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茶文化典籍文献综论

2016-03-31 08:29罗佳佳
福建茶叶 2016年10期
关键词:典籍茶文化发展

罗佳佳

(江西中医药大学图书馆,江西南昌 330004)

中国茶文化典籍文献综论

罗佳佳

(江西中医药大学图书馆,江西南昌 330004)

茶,虽然是一种世人都所熟悉的植物,但很多人都不知道它在地球上存在了五千多年,更有很多人不知道茶是中国人最早从地球上数以亿万计的植物中发现了、利用并且引入民间栽培的一种植物。从此,在中国奔流不息的历史长河中,茶逐步发展成为人类的药物、食物、饮品等,经历了各种民族的融合、社会结构的多次元变化、多重学科的跨越等有效整合,茶文化凝聚成了涉及农业、社会、艺术、宗教、人生等多方面的文化系统。而想要打开这个系统,就需要掌握中国茶文化密码。那么,密码在哪里?就是本文将要论述的中国茶文化典籍文献。在这些典籍文献中,记载了茶业在中国从自然到文化的发展路径,全面传递出中国茶文化的博大精深。

茶;茶书;茶文化

《神农本草经》,这是一部据传早在距今大约3000多年的洪荒时代就已面世的中药学专著,记载了当时中国(甚至也是世界上)关于茶的信息。从古至今,中国人不仅将茶从野生发展到栽培,从药用发展到食用,从物质发展到精神,更是创造了世界上光辉灿烂的茶文化典籍文献。从最早的《神农本草经》算起,据不完全统计,单是古代茶类书籍就有200多种,可谓数目繁多;特别是唐代的《茶经》,更是创造了世界茶史上最为光辉灿烂的一页,可谓是中国历代茶史的分水岭。除此之外,还有散落于诗歌、小说、戏曲等各类文体中的茶文化记载,这样计算的话,中国茶文化典籍文献的数量真可以说是浩如烟海、汗牛充栋。简单来说,茶文化典籍中不仅包括较为深奥难懂的理论专学,也包括全面系统的综合著作,还包括老小皆宜的普及读物……从如此数量繁多的文献中,我们不难总结出中国传统茶文化的发展路径。本文将顺着历史朝代更迭的进程来论述。

1 唐代以前

中国是茶叶的发源地。在3000多年前,神农氏就发现了茶。有这样的记载:“神农尝百草,日遇七十二毒,得荼而解之”。而战国时代就已经也有了茶的记载。汉代司马相如在其《凡将篇》中将茶与甘草、芍药、肉桂等药用植物并提,说明在当时,茶还只是药用植物。到了东汉,神医华佗在他的医著《食经》中说过这样一句话“久食苦茶,益意思”,这表明,在发展到东汉的时候,茶在药用的基础上又有了食用的功能,说明人们已经注重在平时去食用茶了。后来,再到西汉,王褒在《僮约》中有了“武阳买茶”、“烹茶尽具”的记载,再到东汉时期,华佗在《食经》中记录有“苦茶久食,益意思”,说明在汉代的发展过程中,茶已经初步有了流通的概念,说明很多人需要,既然是很多人需要,就不只是药用了,而发展到有了饮品的雏形。

直到魏晋南北朝时期,茶已经开始脱离药用、解毒、养生等功能,逐步向日常饮品发展。西晋杜育的《荈赋》有过关于茶的相关记载。“弥谷被岗”讲的是茶的种植规模,“沫沉华浮”则描述了茶汤的特点,“酌之以匏”大概意思是说要用葫芦做好喝茶用的器具。后人都认为杜育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使饮茶能拥有风雅文化与身份象征的第一人,从而也标志着中国茶道文化的萌芽。南北朝之后,关于茶事的记录越来越多,更多地体现出了文化意味。比如说,南朝的陶弘景就写有《杂录》一书,其中说了这样的一句话:“苦茶轻身换骨。”可以看出,人们开始重视茶所具有的养生的作用。这说明当时的人们普遍接受茶,这是很重要的转折。

