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高校图书馆文化建设初探

2016-03-30 10:05周亚丽
科技视界 2016年2期
关键词:初探文化建设高校图书馆

周亚丽

【摘 要】本文以石河子大学图书馆为例,从精神文化、物质文化、制度文化三个层次,介绍其在构建图书馆文化方面的实践,以期为高校图书馆文化的建立与发展提供依据与借鉴。

【关键词】高校图书馆;文化建设;初探

【Abstract】In order to provide the basis and reference for the establishment and development of university library culture, taking Shihezi university library as an example, this paper introduces its practices in the construction of library culture from three levels including spiritual culture, material culture, and constitutional culture,

【Key words】University library; Cultural construction; Study on

高校图书馆是高校重要的组成部分,也是高校的重要文化机构,服务教学与科研工作,为学生提供知识储备和查阅资料的学习场所,也是高校进行素质教育的重要基地。[1]优秀的高校图书馆文化在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创新能力、以及促进图书馆事业的发展等方面具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

为适应时代的发展和要求,近年来,新疆各高校图书馆根据自身实际,注重加强文化建设,取得显著成效。石河子大学图书馆以新馆开馆为契机,坚持以服务为根本,以用户为中心,通过精神文化、物质文化、制度文化等内涵建设,从根本上增强自身的生存和发展能力,发挥了图书馆文化在大学文化建设中的辐射功能。

1 石河子大学图书馆的精神文化建设

精神文化,它深藏于图书馆内部,是图书馆全体人员的文化心理和意识形态,包括他们的思想感情、性格与气质、意志与信念以及价值观、职业道德、协作精神和奉献精神等。精神文化是图书馆文化的核心,也是图书馆文化的灵魂。

确立馆训:馆训,是图书馆文化内在精神及价值观的凝练,它以最简洁的方式表达了一个图书馆全体员工的价值取向。[2]首先,它是一种明确的哲学思想,它所包含的价值理想必须远大,符合图书馆长远利益和根本利益。其次,馆训是对图书馆发展目标、社会政治目标以及员工全面发展目标的一种综合追求,它全面体现图书馆发展与学校发展的一致性。因此,它指导、制约和统帅着个人价值观和群体价值观。馆训如同座右铭,是图书馆员工的基本信念和行为准则,是图书馆文化最为明显的宣示。

根据石河子大学的办学理念,结合我馆“以服务为中心,以读者为根本,以需求为导向,以满意为己任”的办馆理念,石河子大学图书馆提出“博雅笃学,修己惠人,兼收并蓄,卓尔不群”的馆训,充分表现出图书馆以知识传布为己任,倡导以服务为中心的核心价值观和馆员服务育人、崇尚知识,创新服务,追求卓越的职业精神。

我馆在馆训的研讨、推广和宣传阶段都遵循全体员工共同参与的原则,力图使馆训深入图书馆全体员工的内心,真正成为员工行为的指导与坐标。

2 石河子大学图书馆的物质文化建设

图书馆物质文化是以馆舍、馆藏文献、以及相配套的各类设施、设备等为主体构建的有形环境,是图书馆文化建设最直接的外在表现。[3]

2.1 营造人性化环境

环境能够熏陶人,也能塑造人。石河子大学图书馆坐落于微波湖畔,四周绿树环抱,交通便利,布局结构上巧妙借助了自然景观和人工景观的谐趣,强调了“借山光以悦人性,假湖水以静心情”的陶冶人,教育人的功能。读者在阅读之时融入园林景色之中,构成了学校绚丽多姿的文化景点。图书馆内部的设计思想体现,“以人为本”的理念,重视读者空间的营造,采用大开间、开放式的布局设计,最大限度的扩大读者使用空间。精心装修的图书馆大厅,是图书馆现代化多功能空间的重要组成部分,设计上结合服务的人性化和标准化模式,体现开放与流动的风格,通过活动隔断、屏风、及花木的摆放等设计有机融合了阅览、休闲、信息共享、讨论,检索等既相通又相对独立的空间领域,营造出安静与喧闹空间分离、个体与群体空间交错的环境,使图书馆从单纯的“静态”环境转变为“静中有动、动中有静”的双重有机环境。

2.2 突出信息资源特色

信息资源本身是知识与文化的载体,它以集成的形式存储于图书馆并对外开展知识与信息服务,成为图书馆重要物质文化组成。

新形势下,我馆不断加强实体资源和电子资源的建设,纸质中外文图书达300万册,中外文数据库40余种,构成了多媒体、多语种、多学科并重,专业特色突出的藏书体系。另一方面,我馆紧扣新疆特色文化资源,建设新疆的优秀文化信息资源数据库与应用平台。目前,我馆建设的新疆特色文化信息资源数据库包括:“新疆兵团文献数据库”、“新疆地方文献文摘数据库”。这2个数据库都是以新疆特色文献为依托,通过广泛收集、整理相关领域的信息,搭建信息资源共享平台,在服务地方经济文化建设中,形成了独具特色的馆藏资源,彰显图书馆区域文化服务功能。

2.3 构建“一站式”服务平台

配套设施与设备是图书馆文化建设最直接、最直观的体现。近年来,石河子大学图书馆不断加大配套设施与相关设备的投入力度。一楼服务大厅增设自助借还机,自助打印、复印机,电子读报器,总服务台终端双屏显示、等多项读者常用服务,此外,在图书馆大门口处设置24小时自动还书口,使读者享有完全的自由,将阅读当做一种享受。

3 石河子大学图书馆的制度文化建设

图书馆制度文化是图书馆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既是图书馆物质文化的工具,又是精神文化的产物,构成图书馆员工行为与活动的习惯规则,它包括图书馆的组织形式、管理方法和各项规章制度,它是塑造和延伸图书馆文化的有力手段和坚实保证。[4]具体说来,主要包括以下制度的设计实施:

