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柳莎(长江大学艺术学院,湖北荆州434020)
从审美角度谈采茶舞的艺术特色
董柳莎
(长江大学艺术学院,湖北荆州434020)
摘要:采茶舞是一种流行于民间的艺术形式。采茶舞虽然不是全国流行的主流文化,却因为它特有的文化内涵而被各专家学者以及茶乡百姓所称道,它非常全面地反映了茶乡人民的劳动生活场景。在娱乐的基础上加入了体现劳动美和艺术美的内涵,不仅表演内容独特,表演风格也非常独特。如果能够以促进中国人民审美欣赏水平提高的目的在全国范围内推广、宣传采茶舞,也能为中国民族文化的进一步发展做出一定的贡献。
关键词:审美;采茶舞;动作内容;艺术特色
采茶舞起源于文明开化、包容性极强的大唐时期。当时,品茶之风盛行于世,皇宫内眷之间更盛行一种品茶斗茶的风气,每逢春季采摘新茶的时节,宫廷中便会举行一些庆典、祭祀或茶艺活动,采茶舞便是这类活动中不可缺少的一项内容。[1]它和其他舞蹈相比较起来非常有自己的特色,既不同于当时宫中流行的为统治者歌功颂德的“软舞”,也不同健美风格非常强的“胡旋舞”,它是为了表达采茶人的劳动场面和劳动风格而创建的独特的劳动舞蹈,因此在逐渐的传播发展过程中越来越受老百姓的喜爱而从宫廷乐舞转变为了民间歌舞,更具地方特色。
每一个舞蹈形式肯定都会有技巧作为支撑,采茶舞也不例外。它的动作美完全来源于生活,每一场舞蹈都有三大主要艺术表现形式的融会贯通,辅之以舞蹈演员其他形式的细腻表演,构成了一场场精彩的采茶舞。
1.1 东方芭蕾——矮子步
有“东方芭蕾”美誉的矮子步是采茶舞中最常用的表现形式。动作的创造灵感来源于赣南男性采茶人的采茶动作。每到采茶的季节,赣南的采茶人一起上山,通常情况下都是女性提篮子,男性背背篓,女性在采满一篮茶叶以后,便随时将茶叶倒入男性的背篓中,由于茶树较低,女同志的个子也比较低,所以男人们不得不半蹲双腿,躬下身子让女性把茶叶倒入身后的背篓中并按紧压实。因为这个时候的男性看起来比女性要矮,所以经过采茶舞表演艺术人员的艺术性再创造,男性采茶人的这一动作就成了舞台上的常用动作——矮子步。而且这一动作形式丰富,“在表演上不仅有“全蹲”或“半蹲”的“屈”的动作,还有摇、滑、等各种步法。要求男演员必须具有扎实的舞蹈基本功和浓厚的艺术表演力才能完成。”[2]
1.2 灵动多变——单袖筒
在采茶舞里面还有一种非常特别的艺术形式——单袖筒,采茶舞中的单袖筒和戏曲舞台上面的水袖有点相似但又不完全相同。因为单袖筒不像水袖那样左右都有,而是只有左臂袖筒。单袖筒在表演时“仅以单臂水袖舞动,并配以独特的舞蹈动作,从而形成了独特的表演形式。表演时,演员必须同时使用手、腕、肘、臂、肩的力量,使身体的多个部位相互配合,从下到上、协调联动,最后构成一系列优美的单袖舞蹈动作。”单袖筒表演起来和舞台上的水袖一样灵动多变,依照表演者要表演的内容、要展现的采茶生活和要表达的感情来回舞动着、变化着,是非常优美的动作形式。
1.3 至关重要——扇子花
扇子是采茶舞中重要的道具。在采茶舞中还有一种至关重要的道具,即“扇子花”,采茶舞中的矮子步和单袖筒都是男演员的主要表演形式,但扇子花不同,算是男女演员在表演中都不可或缺的表演形式。在表演的时候,无论男女,手里都必须拿一把彩扇,通过扇子的变化来突出表演动作的优美,因为扇子在表演的时候就像花儿一样经常绽放出美丽的风姿,因此这种表演形式叫“扇子花”。
采茶舞不仅舞蹈优美,形式变化多样,还有其特有的艺术特色。首先:只有民族的才是世界的,它是民族独有的。其次,采茶舞中蕴含的彩陶文化内涵丰富。最后,采茶舞是刚柔并济的劳动者之舞。
2.1 民族的才是世界的
世界是由多个民族组成的一个集体,世界文化也是由各民族文化组成的多元化的文化体。如果世界文化是单一的文化个体也就不能称其为世界文化了。鲁迅先生说过:“只有民族的才是世界的”。哲学家罗素也说过:“多种多样才是美丽的。民族特色产生了多种多样的美丽。”[4]所以,采茶舞也是世界文化的组成体,它是极具特色的一种民族文化,具有自己独有的文化特色。是客家文化和中华民族采茶文化的集合体,是中国劳动人民勤劳智慧的结晶。
2.2 采茶文化内涵丰富
采茶舞和采茶文化是密不可分的。中国茶乡的劳动人民在采茶的时候有采茶文化就和中国北方人民在劳动时候的劳动号子一样,是为了在劳动中不至于烦闷,让自己有一个快乐的心情进行长时间的非常消耗耐心和劳动力的劳动。茶乡的劳动人民在劳动的时候喜欢唱茶歌,这是采茶文化的一部分。再后来,人们融合茶乡人民采茶时候的各种文化形式形成了采茶歌舞,因此,初期的采茶歌舞,仅仅表现姐妹二人的上山采茶情况,也只是唱采茶歌。后来,经过茶区人民对采茶文化的提炼、融合和加工才形成了采茶舞,所以,采茶舞中蕴含的全是采茶文化,是意蕴非常丰富的表现茶乡人民劳动生活的艺术形式。
