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经》的美学价值及其翻译中的策略分析

2016-03-30 17:27:06赵彦丽郑州成功财经学院河南郑州巩义451200
福建茶叶 2016年9期
关键词:茶经原著原文

赵彦丽(郑州成功财经学院,河南郑州巩义 451200)

《茶经》的美学价值及其翻译中的策略分析

赵彦丽
(郑州成功财经学院,河南郑州巩义 451200)

典籍《茶经》是中国现存的第一部茶学专著,其历史悠久,包含着中国深厚的茶文化,展现出其独特的美学价值。基于此,本文以《茶经》及其英译本作为研究对象,以美学角度为基础,探究了其中的美学价值以及在进行翻译中所采取的策略。

《茶经》;审美价值;翻译策略

《茶经》作为中国茶学代表作,第一次系统地论述了茶学知识,从茶树栽培、到采茶以及制茶再到饮茶都进行了深入研究,见证了中国茶文化的一路发展。在20世纪90年代之前,对于《茶经》的研究是以国内学者为主,这些学者主要对著作的作者生平以及其中内容进行研究分析。《茶经》的译文翻译就显得尤为重要,如何在不破坏原著美学价值的前提下,完成文言文到英文的转化,就成为了现阶段《茶经》研究中所面临的重要课题。

1 翻译美学概述

在我国的翻译学理论中,美学一直伴随左右,因此也就形成了我们所说的翻译美学。所谓的翻译美学就是在理论的角度上揭示翻译中的美学渊源。翻译美学的运用一般适宜以美学的观点为基础对翻译的科学性与艺术性进行分析,并利用美学的基本原理,解决语言转换中的美学问题。翻译过程就是对原文审美的一次模仿与再创造,译者在进行翻译之前需要对全文的整体美学进行把握,从而在翻译过程中可以凭借自己对于原文的理解、原文内涵进行把握,也是对原文中审美翻译的多角度分析过程,从而寻找到隐藏在字里行间的美学要素,并设法在翻译中找寻到贴切的词语,增加译文的审美价值。翻译美学认为审美客体中,美的展现是离不开审美主体的主观能动性的,也无法脱离主体的模仿与再创造过程的。翻译美学与传统的翻译学不同,在翻译过程中,不仅需要考虑到语言之间的转换,还需要考虑翻译者在对原著进行翻译过程中原文美的再现,并创造出译文中的艺术美学。因此在进行翻译过程中,译者对审美主体与客体的选择显得尤为重要。除此之外,还需要考虑到一定的审美要素。我们对文章进行实施的翻译者称之为审美的主体,而审美的客体则是翻译的主要内容,即我们展开审美经验的具有一定审美价值的对象。

2 《茶经》的审美价值分析

《茶经》是中国现阶段保留最完整,也是最早的一部对茶文化进行系统研究的著作,整部书可以分为三卷,计10卷,仅仅7000字,因此以其言简意赅的特点而闻名于世。《茶经》将唐代以及唐代之前的茶学知识进行了总结性概括,但是其辞藻语言优美,如诗如画,让人读过后认为这不只是一本关于描写茶知识的著作。

2.1质朴美

《茶经》主要为我们介绍了茶的文化信息,从翻译审美的角度来说,文章的内容没有华丽的辞藻堆砌,显得更加的质朴与简单,其本身就蕴含着一种美。《茶经》的内容不仅介绍了茶叶的种植、采摘以及制作的方式,还将这些实用的知识进行了深化,使其具有了审美艺术的特性,从而将茶这一生活用品赋予了深远的美学意义。在陆羽的心中,茶已经不能单单被看作是我们生活中的必需品,而是一种具有内在精神与外在形态美的文化内涵,涵盖了大量的实用技术性知识,也展现出宏观的形式之美。作者运用了较多生动而又简洁的语言进行茶文化的描写,使得整本书结构紧凑、语言干净,将茶文化的艺术性与科学性进行了完美的融合,体现出了独特的审美价值。

我们将这种不受过多修饰词进行修饰、可将展现出的朴实无华的审美归纳为“质朴美”。对于这部分内容的翻译要尽量做到词能达意。特别是《茶经》中很多都是文言文,因此其文字言简意丰,在翻译过程中很难寻找到与其直接对应的英文单词,所以翻译中本着清晰,明确的原则进行最为精准的翻译。在译文中,我们发现虽然原文言简意赅,但是其内容十分丰富,因此在翻译的过程中,虽然没有增加过多的修饰词,但是也需要进行大段的解释,从而实现词能达意的目的,展现出《茶经》的质朴美。

2.2形色美

《茶经》中的审美价值主要体现在对审美主体的主观能动性的积极反应,文章中,审美主体主要对茶的感官进行了直观的描写,即茶的形态、茶的味道、茶的颜色以及其他的外在形象。在《茶经》中,陆羽对这四个方面的客观描述占据了很大的比例,且不单单停留在客观描述上,而是上升到了一种体验式审美的感官艺术表达。在《茶经》中,对饮茶的审美过程的体现大多是通过茶叶的形、色、香、味而展现出来的,因此形色之美也就成为了审美价值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特别是在茶艺与茶道中对于茶的汤色和茶器、茶具色彩的搭配等都非常的重视。