3.1 行为规范

馆员行为规范是图书馆员工在履行本职工作中应当遵循的行为准则。确立和实施以服务规范为主体的行为规范,使图书馆员的服务行为,语言、个人仪表等都按规范办事,[5]从而为广大用户提供满意的、高质量的服务。

石河子大学图书馆以文明服务为基点构建文明环境,先后出台了一系列文明服务规章,对于馆员的服务语言、行为举止、仪容仪表、办公礼仪等均作出了较为详细的规定。

3.1.1 语言规范

馆员为读者服务的主要方式之一是通过语言,一个图书馆的服务语言的规范反应了该馆的服务水平和馆员的综合素质,并对读者产生重要影响。我馆制定的语言规范明确规定:要求使用“请问”、“您好”、“请稍等”、“谢谢合作”等服务敬语,禁止使用“不知道”、“喂”、“自己看”等服务忌语,要求馆员要掌握与读者交流的方法和技巧,做好针对性的服务工作。

3.1.2 举止规范

举止是指一个人在特定场合的各种活动中,较稳定的礼仪行为。注重言行符合礼仪规范,是图书馆的首要规矩,也是一个馆员提高个人修养的开始。为此,馆员应遵守行为规范,注重自己的举止规范。石河子大学图书馆举止规范要求工作中做到:“行为得体,举止端庄”。具体包括:坐姿端正、舒展;行走步幅适度,走路要轻;服务时要举止文明,面带微笑等,并通过“服务是一种品牌、是一种文化”的教育,在全馆上下形成一种为用户提供满意服务的氛围。

3.1.3 仪表规范

仪容仪表是图书馆员工个人形象展示的首要途径,也是传递图书馆形象的重要渠道。石河子大学图书馆在全体员工中实行了“着装统一、挂牌上岗”的仪表规范。这样既展示出图书馆员工良好的精神状态和职业风貌,又方便为读者提供良好的服务。因此,图书馆员工应注重将良好的职业素质,通过美好的仪容、仪表表现出来,规范而又极富内涵的个人形象不仅有利于营造和谐的工作氛围,更是图书馆风范的突出反映。

3.2 质量评价制度

要形成良好的文化氛围,就有必要建立健全质量评价制度,通过制度强化图书馆员工的服务意识和质量意识。质量评价制度主要包括:

3.2.1 质量政策与质量文件

石河子大学图书馆根据《普通高等学校图书馆规程》、图书馆工作实践及我馆的工作实际,明确拟定各部门的业务及服务项目的岗位职责;建立质量手册、制定工作细则、作业的程序;明确服务质量评价标准等。

3.2.2 评价程序

评价程序的缺失与混乱会直接导致评价结果缺乏可信度。因此,石河子大学图书馆编制了质量程序文件。此文件包括对质量体系中所采用的要素的规定和要求,检查评定的方法及准则以保证图书馆各项活动处于受控状态。我馆由馆长为领导的馆务会人员,每月定期对各部门的工作进行监测,并编制检查表(包括质控点、过程标准、检查方法等),并开具不合格项目通知单,责成相关部门及时纠正。

3.2.3 评价周期

信息资源的质量及用户需求会随着环境的变化发生变化,对于服务质量的要求也会不断提高。为此,石河子大学图书馆将质量评价作为日常管理工作的一部分,要求各部门负责人根据本部门的年度目标控制方案,根据质控要点,将每月的定期监测和日常监测相结合,编制检查表,随时发现存在的问题,并寻求改进之道。

3.3 工作绩效考核制度

工作绩效是指员工在一定时间、空间等条件下完成某一任务表现出的工作行为和取得的工作结果。工作绩效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工作效率、工作数量和质量、工作效益。[6]

石河子大学图书馆年度考核管理机制建设,严格遵照《石河子大学工作人员年度考核标准》的要求,结合图书馆各岗位实际,针对不同层次,不同类型人员,制定《图书馆专业技术人员考核量化标准》。考核指标主要包括:工作效率、工作数量和质量、工作效益3个方面,并将考核的内容逐项量化。采取部门考核小组主持述职、自我评议与民主评议相结合,根据每项指标的得分情况进行汇总评分,确定其考核等次。

高校图书馆文化建设是一个系统工程,也是一个不断积淀、不断发展、不断创新的过程,仅依靠一定的财力投入不可能一蹴而就,还需要图书馆决策者观念的投入、体制机制的创新及全体员工的信心和努力才能启动延续。营造良好的高校图书馆文化,以充溢人文精神的服务关心和爱护用户,以高质量的服务满足用户,使图书馆成为师生知识交流的中心,终身学习的场所,图书馆文化的研究与实践任重而道远。

【参考文献】

[1]马莎,编.高校图书馆文化建设与创新[M].成都:西南交通大学出版社,2008.

[2]罗曼,陈定权,唐琼,等.图书馆质量管理体系研究[M].成都:西南交通大学出版社,2009.

[3]高金华,刘牧.大学图书馆文化建设实践研究—以聊城大学图书馆“四种”文化建设为例[J].高校图书情报论坛,2011(4):25-27.

[4]陈月红.加强图书馆文化建设的必要性[J].情报杂志,2011(12):224-225.

[5]贺子岳.网络环境下图书馆人力资源的开发研究[M].北京:北京图书馆出版社,2004.

[6]赵曼.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M].北京: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2002:255.

[责任编辑:汤静]

猜你喜欢
初探文化建设高校图书馆
烟基项目管护模式初探
分层、过滤、循环教学法初探*
马克思主义的文化观及其现实意义
加强基层文化建设满足群众文化生活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