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茶戏中音乐文化形态研究

2016-03-31 08:29金鑫
福建茶叶 2016年10期
关键词:采茶戏渔网器乐

金鑫

(江西科技师范大学音乐学院,江西南昌 330013)

采茶戏中音乐文化形态研究

金鑫

(江西科技师范大学音乐学院,江西南昌 330013)

采茶戏是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以南昌采茶戏为研究对象,通过走访调查,对南昌采茶戏音乐本体的声腔、曲牌板式、器乐伴奏等方面进行了探析,梳理采茶戏音乐形态及特征,并以《渔网会母》、《南瓜记》、《磨豆腐》为个案,探索采茶戏中音乐文化形态的表现,以期推动传统采茶戏剧文化的保护和传承。

采茶戏;音乐文化形态;曲牌板式;器乐伴奏

1 前言

一个地方艺术精髓的诞生与该区域浓厚的艺术土壤密不可分,南昌采茶戏艺术正是扎根于南昌当地民间艺术土壤、民众热烈的需求以及对外兼容并蓄的社会文化环境中。经历了几千年发展历史的南昌,形成了多种本土音乐艺术,如南昌道情、南昌清音等,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些音乐文化形态均逐步走向衰亡。但是作为南昌最富有本土特色的地方戏——南昌采茶戏,却始终活跃在南昌本土艺术舞台之上,深受民众的喜爱。

南昌采茶戏属于赣南采茶戏的分支,因为南昌的地名,因而起名为“南昌采茶戏”。根据有关历史资料的统计,南昌采茶戏发展至今约有150多年的历史,源于清朝光绪帝统治年间,最早见之于南昌的民间乡下地区。南昌采茶戏是一种民间自发组织的,劳动人民休闲时自导、自娱自乐的民间戏剧。劳动人民结合自我生产和生活实践,进行戏剧创作,在乡间茶区广泛流传。最开始的时候,南昌采茶戏的表演规模较小,以2-3人为主,因此被称之为“三脚(同“角”)戏”,随着艺术形式的不断发展,南昌采茶戏越来越受到群众的欢迎,采茶戏的规模也不断扩大,由原来的2-3人,发展成为5-8人甚至更多演员参与的大型戏剧。参与表演的人们除了原有的民间艺术外,还有许多赣剧、京剧的艺人也不断参与到南昌采茶戏剧的表演中。此时南昌采茶戏班社不再仅仅局限于小班戏剧表演,而是向整本大戏剧表演迈进,成为“半班”。

20世纪20年代末期,南昌采茶戏正式由乡间走进城市,成为城市人们日常生活娱乐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并且,此时的南昌采茶戏鉴于对京剧、赣剧等大剧种优秀元素的借鉴和吸收,采茶戏的唱腔、器乐、服饰等均有了很大程度的改进,开始逐步向大剧种靠拢。此后尽管南昌采茶戏经历了战乱,但是其发展气势磅礴,在新中国成立后“百家争鸣、百花齐放”良好政策的促进下,南昌采茶戏正式成立专业的南昌采茶戏剧团,其专业艺术的地位得到进一步认可。当前,南昌采茶戏在南昌市政府的扶持下,已经列为“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深深扎根于南昌市人们群众的生产和生活中,展现出了其独有的艺术发展魅力,凝练出了浓厚的地方戏剧精髓,是我国戏剧文化的瑰宝。

2 南昌采茶戏音乐文化形态分析

2.1声腔风格

在戏剧音乐中,声腔是处于主导地位的。在我国采茶戏唱腔构成中,多是以民间音乐语言与民间文学进行有机结合,同样南昌采茶戏的唱腔也是本土方言与音乐韵律的结合体,这种有机结合下形成了极具有南昌地方本土气息和风格的“土气”戏剧声腔。形成这种复合、本土声腔的原因主要在于:第一,南昌与多省份相邻,周边县市较多,各地方言存在较大的差异性,音乐艺术受到各地方言文化的渗透;第二,作为民间采茶艺术的结晶,采茶戏本就源于民间采茶活动,很多民间小调在采茶戏的形成过程中逐步融入了进来,对采茶戏声腔产生了重要影响;第三,南昌采茶戏是老一辈艺人在不断改进和创新基础上完善发展起来的戏剧,在改进过程中对南昌方言音调的起伏进行了再创造。

