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国钢,朱兆华,赖庆旺,程 睿,陈晓蓉,张 安,迟国梁,官昭瑛
(广东省深圳市万信达生态环境股份有限公司,广东 深圳 518026)
我国工程边坡生态修复几个重大技术问题的认知与实践
徐国钢,朱兆华,赖庆旺,程 睿,陈晓蓉,张 安*,迟国梁,官昭瑛
(广东省深圳市万信达生态环境股份有限公司,广东 深圳 518026)
摘要:从工程技术和产业发展的角度,总结了我国高速公路、铁路和城市化发展过程中,工程边坡生态修复的物种多样性布局、V型槽种植带建植、机械化施工及国产林草种产业发展等工程技术难点和解决途径。研究指出:(1)以灌木为主,建立乔灌草立体生态体系,是我国路域边坡生态重建的技术发展方向,也是改造草被生态的有效技术手段;(2)岩石边坡缺乏土、肥、水等植物生存基础,通过多层次布局V型槽种植带、回填种植土的方式,可获得自然覆绿的效果;(3)路域工程生态修复规模大、工期短,采取以机械喷混为主的创新技术是我国生态工程机械化、规模化施工的必由之路;(4)道路边坡和城市边坡是我国重要的土地资源,在生态修复过程中,重点布局喷播优良产种林草,建立国产林草种业基地。
关键词:基础建设;边坡;植被护坡;生态修复
我国高速公路和高速铁路的技术进步,为当前“一带一路”的战略实施,奠定了技术支撑基础。我国公路和铁路高速化建设起步晚,但起点高,发展快。自1984年我国建设第一条沈(阳)大(连)高速公路以来,截止2014年我国高速公路通车里程达11.145万km,连续3年超美国,稳居世界第一。我国高速铁路始建于1999年秦(皇岛)沈(阳)客运专线,2014年全国运营里程达1.6万km,相当于世界其他国家总量之和,居世界第一,促进了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
高速公路、铁路建设和城镇化发展,形成了大量裸露的山体边坡。本文所指工程边坡是国家现代化基础设施建设中,由规模化、机械化开挖形成的裸露坡面,是人类工程活动中新的地质环境变异和生态破坏的基本单元。高速公路和铁路建设机械创伤面约70%为裸露边坡,其中挖方边坡约占40%,填方边坡约占30%。形成的边坡不仅破坏土壤生态环境,还带来严重的水土流失、边坡失稳,甚至造成山体滑坡等次生地质灾害风险。据估算,截止2014年,仅“两高”建设沿线土地破坏,形成的路域边坡累计总面积超过41.46万hm2[1]。工程边坡生态修复,是我国现代化建设过程中一个关键环节,也是高铁和高速公路主体工程的配套技术。大规模的工程建设对路域生态环境所造成的创伤面深,工程规模大,生态重建任务繁重,从发展速度和工程规模整体看,国外无先例可借鉴。不仅给我国现代化工程生态文明建设带来新的挑战,也促进我国边坡生态修复工程学和植被修复技术体系的创新和发展。
本企业及研发团队从1997年开始,就参与了我国南方广东、海南、浙江、江苏、湖南、江西、福建、四川、重庆、云南、贵州等省市第一、二批高速公路施工或设计,例如深(圳)汕(头)、京珠粤北段、海南西线、广(州)惠(东)、开(平)阳(江)、揭(阳)普(宁)、粤赣粤境段、成(都)南(充)、渝黔、达渝、昆(明)石(林)、昆(明)玉(溪)、玉(溪)元(江)、元(江)磨(黑、西双版纳)、福(州)宁(德)、漳(州)龙(岩)、宁(南京)杭(州)。其中浙江甬台温、四川内宜等高速路绿化工程量达68万~100万m2。累计完成65条高速路、总面积达2600万m2的道路边坡生态防护工程,完成合同金额6.8亿元,实践见证了我国高速公路的发展历程和工程边坡生态防护技术进步。本文就工程边坡生态修复中的植物多样性配置、城市岩体边坡V型槽生态治理、规模化和机械化施工、国产林草种产业化发展等重大技术问题、学术认知和实践途径进行解析,以期对我国今后现代工程边坡生态修复技术的发展和创新提供有益参考。
