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疆(河北旅游职业学院,河北承德 067000)
基于京津唐地区旅游经济发展承德“山庄茶席”模式探究
金疆
(河北旅游职业学院,河北承德 067000)
随着我国人民生活水平日益提高,一些传统的旅游景点和项目已无法满足人们的需求。茶文化旅游的出现,恰好为传统的旅游项目注入了新的活力。本文详细阐述了京津唐地区独特的茶文化及其旅游经济开发形式,总结了茶文化旅游的几种不同模式。结合承德传统旅游基础上,提出了融入茶文化的“山庄茶席”的新模式,并对“山庄茶席”的新模式的优势、特点及可行性进行系统的分析,目的是为承德地区旅游经济焕发新的活力提出了新方法、新思路,对开辟茶文化旅游新模式提供了一定的借鉴意义。
京津唐;旅游;承德;山庄茶席
茶文化融入传统的旅游项目,能够很好地提升旅游资源内涵,提升旅游开发竞争力。京津唐地区不仅有着发达的经济,其文化、旅游产业的发展在我国也是首屈一指。茶文化旅游这一新兴的旅游模式,在京津唐地区的一些休闲旅游景区也逐渐开始兴起,茶文化旅游模式能够适应市场需求、可行度较高,收效较为明显。承德处于京津唐三角区的北部,在承德的传统旅游中,游客来源中京津唐地区也占有较大的比重。因此,研究京津唐地区的旅游模式,对承德旅游的发展有着一定的指导意义。
京津唐地区以首都北京为核心,形成了旅游资源丰富的都市经济圈,这一区域不仅有着众多的名胜古迹,还传承了中华民族深厚的文化底蕴。这就决定了京津唐地区的旅游活动强度是巨大的。然而,作为中国传统的旅游经济区,京津唐地区的旅游产业也出现了一些问题,如:旅游产品的单一和不可重复性,节假日城市交通的拥堵等,给该区域的旅游带来了消极的影响。因此,为该区域的旅游注入新鲜的血液就十分必要。
1.1京津唐地区的茶文化
茶文化作为中国最古老的传统文化之一,不仅寄托着民族的情感,还承载着国家的历史,文化气息厚重,不论对国内还是国外的游客,都具有相当大的吸引力。中国茶叶的种植虽起源于云贵川地区,但也已然传遍了祖国的大江南北,并在不同的区域形成了各自独特的茶文化。在京津唐地区,茶文化不仅历经千年的积淀而自成一家,还与戏剧文化和曲艺文化等互相结合、相融相通。不论在街角棋桌还是在戏院茶楼,都能看到三两茶客悠然饮茶,以茶文化为中心衍生的休闲文化正在成为京津唐都市经济区的慢节奏休闲的主流。
1.2“因地制宜”的文化旅游
在京津唐这块寸土寸金的区域,一些风景旅游名胜也是处于城市的中心地带。在城区中心,茶文化旅游主要通过茶馆和茶艺茶道表演等形式开展;而在城市的周边区域,茶文化旅游随着地域的开阔,衍生出了更多的可能性:茶园旅游、茶庄旅游初露雏形。这些旅游模式都结合自身现有的场馆、种植园及山庄资源;有的将茶文化的衍生品进行包装;有的重点在饮茶、茶道演绎;还有将茶叶的生产加工以古朴的方式呈现,这些都充分利用茶文化丰富的内涵,为游客提供了多样的茶文化体验。
1.3茶文化旅游形式的多样化
茶文化包括物质和精神两个层次,其旅游相结合的方式,也因不同层次而产生了不同的表现形式。谈到茶叶物质方面,如茶叶种植科学技术、茶叶生产实践经验、茶叶交易流通方式、茶叶消费方式、茶叶泡制设施等结合的旅游形式,其表现形式多以茶叶种植园、茶路探索、制茶工艺表演的方式体现。
旅游与茶文化的精神方面,如茶的知识、茶艺茶道、文化艺术等方面结合,衍生出茶叶科普展示、茶艺茶道演绎、茶业名家故里探寻等旅游产品。当然,在实际的茶文化旅游中,茶文化的物质层面和精神层面是互相交融、互相渗透在每一个茶文化旅游产品中的。
旅游业自古以来就是承德市的优势产业,在现代承德的发展中,仍然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承德凭借其自然资源和区位优势,在旅游产业的发展上取得了显著的成绩,旅游产业已然成为承德市的支柱产业。但随着全国各地旅游经济的迅速发展,承德固有的传统旅游项目已经无法跟上大环境的要求和发展,如何对这一历史文化旅游名城进行旅游创新,是关系到承德旅游产业和整个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课题。
2.1承德的传统旅游
承德位于河北省东北部、毗邻京津,是国家首批公布的二十四个历史文化名城之一。位于承德市的避暑山庄及其周围寺庙于1994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批准为世界文化遗产,是我国首批世界文化遗产之一。承德的旅游胜地荟萃南北文化之精华,集人文景观与自然景观于一体,不仅有着丰富的旅游资源,其旅游品位也一直处于中高端水平,素有“紫塞明珠”之称。在2012年,承德还被评为中国“十大特色休闲城市”,可以说,承德有着得天独厚的旅游资源,传统的旅游业也在此发展并兴盛了多年。
