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优(石家庄经济学院,河北石家庄050031)
我国茶文化价值观对高校学生心理成长的影响研究
张优
(石家庄经济学院,河北石家庄050031)
摘要:我国茶文化的核心价值观可以简要地归结为:道德价值层面上的厚德载物、臻于至善;审美价值层面上倡导工具理性与价值理性的辩证统一;养生价值上的可饮用性、可养生性;社交礼仪价值上的尊礼与互让。我国传统茶文化对高校学生心理成长的影响维度则表现为有助于塑造大学生的健全人格、有助于缓解大学生的心理压力、有助于大学生形成良好的社交能力。我国传统茶文化价值观对高校学生心理成长的实现路径可以从这样几个方面构思:道德的展现,即茶文化的道德宣讲;艺术的追求,即茶文化的审美启发;社交的实现,即茶文化的礼仪延展。
关键词:传统茶文化;价值观;高校学生;心理
我国悠久的茶文化是我国传统文化的有机组成部分,集中体现出了我国传统文化的核心价值体系。历经各朝代的洗礼和发展,我国茶文化承载着从物质层面到精神层面的丰富价值体系,对我们当前的日常生活、高校学生心理教育、思想政治教育等发挥着“生活化资源”的重要教育社会功能。
我国茶文化的精神内涵集中体现了儒学、道学、佛学的思想精华,中国传统茶文化价值观实际上就是这些思想的表现者和布道者。作为一种生活方式,我国茶文化的核心价值观体系呈现出一种核心——边缘式的价值序列结构:处于最核心的是其道德价值、审美价值;处于外围的是其社会礼仪价值;处于表层的是其功利性的养生价值。
1.1 道德价值:厚德载物、臻于至善
仔细考察我国茶文化的生发路径,我们会发现“茶文化”在儒家学说中是与“仁义”、“向善”、“博爱”等理念相统一的,同时道家思想也将“道法自然”、“阴阳五行”、“清静无为”等观念体系注入到了茶文化之中,在禅宗的推动下“茶文化”也被佛家所推崇,注入了其“清净修为”、“慧根”、“悟性”等理念,形成了一种社会道德层面的“厚德载物、臻于至善”的自然追求。也就是说,在我国传统文化范畴中,作为一个子集的茶文化本身并不是一种纯粹物质性、功利性的饮食行为,而是一个在核心价值层面上修行的一种道德哲学,一种导人向善的道德体系,同时这种道德体系又是与我国传统农业社会中的“差序结构”结合在一起。总体来看,这种道德价值倡导人与人之间的理解与和解,将“天人合一”作为一种终极的价值关怀,是一种内涵式的发展理念,而不是一种扩张式的、冲突式的观念体系。
1.2 审美价值:倡导工具理性与价值理性的辩证统一
在西方美学的历史上,康德所确立的“无目的合目的性”概念最好地诠释出了美学的核心。审美价值导向下的茶文化倡导将“茶的养生功利价值”与审美价值也就是一种旨在通过陶冶情操的审美价值进行结合,达到一种道德情操的艺术化,通过茶的艺术、茶的符号、茶的价值体现出君子风、文人骨的美好修养和道德理想追求。本质上,茶文化的审美价值是对其道德价值的一种延伸,也正是在这条意义上,我们认为,“茶道的核心是茶德”,茶德是茶文化的核心。对此,茶圣陆羽曾经指出“精行俭德”,很好地概括出了茶叶的本质——简朴、自然、归真返璞、关爱生命价值。
1.3 养生价值:可饮用性、可养生性
茶叶呈献给消费者最为直接的一种价值就是其物质层面的、功利性的价值,具体来说就是茶叶的实用价值。茶文化事业中的关于茶叶的养生价值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呈现:一是茶的药学价值。例如《神农百草》曾经这样描写到茶叶的药学价值,“神农尝百草,一日遇七十二毒,得荼(唐以前的文献中,均以“荼”字代表“茶”字)而解之”。二是茶的饮用价值,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盛赞茶叶具有降火败火、生津解渴的可饮性,正是在这个意义上,人们对于茶文化的最直接体验就是来自于这种直觉的经验。三是茶的养生价值,在道家看来,茶叶的养生价值可谓是“茶为涤烦子,酒为忘忧君”,它是一种可以使人们在宁静中达到延年益寿目的的一种生活必备饮品。
1.4 社交礼仪价值:尊礼与互让
我国儒家学说注重社会礼仪的整合功能,认为人与人之间通过“礼”可以实现和谐相处,实现“仁”的价值与“天人合一”的终极目的。在我国古代农业文明社会中,“礼”之发挥作用不仅仅是通过成文的社会制度贯彻的,还渗透于百姓们的日常生活细节当中,比如说茶文化、茶道就是一种典型的“礼仪文化”。在检索我国茶文化的社交礼仪价值时,我们会看到诸如“客来敬茶”、“君子之交”、“吃茶讲和”、“尊礼”等相关的社会礼仪符号,显示出了在社交层面上,我国茶文化本质上还是在追求一种人与自然、人与人之间、人与社会之间的和谐共处的关系。
茶文化,作为一种“国饮”文化,在对大学生的价值导向、思想政治教育方面发挥着重要的导向作用,对“会喝茶的学生不会太坏”这样的价值命题的实现有重要的推动作用。
2.1 有助于形塑大学生的健全人格
