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 空间数据管理(香港)有限公司 黄绍滨
中国-东盟空间数据应用与商业模式创新
● 文| 空间数据管理(香港)有限公司 黄绍滨
进入21世纪,全球卫星产业呈现快速发展的态势。2012年9月,第一届中国-东盟科技部长会议正式启动了共建中国-东盟卫星数据共享与服务平台工作。三年来,空间数据管理(香港)有限公司协助国家相关部委在文莱、泰国、马来西亚、印尼、柬埔寨等东盟国家开展卫星导航推广应用,现就商业模式创新、航天国际合作与推广以及产业应用顶层设计三个方面探讨中国与东盟航天国际化合作。
商业模式是一切商业行为的核心及立足之本。近年来,商业模式不仅成为企业提升竞争能力的主要手段,还成为投资商选择投资对象的首选标准。针对目前卫星产业应用碎片化、单一化的现状,我国在航天国际化发展中,特别要注重将碎片化应用转向系统化联动的商业模式创新。
1.注重产业价值链商业模式创新(产业链纵向创新)
产业价值链代表了产业层面上企业价值链融合的生态系统,每个企业的价值链包含在更大的价值活动群中,以实现整个产业链的价值创造和实现。例如卫星技术在汽车行业的应用目前主要集中在导航与定位单一功能上,导致价值链融合创新不足、商业模式陈旧。空间数据管理(香港)有限公司可以将卫星技术与汽车售后服务融合,可以创新出汽车导航与维护服务、导航定位与车辆管理、驾驶员健康监测与医疗服务、车内环境与养护用品等新价值链。某省会城市的30个政企车队,共1986台车。安装“卫星车辆管理系统”前的每辆车月均使用里程1872千米;安装“卫星车辆管理系统”后的月均使用里程1487千米,下降了21%,平均每辆车每年少行驶无效里程近5000千米,单油费每年就节约3000元以上,车辆综合成本降低15%~30%(油耗、超速、违章、超标维修、公车私用等)。
2.注重跨行业、多技术融合的平台式商业模式创新(产业间横向创新)
当今世界,跨界整合与融合形成系统优势,是商业模式创新的有效途径。例如马来西亚海商公会希望通过卫星导航定位、遥感和人工智能技术,建成中心渔场分析、渔业资源评估和渔业作业管理、渔情预报、鱼产品实时交易等融合的综合服务系统。
3.产品分类是市场化运作基础,而商业模式是市场化的前提(产品模式创新)
任何项目市场化模式都必须形成内生动力,具有自我盈利能力,这是项目投资和正常运营的前提条件。所以在航天国际化发展中一定要注重选择和创新适合具体项目的商业模式,做好卫星产业项目的不同产品属性分类,从而达到“有的放矢”。
1)纯公共产品,对应的是公益性拨款模式。
2)准公共产品,对应的是补贴性商业模式。对于准公共产品的供给,在理论和实践上应采取政府和市场共同分担的原则。
3)竞争性产品,对应的是市场化商业模式。
卫星产业的国际合作是一项创新工程,在很多领域无范例可寻,所以创新推广尤其重要。可以通过一个行业、一个城市作为试点,在市场环境中不断验证,建立可靠的商业模式,总结成功经验,形成良好的示范效应,然后通过模式复制来迅速地推广。
1.中国卫星产业在东盟应用推广概况
中国-东盟遥感卫星数据共享与服务平台为东盟国家开展农业估产、环境监测、灾害防治、城市管理方面发挥积极作用。目前,中国与新加坡、泰国、缅甸、印尼、老挝、柬埔寨等国就相关合作达成一致。
☆ 老挝北斗项目培训
就中国-东盟北斗卫星数据共享与服务平台情况来看,近年来主要开发以下应用:1)柬埔寨开展了基于位置的物流综合管理应用;2)老挝开展基于位置的农林业精准管理和寄生虫病防控应用;3)新加坡开展基于位置的港口精细作业管理应用;4)泰国开展了基于位置的精细农业应用;5)文莱提出基于智慧旅游项目应用。
