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水县梯田建设工程推进旱作农业发展的成效和做法

2016-03-29 10:25刘鹏甘肃省清水县水土保持局甘肃清水741400
甘肃农业 2016年18期
关键词:清水县梯田农业

刘鹏(甘肃省清水县水土保持局,甘肃 清水 741400)

清水县梯田建设工程推进旱作农业发展的成效和做法

刘鹏
(甘肃省清水县水土保持局,甘肃清水741400)

清水县以产业化富民为主线,紧紧围绕“修梯田、兴水利、建路网、铺全膜、栽果树、调结构、促增收”的思路,把梯田建设作为加快推进农业产业化的基础性、先导性和战略性工作来抓,取得了可喜的成就,通过梯田这个平台,农业产业化建设突飞猛进,山地梯田挑起了清水农业发展的大梁,成为农民增收致富的保障工程。

梯田建设;开发利用;模式;旱作农业;清水县

清水县位于甘肃省东南部,天水市东北,地貌类型属宁南陇东丘陵沟壑蓄水保土区,属渭河一级支流牛头河流域。辖18乡镇260个行政村,土地总面积2 012 km2,其中水土流失面积1 698 km2,占总土地面积的84.4%。全县总人口32.87万人,其中农业人口30.18万人,总耕地面积626.07 km2。气候类型属北温带大陆性半湿润季风气候,年平均气温10.3℃,全年无霜期168天,多年平均降水量574.8 mm,年内降水多集中在7~9三个月,占全年平均降水量的78.8%。

多年来,在历届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不懈坚持和广大群众艰苦努力下,梯田建设工作持续健康发展。特别是自2009年全省启动实施500万亩优质梯田建设工程以来,清水县坚持“政府推动、部门联动、项目带动、利益驱动”的原则,实行“多方筹资、全部机修”的办法,以相关部门为龙头,以整合项目为支撑,连续多年超额完成了省市下达的梯田建设任务,2012年7月,清水县被甘肃省政府授予“省级梯田建设示范县”的荣誉称号。至2015年底,全县梯田面积达到4.47万hm2,(其中2009年至2015年底共修筑机修梯田1.84万hm2,其余的均为七八十年代的人工梯田)农民人均0.14hm2,人均产粮达到450kg以上,全县18个乡镇中有贾川、丰望、土门、金集、白驼8乡镇实现了梯田化乡,148个村实现了梯田化村。有效改善了农业生产和农村发展的基本条件。走出了一条以梯田建设改善产业基础、以产业发展反哺梯田建设的新路子。

一、建设成效

(一)梯田建设改善了农业基础条件,提高了粮食综合生产能力

清水县紧紧围绕“稳粮、增收、强基础、重民生”这一核心,按照“政府推动、部门联动、项目带动、利益驱动”的原则,加强领导,靠实责任,完善和创新梯田建设机制,梯田建设取得了突破性进展,先后建成万亩以上示范点13个。梯田为清水县发展种植产业和调整产业结构提供了平台,由过去的单纯种植型向林果型、经济作物型、设施农业型和农业产业化方向转变,按照“梯田修到哪里,产业就跟进到哪里”的工作思路。配套形成了西灵山至铁炉梁5万亩以核桃、苹果为主的干鲜果基地、水清梁至云山梁3万亩苹果生产基地、桐林湾至新城梁5万亩马铃薯繁育及核桃产业基地,为县域经济发展和群众脱贫致富提供了有力的支撑。另外根据监测资料分析,清水县同等条件下梯田与坡耕地相比每亩增产粮食在75 kg,人均年净增粮食150 kg。有效地保证了粮食生产供给平衡,也为退耕还林成果的“两个确保”提供了保障,实现了“退的下、稳得住、不反弹”的目标,加快了生态环境建设步伐。