1从生态学角度看,没有乔灌木参与的人工植
被,不是完整的自然生态体系
1.1我国工程边坡植被护坡技术的发展历程
边坡生态修复工程学,涉及到地质学、土壤学、植物学、建筑学等学科领域,在我国大量工程实践中形成了成熟的边坡生态修复理论和技术体系,成为一门综合性生态工程应用技术新学科。我国高速公路和高铁工程边坡防护技术经历了由地质工程固坡(抗滑桩、锚索等)→建筑工程护坡(浆砌石、砂浆封盖、钢筋混凝土格子梁、挡土墙等)→草被生态护坡→林草多元植被护坡的技术发展阶段(图1)。前期以边坡稳定性和安全性为目的,如上世纪80、90年代,国内在铁路和公路工程等施工中,边坡防护基本以锚索或锚杆框架梁、浆砌石、喷砼、挡土墙等地质和建筑工程护坡为主,至今在早期高速公路边坡防护模式依稀可见,体现了当初规划设计工作对边坡安全性和稳定性的忧患意识。直到上世纪90年代中后期,学习国外经验把简单的草坪草搬至边坡生物防护中,将其并入垫草皮、三维网植草、空心砖植草等护坡方法[2-6]。2000年国务院31号文“关于进一步推进绿色通道建设的通知”明确指出,绿色通道建设要和公路、铁路、水利设施建设统筹规划,并与工程建设同步设计、同步施工、同步验收。第一次将植物护坡强制性纳入高速公路项目建设全过程[18]。至此,植被护坡技术以其成本低、防护效果显著等优点,开始在国内迅速发展。
1.2草被生态护坡技术的优势与缺陷
受欧、美、日、澳等国家和地区草种产业先行发展,以及以草为主的边坡防护技术经验的影响,我国高速公路草被护坡经历了较长时间探索。草被生态护坡工程在技术、生态、经济和美学方面,相比于单纯的地质或建筑工程护坡形式具有更高的性价比。主要是:(1)草本植物出苗快,30 d见绿,60 d成坪,6个月全覆盖。(2)技术简单,要求有液压机喷播即可,并现配草籽、纸浆和胶粉等。(3)养护方便,不必固定水源和去杂,除鼠害。(4)成本低廉,耐低价中标,植草工程面积大,给企业带来较高利润。(5)在建植初期,防止坡面水土流失效果突出。草坪草护坡阶段,为我国草产业的发展提供了机遇,并为后期演替成林草混播护坡模式打下了基础。但边坡采用单纯的草本类进行绿化,植被严重退化[19]。草被生态存在的主要问题:(1)草本植物抗旱性与抗寒性差,植被易死亡,一般寿命3年左右。(2)绿期短,生态效益差,水光热利用率低。(3)草本植物根系浅,缺乏深根锚固作用,抗雨水冲刷性能差,极易造成滑坡、崩塌甚至泥石流次生地质灾害。(4)高速公路和铁路是线型工程,生物气候带往往地跨多个纬度,水平气候与立体气候交错,国外引进草种难于适应南北及高海拔气候特点而退化。(5)从产业发展角度看,大量进口草种,不仅耗费了大量外汇,还制约了我国地方优良林草种自主产业的发展。早在2002年,我们就针对边坡植草单一、易退化、无防灾功能、景观效果差等诸多问题,在《草业科学》发表了“中国西南部道路边坡生态治理的实践”一文,首次指出没有乔灌木的边坡生态系统是不完整的,并提出“乔、灌、草”多元组合的立体生态模式[18],并在云南元磨高速、四川成南高速多个中标路段技术交底会上,强调工程边坡植物配置必须以灌木为主,以豆科植物为主,以地方品种为主,多科属、多品种结合,建立乔灌草藤立体生态体系。并多点做出了10万m2示范样板,得到业主官员及专家的好评与认可。由此促进了其在全国道路生态工程中快速推广。