2.2曲牌板式

与地方戏曲一致,南昌采茶戏剧的体式以板腔体和曲牌体为主,根据表演特征的差异,划分为正腔和杂调两种。

“本调”或“南昌本调”是南昌采茶戏最具有代表性也是最具有特色的唱腔,最初“本调”是在“下河调”的基础上改进过来的,将“下河调”原有的锣鼓等打击类乐器的辅助发声演变为丝弦伴奏。根据有关史料的记载,在采茶戏发展的“半班”时代,南昌采茶戏就逐步开始确立其“本调”为主的唱腔,还细化形成了“花旦本调”、“小生本调”、“老生本调”和“小丑本调”等四种专门的个性化唱腔,从而形成了南昌采茶戏的“本调”格局。

“凡字调”主要是应用于传统戏剧演唱中神仙鬼魂角色的声调,南昌采茶戏“凡字调”的形成与“下河调”的引入以及“三脚班”时期对黄梅戏吸收和借鉴有关,在采茶戏的发展过程中又与南昌本土戏剧音乐文化相互融合,形成了南昌采茶戏的“凡字调”曲调特色。因此“凡字调”与湖北黄梅戏相类似,又具有自身的特色。与“南昌本调”相比,“凡字调”所蕴含的情感色彩更为浓厚。

“杂调”常见于灯戏表演的主要声调,属于小戏的曲牌,“杂调”的形成与民歌小调和“茶灯调”密切相关。“杂调”属五声音阶的民歌体裁,调式多属五声微调式,《磨豆腐调》就是微调式曲调的代表之一。这些作品多是短小而精悍,作为小喜剧作品而呈现,深受民间群众喜爱。同时“杂调”曲调大多欢快、活泼、诙谐、有趣,在各种方言陈词的映照下,具有鲜明的语言特色。

板腔体音乐是传统曲调提炼的结果,板式主要是配合戏剧故事情节发展需要,南昌采茶曲现有板式有多种,如平板、慢板、快板、导板、挖板等。其中最为常见的是平板,慢板、快板等则均是基于平板发展而来,板式之间可以相互转化,进行连接形成“曲”。板式不同,唱词格式也有所不同,本调和凡字调以七字句和十字句为主,这两种字句格式符合表演者语言表达的快慢,还能充分抒发表演者的情感,如十字句多用于慢板。

2.3器乐伴奏

采茶戏剧器乐伴奏分为两种,为文场和武场,伴奏器乐根据地方戏剧需求有所差异,南昌采茶戏的器乐主要有二胡、琵琶、竹笛、大小锣、中阮、琐呐等。早期采茶戏剧实际上只有文场没有武场,打击器乐团队均由三人组成,全部为武场,采茶戏使用的器乐也以打击乐器为主,多来自于民间,表演过程中形成“锣鼓帮腔”态势。随着采茶戏剧的不断发展,进入“半班”时候,此时出现了班鼓、钹和唢呐等乐器,主要是源于对大剧种的借鉴;到了民间期间,采茶戏剧表演又增加了管弦乐器,如二胡、三弦等,增加过门后,形成了现在的“本调”特色。

南昌采茶戏剧表演团队人数不一,一半的乡间采茶戏剧团的人数只有2-5人,但是大型专业的采茶戏剧团社人数一般在10人左右。根据采茶戏剧表演人数的差异,器乐分配有所差异。

管弦乐是采茶戏文场所使用的主要乐器,南昌现有采茶戏中,弹拨乐器和吹奏类乐器主要有竹笛、琵琶、中阮等,目前是采茶戏专业表演中必不可少的器乐组成。而民间采茶戏乐团由于受到人数的限制,此类乐器则不常见。武场打击乐主要应用于采茶戏中武斗场面或者技巧性表演场面,主要使用的器乐有鼓锣等,在引领五代节奏等方面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

3 采茶戏音乐文化形态的个案介绍

上文从整体上对南昌采茶戏的音乐文化形态进行了阐述,下面笔者将结合采茶戏剧个案深入探析南昌采茶戏剧的音乐文化精髓,笔者将选取南昌市采茶剧团的传统采茶戏剧《渔网会母》、《南瓜记》、《磨豆腐》等,从戏剧组成的四要素,即剧本、演员、观众和剧场等试析其戏剧音乐文化形态。

3.1剧场表演《渔网会母》

《渔网会母》是根据采茶戏“三脚板”时期某部同名小说改编而成,时至今日依然受到很多观众的喜爱,从《渔网会母》中可以充分体会到现有南昌采茶戏对京剧、地方戏剧等大剧种元素的吸收和容纳,艺术家将原有戏剧的声腔、服饰、乐器等进行改进的痕迹清晰可见,并展现出现代专业采茶戏剧团的特色。