2.3 诙谐欢快的振奋之舞
采茶舞因为有“矮子步”、“单袖筒”、“扇子花”三大表演形式的支撑、有生行和丑行,特别是旦角等多种角色的区分,使得舞蹈本身表演方式非常独特,表演效果也非常好,极具诙谐幽默之风。采茶舞中的生角和丑角统称为“茶公”。茶公在表演“矮子步”的时候经常用屈膝、颤腿的动作表现故事情节和人物性格。还经常利用手中的钱尺表现茶农开荒的劳动场景。钱尺,在表演“开荒舞”时可当作锄头,表演炒茶时可作拉风箱状,动作诙谐,富有情趣。在表演以上动作的时候再加之“十字步”、“踏步转”动作,挥动手中的彩扇,亦歌亦舞,场面非常活泼、热闹,能营造出非常诙谐、欢快的气氛,振奋人心,激励人们更加努力地劳动,追求美好幸福的生活。
采茶舞美感的生成和创造并不是空穴来风或生捏硬造的,而是来源于劳动,取材于劳动再糅合进茶农的情感而产生出来的。
3.1 来源于劳动,取材于劳动
采茶舞来源于劳动,不仅合理,还有很高价值的审美性。其实美的特点也是源于茶香劳动人民的审美欣赏的创造,而茶乡人对审美欣赏的创造性来源于人类劳动。因为劳动不仅能创造美的事物,还能创造能够欣赏美的人,使人获得一切历史性的人的能力,丰富人的审美感觉感,从形式的、社会的、历史的多个侧面来把握美,采茶舞的诞生和发展就是这样。采茶舞的出现和茶乡人的主观性的审美欣赏的创造性并不是刻意的。而是由欣赏采茶舞的茶乡劳动人民的社会实践经历决定的。采茶人的生活阅历会影响他们对外在事物的理解,对采茶舞的创造。才有了来源于茶公蹲下身子让采茶女往茶篓里放茶的“矮子步”,有了表现能够表现炒茶时拉风箱状的表演道具——前尺,舞台上才有了羞涩、活泼的表演人物——茶娘。
3.2 舞者感情的融入和释放
采茶舞的创造和美感的出现还来源于舞者感情的融入和释放。因为人和动物不同,人由于历史性的劳动实践和他的审美对象之间保持一种自由的关系,再通过历史性劳动,使人的各种感觉互相沟通,互相补充,形成了人类特有的感觉能力,人的能力不会束缚在本能的范围内,而是和知性活动相互协调、相互联系,产生复杂的诗意情感关系,然后释放出来。采茶舞对茶乡人采茶生活的总结、提炼、加工、再创造就是采茶舞创造者和舞者在劳动中形成的对于采茶美的感觉能力和他们自身感觉联系、协调后根据自己的理解创造出来的,是由他们的审美欣赏的创造性生成的。更是舞者自己对美感的体验、对茶乡深厚感情的融入和释放。
3.3 对采茶文化超越性审美创造
审美欣赏的创造性具有直觉性、主观性与超越性的特点。[5]一般来讲,被我们称为艺术的表现形式都已经由审美者对原生态文化进行过加工与再创造了,采茶舞也是如此,它是茶乡人对采茶文化的超越性审美创造。他们经过自己直觉性和主观性的理解在采茶文化中加入了自己的创造。比如:“《采茶舞》表演时,先锣鼓闹场,接着进行采茶表演,表演时扮演者的队形是里七外八,里七扮演是茶女七人,外八扮演是茶斗一人、花鼓二人、看相二人、卖六头一人、和尚一人、贩茶客一人,共八人。”[6],这些表演者里面的茶女、和尚、贩茶客人等都是在采茶、卖茶过程中客观存在的对象,这些人的融入表演是采茶舞创造者和表演者直观性的展示,但是为了使表演内容更加形象化,表演更加精彩而加入的锣鼓等乐器、圆场动作等就是创造者和表演者的主观性创造了。所以说有了茶乡人民对采茶文化的超越性审美创造才有了整个民间艺术特色鲜明的采茶舞表演形式。
采茶舞主要流行于赣南等地区,是动作非常优美,表演风格非常朴实大方的一种舞蹈形式,极具中国民族文化特色。是中国茶乡人民通过自己对生活、生产经验的总结、对生产形式的审美性再创造而形成的。它的传承能够体现世界文化的多元性,更能够体现中华民族的智慧和和创造性。如今的世界,是信息化的世界,更应该是文化包容性极强的世界,只有这样才能促进世界人民审美能力的提高,促进世界文化的和谐共荣,因此笔者希望本文的研究能促进采茶舞的发展,促进中国民族文化的繁荣。
参考文献
[1]曾莉.赣南采茶舞的艺术特色[J].大舞台·音乐舞蹈,2013(6):172-173.
[2]汪继红.赣南采茶舞的艺术特色初探[J].大众文艺,2010(5):97-98.
[3]黄文华.谈赣南民间舞的三大表演技巧[J].北京舞蹈学院报,2010 (6):31.
[4]聂芳,张海涛.论客家茶文化对赣南采茶戏风格的影响[A].江西科技师范学院,2012(10):5.
[5]张法.没学概论[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6):101.
[6]何晓静.浅谈赣南采茶戏传统艺术的传承[A].江西赣南采茶歌舞剧院院,2014(8):1.
作者简介:董柳莎(1980-),女,湖北荆州人,硕士,讲师,研究方向:舞蹈教育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