1.3推行乔灌草立体模式,建立稳定、持久的边坡生态体系
近十多年来,我们先后在四川成南高速、京珠高速粤北D段、云南元磨高速、重庆达渝高速、粤赣高速粤境段等,采用乔灌草混播模式,建立以银合欢、金合欢、坡柳、山毛豆、胡枝子、狗牙根为主的乔灌草三元或多元结构的生态体系示范(表1),通过工程实践,认识到没有乔灌木参与的人工草被生态是不完整的边坡生态体系,是难以形成稳定的近自然生态系统的[1,20-21]。工程边坡建立乔灌草立体生态体系,主要生态效益在于:(1)多元结构生态体系,改善了社会视角景观;(2)多层次立体生态,体现了植被对水光热利用的最大化;(3)木本与草本深浅根系植物配置,可形成盘根错节的强大根系群,有利于水土保持,防止边坡崩塌、滑坡等次生地质灾害;(4)以豆科为主的乔灌草植物群落,可改善水分和养分内循环,并改良土壤肥力和根际微生物环境;(5)防止植被退化,通过结实植物种子自然散落,发芽野生,建立多代演替的永久性植被,恢复小流域青山绿水的自然生态原貌。
2V型槽种植带技术,是城市岩石边坡生态重
建的主要技术模式
2.1城市岩石边坡的特性及生态技术对策
采石场因大量石材、石料资源的输出,曾为城市的建设和发展作出过历史性贡献。主要分布在城市郊区或城乡结合部。无序开采破坏了城市生态景观,给城市人居环境带来了安全隐患,是城市生态文明建设的重点和难点。城市山体岩石边坡的生态治理已引起各级政府的重视,具有有规模、有资金、有市场的特点。例如深圳市早在上世纪90年代后期,就开始逐步关闭采石场,对其进行复绿整治,每年投入数千万元,到2004年深圳市采石场生态治理达到高峰,政府和民间投资累计20亿元。厦门、三亚、南京等城市也展开了以废弃采石场为中心的城市岩石边坡生态复绿规模整治。
城市岩石边坡的主要特征:采石场山体宕口多为爆炸成型,石壁坡面凹凸不平;坡度在80°~90°之间,形成巨大的高低不平的断崖层面,甚至倒坡;岩体相对高度多在80~130 m;土壤破坏彻底,缺乏水肥土等植物生存的基本条件,土壤生态修复难度极大[22-23]。从生物学角度看,采石场裸露岩石坡面立地条件差,具有明显抑制植物生长的诸多因素:(1)无土(或少土),植物无立根之地,缺乏生存条件;(2)水热安全性差,变化幅度大,坡面温度最高可达50~60 ℃,远超植物适生范围;(3)岩石边坡生态修复属高空作业,高风险施工,成本造价较高。特别高陡岩石边坡的生态修复,成为我国生态环境建设科技创新及产业发展亟待突破的问题。
因此,生态治理对策在顶层设计上,宜解决三大难题:(1)绿色遮挡。以植物体遮挡覆盖为主,不强调在陡坡面播种植物;(2)回填土源。坡面多级断层,每隔2 m构建砼槽体,接纳大容量回填土;(3)营造种植带。选择速生植物种类,年生长达2 m以上,1年内即可覆盖裸露岩面,改善视角生态景观。
2.2岩体边坡生态治理技术模式曾百花齐放,但生态效果欠佳
我国南方在早期采石场生态治理中,针对高陡裸岩坡面曾经开发多种工艺技术[24-25],如石壁上开凿植生槽法、燕窝巢复绿法、石壁挂笼法、鱼鳞坑法、生态袋法、挂网喷播法等多种工艺措施。但在工程实践中,这些工艺措施都出现了种种缺陷。例如石壁凿植生槽法,会对山体造成二次破坏,加剧坡体不稳,对于接近90°的石壁立面或倒坡则更不适宜;燕窝巢复绿法则是利用坡面微地形构筑类似于燕窝状植生巢坑,填装种植土后栽植植物。这种方法在应用上受到限制,必须在坡面寻找有利支撑点才能构筑,但绝大部分坡面是光滑的或极度破碎的,很难找到这样的支撑点。