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燕鸿?张英鹏
【摘要】 目的 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滴虫性阴道炎的临床方法。方法 105例滴虫性阴道炎已婚妇女, 采用中西医结合阴道用药进行治疗, 观察其治疗效果。结果 105例患者中, 痊愈86例, 占81.9%, 好转15例, 占14.3%, 无效4例, 占3.8%, 总有效率为96.2%。结论 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滴虫性阴道炎, 疗效较单纯用西药或单纯用中药效果明显, 且治愈率高, 复发率明显降低, 值得在临床推广。
【关键词】 中西药结合;内服外洗;滴虫性阴道炎
DOI:10.14163/j.cnki.11-5547/r.2016.08.128
滴虫性阴道炎是由阴道毛滴虫引起的女性生殖道炎症, 是妇科的常见病和多发病。常见于育龄期妇女, 主要症状为白带增多, 分泌物呈白色至绿色, 同质性, 有时脓性, 较稀薄, 有腥臭, 带泡沫, 病变严重时尚可混有血液。其次为外阴瘙痒, 以阴道口及外阴最为明显, 同时伴有烧灼感。与不孕、胎膜早破等不良围生结局的发生有关, 还可以加速宫颈人乳头瘤病毒(HPV)的传播, 给患者带来躯体不适和精神负担[1]。如果治疗不当, 可能会导致宫颈炎、盆腔炎的发生。作者在临床选用中西医结合方法治疗取得良好效果, 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选取1999年1月~2013年9月在本院中医妇科门诊就诊的已婚妇女105例, 年龄25~59岁, 平均年龄30.6岁, 均有性生活史, 病程最短10 d, 最长3个月。
1. 2 诊断标准[2] 临床症状:阴道分泌物增多, 稀薄有小气泡, 有臭味及外阴瘙痒, 间或有阴道内灼热、疼痛、性交痛等;妇科检查:阴道黏膜出血, 有散在出血点, 后穹窿多量的白带, 分泌物呈稀薄、黄绿色、泡沫状、有臭味;镜检找到阴道毛滴虫。
1. 3 治疗方法
1. 3. 1 内服方 龙胆草15 g, 丹皮9 g, 泽泻9 g, 地肤子9 g, 蛇床子10 g, 炙甘草3 g, 生山栀9 g, 苍术15 g, 使君子10 g, 黄柏9 g, 薏苡仁30 g, 土茯苓20 g, 鹤虱10 g, 川牛膝10 g, 苦楝皮9 g。阴痒较甚者, 加白鲜皮15 g以祛风胜湿、杀虫止痒;脾胃薄弱者, 加入白术、党参、茯苓各10 g, 陈皮6 g以健脾养胃;肾虚者, 加川断、桑寄生、菟丝子、沙苑子各10 g以补益肝肾;肝郁者加青皮、郁金各9g以疏肝解郁。水煎, 早晚分服, 1剂/d, 连服7~10 d。
1. 3. 2 外洗方 百部12 g, 黄连60 g, 黄芩60 g, 黄柏60 g, 紫草根60 g, 枯矾12 g, 去水硼砂120 g, 冰片2 g, 水煎, 熏洗外阴, 2~3次/d, 经行时停用。
1. 3. 3 甲硝唑阴道泡腾片200 mg阴道深部上药, 1次/晚, 连用7 d。外洗方熏洗外阴后使用。
1. 4 疗效判定标准 参见《常见疾病的诊断与疗效判定标准》。痊愈:临床症状及体征完全消失, 阴道分泌物镜检阴性, 3个月无复发;好转:临床症状明显减轻或基本消失, 阴道分泌物镜检时阴时阳性;无效:短期内临床症状及体征得到解除, 停药后症状反复, 阴道分泌物镜检阳性。总有效率=(痊愈+好转)/总例数×100%。
2 结果
105例患者中, 痊愈86例, 占81.9%, 好转15例, 占14.3%, 无效4例, 占3.8%, 总有效率为96.2%。
3 讨论
滴虫性阴道炎的发病率为10%~25%, 占所有阴道炎的20%~45.9%, 是最常见的阴道炎症之一。它的发病是由于感染阴道毛滴虫消耗了阴道内的糖原, 破坏了阴道的自净防御功能, 继发细菌感染所致。滴虫的传播途径较多, 且传染性强, 既可以直接性传播, 也可以通过公共浴池、浴盆、浴巾、游泳池、坐便、衣物、污染的器械等途径间接传播, 故在治疗期间需清洗换下的内裤, 并将内裤及使用后的毛巾在沸水中煮5~10 min, 且在太阳光下暴晒, 以杀灭病原虫。性伙伴需同时治疗, 以提高治愈率, 治疗期间禁止性生活。
滴虫性阴道炎属祖国医学“阴痒”, 亦称“阴门瘙痒”或“带下”等范畴。巢元方《诸病源候论》指出:“妇人阴痒为虫食所为……其虫作势, 微则痒, 重则乃痛。”肖慎斋《女科经纶》在前人经验的基础上将阴痒生虫归纳为“肝经血少, 津液枯竭, 气血不能营运, 而壅郁生湿, 湿生热, 热生虫。”中医认为其病因病机是湿热蕴结。湿热之邪有内外之分。如久居湿地等致湿邪外侵, 郁而化热, 或经期、产后湿热邪毒乘虚而入, 此为外感湿热。若素体脾气虚弱或肝气郁结, 木克脾土, 脾失健运, 水湿内留, 停注下焦, 蕴而化热, 则为内生湿热。湿热蕴结, 韧带不固, 则带下增多, 色黄。下焦湿热, 膀优失约则并发淋证;湿邪浸淫日久成毒, 或感染热毒邪气, 热盛迫血妄行, 或湿毒腐蚀肌肤, 则可见带下脓血, 或见“阴蚀”、“阴疮”。湿腐生虫, 或摄生不慎, 虫邪直犯阴器, 虫蚀阴中则阴痒, 阴中灼痛。辨证时应以阴部瘙痒的情况及带下的量、色、质、气味和伴有的全身症状作为本病的重点, 参合舌脉及外阴局部所表现出的症状进行认证。治当清热燥湿, 杀虫止痒为主, 并从整体出发, 采用调理肝脾, 疏肝清热之法。用中药口服以改善内在环境, 杜绝滋生滴虫之源, 调整恢复机体免疫力, 降低西药的副作用, 方中龙胆草、黄柏、丹皮泻火解毒, 以除下焦湿热, 苍术、薏苡仁健脾化湿, 使君子、鹤虱、苦楝皮杀虫止痒, 川牛膝补肝肾, 并引诸药直趋下焦。诸药合用, 共奏清热利湿、杀虫止痒之功。用甲硝唑阴道泡腾片200 mg阴道深部上药, 上药前用中药外洗以杀虫止痒。
综上所述, 治疗滴虫性阴道炎要注意“治外必本诸内”的原则, 采用内服与外治, 整体与局部相结合, 进行施治, 使用中药内服外洗, 同时西药阴道用药, 疗效较单纯用西药或单纯用中药效果明显, 且治愈率高, 复发率明显降低, 故在临床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 苏丽, 席丽军, 冯丽艳, 等. 治疗滴虫性阴道炎的新体会.中国性科学, 2011, 20(7):20-21.
[2] 谢幸, 苟文丽.妇产科学.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13:156.
[收稿日期:2015-11-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