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图书馆与教学、科研、社会服务的协同关系分析

2016-03-30 10:11胡昱
科技视界 2016年2期
关键词:社会服务科研高校图书馆

胡昱

【摘 要】教学、科研、社会服务是高校的重要职能,高校图书馆与高校的教学、科研、社会服务存在怎样的关系?本文通过分析图书馆对高校教学、科研、社会服务的支持作用,及教学、科研、社会服务对高校图书馆的促进作用。探讨它们之间的协作关系,为高校图书馆实现科学化管理提供理论依据。

【关键词】高校图书馆;教学;科研;社会服务;协同关系

教学、科研、社会服务是高等院校的三大职能,高等院校的所有教育教学活动都应该以这三大职能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图书馆虽然被定性为高校教学、科研的辅助机构,但是图书馆担负着高校教学、科研知识的流动与整合、教学、科研信息的搜集、保存与传输的重要责任。从一定程度上说,如果一所高校的图书馆不能与教学、科研、社会服务协同发展、相互促进,那么这所高校的在教学、科研与社会服务就不会有显著地成果。探讨高校图书馆与教学、科研、社会服务协同关系,对提高高校办学及社会服务的质量、水平与效益,提升高校的教学科研氛围,丰富高校“工学结合”模式研究,充分发挥图书馆在高等教育的作用具有重要意义。

1 图书馆在教学、科研、社会服务过程中的作用

1.1 图书馆为教学科研搜集、保存、整理知识,并提供源源不断的信息流

图书馆能为高校的教学科研服务在于其拥有丰富、详实的知识资源,这是任何个人和单位都无法比拟的优势。这些资源包括纸质资源、数字资源、其他媒介资源等。纸质资源就是广大师生所熟知的图书、期刊、报纸等,它一直都是高校图书馆馆藏的主体。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和计算机的普及,数字资源逐步得到了广大师生的青睐,然而,数字资源一般价格昂贵,受使用环境、知识产权等因素的限制,一般教师或科研工作者很难独自承担相关费用。因此,各高校图书馆通过购买、自建、试用、馆际互借互传等形式建立了本校的数字资源库、网络资源库。各高校图书馆根据高校教学科研的具体情况与图书馆自身建设的需要,每年都会适当安排购入纸质资源与数字资源的比例,使两者相互补充、相互促进,共同为高校的教学、科研等相关活动提供源源不断的信息支持。

1.2 图书馆为教学中师生互动提供信息交流的平台

当今的社会处于高速发展中,信息的交流、使用更加频繁,图书馆自身所拥有的丰富信息是高校教学科研坚实的知识后盾,高校的教学与科研都需要大量的信息资源为基础。高校教学本质是教师将自身掌握的专业知识与较新的知识信息传递给学生,学生获取知识信息后通过课堂上的回答与作业的形式反馈的互动过程。随着通信技术的发展以及电子计算机的普及,微课、慕课、空中教室、网上精品课程等利用现代信息技术的教学方式成为可能。

1.3 图书馆是科研人员灵感的来源

高校的科研活动就是科研人员以现有的或已在使用的信息知识为基础,结合科研人员自身的知识背景,创造性的提出某一领域专业知识的活动。从科研的过程我们可以看出,不论是科研工作前期已有知识的积累,还是科研工作后期的创新概括,都离不开大量信息的支撑,没有信息知识的支持,高校科研难以持续。图书馆作为高校“信息库”,其存有海量的信息资源,可为广大科研工作者利用。科研人员在搜集、整理、使用图书馆这些知识信息时,通过对各种观点的借鉴、比较,激发了创新的灵感。

1.4 高校图书馆为社会人员获取知识信息提供可能

相对于一个城市而言,公共图书馆数量较少(一般一座城市只有一个公共图书馆),对于高校比较集中的城市,高校的图书馆就成为附近人们获取信息的“重要阵地”(部分高校图书馆提供针对校外读者的服务)。这为知识的传播与运用提供了可能,在一定程度上履行了高校社会服务职能,缓解了公共图书馆数量不足与人们信息需求的矛盾。

2 高校教学、科研、社会服务对图书馆的促进作用

为教学和科研服务是高校图书馆的定位,这就说明高校图书馆必须依赖于高校教学科研而存在。没有了教学和科研,高校图书馆就与大多数的公共图书馆一样,少了浓厚的学术气氛。因此教学和科研对图书馆的发展起着极大的促进作用。