与此类似的还有石壁挂笼法(即挂植生盆)、鱼鳞坑法等,亦都必须利用微地形寻找支撑点、可挖点或可挂点,只能作为岩石坡面复绿的辅助手段;生态袋法是利用土工布缝制填装种植土袋,然后沿着岩石坡面堆砌,形成稳定的坡面植生结构。这种方法成本高,多用于水岸护坡或植生挡墙。对于岩石边坡,尤其是高陡岩石边坡则不适用;挂网喷播法则更多地用于较缓的岩石坡面,>60°陡坡则常出现植生基材固附难度大、易滑落等问题,尤其不宜雨季施工。例如:深圳大鹏葵涌石场80 m长的高陡岩坡,2002年采用挂铁丝网并锚固喷播植生法,突遇台风暴雨,整个喷混层连铁丝网全部垮塌,造成二次再植,成倍提高了施工成本。
从微地形角度看,采石场平台区种植速生遮挡乔木及喷灌草等林草恢复模式是比较成功的,原因在于平台区地势平缓(坦),覆土及植物种植作业难度小、水肥管理方便,生态效果尚佳。
2.3V型槽技术是生态治理高陡岩体边坡的最佳模式
V型槽+喷混植生技术模式是在全面挂网锚固的基础上,沿着石坡面等高线与坡面呈45°角打设锚杆(主筋),并铺设固定辅筋,再现浇砼构筑植生槽,在槽内填装种植土栽植植物。一般槽体上下的间距设定在2 m左右,采用大苗、袋苗栽植,乔、灌、草、藤等植物,快速覆盖裸露坡面。该工艺要求:(1)进行结构安全性计算,主锚杆宜用Φ18~20的螺纹钢,打入基岩60 cm深,并进行槽体荷载试验;(2)锚杆需用沥青或防锈漆进行防锈耐腐蚀性处理;(3)V型槽体需因地制宜,沿着坡面横向浇筑;(4)需用高强度混凝土,一般C20砼即可。
V型槽+喷混植生的技术评价:(1)符合建筑力学与土壤生态学基本原理;(2)V型槽体实质是盛土容器,破解了石壁坡面回填土源的难题;(3)通过营养土配置和滴灌体系布设,解决了植物生长养分、水分平衡与循环问题;(4)按2 m坡级设V型槽植生带,分段切割了喷混层重力下垂力度,防止了卸荷崩塌;(5)乔灌草藤速生植物的多样性配置,大苗移栽与喷播结合,可增厚地表生态层,确保年内绿色体全覆盖;(6)植物种植以灌木为主,以豆科为主,以地方品种为主,常绿与花卉林草结合,可恢复四季常青、三季有花的城市山体自然景观。
我们先后在深圳龙岗松子坑、广州南沙、海南三亚等8个采石场岩体边坡,采用V型槽加挂双层网喷混植生技术,累计完成50万m2的城市裸岩边坡治理工程,取得了很好的生态效果。总之,V型槽不仅能有效接纳回填土和营养土,建立多层次植物生长带,对坡面立体郁闭显著,而且可减少喷混体灾害性卸荷崩塌,将工程措施与生物技术紧密结合,在垂直坡面上创造植物生长的微环境。营造多层次V型槽植生带,是城市采石场岩石边坡生态治理的重要技术门径。
3规模化施工带来了生态护坡机械化装备的技术进步
3.1边坡生态修复工程的施工特点
(1)道路生态修复工程处于主体工程施工阶段末端,合同施工期短,养护期长。高速公路和铁路兴建期为路基开挖期→筑底期→铺设期→生态环境修复期→试运行期→营运期,总工期较长,一般3~5年。生态修复处于中后期,一般筑底期完成后,与设备铺设同时进行,施工期较短。一般路域绿化工程合同工期0.5~1.0年,养护期2~3年。(2)路域生态修复工程规模大,施工区位路线长。当前我国处于现代道路网建设高峰期,就“两高”道路建设,2013年破坏生态环境5.06万hm2,工程边坡3.24万hm2[20],亟待生态修复。由于统一招标,每一生态承建单元都在100万~200万m2,施工区位战线长,例如我企业承建的广惠、达渝、内宜高速绿化线均达50 km以上。(3)城市高陡岩体边坡生态修复系高空、高风险作业,更需机械化安全施工。
