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长期以来我国实行“分散支付”的国库管理制度,国库管理存在诸多弊端。为适应建立现代国库集中支付制度的要求,进一步提高我县财政、财务管理水平,提高资金使用效益,按照中央、省、市关于深化国库集中支付改革的要求和有关规定,我县逐步开展了国库集中支付系列改革。
关键词:国库 集中支付 改革
为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省财政国库管理制度改革精神,按照公共财政改革的目标要求,惠民县于2006年起探索实施国库集中支付改革。在试行顺利的基础上,为进一步深化国库集中支付改革于2011年实施“会计核算中心”整体转轨为“国库集中支付中心”改革。目前集中支付系统运行稳定,部门、预算单位反映良好,改革取得了明显成效。
一、我县改革基本情况及其采取的措施
(一)改革现状
我县国库集中支付改革自2006年试运行以来进展顺利,截止目前我县分2批先后对一百余个县直预算单位启动了国库集中支付改革,县直预算单位覆盖面达到100%。2012年开展了第一批预算单位公务卡试点改革。于2015年10月开展实施了乡镇国库集中支付试点改革,将在试点成熟的基础上在全县范围推广实施。预算内资金,各专户资金,非税资金,单位往来资金全部纳入集中支付系统。2015年1-10月份共办理支付资金180138万元,其中直接支付148721万元,办理授权支付31417万元,直接支付占比达到82.6%。
(二)推动改革采取的措施
1、制定有效的制度办法
根据省、市国库集中支付改革的方案,结合我县实际情况,先后制定了《惠民县财政国库管理制度改革实施方案(试行)》、《关于惠民县转变会计核算中心职能深化国库集中支付改革实施方案的通知》、《惠民县县级国库集中支付资金支付管理办法》、《惠民县关于实行乡镇国库集中支付改革的方案》等一系列改革文件正式下发到各单位,确定了代理银行、试点单位与资金支付范围。设定了改革的具体业务流程以及与之配套的会计核算办法、资金管理办法,从制度框架上保证了各项工作的顺利开展。
2、统一账户,集中管理
实行国库集中支付改革后,所有行政事业单位银行账户全部取消,按改革实施方案要求,财政部门在中国人民银行国库部门开设国库单一账户。财政部门在代理商业银行(以下简称代理银行)开设财政零余额账户;在代理银行为预算单位开设预算单位零余额账户。建立国库单一账户体系后,相应取消各类收入过渡性账户。预算单位的财政性资金全部纳入国库单一账户体系管理。按照国库管理制度改革要求,全县所有财政性账户全部集中到了国库,实行集中管理。预算单位零余额账户由单位自行管理。
3、加强学习,强化培训
在改革正式上线运行前,我县召开了财政国库管理制度改革培训会议,使各试点单位的财务人员、代理银行、清算银行工作人员以及局内部有关科室工作人员,掌握了改革的具体操作方法和步骤。改革过程中还多次举办了试点单位财务人员会计培训班,对提高各预算单位财务人员业务素质和技能水平起到了积极作用。
4、强化服务意识、提高服务质量
一是面对拨款流程所涉及环节比较多,单位不很熟悉的情况,财政部门除加强业务培训外,业务科室对每一笔拨款进行跟踪服务,确保拨款的及时性。二是定期召开预算单位报账员座谈会,对集中支付工作征求意见,遇到的困难和问题能现场解决的就现场解决,解决不了的及时向领导反映,及时与有关部门沟通,切实做到方便单位用款。三是预算单位代理银行的选择按照方便、就近原则,在通过招标确定的代理银行间合理划分各预算单位代理银行。通过方便用款单位用款,提高办事效率。
二、改革取得的成效
(一)简化了拨款流程
实行集中支付以后,对预算单位拨款,预算内资金不再用办公自动化系统起草指标文,专户资金不再用内部付款凭证,相应地在支付系统中为分管业务局长设置分管业务科室指标复审与查询权限,对拨款进行把关,简化了拨款程序,提高了办事效率。
(二)财政账户实现了集中管理,提高了政府宏观调控能力
按照国库管理制度改革要求,全县所有财政性账户全部集中到了国库,实行集中管理。国库对所有财政性账户进行了归并,共撤消账户11个,归并资金1007余万元。进行实行财政国库集中支付后,预算单位暂时不需支出的财政性资金不再沉淀在预算单位,而是全部集中在国库,便于财政部门统一调度、统一使用,提高了政府宏观调控能力。
