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建霞
国家博物馆藏国语三种明刻本考释
□徐建霞
Textual Research on Three Engraved Editions of Guoyu of the Ming Dynasty Stored at the National Museum
Xu Jianxia
Guoyu is an important documentary in pre-Qin period.It has been handed down to the Song Dynasty with many engraved editions.This article recherches on three editions of Guoyu of the Ming Dynasty stored at the National Museum, describes their feature and analyz the systematic origin of them.
《国语》是我国先秦时期的重要历史文献,按国别体编排,以记言为主,记载了周穆王十二年征犬戎至周定王十六年(前453年)韩、赵、魏联合灭智伯五百多年的历史,从西周中期到春秋战国。关于《国语》的作者,尚未有统一的认识,部分学者认为是《左传》的作者左丘明,成书时间也没有定论,部分学者认为是左丘明晚年所著,也有学者认为是在左丘明死后完成。“语”是先秦时期盛行的一种文体,《国语》二十一卷,二百四十三章,先按国别编排,然后又按时代先后排序,是“先秦篇幅最大、内容最丰富多彩、体例最完善的语集”①。
历代以来,众多学者都曾为《国语》作注,韦昭的《国语解》是存世最早的《国语》注本,《国语》的传世版本多与韦昭《解》并行,韦昭的《国语解叙》是现存最早研究《国语》的文章。北宋的宋庠撰《国语补音》三卷;又撰《国语补音叙录》一文,介绍《国语》成书后至北宋的流传和研究状况。
《国语》主要分为明道本和公序本两个版本系统,均源自北宋。宋仁宗明道二年(1032年)取天圣七年(1029年)的刻本重刊,故称“天圣明道本”,也是后世“明道本”系统的底本。公序本,指北宋宋庠取当时传世的十五六种《国语》进行校勘的整理本,并撰《补音》三卷,此本成为后世的主要传世本。宋庠,字公序,因此又称为公序本。国图藏有宋刻宋、元、明递修本《国语》(图1)②,半叶10行,行20字,小字双行同,白口,左右双边。属于公序本系统,没有《补音》。
“公序本”在明代的重要传本是嘉靖戊子(1528年)金李泽远堂刻本。《四部丛刊》本《国语》就是据金李泽远堂本影印。
“明道本”的初刻本到明代仅钱谦益的降云楼收藏。顺治七年(1650年)降云楼失火,“明道本”也化为灰烬。“明道本”被毁之前己被钱氏家人影钞,以钞本传世,称“明道影钞本”,曾由黄丕烈收藏。黄丕烈、顾广圻以“明道影钞本”为底本,参校其它诸本,刊刻“士礼居本”《国语》。《四部备要》本《国语》就是以“士礼居本”为底本进行刊刻的。“明道影钞本”后由陆心源收藏,今藏日本静嘉堂文库。③“明道本”卷一正文为“昔我先王世后稷”,而“公序本”则为“昔我先世后稷”,“明道本”比“公序本”多一个“王”字,这是两个版本的明显区别。
1.明嘉靖戊子(1528年)金李泽远堂刻本(图2)
框高22、宽15.5厘米。半叶10行,行20字,小字双行同。左右双边,白口,单黑鱼尾。卷首有韦昭《国语解叙》,末叶署“嘉靖戊子,吴郡后学金李校刻于泽远堂”(图3)。首卷首行题“周语上第一”,空二格题“国语”,空一格题“韦氏解”。国图藏宋刻元、明递修本与此书的第一卷进行比对,发现两者正文部分行格版式几乎一致。只是在《国语解序》中金李本较宋刻元明递修本有错字及衍字。
此书首卷首叶钤有“鄞林氏藜照庐图书”朱文方印(图4)。此印是民国藏书家林集虚的藏书印。林集虚,本名昌清,字乔良,号心斋。浙江鄞县(今宁波)人。在收藏古籍的同时经营古籍书店,家富藏书。④