园林绿化公司多属劳动密集型企业,在工程边坡面前,靠打“人海战术”是行不通的,在规模化创建山体边坡人工植生层,需要有适合的施工装备。国内上世纪90年代早期对边坡绿化专用机械设备的开发和基础研究较为薄弱,尤其是国产施工装备的缺乏,遏制了工程实践的应用。
3.2机械化、规模化施工,已成为我国边坡生态快速修复新常态
我国高速公路、高速铁路和城镇化基础设施建设规模大,市场工程的强制性,决定了工程边坡面积大、集中治理周期短、环境复杂等特点,促使国内在边坡植被防护规模化、机械化施工应用技术的市场需求,带动了国内边坡绿化机械产品不断向多样化、系列化的方向发展。众多科研和工程施工单位,开发了自己的专用施工设备[3,6,11,18-20],这些技术已大规模应用于工程实践。
十多年来,国内对边坡植被防护施工设备的研发在不断地发展创新。例如本企业在工程边坡植生层创建方面形成了干喷法和湿喷法的配套工艺技术和装备。干喷法是利用添加适量速凝剂的喷浆料,按照配合比在无水的情况下拌制,形成稀薄流干拌和物,借助压缩空气,在喷嘴处与适量水合流后喷射受喷面。干法喷施施工机械简单,易于操作,但施工时粉尘比较大,回弹量较多,能耗高。现今绿化工程上多是采用湿喷法。湿喷法是利用喷混基料和水计量搅拌后,再利用湿喷机械,经软管输送至喷嘴,借助压缩空气喷射至受喷面。当前,国内在边坡绿化工程领域基本实现了机械化、规模化施工,主要施工机械由湿喷机(或干喷机)、破碎机、物料传送机、空压机、高压水泵、发电机等组成(表2)。工程实践证明,规模化、机械化施工是创建工程边坡人工植生层的高效技术手段。但还存在一些问题,例如在城市岩石陡坡喷混机只能喷300~500 m2/(台·8 h),速度缓慢。我国是应用机械的制造大国,如何创造更快、更适用的边坡生态修复的作业机械,将是今后研发的方向。
4以地方优良物种为主,是国产林草种产业的发展方向
4.1我国路域工程边坡是可持续利用的土地资源
我国高速公路和铁路建设每年占用土地约为48万hm2,除主体路基工程利用外,遗留两侧边坡面积约3.5万hm2,需生态修复。这些坡地主要特点:(1)上边坡土壤剖面层次保留完整,主要由A-AB-B-BC土体构型,部分上边坡也有C层母岩露头;(2)下边坡是外来土源堆积或填积而成;(3)路域边坡在主体工程设计上一般控制在45°以下;(4)土壤质地随母岩而变化,花岗岩、红(紫)砂岩和第四纪红色黏土发育的土壤,都有一定的基础肥力;(5)路域边坡多分布在高丘和山地,水土流失严重,但土壤无盐碱或重金属及有害有机物质污染。因此,路域工程边坡是可利用的土地资源,不仅可种植乔灌草藤植物,而且可安排种植开花结实(荚)林木,发展林草种产业,为我国解决国产优良种源开辟新途径。
4.2城市生态园林的需求,促进了进口草种产业的快速发展
我国草坪草种在相当长时间内多是靠进口的“洋草种”。20世纪80年代,现代草坪业才进入中国,以1990年北京亚运会为契机,国内草坪业开始逐步走向正规化、专业化、市场化[29-30]。此后,我国草坪产业进入快速发展阶段,每年草坪建植面积及对草种、草地的需求以30%~40%的年增长率稳步发展[31]。从发展速度看,我国1985年进口草种不足10 t,1997年达到2500 t,1999年超过4000 t[32],到1998年突破了5000 t[33],2000年各类草种进口达到15000 t[27-31]。以中粮系、中农系、中贸系为主的进口草种企业迅速发展和扩张。国内市场草种需求主要用于3个方面[28]:(1)以市政园林、地产园林、公共园林、运动场地等为主的景观绿化草坪工程,建植草坪是改善生活环境、游玩休憩、降低城市“热岛效应”的重要措施;(2)以公路、铁路、机场、采石场、矿山、水库、河岸、湖堤等基础设施建设生态治理工程,林草种是生态修复、植被护坡、水土保持的重要措施;(3)以草地畜牧、养殖生产为主的牧草产业,草原草坪是生产优质牧草的重要基地。
