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珊珊,高 伟
(厦门理工学院 经济与管理学院,福建 厦门 361024)
我国利率市场化对商业银行的影响
王珊珊,高伟
(厦门理工学院经济与管理学院,福建厦门361024)
本文首先分析了我国利率市场化的特点及改革现状,接着从机遇和挑战两个方面入手结合相关制度变化和政策倾向,集中分析了这场利率改革给商业银行生存发展的影响.机遇主要表现在:促进商业银行的发展,提高综合抵抗风险能力,激发商业银行金融创新;挑战主要表现在:流动性风险,经营性风险,市场化风险,信用风险,法律风险.最后,提出商业银行的应对策略.
利率;利率市场化;商业银行;金融选择权
“十二五规划”以来,我国经济社会改革工作的重心已经从保持经济高速增长转移到实现资源最优化配置上来,金融体制的改革又是调整国民经济结构的先驱,因此实行利率的市场化毫无疑问是重中之重的选择,在这场变革中,利率管制作为国家宏观经济调控重要手段的主控权逐步由政府放手给市场,在价值规律作用下增强服务实体经济的能力.我国利率市场化改革相比欧美发达国家起步较晚,在社会主义经济条件下,银行的利率长期由中央银行统一协调控制,金融秩序和改革路线高度集中,这在很大程度上加大了利率市场化改革的难度,在此背景下一旦金融政策稍有改动往往会牵一发而动全身,因此利率的成效会在商业银行的运作和调整中得到较为直观真实的反馈,这对未来的改革之路是颇具指导意义的.
2015年10月23日起,商业银行和农村合作金融机构的存款利率浮动正式实现完全自由化,至此利率定价管制全面放开.政府放开对存贷款利率的管制,一方面使商业银行的利率竞争成为可能,另一方面也面临新基准利率难以确定的问题,在市场化条件下,依靠政府调控已然是不可能,参考国际利率市场化改革成功国家的案例经验也显得苍白无力,我国的金融市场受多方调节控制影响俨然形成一套独特的体系,国外经验难以对其产生实质性的渗透.存款准备金率逐年下调已导致其远低于市场货币利率的水平,因此难当新准基利率大任.初具雏形的流动性利率工具因上限控制太过明显也不能作为储备参考.正逆回购招标利率虽然在操作过程上稍显复杂但因具有较高的及时性和透明度且于国债收支有良好的契合很有可能成为我国新基准利率的不二之选.
存款利率实现自由浮动是改革的重要环节和最终目标,为此我们要逐步扩大利率浮动区间,不能一次性完全放松利率管制,2005年以来,商业银行不断被授权建立存款利率市场化革新试点,部分符合市场发展标准的金融机构可以试行存款利率市场化定价,在各银行存款业务取得显著成绩的基础上逐级放松管制.但在整个过程中,存款利率自由定价也会带来难以避免的消极影响,因此存款利率实行渐进式改革成为不二之选.2011年央行发布的《我国利率市场化的历史进程》的报告认为,存贷款基准利率已经顺应利率改革发展要求被作为利率市场的宏观调控工具来影响金融社会的进程,调控手段面临难以突破的选择瓶颈,金融压抑就成了阻碍经济社会活力与创新力发展的问题.市场化的改革过程中明确完备的目标利率的建立,会使服务其革新的产业操作更加具有方向性和效率性.在完成利率市场化改革,即政府放松对存贷款利率的行政管制前,需要利用市场的供求平衡机制来完善利率传导的各个环节.存贷款基准利率对金融市场利率升落影响最为直接和突出,是公开市场操作利率浮动的参考基础,为此要在改革过程中疏导建立正常的市场化利率传导机制,进而确保存贷款基准利率的稳定,当前我国的利率市场化过程中市场的调节对基准利率的贡献是不断增强的.商业银行在逐渐开放的利率市场化阶段中已悄然形成了行之有效的规避风险和处理突发事件的应急办法,为全面推行市场化的利率执行准备了经验.
2.1由内及外、从小到大的改革方向
韩松(2013)在其博士论文中总结我国利率市场化的主要特征包括:利率改革在政府主导下从同业拆借市场着手,由浅及深化块进行,总体思路是“先外币,后本币;先贷款,后存款;先长期、大额,后短期、小额”.以外汇利率管制的放手为改革实验窗口,评估效果和总结经验,这一决策确保了本币金融稳定,具有稳中求胜的意义.
