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艳丽(河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河北石家庄050091)
特色唱腔艺术在赣南采茶戏中的应用
赵艳丽
(河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河北石家庄050091)
摘要:我国赣南采茶戏作为一种地方戏剧,在短短的几百年间从产生到兴盛再到没落,走过繁华也走过寂寥,其发展速度令人惊叹,而今的尴尬境遇更令人唏嘘。本文从赣南采茶戏的特色唱腔艺术着手分析了其曲牌连缀体、曲式结构多元化、旋法与调式结合、浓厚的方言特色四个特点后,又从旋律单调乏味、润腔手法不够细腻、缺乏创新性构想、人才流失严重四个角度对特色唱腔艺术在赣南采茶戏应用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重点阐述,最后从借鉴其他戏种的唱腔艺术、加强唱腔手法的润色化处理、善于推陈出新以及注重人才的培养这四个角度对特色唱腔艺术在赣南采茶戏中的应用进行了展望。
关键词:特色唱腔;赣南采茶戏;曲牌连缀体;推陈出新
赣南采茶戏是以茶事活动为原型,结合赣南客家方言,在民间灯彩与采茶歌舞的基础上,于明朝末年逐步形成的一种汉族戏曲剧种。众所周知,赣南因产茶胜地而出名,每逢采茶季,采茶女一边忙着采茶,一边唱山歌来怡情,形成了采茶歌。而后由形式简单的采茶歌渐渐的发展成了乡土气息浓厚的深受老百姓喜欢的赣南采茶戏。而经过几百年的传承,赣南采茶戏凭借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傲立于我国戏剧界之林,并作为一大瑰宝熠熠生辉。
赣南采茶戏的唱腔以本调、凡字调和杂调三类为主,而后在此基础上形成了鲜明的唱腔特色。赣南采茶戏以本调为主调,本调又分为花旦本调、小生本调、老生本调、小丑本调、大花本调有行当之分;其旋律清丽委婉,先后形成了平板、导板、哭头以及含韵等系列板式。凡字调韵律优美,节奏感强,没有行当之别,也有倒板、平板与简板之分,但其调式和调性却与本调形成鲜明对比。杂调以明快轻松的曲调而出彩,融合当地方言与外地特色而成,唱词通俗易懂,朗朗上口大多是专曲专调。总的说来,唱腔艺术有着如下特点。
1.1 曲牌连缀体
曲牌连缀体以曲牌的连接为主,板式的变化为辅,将各种音乐曲牌按照松紧规则进行组合以展现戏曲内容的一种结构体系。曲牌连缀体大多以长短句相间的形式组成不对称的单个曲牌,单个曲牌可以用来单独演奏,也可以作为一种音乐结构与其他曲牌组合成一套完整的曲牌结构。赣南采茶戏则是由若干不同的单个曲牌连缀成体,多种曲牌组合使赣南采茶戏的内容更加丰富,剧情也更引人入胜,而精练的手法,饱满的唱腔,也将赣南采茶戏的艺术感染力展现得淋漓尽致。
1.2 曲式结构多元化
赣南采茶戏的曲式结构呈现出多元化的特点,曲式结构大体可以分为上下句对称的一段体结构形式、三句体结构形式以及四乐句乐段的结构形式。上下句对称的结构形式是赣南采茶戏中最常使用的曲体结构形式,此曲式结构于上下、动静、起落中展现出赣南采茶戏的明快轻巧的特点。三句体结构形式是对上下句兑成的一段体结构,使旋律音韵的变化更加富有创意,长短句相间,唱词多变,唱腔也变化各异,于短小精悍中尽显赣南采茶戏的音律美。四乐句乐段的结构形式较三句体结构的容量更大,表现力也更强,音乐曲调也更复杂多样。
1.3 旋法与调式结合
旋法与调式结合是赣南采茶戏唱腔中常用的音乐手法。旋法是指在旋律组合过程中所展现的特定规律和形式。调式是指以某一稳定的乐音为中心,将各种高低不同的乐音按一定的音程关系组成一个有机的体系。赣南采茶戏中的调式主要以宫、角、羽、商以及徽五种为主。旋法与调式各具特色,都驰骋在自己的属地里,但采茶戏却将二者结合,以调式约束旋法,以旋法展现调式。旋法随着音阶的变化而更富韵味,调式也更有节奏感,两者相互制约,相得益彰。
1.4 浓厚的方言特色
赣南采茶戏的唱词,大多都由“赣州官话”以及“客家话”这两种方言组成。唱词中融入当地方言,尤其是与客家话以及赣南话的有机联系,使得唱腔具有鲜明的地域化色彩。我国戏曲讲究“依字行腔”以及“字领腔符”的原则,也就是每一个汉字的声调变化都伴随着方言音韵的变化,从而促使不同地区孕育不同的民间音乐。将采茶戏与方言的有机结合,产生了独有的艺术特点,增添了采茶戏的地域识别度。通常情况下,客家话常出现在规模比较大的赣南采茶戏演出中,而赣南话则出现在规模较小的赣南采茶戏曲演出中。
2.1 旋律单调乏味
赣南采茶戏虽然在本调、凡字调以及杂调的基础上形成了其他的板式,平板、导板、连扳以及快板等板眼的变化对于丰富赣南采唱戏的唱腔和演员情绪的表达有一定的促进作用。但是一旦涉及情绪高亢豪迈奔放的性格塑造时,委婉含蓄的唱腔与平淡无奇的旋律并不能诠释出人物的心理状态。总之,赣南采茶戏唱腔的格局比较狭隘,旋律单调乏味,情绪表达含蓄极大程度上限制了表演的张力和艺术感染力。