据中国农科院草原所最新数据,我国每年的各种林草种需求量达30万t,而目前国内林草种产量尚不足10万t,就高速公路和高速铁路生态修复而言,每年约需10500 t,市场缺口太大。
4.3以地方植物品种为主,发展国产林草种产业经济是必然选择
4.3.1草被在工程边坡生态治理上的脆弱性当前,尽管我国草业已有较大发展,但尚未形成完整的一体化产业体系,50%以上的草种仍依赖进口,草坪草依赖度更高。工程实践证明,“洋草种”环境适应性脆弱,退化快,极易引发草坪病虫害;草被生态持久性差,而且建植养护成本高[34];在工程边坡生态治理上,草种仅是物种配置元素之一,更需要多科属灌木种和藤本植物的参配。因此,发展国产林草种产业迫在眉睫。
4.3.2我国拥有丰富的地方林草种质资源我国是世界上林草种质资源最丰富的国家之一,不仅蕴藏的种类多、储量大,而且有类型各异、性状多样的优良品种,也是全球林草种源最丰富的国家[34-35],为发展国产林草种业提供了宝贵的种质资源。
近20年来,国内众多研究院所和企业从我国本土种质资源中筛选出了多种优良护坡植物品种组合。如海南热带作物研究院筛选出的柱花草、银合欢组合适合热带气候;四川、云南农业大学筛选的坡柳、银合欢、假俭草组合,适宜西南亚热带气候的植被护坡;江西红壤所选育的胡枝子、紫穗槐、百喜草或香根草组合,适宜亚热带的边坡生态修复,效果非常显著;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筛选的山毛豆、紫穗槐组合,适宜西北干旱气候条件。深圳多家企业,在城市裸岩边坡生态治理工程中,筛选出的凤凰木、马占相思、银合欢、金合欢、狗牙根、百喜草等多种植物组合,适合用于南亚热带气候生态治理。这些促进了乡土植物种质资源的开发利用,推动了我国国产林草种产业的技术进步。
4.3.3延伸国产林草种产业链,发展农村种业经济农民为修高速路提供了土地,做出了重大贡献。但路域经济与农村经济发展无直接关联,有些边远山区仍然穷。我们较早提出在工程边坡生态修复过程中,配置高产种苗木或中药植物,发展国产林草种产业。如果利用路域边坡种植银合欢、金合欢、胡枝子、紫穗槐、山毛豆、坡柳等,建立20万hm2的种业基地,3年进入盛产期,产种量达3000 kg/hm2,则年总产量达60万t,按30元/kg种价计算,总产值可达180亿元。因此,可以达到种源自给、以路养路、以种富农的目的。近几年我国植被护坡技术与林草种子产业达到了协调发展,成南、元磨、广惠、粤赣、福宁等高速路已形成农民采种基地。助力于国产林草种产业共振效应,建立起了较为完整的林草种产业经济循环链引领模式(图2)。植被护坡工程实践证实,通过种源植被护坡技术形成新的林草种子繁育场所,将废弃边坡转化为可利用的土地资源,通过农民采收种子,集中收购后,再次用于植被护坡工程,形成完整的产业链条。这种产业经济循环模式拥有明显的优势:一方水土养一方“草”,实现了价值最大化,真正达到了修一路富一方农民的目的;弥补了因工程建设造成的农林用地损失,增加了农民收益;部分解决了我国当前林草种源供应不足、需消耗外汇进口种子的难题;而且完整的产业经济链条为社会提供了大量的就业机会,有力地支持了我国现代化工程建设事业。
参考文献:
[1] 徐国钢,程睿,赖庆旺,等.中国南方基础工程建设中土壤生态修复技术体系与实践[J].土壤学报,2015,52(2):133-141.
