色彩视觉效应在茶叶包装设计中的应用

2016-03-31 07:48王净邹大力桂林电子科技大学北海536000
福建茶叶 2016年3期
关键词:应用

王净,邹大力(桂林电子科技大学,北海536000)



色彩视觉效应在茶叶包装设计中的应用

王净,邹大力
(桂林电子科技大学,北海536000)

摘要:本文基于茶文化的视角,对茶包装色彩设计的重要意义进行了阐述。同时,以色彩理论为核心,对茶包装色彩设计的特点和功能进行深入的剖析,从而提出在包装设计中,茶包装设计是作为一个具有代表性和典型性的设计实践活动的观点。笔者根据实际茶包装色彩设计情况,探索了适应时代特色的茶包装设计方法和原理,从而使茶包装设计的视觉冲击力和外观质量均得到显著的提升,继而实现增加茶商品的附加值,并提升整体包装效果的目的。

关键词:色彩视觉效应;茶叶包装设计;应用

王净(1981-),女,山东曲阜人,硕士,讲师,研究方向为西方绘画语言研究及创作。

邹大力(1982-),男,山东烟台人,硕士,讲师,研究方向为西方绘画语言研究及创作。

在茶包装的色彩设计中,协调色彩是一个关键问题。不同颜色之间的相互关系能够决定色彩效果,背景条件不同,即使同一颜色也会呈现出不同的效果。为此,在设计创造过程中,色彩是非常重要的部分。本文对色彩视觉效应在茶叶包装设计的应用情况进行了深入的分析,希望能够对色彩设计配色处理、色彩设计表现效果的优化起到一定参考作用。

1 茶文化背景介绍

我国茶文化历史悠久,而茶文化也与社会发展存在紧密的联系。茶既可以作为饮品,又能够作为治病保健的良方,更被许多文人的诗赋吟诵至今。在茶叶的包装、生产和销售中人们不断的对其中所蕴含的感情文化因素进行深入的挖掘,尤其注重对消费群体色彩视觉效应的挖掘。另一方面,茶文化能够反映出中华民族特有的人文精神。

2 色彩视觉效应在茶叶包装设计中的应用的意义

在现代设计中,包装设计是作为一个专业门类存在的,其充分彰显了现代设计的基本原则,例如,创造性、审美性、经济性、实用性和科学性原则。色彩视觉效应在茶叶包装设计中的应用首要任务是协调色彩问题。在自然的生理条件下,人们的视觉器官对色彩的搭配有着不同层次的要求,呈现出多种视觉色彩现象。视觉器官能够本能地调剂色彩,促进建立一个互补的色彩关系,从而使人们产生一个和谐的色彩视觉效应。

基于茶文化的背景,对茶包装色彩设计的价值进行了强调。茶包装色彩设计的色彩感觉、心理感受与嗅觉、味觉、听觉以及视觉存在一定的关联,按照色彩特征,不同消费群体对茶包装色彩的喜好规律和偏爱存在很大的区别。为此,色彩能够在茶包装色彩设计提供良好的主题服务,其对意境的表达往往是具有象征意义,但却不张扬的。

色彩视觉效应在茶叶包装设计中的应用能够帮助消费者更容易的区分茶叶的档次。根据大量的研究数据表明,前20秒初次接触茶叶商品,人们会有80%的色彩感知度,20%的形状感知度。介于20秒与3分钟之间再次接触茶叶商品,人们会有60%的色彩感知度,40%的形状感知度;超过5分种的再次接触茶叶商品,人们对形状感知度和色彩感知度各占一半的比例。为此,茶包装设计人员要注意处理色彩明暗、深浅、对比、层次的关系,同时,也要兼顾到对色彩冷暖调子以及色相的处理。

3 色彩视觉效应与茶叶包装设计的关系

3.1色彩视觉效应与民族地区的关系

各民族由于其经济、政治、社会、教育、科学、宗教信仰的不同,使其传统生活习惯与自然环境呈现了不同的特点,在这种情况下,其对色彩的心理感受也存在了较大的差异。为此,在茶叶包装的设计过程中,要充分考虑到这些因素。

例如,云南香格里拉海拔超过2500米高寒山区生长了“彩云之荞”——黑苦荞,这聚居了回、白、藏等多个少数民族,这些民族崇尚自然,喜欢简单的事物,其最爱的颜色以白色为主。为此,茶叶包装设计人员在对“彩云之荞”的包装进行设计时,融入了当地人民喜欢的色彩,将白色应用于大面积的包装设计上,并伴有圆形的中间图案,有效彰显了彩云之荞茶叶的文化性,并强调了彩云之荞茶叶与众不同的民族特色,从而对茶叶的民族文化与地域性进行了准确的传递。

3.2色彩视觉效应与年龄的关系

年龄不同,对色彩的心理感受与认识也有所不同。根据相关数据研究表明,未成年人喜欢鲜艳靓丽颜色居多。儿童年龄低于9岁,多喜爱红色;超过9岁,增加了绿色这一色彩。这是由于青少年看到红色和绿色很容易联想到自然界中的红花绿树以及生机勃勃的大自然,其偏爱的色彩与青少年热爱自然、精力旺盛的心理特点相契合。相对于青少年而言,成年人的文化积累与生活经验要多得多,一些不张扬而稳重的色彩是这一群体主要偏爱的色彩。

例如,康师傅绿茶是针对年轻人设计的一款健康茶饮料,对优质绿茶进行了精选,以保证其具有良好的口感,是健康茶饮料之一。康师傅绿茶以塑造贴近自然的品牌为主,包装设计人员能够把握青少年偏爱绿色的这一习态,而且,绿色象征着健康与活力,康师傅绿茶包装的整体色调为草绿色,从而吸引了以青少年居多消费群体,使其对商品的印象得到深化。