人格指的是一种健全的公民身上呈现出来的自由、平等价值理念,同时他们可以对自我价值与社会价值之间的关系呈现出一种特定的认同。我国茶文化不仅仅是一种饮食文化,还承载着社会整合功能,比如根据儒家思想,“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是一个学子应该具有的基本人生规划之一,这种茶文化的熏陶可以帮助大学生更好地认识自身价值与社会价值实现的关系,使大学生们建构起一种积极的人生观和世界观、价值观,塑造出一个健全的人格。
2.2 有助于干预大学生的心理压力
当前大学生群体大多都是独生子女,在认知社会压力时存在着一定的脆弱性,尤其是在面对紧张的课程学习、快节奏的生活、一定的就业压力等状况时,大学生或多或少会呈现出一定的心理压力不适。茶文化关于修身养性的主张可以很好地对大学生的心理压力调节产生积极的缓解作用。无论是品茶本身这种功利性的茶文化体验,还是课程学习式的茶文化理论研究,抑或精神层面对茶文化的艺术审美实践,都可以帮助大学生实现对心理压力的积极调适。
2.3 有助于大学生形成良好的社交能力
茶文化不是一种孤立的文化形态,其最大的生命活力在于它能够与人们的日常生活结合起来,正如学者们所认为的“茶一旦普遍进入人民生活,又和经济、法律、文学、艺术、民间习俗等发生联系,出现了茶榷、茶诗、茶词、茶画、茶建筑”等表现形态,这实际上是指出了茶文化的实践性和社会性,也就是说茶文化本质上不是一种自娱自乐的小众文化,而是一种社会化的大众文化实践,基于这些文化实践的行为集合就是茶文化社交。围绕着茶的功能、茶的价值、茶的审美我们可以做出不同的文章,在这个过程中大学生可以有机地借助于茶文化这个中介因素实现对交往对象的“和谐”共处,从而对自己的社交心理产生积极的影响。
我国传统茶文化价值观没有制度化的表达,却存在于人们日常的饮茶习惯当中,是一种基于生活习惯、思维模式中的文化自觉。对于高校大学生的心理成长来讲,离不开历史传统文化的心理印象与熏陶,也离不开当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浸染。将我国传统茶文化价值观嵌入到高校学生心理成长中的主要路径可以从如下几点剖析:
3.1 道德的展现:茶文化的道德宣讲
如上文所述,我国传统茶文化的核心在于其道德追求和审美导向,即使消费者在一种“和善”、“和谐”的文化氛围中实现生命主体价值的最大化。在高校生活实践中,我们可以借助于茶文化论坛、大学生社团举办的茶道交流、茶文化主题征文或者演讲比赛等,使大学生在茶文化实践中参与进来,从品茶论道中获得人生感悟和心理灵感。引导大学生对“茶人精神”、“茶道”、“中外茶道比较”等命题进行思考和研究,围绕着当前我国社会主义建设中的突出道德问题、道德危机进行深刻地思考。
3.2 艺术的追求:茶文化的审美启发
在当前思想政治教育学术界,德育美学的一个核心观点在于启发大学生对艺术审美、品德审美的发现,并且使之在日常生活中形成一种对美感的追求。将茶文化的审美育人功能引入到对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领域最为根本的依据在于人们的审美功能具有某种超越性的共同性,人们在面对一个特定的审美符号时往往会产生一个“互相理解”的美感认识。比如,大学生在面对“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这种审美意境时大多都会形成一种超越世俗的审美体验,同时化解了心中的压力和不快,相当大的程度上会与社会和解。对此,我们的德育工作者们要充分借助于与茶文化有关的审美符号,比如涉及到茶文化的主题音乐(《采茶舞曲》)、古诗词、书法、古典画作等艺术形式,启发大学生们的审美体验,发挥艺术导人向善的重要价值。
3.3 社交的实现:茶文化的礼仪延展
茶文化在人们内心的向度上提倡修身养性,但这只是问题的一个方面;在社会的层面上,我国茶文化提倡“和”、“善”、“真”、“诚”、“君子器”等价值。对此笔者建议高校德育工作者可以引导大学生们设计和组织茶道文化节之类的大学生主体性的活动,使大学生在茶道交流、互尊互让、社会礼仪传承等过程中形成对社会交往的基本认知,对如何尊重别人同时也是尊重自己、对实现一个城市自信的我、对人生价值的实现与社会价值的实现有更加清晰直白的认识。
参考文献
[1]费孝通.乡土中国[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6.
[2]朱存明.美的根源:审美人类学与知识考古[J].美与时代:下半月,2006(8):18-19
[3]中国国际广播电台国内新闻部.中国名产聚珍[M].郑州:河南科学技术出版社,1982:208.
[4]王玲.中国茶文化与各阶层人民生活[J].中国食品,1989(8):46.
[5]赵春辉,张静.茶文化传播与大学生人文道德素养[J].福建茶叶,2016(2):204-205.
基金项目:河北省2012年社会科学基金项目:大学生恋爱满意度调查分析与思考研究,项目编号:HB12JY014。
作者简介:张优(1983-),女,河北新乐人,研究生,助理研究员,研究方向:大学生思政教育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