[2] 王晓东,刘晔,王晓春.边坡绿化喷播技术应用[J].公路,2000(4):46-49.
[3] 章恒江,章梦涛,付奇峰.岩质坡面喷混快速绿化新技术[J].国外公路,2000(5):30-32.
[4] 舒翔,杜娟,曹映泓.生态工程在高速公路岩石边坡防护工程中的应用[J].公路,2001(7):86-89.
[5] 邹胜文,饶黄裳,江玉林.高等级公路边坡生物防护方式浅析[J].公路,2000(4):50-52.
[6] 周德培,张俊云.植被护坡工程技术[M].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2003.
[7] 李旭光,毛文碧.日本的公路边坡绿化与防护:1994年赴日本考察报告[J].公路交通科技,1995,12(2):59-64.
[8] 周跃,Watts D.欧美坡面生态工程原理及应用的发展现状[J].土壤侵蚀与水土保持学报,1999,5(1):79-85.
[9] 张俊云,李绍才.岩石边坡生态防护研究简介[J].水土保持通报,2000,20(4):36-38.
[10] 郭小平,朱金兆,周新澄,等.植被护坡技术及其应用[J].中国水土保持科学,2004,2(4):112-116.
[11] 周颖,曹映泓,廖晓瑾.喷混植生技术在高速公路岩石边坡防护和绿化中的应用[J].岩土力学,2001(3):353-356.
[12] 许文年,王铁桥.岩石边坡护坡绿化技术应用研究[J].水利水电技术,2002,33(7):35-36.
[13] 张俊云,周德培,李绍才.高速公路岩石边坡绿化方法探讨[J].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2002,21(9):1400-1403.
[14] 张俊云,周德培,李绍才.厚层基材喷射护坡试验研究[J].水土保持通报,2001,21(4):23-25.
[15] 吴长文,章梦涛,付奇峰.斜坡喷播绿化技术的研究[J].中国水土保持,2000(4):24-26.
[16] 章梦涛,付奇峰,吴长文.岩质坡面喷混快速绿化新技术浅析[J].水土保持研究,2000,7(3):65-75.
[17] 张俊云,周德培,李绍才.厚层基材喷射护坡试验研究[J].水土保持通报,2001,21(4):23-25.
[18] 徐国钢,赖庆旺.中国西南部道路边坡生态治理的实践[J].草业科学,2002(1):66-69.
[19] 马建荣,汪伟刚.乔灌草结合在边坡景观形成中的应用及相关设计方法研究[J].交通建设与管理,2009(9):168-170.
[20] 程睿,赖庆旺,徐国钢,等.我国基础建设中土壤生态破坏与修复问题探讨[J].江西农业学报,2015,27(7):65-68.