2.2 润腔手法不够细腻
润腔是指演员对于唱腔的一种现场处理方式,以滑音、颤音与回音的方式对咬字和语气以及情绪等元素进行美化处理,增强表演的真实性与艺术性,从而使现场表演取得最佳效果。但是赣南采茶戏中对于润腔这一手法的应用却不够细腻,其通常采用灵巧的滑音和颤音进行修饰,虽然能起到一定的渲染与烘托效果,但是在表现人物性格与心理时却不够深刻,不能达到真挚之情溢于言表的效果。
2.3 缺乏创新性构想
近年来,我国赣南采茶戏的发展呈现出萎靡之势,演出的座上率越来越低,观众的数量也在逐年较少,真可谓门可罗雀。究其原因,慢步调的赣南采茶戏的演奏方式已经与这个快节奏的社会相脱轨。而且其所反映的社会生活表现的思想主题与当前现实不相吻合,也很难引起观众的共鸣。更深层次的原因在于,赣南采茶戏缺乏创新,没有立足当前考虑现代人的文化精神需求,仍然沉溺于过去的演奏模式之中,内容大多是老剧情旧故事,没有反映当下生活的剧情内容,演奏模式也仍然遵循传统模式,没有将当代人追寻快节奏生活的特点融入到采茶戏的创新工作中。
2.4 人才流失严重
目前,我国赣南采茶戏面临着后继无人,甚至可能出现断层危机的窘迫境地。一方面,传统的赣南采茶戏吸引不了年轻人,大部分年轻人对于采茶戏是一种无知甚至漠然的态度;另一方面,艺术家们正一批批老去,但新的继承人却没有培养起来。年轻人忍受不了枯燥单调的学艺生活,也忍受不了清贫,微薄的收入使其不愿意从事该行业。而老艺术家们也只能看着日渐没落的采茶戏暗自叹息,更有甚者迫于生活压力,不得不转行。因此,艺术家们的流失,人才的缺失也是采茶戏当前的现状。
3.1 借鉴其他戏种的唱腔艺术
单调的旋律极大的阻碍了赣南采茶戏的发展,以徽调为主的调式结构也限制了赣南采茶戏的艺术表现力,含蓄委婉的唱腔使得采茶戏在传承与发扬过程中落后于京剧和昆剧以及评剧的步伐。因此,赣南采茶戏也应该善于借鉴其他戏曲的艺术表现方法,例如,京剧迂回曲折的拖腔能渲染氛围、昆剧灵活多变的犯调能增添韵律、评剧粗犷豪迈的西路调能调动演员情绪,这些唱腔艺术都可以融入到赣南采茶戏中,从而促进其长远发展。
3.2 加强唱腔手法的润色化处理
润腔手法是演员用于表达剧情特定情感的重要手段,其不仅能修饰音韵音色,而且也能推动剧情的发展。对于结构复杂、情感多变的曲段,演员要学会用声音的强弱轻重,收放力度来渲染情绪,突出高潮,展现人物的心里活动。而对于不同的节奏与节拍,则要以慢而不拖、散中有节的手法进行润色处理。同时,要严格的依照转换标准,巧妙的衔接各种节奏与节拍,掌握板眼与尺寸的规律,是演出不断趋向完美。
3.3 善于推陈出新
任何一种地方戏曲的发展都离不开创新,若固步自封不思进取不予变化,只会如一潭死水,被逐渐蒸发掉。因此,赣南采茶戏要想在多元化的现代社会里谋求更多的生存空间,就应该以创新为先导。首先,立足当前的时代背景,将潮流元素融入到赣南采茶戏的唱腔艺术中,例如将经典的流行歌的唱调应用到赣南采茶戏的曲调中。其次,取材可以从当下生活现实就地取材,以大家喜闻乐见的形式展现出来。简言之,赣南采茶戏要进行全方位的创新,不仅是曲调唱腔更重要的是思想内容也都要推陈出新。
3.4 注重人才的培养
传承发扬采茶戏最重要的是人才的培养。在依靠传统的师傅招收学徒口传相授的同时,也要将此引入到学校的教学活动中。一方面,加大对艺术家们的补贴,提高其薪资待遇,解决其后顾之忧。另一方面,做好赣南采茶戏的普及工作,从小学音乐课就进行赣南采茶戏的教学工作,从采茶戏的基础理论起对大众进行普及宣传。当然,也要在大学和一些专业的艺术学校开设采茶戏这一课程,使学生接受系统的专业化教育,从唱腔到技艺再到表演功力上进行全方面的训练,做好采茶戏的人才培养工作。
高度繁荣的市场经济激发了社会的变革浪潮,新事物的不断涌现刺激了人们对新事物的敏感度却贬损了其恋旧情怀。昔日万人空巷的赣南采茶戏,竟然沦落到门庭冷落无人问津的地步。生存还是毁灭?答案我们不得而知,但可以肯定的是,倘若我们对其所面临的困境不予理睬,任其自生自灭,那么其也会如我们所希冀的一样悄无声息的被时代潮流所裹挟走。
参考文献
[1]王欣.江西赣南采茶戏的音乐特征与表演艺术初探[D].武汉音乐学院.2007:28-29.
[2]徐凤英.赣南采茶戏的唱腔艺术研究[D].江西师范大学.2009:16-17.
[3]万小毛,李姿丽.赣南采茶戏传承与发展分析[J].老区建设.2014 (02):47-48.
[4]吴洁,肖孟春.音韵特点在赣南采茶戏中的分析[J].北方音乐.2015 (21):16.
[5]吴洁,舒洁.赣南采茶戏唱腔特点分析[J].戏剧之家.2015(23):35.
作者简介:赵艳丽(1977-),女,河北承德人,硕士学位,中级职称,研究方向:声乐,舞蹈,形体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