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茶文化对高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促进作用研究

2016-03-31 08:29陆畅
福建茶叶 2016年10期
关键词:人际沟通品茶促进作用

陆畅

(包头师范学院,内蒙古包头 014030)

中华茶文化对高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促进作用研究

陆畅

(包头师范学院,内蒙古包头 014030)

高校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主要反映在人际交往障碍和沟通障碍等方面,由于在这些方面出现心理健康问题,便使得部分大学生内心中的负面情绪被不断累积,在缺乏有效的沟通的情形下,这些问题大学生便可能以某种极端做法来宣誓自己的存在,以及来发泄自身心中的不满。为此,需要从破解人际交往障碍、破解人际沟通障碍、破解自我认知障碍等三个方面来发挥茶文化的促进作用。

茶文化;高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促进作用

随着近年来高校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频发,如何增强现有的心理健康教育职能,则成为了高等教育界所关注的问题。高校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主要反映在人际交往障碍和沟通障碍等方面,由于在这些方面出现心理健康问题,便使得部分大学生内心的负面情绪被不断累积,在缺乏有效的沟通的情形下,这些问题大学生便可能以某种极端做法来宣誓自己的存在,以及来发泄自身心中的不满。从10多年前的马加爵案,到最近发生在四川师范大学艺术学院中的杀人案,事后都证明了一点,即在无法做到及时干预问题学生的心理状况时,则需要从日常教育的层面来教会他们疏导情绪的方式和方法,以及培养他们基本和必要的人际交往能力。正因如此,本文聚焦中华茶文化,来对高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促进作用进行探讨。

1 高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的短板问题

联系笔者的工作体会,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提出当前所面临的短板问题:

1.1教育目的的空泛化

高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目的空泛化在于,许多高校未能结合现实主题来为心理健康教育提出当前任务,而是习惯于以教学大纲和零散的案例作为主线,来建构本校的心理健康教育体系。对此,笔者是反对的。理由在于,时代主题一定是对大学生影响最大和干扰最大的事项,所以对这种事项的理解和破解,必将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提供问题导向。而当前空泛化的教育目的,不仅在教育的价值取向上难以接地气,也使得教育的问题导向呈现出发散的状态。

1.2教育手段的空洞化

教育手段的空洞化并不是指任何高校都存在这样的现象,而是从大概率事件中得出的结果。从目前的教育手段来看,其主要以课堂教学为主导,并以大班教学为特色,部分有条件的高校会在课堂之外开设团队心理辅导的课程,但能够参与到这个课程中的学生仍占少数。可见,教育手段的空泛化在很大程度上根源在教育目的的空泛化,而随着教育手段问题的出现,最终所带来的便是将心理健康教育作为一门选修课程来对待,用学生的心得体会来作为课堂的结业方式。

1.3教育评价的模糊化

众所周知,教育工作需要建立在封闭的循环中来进行,所以最后还需要引入教育评价工作。教育评价工作的开展,不仅有助于完善后期的心理健康教育模式,也有助于反馈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绩效。但在现有的教育手段问题促使下,教育评价似乎只针对学生的“学习”状况而为之了。

2 破解短板问题的着力点分析

从本文开篇所提到的那些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中可以感知到,心理健康教育无论在目的还是手段和评价上都需要形成精准化的态势。因此,这里就从以下三个方面对着力点进行分析。

2.1破解人际交往障碍的着力点

大学生的人际交往障碍问题的存在,一方面归因于他们的性格使然,另一方面也归因于他们的内心活动使然。从笔者的调研中可以知晓,存在人际交往障碍的学生部分存在于单亲家庭之中,部分存在于隔代抚养的家庭之中,也有部分存在于生活条件较差的家庭之中。存在于以上家庭中的学生,在他们的内心深处是缺乏安全感的,所以在缺乏安全感的情形下就使得他们有意与集体其他成员相疏离,进而就表现出人际交往障碍的问题。

2.2破解人际沟通障碍的着力点

人际沟通问题与人际交往问题具有很大程度的相似性,但前者更主要以主观意愿为主导,而单方面的拒绝与他人进行有效沟通,即使出现自己被误解和中伤时,也缺乏主动沟通的意愿。不难理解,在缺乏有效沟通的情形下,这部分学生的负面情绪一定会不断累积,而随之而来的则可能是极端事件的出现。马加爵正因存在着人际沟通障碍,使其最终以杀人作为宣泄内心不满的方式。可见,高校心理健康教育还需要以破解上述问题为着力点。

2.3破解自我认知障碍的着力点

随着大学生群体已经整体步入98后的时代,他们的行为偏好也与过去的大学生之间存在着显著差异。通过笔者的对比研究发现,现在的大学生缺少一种敬畏之心,并在日常的学习生活中难以顾及其他成员的内心感受。关于这一点,便集中反映在课堂纪律方面。因此,破解大学生的自我认知障碍也是着力点之一。

3 茶文化的促进作用归纳

结合以上的分析,茶文化的促进作用可以归纳为以下三个方面:

3.1破解人际交往障碍的促进作用

通过分析可知,部分大学生存在着人际交往障碍主要根源于内心中缺乏安全感,而内心中缺乏安全感又归因于他们的家庭结构和生活困境。因此,茶文化中的品茶文化能有效破解这一障碍。品茶文化作为茶文化中的显性要件,在我国各个地区都普遍存在,而且品茶的过程也是相互熟悉的过程,如在四川大量存在的茶馆,无论是露天的坝坝茶还是高档的茶楼,都是当地人寻求情感归属的重要载体。因此,通过品茶文化的引入将有助于问题大学生融入集体之中。

