鱼海博
嵩山少林寺的禅宗和武术名闻天下。禅武众所周知,但很少有人知道少林寺的医学。实际上少林医学已经和禅宗、武术相生相济,一脉相承,形成了少林文化禅、武、医一体的渊博宝库。笔者以为,如今谈少林文化者多谈禅武合一而鲜有谈医者,这实为可惜,故于此谈之而不愿天下武者忽之矣。
笔者论题曰“医”、“武”不分家,乃念及如今修禅习武之人,在庙曰和尚,在家曰居士,和尚居士吃斋念佛,自有尚善恶恶之性,武德之事不修而自悟矣。而若人习武又未吃斋念佛,未有修禅之好,当何以使自省武德之事,而补禅性之不足呢?余以为此人当习医学。为日见伤病而不忍,性命中好生之德得以发扬,武事中斗杀之气自然能得以消退,即于性命相搏之际亦能手下留情,此事真再好不过了。岭南前辈黄飞鸿将武馆置于医馆宝芝林里面,其实就是告诉徒弟,习武之人也应当有一颗悬壶济世之心,不可以伤杀对手为念。此余谓“医”、“武”不该分家之所由衷也。
反观如今,一家大武馆几十几百人之内,也鲜有一二知医术者。若平日训练中有骨伤擦伤,市面上有卖的跌打药水搽上休息下就好了;如果伤得重了得去医院找专业医生,只要救得醒来就觉得没事了。实际并不是这么简单。刚开始受伤这段时间,初期护理很重要,如果大家都不懂救护,只是按照常识照顾伤者,将来如果留了后遗症,也都觉得是“缘分如此”。可是这样的“缘分”未免有些遗憾。试想如果旁边有人懂得救治护理的知识,将初期护理做好了,大部分后遗症就都可以避免了。而且一个懂得医学知识的武者,在练武过程中也更懂得怎样保护自己和保护他人,这便是医学对于武术的最现实的意义。
想当初人类的祖先在与大自然作斗争拼命生存的时候被虫兽咬伤抓伤了,发现一些草药和矿石可以使伤情好转,这最初的医学给了我们祖先生存抗争的勇气和鼓励,或许他们当时还从这里产生了一些愿望。比如平时要三个人才能打败一只猛兽,如果服用某种草药可以使一个人就能打败这只猛兽,那么他们的战斗力给他们带来的生存资源就翻了三倍,这是多么美好的愿望。我想我们也可以试一试这种办法,吸收运用几千年积累下来的人们对于生命活动规律的经验和思想,来指导和提升我们的武术。而这些我们需要学习和吸收运用的经验思想中,有什么能比医学更好的呢?我想这也是医学与武术的不该分家的一个夙因吧。
医学对于习武之人如此有益,习武对于医学又怎样呢?前段时间新闻经常会报道一些医患纠纷事件,患者基于对医院收费昂贵、医疗服务不足的不满,转而把气出在医生身上,医生有了好的身体素质和抗击打能力,在万般无奈的情况下就比较有用了,如果练习过武术的话就更好了——可以帮助他们趋利避害。当然这种事情不会天天出现,平时医生坐诊、开处方、巡房、做手术等等这些事情都需要体力和耐力,只要能坚持习武锻炼,这些基本上就都不是问题了。另外习武还能增强判断力和心理素质,它们对于提高医生的业务水平和改善医患关系能够起到间接而明显的作用。
医与武的关系好比左腿与右腿的关系:一腿欲起,须得另一腿支撑,方可起得高而稳;一腿欲前,须得另一腿殿后,方能行得快而安全。总之笔者认为“医”、“武”应该合为一家,不该分为两家。
(编辑/张 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