2.明万历穆文熙刻两截本(图5)
上框记批注,下框高20、宽14厘米,半叶9行,行20字。四周双边。白口,单黑鱼尾。版心记刻工萧椿、彭中、刘荣、付机等,这几个刻工均在明万历年间刻过其它书籍。
首卷有《校补国语凡》,后为宋庠《国语补音叙录》,后为韦昭撰《国语解叙》。卷首卷叶第一行顶格题“国语第一”,第二行空一格题“吴高陵亭侯韦昭解宋郑国公宋庠补音”,第三行空一格题“明吏部考功员外穆文熙编纂,兵部左侍郎石星校阅”,下面小字双行题“河南道监察御史刘怀恕、江西道监察御史沈权校”。
上边栏刻印了批注,有柳宗元曰某某,穆文熙曰某某,孙应鳌曰某某。穆文熙,即此书的编纂者穆文熙(1528—1591年),字敬甫,东明人,嘉靖壬戌(1562年)进士⑤。孙应鳌,字山甫,号淮海,贵州清平人,嘉靖三十二年(1553年)进士,曾任礼部右侍郎工部尚书等职。柳宗元,不是唐代的柳宗元,应是明人假托的。
石星在万历十四年(1586年)为兵部左侍郎⑥。刘怀恕,字士行,东明人,万历五年(1577年)进士,万历十一年(1583年)召为御史⑦。
据此我们可以推测一下这本书的来历,穆文熙与石星是官场好友,穆文熙与刘怀恕不仅是官场好友,还是同乡。穆文熙将他、孙应鳌和假托柳宗元三人对《国语》的批注进行刻印。由于石星在万历十四年(1586年)为兵部左侍郎,那么此书的刻印时间不应早于万历十四年,根据穆文熙的生卒年,亦不应晚于1591年,刻印时间应在万历十四年(1586年)至万历十九年(1591年)之间。此书亦为“公序本”系统。
将此书的《国语解序》与金李本相比对,发现两者错误与衍字完全一致。此书凡例中注明了此书与别本的不同,颇耐人寻味,今录于下:
凡 标题诸本俱先题某语第几,下复题“国语”二字,似于纲目先后不伦,今据宋庠所藏旧本,先题“国语第几”,别一行题“某语”,以为正云。
凡 八国下旧无世系,今悉加之,用杜氏世族谱,亦丛其注内传例也。
凡 国语诸本俱无音释,仅有旧音,俚不可观,惟宋氏祖旧音而为补音,用心勤矣,但自为一卷,难于讨寻。今取音切,附诸各条各句之下,庶几便览。
凡 补音既多繁芜,又有疏漏,或初学易识者,并加音切,至典籍不常经见者,顾独失音,今并删补。
凡 音切条释字下或一篇之中,有重出者则前云后,并同余不复释。
凡 补音有辩证,间有指摘国语注者,附于注末,余辩旧音之非者悉不录
凡 旧音则直音某字,补音则悉加反切,彼此似太重复,今按直音之未当者,乃用反切其当者,则仍旧直音,示画一也。
图1 宋刻元明递修本国语
此凡例应是翻刻别本的凡例。第一条“今据宋庠所藏旧本”,说明这个底本就是“据宋庠所藏旧本”而来的。
书中钤有“关氏惜分阴藏书印”朱文方印、“关槐”朱文方印、“晋公”白文方印等。
3.明万历张一鲲刻本
框高21.5、宽14.1厘米。左右双边,半叶9行,行20字,小字双行字数同。白口,单黑鱼尾,鱼尾下记书名卷次,如“国语卷一”,下记叶次。(图6)
卷首依次有张一鲲《刻国语序》、《校补国语凡》、韦昭《国语解叙》、宋庠《国语补音叙录》。卷末有《跋国语后》一叶,残。此书通篇都有朱笔批点,偶有朱笔批校。
首卷首行顶格题“国语第一”,第二行空一格题“吴高陵亭侯韦昭解宋郑国公宋庠补音”,第三行空一格题“明侍御史蜀张一鲲、楚李时成阅”、“虞部郎豫章郭子章、选部郎东粤周光镐校”。
卷首开篇是张一鲲的《刻国语序》,讲述了刻书的原因:“先是,同年李惟中刻内传于督学署中,不佞与郭相奎取外传,各分四国,订之注,仍韦氏,益以宋氏补音条注其下,字画剞劂,壹放内传,庶几称左氏完书”,李惟中就是李时成。《左传》称为春秋内传,《国语》称为春秋外传。李惟中刻印了《左传》,于是张一鲲仿李时成所刻《左传》刻印了《国语》。
此书与上一部万历刻本除校刻者不同外,凡例、正文均一致,版式行格也相同,似乎出自同一底本。这两部书的刻印时间到底哪一部在前呢?