[21] 陈晓蓉,徐国钢,朱兆华,等.深圳地区道路边坡植物配置及群落建植技术[J].草业科学,2013,30(9):1359-1364.
[22] 曹华英,朱兆华,徐国钢,等.城市高陡岩石边坡V型槽生态修复的施工技术探索[J].江西农业学报,2013,25(6):129-131.
[23] Edwards J A, Lourdes J C. Mines and quarries: Industrial heritage tourism[J]. Annals of Tourism Research, 1996, 23(2): 341-363.
[24] 吴长文,李财金.深圳市裸露山体缺口生态治理探索[J].亚热带水土保持,2005,17(3):11-13.
[25] 王富永,吴长文,李财金,等.综合生态防护工程技术在改善城市地景中的应用[J].中国水土保持,2008(1):13-15.
[26] 倉田益二郎.绿化工程技术[M].东京:森北出版,1979.
[27] 刘自学.中国草业的现状与展望[J].草业科学,2002,19(1):6-8.
[28] 吴朝锋,马雪梅.21世纪中国草坪业的现状与发展[J].天津农业科学,2009,15(3):74-77.
[29] 单华佳,李梦璐,孙彦,等.近十年来中国草坪业发展现状[J].草地学报,2013,21(2):222-229.
[30] 倪东衍.中国草坪业有着潜在的市场[J].农民科技培训,2008(10):39-40.
[31] 孙振元,李潞滨.我国草坪业现状及发展趋势[J].林业科技通讯,2000:1-4.
[32] 朱丰.草坪业市场前景广阔[J].云南农业,2001(4):35-36.
[33] 吴振南,赵永利.关于我国草坪业发展的建议[J].现代化农业,2004(11):15-16.
[34] 彭燕,张新全,周寿荣.我国主要草坪草种质资源研究进展[J].园艺学报,2005,32(1):359-364.
[35] 刘建秀,刘永东,贺善安,等.中国暖季型草坪草物种多样性及其地理分布特点[J].草地学报,1998,6(1):45-52.
(责任编辑:许晶晶)
Cognition and Practice of Several Key Technical Matters about Ecological Restoration of Engineering Slopes in China
XU Guo-gang, ZHU Zhao-hua, LAI Qing-wang, CHENG Rui, CHEN Xiao-rong,ZHANG An*, CHI Guo-liang, GUAN Zhao-ying
(Shenzhen Master Ecology and Environment Limited Company in Guangdong Province, Shenzhen 518026, China)
Abstract:From the aspects of engineering technology and industry development, this article summarized the technical difficulties and solutions of the species diversity distribution of slope eco-restoration, the establishment of V groove planting belt, planting mechanization construction, and the development of domestic plant seeds industry, during the developing in Chinese highway, railway and urbanization.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1) The establishment of shrub dominated stereo ecological system was the direction of technology development of Chinese slope ecological reconstruction, and was also the effective technical way to transform the grass ecosystem. (2) Although there was lack of soil, fertilizer, water and other basic conditions on rock-slope, through the multiple level arrangement of V groove and backfill soil techniques, could reach the effect of natural cover. (3) Due to the large scale and short duration of ecological restoration of road engineering, therefore, the key way to innovative technology based on mechanical mixing and the inevitable course for mechanize and large scale eco-engineering in China. (4) Road slope and city slope was important land resources, therefore, focus on the distribution of spraying fine seed producing grass and the establishment of the domestic grass seed industry in the process of ecological restoration.
Key words:Infrastructure; Slope; Slope protection by vegetation; Ecological restoration
收稿日期:2015-12-03
基金项目:国家星火计划重点项目(2010GA781004);深圳市科技研发资金项目(CXZZ20140422142833835);深圳市战略新兴产业发展专项资金项目(CXZZ20150527171538718、GCZX2015051514435234)。
作者简介:徐国钢(1959—),男,安徽枞阳人,高级工程师,硕士,研究方向:环境生态治理。*通讯作者:张安。
中图分类号:X37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1-8581(2016)05-0088-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