2 唐宋时代

2.1唐代

唐朝之盛,冠绝世界。随着民间贸易的发展,唐朝政府也是实行了一系列的茶政法律,有力地促进了茶伴随人类文明的发展,使茶经历了从饮品到茶道文化的重大转变。目前,最能证明中国是世界茶学理论高峰的书籍典献《茶经》,就是唐朝人陆羽写的,这部书籍介绍最为完整全面,是专门阐述茶文化的书。在世界茶史上都拥有最神圣而不被动摇的地位。这部书里,详细记载了当时的社会是如何种植、生产茶叶的,还有品茶的技巧,以及唐朝以前关于茶道的所有经验方法,标志着茶文化从此定型,饮茶也成为了“国饮”。此后,唐代的茶书不断出现,在《茶经》这部难以翻越的高峰面前,虽然大多是针对某一项专题的论述,但可以讲其他茶书是在为《茶经》做普及工作。随着盛唐疆域的不断扩大,茶也随之走向了大江南北,走向了世界各地,同时,也把茶文化传播到给世界各地,为世界上其他国家茶文化的形成起到了不可磨灭的贡献。在唐代这个时期,还需要我们重视的一个情况就是,唐诗中也蕴藏着非常丰富的茶文化内容,反映出唐人日益满足的生活情景。除了陆羽、卢仝等人写有不少茶诗外,还有李白、白居易、皮日休等闻名古今的诗人,都创作了许多关于茶文化的传世佳作,并对后世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2.2宋代

在从宋朝开始走到清朝的一千年左右的历史中,中国茶文化更是走出了风格迥异的不同道路。在宋代,30多种茶文化的书籍,记录了这个朝代里种植、加工茶业的兴盛,记录了中国人对饮茶艺术的不懈探索,从皇家贵族到黎民百姓,无不爱好饮茶。宋徽宗赵佶也是特别爱好茶的一位皇帝,他曾经写过《大观茶论》一书,详细记录了宫廷里流程复杂、要求严格、技巧细致、统一评判标准的斗茶,那时候就已经对茶的色香味提出了明确要求,形成了社会公允的斗茶技巧和审美内涵。宋朝的诗人吴自牧写过的诗中就有一句话:“柴米油盐酱醋茶。”这句话,一直吟诵到今天,说明茶是中国人民日常生活所必需的七件事之一。特别是在南宋年间,茶肆林立,“四时卖奇茶异汤”,人们都是一边品茶一边闲聊,用现在的话说,茶是当时老百姓各类活动中的必备品。

3 辽金元时代

到了辽代,国祚由契丹人主宰,饮茶也受游牧民族待客时先汤后茶的影响,先后就是200来年。建国以后,在河北宣化挖掘的辽墓群中,就发现有写实感很强的茶道流程图《将进茶图》,图中侍女碾茶、煮茶、敬茶,证明了契丹人爱好喝茶是非常普遍的。进入元代以后,虽然国运不久,但茶文化却一直维持着唐宋以来的传统,并继续发展创新。在这个朝代里,有一个叫王祯的总结了一部全国范围内研究农学的《农书》。其中就对茶的种植、加工、生产、烹煮等作了详细的记载。

4 明清时代

4.1明代

经过战乱的明代,社会不够安定,许多文人墨客总感觉怀才不遇,于是山水书画成了散发情绪的去处,而茶正好成了调缀的饮品。茶本自然之物,自带生态美,而当茶和自然环境接触后,马上成了人们渴望自然、追求生态的精神产物。这种情况,使得明代的人们更强调品茶时的自然环境和相应的审美情趣。伴随这样的发展,茶书就有50多种,其中有不少传世之作,使得明代成了中国古代茶文化典籍数量最多的时代。