《天禄琳琅书目》卷七对此书有著录。这四个人均是隆庆五年(1571年)的进士。张一鲲,四川重庆府(今重庆)人,曾任御史⑧。李时成,湖广蕲水县(今湖北浠水县)人。郭子章,字相奎,泰和(今江西吉安)人,官至兵部尚书。周光镐,字国雍,潮阳(今广东潮阳市)人,官至大理寺卿。此四同年互相校雠,刊刻此书。
张一鲲,万历年间曾任御史,但在万历十二年(1584年)免为民。⑨李时成,万历初年任御史。郭子章,万历六年(1578年)任工部虞衡司,万历十三年(1585年),任潮州府知府。此书的刻印时间应该为郭子章在工部虞衡司任职期间,万历六年(1578年)至万历十三年(1585年)之间。早于穆文熙的《国语》刻本。
书中钤有:“晚村”朱文葫芦形印(图7)、“南阳讲习堂”朱文方印(图8)、“得此书费辛苦后之人其鉴我”白文方印(图9)、“仲鱼图象”小像印(图10)等藏书印。
图2 金李泽远堂刻本国语解首卷首叶
图3 国语金李刻款
书中夹有一纸,为单镇题识(图11)。单镇(1876年—?),字束笙,又字殿侯,江苏吴县人,曾为清代光绪年间农工商部官员。单镇在题识中讲述了此书的来历并作了考证:
“余于丙子季冬,在护龙街博古斋见明板《国语》一部。宋讳桓、匡、恒等字,均缺末笔,是明翻宋刊。字形朴茂,每两卷有葫芦式‘晚村’印,‘南阳讲习堂’小方印。爰以法币二十枚购得之。归检《黄叶村庄诗集》,有南阳村友晚村氏序。又检《东庄诗存》、《伥伥集》有‘南阳村舍尽清幽’、‘嫁得南阳老’、‘泛埽南阳舍’、‘只有南阳好耦耕’,诧为晚村先生旧藏,甚爱重之。一日与潘季孺丈谈及,季丈借阅《晚村家训》(国学保存会邓实于清光绪丁未得锡山王氏所藏吕晚村手书家训真迹,付之石印),其第二卷《论大火帖》,第十四通末段云“郑汝器,吾欲乞书堂额三:一‘南阳讲习堂’,正厅用者;一‘明农草堂’,东厅用;一为‘善读书’,将来后楼下用。俱须方二尺许大。暇时先与说,俟寄笔去再恳之。十一日,灯下字付大火。’其第五卷《得澹生堂藏书示大火》,诗上有晚村印章,亦葫芦式,与此书所印相同。卷末康熙癸未(四十二年,1703)冬十月三原门人员赓载跋有云载:‘壬申(康熙三十一年,1692)岁始得造南阳讲习之堂,而先生谢世己近十年矣。’是‘南阳讲习堂’确为晚村先生读书所,而大火为先生之子无党小名。此书经晚村先生硃笔圈点到底,首尾完密,硃色鲜明,间有批校,笔意浑厚。首册有‘仲鱼图象’印、‘得此书费辛苦后之人其鉴我’印,又经陈仲鱼先生收藏。晚村先生为明末遗老,邃于理学,身后被祸甚烈,片纸只字,毁灭无遗,乃于三百馀年后得此藏书,均经亲笔批校,硕果仅存,其可宝贵为何为耶!讽诵把玩,不胜欣幸之至。丙子嘉平上浣单镇识。”
其后钤有“束生六十后作”朱文方印。
题识中考证“晚村”朱文葫芦形印和“南阳讲习堂”朱文方印均是吕留良的藏书印。
吕留良(1629-1683年),又名光纶,字庄生、用晦,号晚村,浙江崇德人。少年时聪明绝人,多才多艺,十二岁便参与乡里学者的结社,不满于明朝的内外交困,慨然有济世之志。十六岁时,明朝灭亡,此后他积极开展复明活动。失败后,居家讲学。入清以后,康熙年间,他多次被荐举,皆不应召。康熙二十二年(1683年)病逝,终年五十五岁。所著有《伥伥集》、《东庄吟稿》等。吕留良是清初程朱理学的忠实信仰者,根据朱子之义理,阐扬民族思想,反对满族人的统治。雍正年间,靖州诸生曾静读到吕留良的遗文,非常喜欢,决心推翻清朝统治,恢复汉人的天下。他投书川陕总督岳钟麒,鼓动其利用手中的兵权造反。岳钟麒将此事上报雍正帝,雍正帝利用此事打击反清思想。于是吕留良本人被开棺戮尸,他的儿子被杀,子孙被流放,曾经为吕留良建祠、刻书和私藏吕留良著作的人,一律论死,株连甚广。历史上称之为“吕留良文字狱”。吕留良的文字著作也被禁毁。国家博物馆藏这部《国语》为吕留良亲笔批点,躲过了雍正文字狱的洗劫,流传下来,弥足珍贵,对于研究吕留良的思想很有价值。
此书流传有序,从藏书印和题识上可以看出这部书的大概流传经历。此书首先经吕留良收藏;由卷首的“得此书费辛苦后之人其鉴我”白文朱方印和“仲鱼图象”小像印,我们可知此书又曾被陈仲鱼(1753-1817年)收藏;根据题识,又知此书在1936年,以“法币二十枚”,被单镇购得;至于此书如何从单镇处流出,入藏中国国家博物馆,就不得而知了。
注释:
①黄丽丽《〈国语〉的性质与价值—由出土文献引起的思考》,江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第1期。
②图取自《中华再造善本·国语》,北京图书馆出版社,2006年出版。
③参考张鹤《〈国语〉研究》,2009年北京语言大学学位论文
④李玉安、黄正雨著《中国藏书家通典》,中国国际文化出版社 ,2005年出版。
⑤《(乾隆)东明县志》卷之六,清乾隆二十一年刊本。
⑥《明神宗显皇帝实录》卷一百七十。
⑦《(乾隆)长洲县志》卷二十一,清乾隆十八年刻本。
⑧《(万历)四川通志》卷三十四,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⑨《神宗显皇帝实录》卷一百四十八。
(责任编辑:刘昱)
图4 鄞林氏藜照庐图书印
图7 晚村印
图8 南阳讲习堂印
图9 得此书费辛苦后之人其鉴我印
图10 仲鱼图象印
图5 穆文熙刻两截本国语首卷首叶
图6 张一鲲刻本国语首卷首叶
图11 单镇题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