《渔网会母》讲述的是“小渔网”胡金元的父亲辞职返乡时,遭遇乡霸赵老大劫杀,并霸占了胡金元的母亲和姐姐,小小的胡金元被抛入江中。小胡金元被渔夫所救,并起名“小渔网”,“小渔网”长大后经历磨练,最终将乡霸赵老大绳之以法。作为专业戏剧团,南昌市采茶剧团在《渔网会母》的场面、音乐、布景设置十分讲究,人员、服装匹配十分专业,字幕、灯光设置恰到好处,场面设置现代气息较为浓重,同时活生生将乡土气息小戏带入了雅俗共赏的局面,展现了南昌采茶戏剧城市化的发展历程。与民间采茶戏剧不同的是,在服装和道具设置上南昌市采茶剧团尽量赋予了“配角”的地位以突出表演。但是在道具选择上,基本采用了“一桌二椅一墙纸”的铺设。

3.2送戏下乡《南瓜记》

《南瓜记》讲述的是丁文选的妻子杜氏被恶霸王寿廷所霸占,由于王寿廷是江西抚台的义子,无人敢审理,后来当朝宰相朱正亮回乡探亲,正好赶上此冤案,最后正义得到匡扶,恶霸得到惩罚。作为民间戏剧,《南瓜记》的乡下表演硬件设置就相对十分简陋,除了基本摆设之外,乡间戏班几乎无灯光、舞美的渲衬。南昌市采茶剧团在接受乡镇邀请后,往往要匹配自己剧社的音响设备、舞台设施等。

3.3乡间戏班《磨豆腐》

《磨豆腐》的故事情节是庵堂后面住着一户贫穷人家,双喜和翠娥,夫妻二人常年以磨豆腐为生计。某日双喜外出收钱,此时下起了大雨,翠娥门前庵堂的道姑为了寻找外出的潘郎,于是去翠娥家借了一把雨伞。收钱回来的双喜因为误会,两人起了磨擦,后来道姑寻得潘郎后,让潘郎将雨伞送回,看见双喜和翠娥夫妻二人不和睦,便询问其中原因,得知原因后潘郎从中进行调解,双喜和翠娥夫妻二人重归于好。

2015年2月份,笔者观看了民间戏班自称“南昌采茶团”的《磨豆腐》的表演,该剧团属于民间自发性的戏剧组织,自收自支,专门从事乡间戏剧表演。由于经费和人力的限制,剧团每一个演员,包含团长均承担各自的角色和任务,也同样参与舞台布置、道具整理等杂务活动。舞台没有专业的声响设备,演员佩戴一个扩音器,声音时有时无。服装道具随机选择、就地选取的概率较高,戏剧表演的协调性、组织能力和硬件配置等等难以达到城市专业戏剧社水平。《磨豆腐》戏剧表演也具备传统“一桌二椅”的基本摆设,桌椅铺盖红色印花布料,舞台的背面铺设纸制背景墙。当前,此类乡间戏班的南昌采茶戏一般不会单独进行表演,此类戏剧表演时间比较短,约20min左右,也难以满足观众的需求。乡间戏班的南昌采茶戏一般会跟随在大戏之后,根据出资方的要求决定安排与否,并且在南昌的市面上,此类乡间戏班采茶戏的光盘较为常见。

[1]郭雅玲.走近福建茶文化[J].福建茶叶,2014(1):12-14.

[2]冯廷佺,唐辉,汤鸣绍.邵武市茶产业发展现状调研报告[J].福建茶叶,2015(3):2-3.

[3]黄婧.茶艺表演中背景音乐的选择[J].中外企业家,2014 (15):13-14.

[4]宋晓胤,杨晓,陈玉琼,娄勇.茶艺配乐选择创新尝试——引入新世纪音乐[J].中国茶叶,2014(5):34-35.

[5]刘钟瑞.浅谈茶艺表演中的技艺和气质[J].农业考古,2015 (2):3-4.

金鑫(1966-),男,江西信丰人,副教授,研究方向:音乐学,音乐教育。

猜你喜欢
采茶戏渔网器乐
采茶戏的种类及传统唱腔述要
赣南采茶戏《一个人的长征》简介
爸爸的渔网
江西采茶戏中的梁山调腔系音乐考
透视渔网
夏布谣(新余采茶戏)
“渔网”来了,快跑!
谈器乐在初中音乐第二课堂教学中的有效途径
“演奏剧场”:器乐表演新形式——以筝作品《人生几何?!》为例
独创的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