从应用推广情况看,中国-东盟遥感卫星数据共享与服务取得一定成绩,但是北斗系统在东盟国际应用推广工作中,仍然存在统筹规划、商业模式创新明显滞后的问题。
目前,在区域国际合作方面做得比较好的是中国卫星导航系统管理办公室国际合作中心的两个项目。一个是中老缅泰四国在澜沧江-湄公河联合巡逻执法信息管理系统的北斗卫星与遥感数据的融合应用。另一个是北斗系统海外首个组网项目,即巴基斯坦国家位置服务网一期工程。
2.试点先行、探索经验和示范推广
卫星产业的国际化合作既然是一项创新工程,空间数据管理(香港)有限公司编制的商业推广计划书,也只是前提和假设,本质上是未知的商业模式,需要在市场中进行反复验证。有效的办法是“试点(单点)突破、快速迭代”,找出可复制的具有稳定现金流的商业模式,然后进行商业模式的优化和推广应用。例如,应用RS、GPS、GIS与BIM(建筑信息模型)融合技术,实现地形地貌分析,场地设计的精准、高效、直观,为土地利用规划、城市规划、生态环境规划、区域发展规划的“四规融合”提供有效路径。而这项集成技术试点应用对优化城市的空间、人口、产业资源布局和配置具有深远的意义,对“一带一路”经济合作区、产业园区建设同样具有积极的现实意义。空间数据管理(香港)有限公司在云南昆明海口开发区使用3S+BIM融合三维技术有效解决传统地形图现势性和有效性的问题,有效提高开发片区功能设计、空间形态规划和用地布局的合理性,并很好地解决了卫星技术应用成本问题。
☆ 老挝北斗项目测试
3.善于总结专项示范经验、加大展示宣传力度
2013年以来,空间数据管理(香港)有限公司在东盟各国开展北斗卫星应用推广的工作中,东盟多个国家多次询问北斗产业的应用展示情况。所以尽快建立一个卫星产业多行业示范应用和展示中心,对卫星产业在东盟各国开展应用推广工作具有重要的支撑作用。
航天技术应用与服务以及航天国际合作,通过试点示范工作,在了解需求、发现需求的基础上,从产业架构全局的角度,加强对规模化应用项目的各方面、各层次、各要素进行统筹规划,以达到协同有效资源、互补共赢。
1.需求为导向原则是航天国际化基础
1)卫星应用产业要因地制宜、因国施策。各国发展条件不同,发展阶段不一样,发展路径也不尽相同。要从发展实际需要出发,区分轻重缓急,统筹加以推进。
2)卫星应用产业要以人为本,注重实效。要坚持需求牵引、问题导向、突出重点、注重效应。要真正了解不同国家不同时期的需求。例如,印尼由17508个大小岛屿组成,其中6000多个岛屿有人居住,由此产生对卫星“通信导航遥感”的需求;马来西亚渔业对“通导遥+储运+远程实时交易”的需求;文莱的“导航定位+住宅汽车防盗”需求;柬埔寨近期提出农业卫星全程溯源和精准农机化的需求。所以,空间数据管理(香港)有限公司不能简单片面地把10个东盟国家看作一个技术发展阶段一致的整体,并据此去制定整齐划一的推广政策。
3)建立国家间协调机制。加强产业政策沟通是航天国际化发展与合作的重要保障。
2.在产业价值链视角下的卫星产能和装备合作是航天国际化发展的有效途径
东盟国家航天技术基础相对比较薄弱,没有形成一个自主的卫星产业链。中国有卫星产能和装备优势,而东盟国家有需求、有市场,这两者融合到一起,就能够大范围、有深度地推动卫星产业合作。在这过程要坚持三个原则:
1)在产业价值链的视角下,坚持共商、共建、共享的原则。
2)注重项目框架方案和比较明确的项目清单,这是航天国际化合作落地实施的基础。
3)坚持产业价值链视角下的整合式营销原则。北斗产业应用要重视与出口设备业务有机结合,开展导航定位系统与车联网、设备物联网系统融合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