现如今,承德的传统旅游项目与十年前,甚至二三十年前并无太大不同,仍然是以观光游览为主,适逢节假日还会出现运力不足、景区过载的情况。这些都为游客的旅游体验带来了负面的感受,也对承德的旅游经济产生了一些消极的影响。承德旅游业的转型发展迫在眉睫。
2.2承德开发茶文化旅游的基础
在承德开发茶文化旅游,是有一定的物质和精神基础的。从精神层面来看,首先,茶文化代表的休闲文化与承德旅游文化的休闲属性相契合,将茶文化融入承德的旅游文化中无牵强感;其次,承德的旅游文化定位较高,也符合茶文化面向的高品位群体,两者的受众也几近相同;同时,承德旅游区的众多庙宇是修身养性之处,佛教文化与茶文化的清心净神契合点也是良多。
从物质层面来看,承德旅游资源丰富、种类齐全,分布集中且保存完好,以园林和寺庙群为主要载体,形成了较为完善的旅游文化体系。无论是承德避暑山庄、外八庙、须弥福寿之庙、普乐寺这样的园林庙宇,还是磬锤峰国家森林公园、水下长城这样的自然景区,处处都可以加以改造,加入茶文化元素,形成独具特色的文化旅游新项目。加之承德自有的工艺品艺术特产与茶具茶器相结合,也能碰撞出更多更新颖的旅游文化产品。综上所述,无论是从精神情感上,还是从物质资源上,在承德发展茶文化旅游都是有着其他地区不具备的良好先决条件。
“山庄茶席”,顾名思义就是在山庄内设置茶文化旅游休闲项目的旅游经济模式,这一旅游模式既为游客提供山庄的闲适恬淡,又给游客营造清静悠然的饮茶文化氛围,与承德旅游区的整体风格相呼应,将传统旅游中的山庄进行新的解读,不但为承德旅游添加了新的文化气息、提升了旅游的品位,还将现有资源做了完美整合,不需要耗费过多的人力物力,也不必投入较多的财力来改造,这不失为茶文化旅游在承德旅游区最优选的发展模式之一。
3.1承德旧有山庄旅游资源
承德作为国内较为成熟的旅游景点之一,其旅游接待能力现已经基本完全可以满足每年游客的需要,并呈现出逐年富余的态势,各类型各档次的旅游星级酒店、度假村、农家山庄旅馆在围场、丰宁、兴隆等重点旅游县区平均都已多逾百家。旅游从业人员人数也是逐年增加,除去直接从事旅游工作的人员外,更多的承德人也加入了间接从事旅游工作的队伍中,加之承德师专、油专、民族技术职业学院,对旅游专业人才培养的累积,现在承德的旅游市场已经有饱和和产能过剩的态势出现,如若不能吸引更多数量的游客,现有的山庄旅游资源将会出现较大程度的闲置,这对地区旅游经济的发展来说几乎是致命的。
3.2“山庄茶席”的经济模式的优势
为吸引更多的游客、避免承德旅游资源的浪费,就需要在传统的旅游项目中引入新的亮点,增加景点旅游的重复性、互动性和文化广度。此时,茶文化的融入可以说为承德地区的旅游经济注入了一剂再为合适不过的强心剂。
“山庄茶席”的茶文化旅游模式以饮茶文化演艺为主要表现形式。饮茶文化演艺又可以细分为多种表现手法:既可以是茶楼茶馆内的茶艺展示,也可以在茶史展览馆中设立茶道讲解和茶艺演艺;既可以是单纯的茶艺表演,也可以是以茶为主题的历史剧表演;既可以包含茶的冲泡手法和口味鉴赏,也可涵盖茶具的把玩和茶相关的书画作品欣赏。多种多样的饮茶文化演艺表演,既能整合山庄原有的场地资源和人力资源,又为原本的单一的观光休闲旅游加入了更广更深的文化接触,还为茶文化旅游的周边产品提供了新的推广渠道,可以说是一举多得。
3.3“山庄茶席”对游客的吸引力
常年选择承德作为休闲度假的游客大多来自周边,尤其是京津唐地区,这些地区的人们生活水平较高,对物质文化生活的需求也处在较高层次,追求精神层面更多元化的发展。这些游客在节假日出行的观念上发生着巨大的转变,前几年流行的国外游已逐渐淡出他们视线,反而一些游客较少、地理位置比较清静的近郊游受到更多人们的欢迎,农庄、山庄形式的体验交互式旅游成为了旅游方式的新主流。融入茶文化的“山庄茶席”的旅游模式正好迎合了这一游客群体的品位,促使他们重复选择承德的山庄前来休闲度假。
承德发展“山庄茶席”的旅游经济模式既有着很高的可行性和可操作性,也是引领承德地区旅游经济发展走上特色产业品牌之路的一条新途径。承德地区的旅游经济发展,唯有保持对京津唐地区游客旅游文化品位的敏感的同时,形成自己多元的旅游品牌,才能保持活力、常立于旅游业潮头。
[1]赵文鹤.承德旅游要走大产业路[J].经济参考报.2007(6):11-13
[2]赵秀平等.对承德市环保旅游的探讨[J].石家庄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10):134-136
[3]郑剑顺.茶文化旅游设计[M].厦门:厦门大学出版社,2011年版
[4]国家旅游局《旅游资源国家分类标准》,2003年版.
[5]承德旅游局《承德十二五旅游规划》,2010年版.
河北省旅游局2015年旅游发展专项课题阶段研究成果,课题名称:京津冀大背景下承德乡村旅游发展路径,课题编号:2015-034
金疆(1980-),女,黑龙江双城市人,管理学硕士,讲师,研究方向:旅游管理,城市旅游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