3.2破解人际沟通障碍的促进作用

人际沟通障碍的存在归因于个体的性格使然,也与个体的生活经历不无关系。破解人际沟通障碍的促进作用,主要反映在茶文化中的品茶和茶道文化之中。对于品茶文化而言,其在这里的促进作用与上文相类似,并符合人际沟通障碍与人际交往障碍之间具有关联性的要义。对于茶道文化而言,其中不仅含有鉴赏的意味,也含有参与的意味,从而这就为大学生提供了相互欣赏的途径,也给予了他们修身养性的平台,进而来改善他们的心理状况。

3.3破解自我认知障碍的促进作用

现在许多大学生存在着自我认知障碍,不仅与他们的整体个性使然有关,还与他们所处在的时代环境有关。在社会转型期,诸多社会思潮相互作用相互排斥,在互联网时代大学生群体便可以借助网络资源来获取这些思潮的内容,并根据自己的理解和喜好来认同某一类的思想。由此,这就导致了学生在缺乏社会阅历的情形下,以固执的一面来对待其他成员的观点。因此,茶文化中的赏茶文化元素,便可以在意境上来促使他们在反思过往对某一事物的理解。

4 茶文化功能与着力点契合下的措施构建

根据以上所述,茶文化功能与着力点契合下的措施可从以下四个方面来构建:

4.1对教师提供茶文化知识讲座

若要使茶文化引入到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之中,首先就需要对一线教师进行茶文化知识讲座,讲座的目的在于从总括层面来向教师们传递品茶、茶道、赏茶等项目的内在价值和实施方式,并在探究式集体备课中来实现茶文化作用的现实转化。这里需要着力解决的问题包括,需要使教师能将茶文化功能与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之间对上号,从而促使教师能在实践中对症下药。本文所概括出的三个方面的心理健康问题,应得到教师们的重视。

4.2引入茶文化下创新教学模式

不难看出,将茶文化中的品茶、茶道、赏茶应用于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之中,不能仅局限于课堂范围,或许课堂范围根本无法承载教学需要。因此,需要创新教学模式,而创新的出发点便在于将教育环境延伸到课堂之外。再者,大学生健康教育不能只局限在选修课教学之中,还需要大力挖掘大学生社团在教育和干预中的作用。因此,在承载茶文化中的显性要件上,可以从培育大学生社团在实施。实施的主要方式在于营造校园心理健康行动的舆论氛围,并实施专门的品茶、茶道、赏茶项目。

4.3重点开展对学生的情感修复

许多大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往往来自于他们内心中的不安全感,以及进入到大学学习后的人际交往恐慌情绪所致。因此,在实施心理健康教育时需要重点对学生的情感进行修复。修复的方式在于,借助品茶文化中的人际交流和人际互动,来满足问题大学生情感的需要。教师在期间应对问题大学生的行为改善成绩及时给予正面评价,并在个别心理辅导上来帮助问题大学生在人际交往和人际沟通上向纵深迈步。这样一来,随着问题大学生自信心的建立,便能实现情感上的修复。

4.4多渠道对学生展开教育评价

对心理健康教育进行评价,其目的在于检验学生的心理改善状况,另一方面也在于检验教育创新模式的效果。目前,对于这两个方面的评价都存在着短板。由于,检验大学生的心理改善状况需要在长期中来观察,所以评价的重点应放在教育模式的可行性上。为此,教师可以在教务在线等线上平台上,通过问卷调查的方式来获得学生的学习反馈。

另外,在当前的“互联网+”时代,还可以从这样几个领域入手:校园网、学生论坛、QQ群等。与此同时,在栏目设计、编排上,还应考虑受众的阅读习惯。如校园网:大都高校都是以一个固定的栏目设置作为思想文化传播的载体,且该栏目处于最右边难以被点击。为了改变这一状况可以设置一个浮动窗口,当师生打开网页后就能直接看到浮动窗口上的文章标题。类似于这样的优化手段,还有很多。可见,大力挖掘线上心理健康教育模式,将能有效实现师生之间的信息互动,而教师也能针对性地进行心理干预。

5 小结

本文认为,高校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主要反映在人际交往障碍和沟通障碍等方面,为此,需要从破解人际交往障碍、破解人际沟通障碍、破解自我认知障碍等三个方面来发挥茶文化的促进作用。具体的实施措施包括:对教师提供茶文化知识讲座、引入茶文化下创新教学模式、重点开展对学生的情感修复、多渠道对学生展开教育评价。

[1]蒋常香,毛莉婷,刘小青.体验式教学在高校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中的实践探索[J].教育学术月刊,2013(12):76-80.

[2]刘爱华.团体心理辅导在高校心理健康教育中的具体运用[J].湖南大众传媒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3(6):111-113.

[3]谢燕卿.高校心理健康教育教师胜任力调查及提升途径[J].教育教学论坛,2014(2):30-31.

[4]谢欣宇.论高校心理健康教育与人才培养的深度融合[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3(31):244.

陆畅(1980-),女,内蒙古通辽人,硕士,讲师,研究方向:发展与教育心理学。

猜你喜欢
人际沟通品茶促进作用
低年级本科护生人际沟通能力的调查研究
李阳 让品茶成为视觉艺术
冬品茶梅
论工商管理对经济的促进作用
品茶香 知茶趣
叙品茶事
工程财务管理中会计审计的促进作用探讨
第三方支付平台对我国金融业的促进作用
影响临床护生沟通满意度的因素分析
人际沟通技巧在对台传播中的运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