3.3色彩视觉效应与社会心理的关系

在时代日益进步发展的背景下,不仅丰富了人们的物质生活,还提升了人们的审美标准与意识。在这种态势下,人们对茶叶包装设计也提出了更高层次的要求,具体体现在对设计时色彩视觉效应的重视方面。介于色彩的合理搭配与选择,能够给人以舒适的心理感受,使人们能够将这种茶叶包装,作为一种礼品相送,客观了反应了社会心理。现阶段的茶叶包装设计,设计人员致力于追求自然,与生态平衡保持的一种社会心理,为此,茶叶包装设计趋向于绿色设计的方向发展。

基于此,色彩视觉效应与民族地区、心理年龄以及社会心理均有密切的关系,茶叶包装设计工作人员需要进一步了解这些差异,并深入调查不同消费群体的心理,做出有针对性的茶包装设计,从而使色彩视觉效应能够在茶叶包装设计中得到科学的应用。

4 茶叶包装设计的注意事项

色彩视觉效应在茶叶包装设计中的运用要紧密联系消费者的心理。通常情况下,色彩不同,给消费者带来的视觉效应和心理感觉也有所不同。从生理角度出发,由于色彩具有安慰性、刺激性以及温暖性的固有属性,使消费者能够产生心理愉快的反应,有利于其从茶叶包装设计效果认同茶叶产品。而与之相对立色彩的运用,不仅会使人感觉到眼花缭乱,还会使消费者产生心烦、压抑等情绪,直接对消费者的购买欲产生影响。为此,在茶叶包装设计过程中,要考虑到色彩视觉效应对消费者心理的影响因素。

从联想角度出发,良好的色彩视觉效应会令人想到合意的场景和事物,继而引发愉快的心理感受;反之,不合理的色彩视觉效应应用则会给消费者带来负面的联想;从性格角度出发,色彩可以与人联系起来,不同的色彩可以代表不同性格的人群,那么,色彩也会潜意识地为消费者带来产品的“性格”暗示。例如,活泼、热情、鲜艳通常用红色来表示;淡雅、宁静和高洁通常用白色来表示;明亮、欢快和温暖通常用黄色来表示;忧郁、温和和安静通常用蓝色来表示;充实、肃穆和深沉通常用灰色来表示;典雅和庄重通常用黑色来表示。

色彩视觉效应在茶叶包装设计中的应用要注意尽量避免应用引人夺目的颜色,包装设计主色调应贴近自然、和谐原理,一般情况下,多采用绿色和土黄两种色彩,这是由于绿色是茶叶的主调,土黄为茶叶的基调,二者结合,能够带来和谐、自然的色彩视觉效应。

5 色彩视觉效应在茶叶包装设计中的运用

5.1单色的色彩设计在茶叶包装设计中的运用

单色的色彩设计在茶叶包装设计中的运用便于识别商品整体色彩,并有效突出了茶叶包装的品牌形象,为消费者带来一定的色彩视觉效应冲击。但需要注意的是,单色的色彩设计很容易使茶叶包装整体产生呆板、单调的视觉效果,在设计过程中,设计人员要对单色的色彩设计运用特征进行科学的把握,从而为消费者呈现一个和谐、自然、成功的茶叶包装设计。

5.2对比色的色彩设计在茶叶包装设计中的运用

色相环上相对的色彩被称为对比色。对比色的色彩设计在茶叶包装设计中的运用,能够为消费者呈现出一个不同的视觉冲击效果,包括刺激、鲜艳、恐怖与激情等。在协调茶叶色彩包装的对比关系时,要充分考虑到明度对比、色相对比以及纯度对比的物理属性,使茶叶色彩包装的对比关系更加和谐,给消费者带来一个良好的心理暗示。

5.3协调色的色彩设计在茶叶包装设计中的运用

众所周知,色系包括暖色系和冷色系两大色系。而色彩中的暖色系主要包括黄色、红色,冷色系主要包括紫色、蓝色。在茶叶包装设计中均有所体现,调配各色系和色彩均属于协调色的色彩设计在茶叶包装设计中的运用范畴,为给消费者带来一系列的舒适、和谐、富有美感的色彩视觉效应。

综上所述,在茶叶包装设计过程中,对情感因素暗示规律的合理应用,不仅能够使茶叶包装设计色彩搭配工作得到顺利的开展,而且能使茶叶包装主题以直观的形式呈现出来,使消费者对茶叶包装设计内容的情感产生同化,从而充分发挥出茶叶包装的宣传作用,并提升了消费者的购买欲望。

参考文献

[1]彭维新.论中国茶叶包装设计中的色彩视觉效应[J].林区教学,2012,(2):103-104.

[2]齐皓,张琴琴,张俏梅等.基于视觉效应的茶叶包装设计策略[J].艺术百家,2013,(z1):185-186,148.

[3]付万云.六安瓜片包装中的色彩设计理念探讨[J].茶业通报,2013,35(1):42-44.

[4]李德荣.浅谈色彩在茶叶包装设计中的应用[J].发展,2014,(1):123-124.

作者简介:

猜你喜欢
应用
配网自动化技术的应用探讨
带压堵漏技术在检修中的应用
行列式的性质及若干应用
癌症扩散和治疗研究中的微分方程模型
红外线测温仪在汽车诊断中的应用
多媒体技术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微课的翻转课堂在英语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分析膜技术及其在电厂水处理中的应用
GM(1,1)白化微分优化方程预测模型建模过程应用分析
煤矿井下坑道钻机人机工程学应用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