(二)梯田建设的后续开发,为培育壮大农业特色支柱产业搭建了平台

按照县委、县政府提出的“6431”工程和“5551”战略,依托梯田资源,坚持将梯田建设与特色农业产业相结合,积极培育和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大力发展特色优势产业,最大程度地提高梯田效益,增加农民收入。清水县以建设全省核桃大县为目标,发展优质干鲜果基地达60.8万亩,其中核桃45.8万亩,年产量546万kg,产值8 336万元。以苹果为主的鲜果15万亩,年产量9 000万kg,产值16 000万元。农民人均果品收入860元。所产清水红富士、新红星苹果通过中国农产品开发中心绿色产品产地质量认证;清水薄皮核桃产品在2009年第二届中国核桃大会上荣获优秀奖,在2011年第二届中国林产品会上荣获全国优质农产品奖。梯田产业已成为农村经济发展的“聚宝盆”和农民增收的“摇钱树”。

(三)梯田建设实现了综合配套,协调推进,有力地支撑了产业发展

清水县坚持走“修梯田,强基础,调结构,建基地”的梯田建设路子,实行山、水、田、林、路综合治理,统筹工程、生物、保土耕作、机械、科技五项配套措施,积极推动农业产业化发展。2009至2015年底,梯田建设区域内共新修砂砾石主干道68条160.8 km,产业路56条140.6 km,田间路146 条213.8 km;营造以油松为主的水保防护林386.7 hm2,种植人工草83.5 hm2,沟道内建设小型拦蓄工程(谷坊)46座,设立封禁立柱刺丝围栏26.3 km,建标志碑14座。梯田工程建设使坡耕地变成了水平地,交通便捷了,机械种植和收割条件具备了,户均节省劳力一两人,可外出务工增加家庭收入。另外县上整合林业、农业等部门项目资金,配套地膜及栽植经济林果,按照梯田建设先行的原则,推进了产业建设的规模化、基地化、标准化建设。年均推广种植梯田全膜小麦5万亩、梯田全膜玉米15万亩、梯田全膜马铃薯5万亩。在干鲜果产业建设上,已建成60万亩优质干鲜果基地,其中山地梯田果园占87.5%,基本实现了“东南北部干果为主、中西部鲜果为主”的果品产业布局。

(四)梯田建设改善了生态环境,减轻了山洪、泥石流等自然危害的威胁

清水县生态环境脆弱、水土流失严重,山洪、滑坡、泥石流等自然灾害的发生给群众生命财产、交通运输和工农业生产带来了巨大的损失。多年来,按照“改土兴水抓生态”的思路,以小流域为单元,以梯田为主体,实行山、水、田、林、路、渠统一规划,整村、整流域综合治理。通过大规模梯田建设,截断了地表径流,就地拦蓄,同等条件的梯田比坡耕地可多拦蓄泥沙98%左右,按照清水县平均土壤侵蚀模数4 122 t/km2/a计算,每平方公里梯田可减少泥沙流失量4 040 t,多拦蓄径流量7.8万m3/km2,实现了水土不出沟,自然灾害威胁已呈缓解趋势。也有效地减少了进入下游河道的泥沙,延缓下游河道淤积,从而减轻了下游河道的防洪压力。

二、主要经验和做法

(一)注重规模建设,为产业发展搭平台

清水县在多年生产建设实践的基础上,结合县情实际,大力整合县域土地利用规划、产业发展规划,专门制定了全县梯田建设总体规划,将梯田建设与旱作农业推广、林果产业发展、区域生态治理紧密结合,实行整村、整乡、整流域分步实施,推进了规模化治理和片带式开发,实现了梯田规划与产业规划相配套,梯田建设与产业开发相配套。自全省500万亩梯田建设工程实施以来,建成了以梯田为主体、道路为骨架、横跨两三个乡镇的万亩精品示范点13个,5000亩以上示范点5个,1000亩以上点10个,建成8个梯田化乡镇,县委县政府根据梯田建设成果、调整全县产业建设工程,先后在新修梯田过程中栽植核桃、苹果等经济支柱产业,为全县干鲜果基地建设,特色种植业的发展搭建了平台。

