛,思想开放,海外交流繁盛,饮茶之风盛行,由此带动文人阶层对茶的喜爱,他们纷纷种茶树,咏茶诗,作茶画,著茶书,还举办茶宴,以茶会友,进而产生了茶文化。宋朝时期茶文化进一步走向兴盛,产生了不同于唐朝时期的点茶法,斗茶之风也盛行京都。到元明清时期,饮茶崇尚清饮,茶文化追求简约化、自然化,这奠定了现代茶文化的基础。现代茶文化从广义上来讲是指人类历史进程中产生的一切与茶相关的物质财富与精神财富的总和,从狭义上讲则只指精神层面上的。按照广义的划分,将茶文化划分为物质文化、心态文化、行为文化和制度文化四个层次。从这四个层次出发,茶文化涉及了文学、历史、旅游、科技、教育、经济、管理、生态、医疗多个领域,,内涵十分丰富。

1.2茶文化的海外传播

茶叶凭借其生津止渴,促进消化的自然功能和深厚的文化内涵受到了世界各国人民的欢迎。茶叶贸易也逐渐成为了中国贸易的大宗产品,伴随着茶叶贸易而生的是茶文化的传播与落地生根。中国茶叶近销韩国、日本、越南,远销欧洲,美洲,尤其是以欧美为代表的西方国家的异域文化的熏陶下,产生了不同于本土茶文化的西方茶文化。由于一开始受到地域和航海条件的限制,茶叶在西方市场的价格很贵,茶叶只能是少数贵族享用的奢侈品。后来随着工业时代的来临,贸易条件的改善,茶叶普及到中下阶层,成为人们日常饮食的一部分,并且形成了富有特色的茶文化。如英国创造出了著名的下午茶文化,美国根据其自身追求快节奏的特点,创造出冰茶文化,俄罗斯也形成了其独具一格的红茶文化。

2 中西茶文化的对比

2.1中西茶文化在物质上的差异

茶文化在物质上的差异主要表现在茶叶的品种选择、茶点的搭配、茶具的使用和饮茶场所的选择。首先,中国传统的茶叶品种主要有绿茶、红茶、黑茶、白茶、青茶(乌龙茶)、黄茶等六种,他们各具特色,但中国人历来崇尚清新、宁静、简约、朴素,这与绿茶表现出来的气质相符合,所以中国人自古多偏爱绿茶。以清水冲泡出来的绿茶不仅色泽鲜亮,碧绿清润,而且清香扑鼻,清爽可口,体现出茶文化“清、新、静、雅”的特点。西方国家则比较偏爱红茶,一是红茶味道浓郁、品性温和,兼具养胃功效,且易于保存,这与欧洲、北美寒冷的气候条件相适应。同时红茶的产量极大,中国的福建、广东、云南,以及印度、斯里兰卡等地都盛产红茶,这些地方海运便利,方便红茶出口,因此形成西方人或清饮红茶或调饮红茶的习惯。其次,人们在喝茶的时候总喜欢搭配一些茶点作为辅助。中国人喝茶时多以瓜子、果脯等零食为主,有的辅之以各色的糕点或点心,如著名的京式糕点。有的还将茶水与早点结合在一起,以各种包子、饺子、粉果、粥等作为饮茶的配点,丰富美味的茶点也增加了人们对于喝茶的喜爱。西方人由于与中国饮食习惯的不同,在喝茶的时候则偏爱搭配其特有的含有肉类、香肠和蔬菜的三明治和牛角面包,还有的喜欢搭配水果塔或奶油制的蛋糕。再次,茶具在选用对于茶叶的冲泡也至关重要。中国的茶具材质繁多,有陶土的、瓷器的、漆器的、金属的、玻璃的和竹木的,但中国人最为偏爱的还是宜兴的紫沙茶具。而西方人在茶具的选择上喜欢金光闪闪的金属茶具,认为金属茶具不仅密封性好,还十分的高贵典雅。[1]最后在饮茶场所的选择上,中西方也存在差异。中国的茶馆不仅是一个饮茶的场所,更是一个娱乐休闲的地方,茶馆不仅供给茶水,还兼提供饮食住宿。此外,在茶馆内还可进行说学逗唱,谈生意、做买卖,聊天等。可以说一个茶馆就是一个浓缩的古代社会生活。西方则喜爱在家中宴请亲朋好友来喝茶,一起度过美妙的时光。

2.2中西茶文化在精神上的差异

中国茶文化受到中国古代哲学的影响,追求天人合一的境界,讲究将人与宇宙、自然融为一体。为了表达这一思想,古人常通过饮茶的方式来达到自己回归自然、淡泊名利的心志。如在文人的书画或诗词作品中多是体现出在山村野外或者是秀丽山水间品茶论道,而一些古人也喜欢选取环境清幽、风景秀美的地方邀人饮茶,以此借景生情,由情入境。同时在儒家文化的影响下,中国茶文化更加讲究“和”,主张以和待人,这在茶礼中就能得到很好的印证。而西方则不同于中国的思想,西方人长期在战争中度过,讲求对自然的探索和征服,充满了浓重的个人主义色彩。因此,红茶也更加能突出西方人内心的热情澎湃,激发他们昂扬斗志。在举行茶会时,主人也会极尽所能的突出自己的光彩。