其中,嘉靖举人徐献忠著有《水品》一书,内容详细讲述了全国各地可以用来煮茶的泉水,资料丰富,不可多得。陈继儒撰写《茶董补》,对产植、制造、烘焙等提出了不少有新意的见解。田艺衡在前人的基础上撰《煮泉小品》,从考据到议论,从描述到类比,详细阐述了各类煮茶用水的具体情况,体现了明朝人民对煮茶的讲究。陆树声的《煎茶七类》,体现了茶道是一种修身养性的艺术,后来他又与山僧明亮比试茶艺,有了《茶寮记》一书,反映出了雅趣。在明朝,做出最宝贵贡献的还数朱权的《茶谱》。他在《茶谱》中,明确指出饮茶并非只局限于喝茶这件事,而是通过喝茶,来达到修身养性、陶冶情操的目的。

4.2清代

走到了封建社会末期的清朝,终无回天之力,政经衰微,在这样的国体影响下,中国茶文化更加普及到了每一个平民身上。不过200多年的时代里,真正关于茶文化的典籍数量很少,只有10来部,有的还下落不明,不免令人惋惜。在清朝,最具有代表性的茶书是《清稗类钞》这部文化著作。这部文化典籍,记载着非常丰富的茶务活动。这里试举几例:“京师饮水”、“煮茶先验水”、“花点茶”、“活火煎茶”、“啜茗”等等,反映出了清朝老百姓的日常生活中茶事全景。里面最值得一说的是“工夫茶”,讲究养生,注重文化与商业的交流,至今名扬四海。

5 清朝到建国以后

民国年间,中国茶文化继续发展,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后,随着对中国茶文化的研究逐步深入,传统的中国茶道迅速焕发生机,体现出前所未有的创新发展。茶艺师也成了一种新兴的职业,对交流茶艺术、创新茶艺、提升茶文化创造了更加宽广的舞台。现在,我们可以清晰地认识到,中国茶文化的精神核心是内涵深刻的茶道思想、物质表现是纷繁多彩的茶艺、不懈追求的是和谐统一的境界。在继承优秀传统的基础上,融合新的审美观点,创造出更具中华特色和时代精神的茶文化,是全面振兴中国茶文化事业深入发展和传承的重要时期。

6 结语

在绵延5000年的发展进程中,从发现到药用、从食用茶到饮用茶、从调饮变化为清饮、从地方走向国际,最终形成了中华民族精神体系中不可或缺的茶文化。文中,虽然简单地把中国茶文化划分出四个阶段,但却是相互联系的,正是有了前朝基础的奠定,才会有后面的发展;正是有了当朝政局紊乱,才会有了茶文化典籍的锐减。但也正因为朝代更迭,地大物博,中国最终诞生了世界上最为丰富的茶文化。

文中综合论述的茶文化典籍,都是较为专业的茶书;然而,中国茶文化历史悠久,内涵丰富,包括有20多种社会功能,更体现在诗词歌舞、书画戏曲等30多种不同形式的体裁上,数量难以计认,这些典籍文献一直影响着世界茶史的发展。因此,综论中国茶文化,非只言片语可观全貌,非三言两语可纳完备。通过文字沉淀下来的中国茶文化,内涵丰厚,是一笔无价的财富。今天的我们,如想要读懂中国茶文化,仍需坐天地中、烹天地茶,沉浸挖掘,才能把握中国茶文化的精髓所在。

[1]余悦.茶路历程[M].北京.光明日报出版社.1999.

[2]陈香白.中国茶文化[M].太原.山西人民出版社.1998.

[3]寇丹.茶艺初论[J].农业考古.1994,(4).

配套课题,江西省社会科学“十二五”(2015)规划项目15TQ08,大数据时代数字图书馆的阅读推广研究

罗佳佳(1982-),女,湖北人,本科,馆员,研究方向:图书情报学。

猜你喜欢
典籍茶文化发展
迈上十四五发展“新跑道”,打好可持续发展的“未来牌”
Cosmetea新型美妆茶文化品牌店
《典籍里的中国》为什么火?
茶文化的“办案经”
世界各地的茶文化
别具特色的俄罗斯茶文化
砥砺奋进 共享发展
在诗词典籍中赏春日盛景
改性沥青的应用与发展
典籍翻译模式的构建与启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