(三)强化了财政监督职能
财政国库管理制度改革后,资金的拨付不再通过任何中间环节,财政部门可以掌握每笔资金的最终去向,改变了过去事后监督为现在的事前、事中监督,提高了财政资金使用的透明度。
三、改革中遇到的主要困难和问题
(一)国库集中支付制度尚不完善
一方面由于我县是经济发展困难县,县财政仍属于典型的“要饭财政”,县级财力十分困难。现在各方面综合改革有愈演愈烈之势,都需要财政资金支持。有限的财力难以全面支持各方面改革事务,国库集中支付改革也一定程度受到影响,目前尚不能涵盖所有财政资金,如社保基金、政府采购资金尚未纳入。乡镇全部实行集中支付,还需要分步骤推进。另一方面现有国库集中支付运行机制仍不完善。非预算单位资金支付仍需要实拨,增加财政部门和用款单位负担。涵盖预算单位银行账户、资金支付、代理银行业务等的预算执行动态监控尚不完善。
(二)人员和业务技能储备不足
随着财政事业的发展,各项财政改革和财政业务推陈出新,各方面对财政国库人员的业务能力和综合素质提出了更高要求。在面临精细化、多元化发展的国库工作,现有人员配备不足,每人都承担着较重的工作职责。基层财政国库人员接受的业务培训和学习机会较少,知识储备正面临各种推陈出新和更新换代的考验,各种业务和信息软件更新、出台后难以迅速消化吸收,给财政国库工作带来一定被动。
(三)信息化水平偏低
与国库集中支付相配套的现代化信息系统建设还相对滞后,如还没有建立起快捷的银行资金清算系统,财、税、库、银之间尚未建立起高效的网络连接,财政无法直接获取税务、人行部门的相关数据,信息共享存在障碍。财政部门内部的职能部门之间也未能实现信息共享。
四、下一步工作措施及建议
(一)继续推进国库集中支付改革进程
一是在不改变财政对资金拨付和使用监管的前提下,简化集中支付流程,方便用款单位。二是实施乡镇集中支付改革,在乡镇试点成熟的基础上,在全县乡镇实行国库集中支付。三是进一步完善国库集中支付系统软件开发与硬件建设。四是进一步扩大公务卡改革范围。开展第二批预算单位公务卡改革,并协调人民银行与代理银行开展合作,协调商业银行加大刷卡机具投放范围,营造公务卡使用环境。财政部门将加大对公务卡使用的跟踪监督,确保公务卡制度改革落到实处。
(二)进一步加强部门、单位之间的协调工作
县国库要做好财政部门各科室、代理银行、人民银行、预算单位之间的协调工作,增强工作联系紧密的有关单位之间的合作意识。要想使国库集中支付改革工作顺利开展下去,真正方便预算单位使用资金,必须取得相关单位的理解、支持和密切配合。同时,今后由于业务量的增加,一方面要加强对试点预算单位的改革服务工作;另一方面要建议代理银行多增设存、取款窗口和回单柜,方便单位办理业务。
(三)建立完备的国库集中支付监督机制
紧紧围绕财政国库管理制度改革,建立以财政资金支付实时监测为中心,以现代信息网络技术为支撑,以国库集中支付系统和动态监测系统为手段、以内控管理和外部监管制度为基础,综合运用多种监管方式、强化财政事前事中监管的现代财政资金支付监督管理模式。一是建立健全财政资金支付参与主体之间的相互制衡机制,确保资金申请、审批、支付各个环节,相互独立、互为制约。二是建立财政部门、预算单位、代理银行财政资金支付清算的内控管理制度,防止资金支付清算风险。三是建立国库集中支付的投诉机制。及时受理预算单位、代理银行和收款人投诉,研究投诉受理的工作程序和方式方法,认真解决好资金支付中发生的投诉问题。
参考文献:
[1]邢红清.对基层国库集中支付改革的调查与思考[J].中国总会计师,2009(01)
[2]杨娟,梁珺.国库集中支付运行模式的国际比较和借鉴[J].预算管理与会计,2015(06)
作者简介:李光(1982-),男,汉族,山东省郯城县人,大学本科学历,山东农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毕业,会计学专业,2005年进入山东省滨州市惠民县财政局工作至今,2011年取得中级经济师资质,现备考高级经济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