2.1 高校教学科研的发展推动图书馆资源建设更新优化

高校图书馆的知识信息资源是高校教学科研的坚实后盾,反之,教学科研活动又推动着高校图书馆的知识信息资源的完善与更新。高校不同群体对图书馆有不同的要求。教师、科研人员需要借助图书更新专业知识,把握国内学科研究方向;学生从图书馆不断的学习知识,夯实专业基础、拓宽相关专业知识面。部分高校目前各高校图书馆中负责采购新书工作人员较少,采购人员所拥有的基础知识不能完全涵盖整个高校的学科知识,因此对学科知识信息资源的收集难免会有遗漏。这时,教师、科研人员、学生对图书的需求就成为图书馆采购工作人员在采购新书或电子资源的标准,通过对本校各学科建设的实际情况,组织对教师、科研人员、学生的图书需求调查,通过统计分析,及时调整采购计划,合理的购进相关读者需求的资源,避免采购主观性,推动图书馆馆藏资源的更新与优化,从而形成符合图书馆自身特色的知识资源。

2.2 高校教学、科研、社会服务推动图书馆管理的完善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我国高校教学科研精细化、现代化水平不断提高。具体表现在:新学科、新专业增加迅速;各高校招生规模的扩大;教学科研活动向纵横方向发展,交叉学科的出现等。这都变化要求高校图书馆根据教学科研发展的动向改革自身的管理体系,建立科学的管理体制机制。如有些高校专业数量较多,较广,适合建立各专业图书馆;部分高校专业数量较少但优势专业学科突出,适合建立优势学科特色图书馆或数据库。同时,高校图书馆的对外服务也能有效促进高校社会服务水平的提高。

3 高校图书馆与教学、科研、社会服务协同关系的实现路径

协同关系是指就是指协调两个或者两个以上的不同资源或者个体,协调、同步、一致地完成某一目标的过程中所确立的关系。高校图书馆与教学科研单位都是高校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只有它们相互配合,才能协同推进高校教学科研与图书馆自身的发展。如何协同,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1)协同过程的主动性。由于高校各职能部门与教学科研部门有着各自明确的分工,图书馆与各教学科研单位的互动仅局限于普通文献的借还,各部门人员局限与专业壁垒深度沟通较少。图书馆是高校的服务机构,在服务教学科研时缺乏主动性,就不能很好地了解服务对象的需求。同时,教研人员在工作过程中如果遇到资源难题,一般只向部门同事寻求帮助,忽略图书馆人员的作用。只有二者主动性相互结合,学校的教学科研工作与图书馆工作才能协同推进。

(2)图书馆人员专业技能的培养应紧跟学校的步伐。现今,高校图书馆人员的专业背景越来越宽泛,相对于综合性大学而言,部分专业数量较少,优势专业突出的高校,其图书馆人员应加强优势专业背景的培训,这样有利于图书馆人员了解学校动态与学术前沿,更好地为教学科研服务。

(3)学校的重视与投入。图书馆为教学科研服务需要一定的基础。如今,高校认识到图书馆对教学科研的重要性,加大了对图书馆经费投资,使图书馆馆藏优化、馆员素质得以提高,满足教学科研的需求。

(4)注重与社会文化的融合。对于图书馆资源较少的城市,高校图书馆应发挥文化引领作用,注重与社区、地区文化的融合、传承与创新,主动吸收当地优秀文化成果,丰富图书馆馆藏资源。

综合以上,新时代背景下,高校教学、科研、社会服务为图书馆的发展确定了方向,图书馆为高校教学、科研、社会服务提供知识信息,两者就像鸟之两翼、车之两轮,只有它们目标一致、协同努力,高校的各项职能才能良性发展。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高等院校图书馆工作条例[Z].1981.

[2]陆伟华,张文华.高校图书馆与教学、科研的互动关系分析[J].现代情报,2007,3.

[责任编辑:杨玉洁]

猜你喜欢
社会服务科研高校图书馆
科研、教学与社会服务协同培养应用型创新人才
大学教学与科研关系的再辨识
教育行动研究可促进中小学教师科研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