2.3辞格美

汉语与其他的语系不同,更加注重直观的审美体验,因此更加的感性。在我国古典文学的典籍中对于视觉美感的研究数不胜数,但是对于茶文化中的审美研究则少之又少,其中最为著名的就是我国流传至今的茶学名著《茶经》,自这本书中有效的将实用性的语言与优美的语言节奏进行了有效的结合,从而在实用性的基础上增加了作品的辞格之美。在茶经中很多的词语在运用中注重音、形、义三方面的含义,注重对于不同词格的使用以及词语修辞的堆积。例如在《茶经》中对于不同茶具颜色的描写以及对于茶具材质的叙述就极其之多,但是在英语翻译的过程中为了进行有效的区分,我们不仅需要进行词语的翻译还需要进行句子的增加,例如运用比喻或者对比的句子进行叠加使用。而对于不同茶具材料的罗列或者是不同茶色的搭配问题我们可以运用排比的形式进行翻译。例如“若邢瓷类银,越瓷类玉,邢不如越一也”译文为“If the Xing porcelain can be compared to valuable silver,then the Yue porcelain matches invaluable jade.This constitutes the first disparity.”在这段文字中,作者在翻译过程中并没有进行简单的直译,而是采用排比句的修辞手法对不同的茶具进行了描写。原文的语言干净利落,通过用颜色的对比形象地展现出二者的区别。而在翻译过程中,译文也最大程度与原文相对应,无论是从理性的一面还是感性的一面,都表现出了对原文的审美认知与美学机理。

3 基于翻译美学的《茶经》翻译策略

翻译美学主要表现在翻译过程中所体现出的原文审美价值中的一种艺术表现形式,在翻译现实与自然真实性的基础上,产生了一种潜移默化的力量,推动着社会的发展以及人类的进步,这种力量是无形的、积极的,是不会枯竭的。在进行《茶经》的翻译中,为了有效地展现出其审美价值对原著进行模仿的过程,还需要进行一部分的审美加工,即将外域的语言文化恰到好处地融入到原著中。在翻译中,最重要的就是模仿,其形式有许多种,主要是以原著与译者自我感悟作为依据来进行模仿。在上述对《茶经》的审美价值的翻译分析中,我们可以总结出一定的翻译策略:

3.1对叠词的翻译

在对叠词的翻译中,需要遵照原著的形式进行模仿,并运用一定的语法进行相应的变通,我们也可以将这种翻译方法归纳为以译语作为主要依据的翻译互补准则。在很多的翻译学者的眼中,这种互补性也就成为了可以进行文章翻译的可译性的凭借,也是一种在翻译过程中常见的变通方式。

3.2对特定词语的翻译

在《茶经》中存在着很多的特定词语,由于目的语读者对于原语言文化并不了解,因此在翻译中需要将原文进行直译,再进行一定的解释说明。

3.3拆分直译法

中国古汉语是典型的文言文,因此会存在着一定的特殊语言文化或者是专属于文言文的文字结构,对于适应于白话文的读者来说容易造成审美障碍。在翻译时,需要考虑翻译的语言结构以及语言的表现能力,从而展现出原文的审美意境。另外,翻译除了模仿之外,还可以进行二次创作。在这种再创作实施的前提就是译者需要正确认识自己的审美能力,并在进行翻译的过程中充分地发挥自己的审美功能,结合自己的审美体验,消除文言文本身所带有的时代感中的晦涩难懂等特征。

上述三种翻译策略在《茶经》中都有体现,只有将三者进行相互融合,才能在进行翻译的过程中将《茶经》的美学价值展现得淋漓尽致。

4 结束语

《茶经》不仅是一部系统阐述茶叶实践技术并进行信息传递的经典著作,同时也是一部语言优美、文采斐然的文学著作。对于一本具有较高审美价值的文学作品来说,翻译的过程中,不仅需要全面而深入地了解原著的审美价值,还需要灵活运用翻译策略,做到模仿与再创作的交替使用,实现审美价值的再现。除此之外,语言和文化的独特性也是我们在进行翻译中需要考虑到的影响美学价值的因素。通过笔者的研究发现,在翻译的过程中需要结合于《茶经》本身的审美意境,做到感性和理性的统一,在翻译过程中,尽可能地保留原著的韵味,又不单单纠结于文字形式上的相似,才展现出《茶经》这部经典之作的美学价值。

[1]仝月春.《了不起的盖茨比》语音层审美信息的翻译再现[J].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6):142-145.

[2]袁媛,姜欣,姜怡.《茶经》的美学意蕴及英译再现[J].湖北经济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1,8(6):123-125.

[3]刘宓庆.翻译美学导论[M].北京: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2012:69.

[4]钱大宇.《茶经》意蕴远传世万年长——陆羽《茶经》问世1235周年[J].农业考古.2016(02):198-205.

[5]姜欣,姜怡.引领中华茶文化互文传承与传播的典籍《茶经》[J].农业考古.2014(2):167-170.

[6]李娜.《茶经》中的茶文化内涵及其跨文化翻译策略研究[J].福建茶叶.2016(4):397-398.

[7]刘礼堂,宋时磊.唐代茶叶及茶文化域外传播考[J].武汉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2013(3):81-86.

赵彦丽(1984-),女,河北石家庄人,硕士,讲师,研究方向:外国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

猜你喜欢
茶经原著原文
读原著学英语(三)
英语世界(2023年11期)2023-11-17 09:25:06
漂流瓶
拔牙
《茶经》:世界现存最早的“茶叶百科全书”
月读(2017年9期)2017-09-09 17:19:10
让句子动起来
营养学中看《茶经》
食品与健康(2017年8期)2017-08-16 19:44:09
径山寺、径山茶陆羽和《茶经》的故事
旅游纵览(2017年5期)2017-05-04 19:38:13
万物皆有灵
水家乡
连环画报(2016年6期)2016-06-16 06:09:08
尝粪忧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