2.3中西茶文化在语言上的差异

语言是文化表达的最好载体,尤其是文学作品,就是本国文化的一面镜子,中西方茶文化的不同体现在各自的文学作品中。中国早在《诗经》中有关于七首关于茶的作品,到魏晋南北朝时期,佛道兴起,人们将佛道家的思想与茶结合起来。唐后期时,诗歌的繁盛促使人们将歌咏的对象转向茶,唐代诗人白居易就是最爱饮茶的诗人,其诗《琴茶》就将琴与茶结合在一起,表现其远离官场的轻松自在。宋朝是盛行斗茶,范仲淹的一首斗茶歌中就描述了当时斗茶的盛况。在《红楼梦》中更是多处写到茶,借由茶来体现当时的生活境况和烘托人物的性格。西方文学中也有许多关于茶的作品,如英国诗人埃德蒙·沃勒写了英国第一部茶诗《论茶》,以自己对茶叶感情抒发对皇后赞美和歌颂,有的人更是将茶叶视为灵感的来源。[2]

3 茶文化背景下的中西文化对比

茶文化的中西对比,不仅体现在茶这件物事上,他们的差异更多的是由于其背后深层的文化差异造成的。这主要表现在道德准则、哲学思维、审美风格三个方面上。

3.1道德准则:集体主义与个人主义

道德伦理价值是文化的核心,隐藏在中西茶文化背后首先就是道德伦理价值观的差异。中国古代受儒家思想的影响,形成以“仁”为主的人本主义思想,重视人伦亲情关系。在中国传统的大家庭中也是讲究长幼尊卑,父慈子孝,兄恭弟谦,万事都是以家族的利益为先,这便形成了集体主义思想,体现在道德上讲究义务本位。[3]所以在中国的茶文化中处处透露出“和”的价值观念,人们用茶礼、茶俗来规范人们的行为,表现出长幼尊卑。而西方道德价值观上则崇尚个人主义,以维护个人权利为要,这表现在西方茶文化中就是西方人借茶会表现的是某种商业功能和交际功能,功利色彩比较浓厚,与中国追求的宁静淡泊相背离。

3.2哲学思维:天人合一与二分理论

哲学思维主导着文化的思维发展方向。中国古代历来尊崇“天人合一”的思想,老庄哲学中最初提倡这一思想,后来儒家也追求无我的境界,到禅宗时,更是将“心外无物”作为最高境界。这种观点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没有区分主客体,将人与自然放在平等的位置上。因此茶文化也追求天人合一的境界,在饮茶时多选择取之自然的竹木或陶制茶具,进而达到与自然融为一体。西方在哲学中便重视主客二分理论,笛卡尔就曾说道:“我思故我在”,将人与世界分开,人是主体,外界都是客体,充分肯定主体的价值。[4]文艺复兴时期,又提出以人为本,主张人去认识自然、探索自然并驾驭自然,人是自然的主宰,这表现在茶文化上就是茶点多以肉食辅之。

3.3审美风格:伦理性与世俗性

中国的文学作品多以诗歌散文为主,主要描绘爱情、友情、歌颂劳动人民的勤劳、善良、正义,偏向于伦理性。中国的茶文化也体现在伦理性方面,注重对日常人伦的维护。如在一些作品中歌颂采茶人的辛劳,也有对翻炒茶叶场面的细致描绘。而西方文学作品多以小说和戏剧为主,主要描绘的繁华的都市生活和矛盾冲突,更多的借助宗教来表达自身的内心诉求,而不是自然,具有很强的世俗气息。因此在西方的茶文学作品中鲜少会出现描绘茶园甜美风光的篇章,但是关于茶叶贸易和人们在一起喝茶时热闹繁华的场景则会时常在文学作品中体现出来。

4 结语

总而言之,中西茶文化的不同主要是由不同的文化土壤培植而成。一个是生根于传统农耕社会,追求天人合一的境界,一个是根植于工业文明的土壤,追去实用性和目的性。

[1]孟丹.中英茶文化内涵的对比研究[D].湖北工业大学,2010.

[2]吕春.中英茶文化的内涵差异分析[J].贵州茶叶,2014(1):13-14.

[3]毕文静.浅析中英茶文化内涵的差异[J].大众文艺,2012(4):128-129.

[4]黄剑,戴丽华,涂雨晨.中西文化差异与理解的融合[J].江南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3(6):26-30.

贾秀清(1979-),女,内蒙古人,硕士,讲师,研究方向:英语文学及应用语言学。

猜你喜欢
中西文化中西红茶
《幸福的红茶时光》
基于新媒体专业能力培养的“中西文化比较”课程教学改革探索
影響中西的波希戰爭
书介:《中西文化关系通史》
蜜香红茶
Happy Afternoon Tea
中西文化视阈下的《艺术概论》课程教学改革
“味其道”与“理其道”(一)——中西诗与思比较谈片
从电影《推手》看中西文化的冲突与融合
国际茶叶产量少量增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