(二)注重部门协作,为梯田建设添活力

近年来,清水县牢固树立一盘棋的思想,建立了“行政推动、部门联动、项目带动、利益驱动”的梯田建设组织管理机制,把水利、发改、财政、国土、林业、交通、扶贫等部门的集雨节灌、口粮田建设、农业综合开发、土地整理、果树建园、造林绿化、测土配肥、舍饲养殖、整村推进、通达通畅工程等项目进行整合,配套到梯田工程实施区,梯田搭台,产业唱戏,推进了山水田林路渠综合治理。2010年在清水县西部四乡镇坡耕地水土综合治理工程建设中,除专项投资外,还整合发改、扶贫、林业、水利等7部门的项目资金1 221万元,在项目区新修梯田1.6万亩,修建集雨场1.1万m2,配套水窖90眼,硬化、沙化道路40 km,建养殖小区2个,绿化荒坡5 002亩,项目区种植全膜玉米1.4万亩,果树建园1万亩,其中有2 000亩梯田以“公司+农户”的方式进行土地流转,实现了标准化建园、规范化管理、企业化经营。项目建设实现了土地资源、项目资金的合理配置,组装集成,提升了综合治理的水平,形成了“梯田+全膜+林果+节灌+路网”旱作农业发展模式,极大地提高了梯田的产出效率,增加了农业的总体效益。

(三)注重建设管理,为规范实施建机制

清水县始终把梯田建设作为全县农业、农村工作的重点,给予高度重视,成立了由县长任组长,发改、财政、水利等部门为成员的领导小组,将梯田建设纳入年度目标管理责任考核内容,实行人大视察、政协调研和定期听取汇报制度。县上四大组织领导定期、不定期经常深入工程建设项目区进行督导检查,协调解决有关问题和困难,为项目建设提供了有力的组织保证。为了规范项目建设管理,依据国家和省上的相关规定要求,制定了《清水县梯田建设实施意见》《清水县梯田建设考核验收办法》等管理制度;实行工程招标制、项目法人制、监督管理制和公示制度,从三个保证(时间、资金、机械)、四个到位(组织领导、宣传发动、技术服务、验收考核)和五个创新(运行管理机制、长效投入保障机制、竞争激励机制、群众参与建设机制、部门协作机制)上狠下功夫,对搞好机修梯田建设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县财政每年拿出200万元对梯田建设工程给予补助,由于制度的健全,措施的落实,使清水县梯田建设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

(四)注重产业开发,为农民增收拓新路

为了做大做强农业产业,清水县按照耕地梯田化、林果产业化、管理科学化、设施配套化和整流域生态化的“五化”发展思路,依托梯田建设,每年工程完工后,县上整合项目,引进优良品种,在项目区内实行“梯田+经济林果”“梯田+全膜双垄沟播玉米”“梯田+黑膜马铃薯”等产业种植开发。一批具有地方特色和资源优势的区域性特色产业基地逐步形成,基本实现了新修梯田果园化、果品品质优质化。经监测数据反映,坡耕地改成梯田后,马铃薯平均亩产提高到2 500 kg,较同等坡耕地增产1 000 kg,增产率达66%;小麦较同等坡耕地增产75 kg;推广种植的567.8 hm2中药材、64.8 hm2蔬菜和158 hm2的温室大棚年可增加产值2 436万元。2015年监测调查显示,项目区农民纯收入已达到4 360元,比治理前增加了1 020元。主要来源为梯田果园、甜玉米和马铃薯等产业收入。

三、结论

清水县在综合治理水土流失,改善生态环境、增强农业发展后劲的同时,坚持将“开发产业,发展经济,致富百姓”作为梯田建设工程实施的宗旨,注重规模治理,连片开发,并积极扶持农村产业结构调整,逐步有效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在提高农户参与坡耕地整治的积极性的同时,减轻群众对土地的依赖,实现了工程建设成效的长久发挥,取得了很好的经济、社会、生态效益,真正做到了治理一处、见效一片、富裕一方。

(编辑:张琼琼)

S157.31

A

1673-9019(2016)18-0045-03

2016-07-25

刘 鹏(1975-),男,甘肃清水人,工程师,主要从事水土保持工程建设及管理工作。

猜你喜欢
清水县梯田农业
国内农业
国内农业
国内农业
擦亮“国”字招牌 发挥农业领跑作用
小小绿茵场,放飞学子梦——甘肃省清水县第三中学校园足球侧记
北魏古城遗址的历史渊源
《山区修梯田》
入村记
秀美梯田
梯田之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