2.2我国利率市场化周期长
我国在利率浮动区间的管制上一直非常严格,在利率市场化改革之前,由中国人民银行统一调控各商业银行和金融机构的利率升降和存款准备金率,因此,我国的利率市场化变动注定历经一个漫长的周期,1996年初步施行贷款利率改革到全面放开商业银行和农村合作金融机构存款利率完全放开管制的实现,我国的利率市场化改革沿着宏观部署历经了19个年头,期间虽出现波动式的利率浮降管制,暂时性的经济政策和货币政策也是在特殊时期才出台对国民经济做稳定化的调整,但从整体上来说我国利率改革在这一漫长周期变化过程中还是在向自由化、市场化的跨越.综上,我国利率市场化历时长且过渡缓慢,具有明显的平稳性.
2.3中国的利率市场化改革横向有余纵向不足
中国的利率市场化改革已经走向一个很自由化的舞台但并不成熟,即横向有余纵向不足.利率市场化的影响是横贯金融社会方方面面的,其各项环节层层相扣,因此与之相对应的汇率政策,资本引进和外出管制等都需要大刀阔斧的同步调整来适应汇率变动.制度上的因循守旧和各种弊端难以在短期内有效消除,经验上的缺乏使利率改革只能在摸索中前进,因此具有实质性改变的创新受到极大的限制,所以更深度的改革措施有待进一步挖掘.
3.1利率市场化给我国商业银行带来的机遇
3.1.1银行的存贷款利息差缩小,促进商业银行的发展
利率市场化改革后,银行将会获得自由的存贷款利率定价权,银行间的竞争完全交由市场,在此背景下银行的存贷款利息差将缩小,这就意味着银行贷款利率在一定空间限制范围内的必然降低,一方面银行存款利率的相对稳定或小幅提高将会吸引更多的客源和存储资金,而贷款利率下降,借贷成本降低,更多的工商企业单位会选择银行贷款发展实体经济或者扩大借贷资金份额,实体经济更好的发展对促进金融环境的稳定也具有良好的反作用;另一方面,利差缩小后商业银行的利润空间被压缩,他们必须通过提升自身的服务水平,扩大中间业务来提升企业竞争力.
3.1.2银行优化盈利模式,提高综合抵抗风险能力
以五大国有银行为代表的商业银行要适时调整自身来适应存贷款利率浮动机制改革,一方面需要拓宽盈利空间,在传统业务的基础上进一步开拓业务范围,创新中间业务收入的来源与方式,借鉴国外先进银行的理念与做法,增加中间业务收入所占的利润比重;另一方面,要继续深化信贷结构调整,提高防范集中度风险的意识,优化客户结构,合理配置客户资源,扩大收益来源,提高银行的综合抗风险能力.强化商业银行的利率风险防范和有效应急意识,建立健全科学高效的内控机制和金融监管,重点加快其利率风险分析预测和规避能力建设;利率定价的市场化放权对金融开放工作的全方位展开具有显著的催化推动作用.
3.1.3利率市场化激发商业银行金融创新
所谓金融,就是指资金融通.学术界的定义就是指通过货币流通和信用渠道以融通资金的经济活动.通俗而言,就是资金供给与需求的匹配.
目前市场上的各类金融机构在资金融通过程中扮演了重要的中介角色.同样,作为金融机构的商业银行,其主要职责主要体现于三点,一是根据客户的实际需要提供现金流的储蓄和借贷业务,其中贷款盈利是商业银行收入的主要来源和核心业务.二是根据投资者的需求与心理偏好提供不同的投资产品,合适的产品需要推荐给合适的客户;三是对其客户所投资资产进行管理与投资,基金投资的收益率要满足客户的需求.通过这三个方面的职责,商业银行最终应实现投资者理财投资渠道丰富化、同时实现企业融资渠道多元化的目标.利率管制打破后,商业银行通过在利率定价的基础上衍生更多金融产品,当资本市场比较有效之时,银行衍生的金融创新这样专业的资产管理机构通过证券市场优化资源配置、积极参与上市公司治理,从而提高实业创造价值的能力,并达到服务于实体经济的目的,最终实现居民储蓄、资本市场、企业和社会事业的良性互动.
3.2利率市场化带来的挑战
3.2.1流动性风险
存贷款利率的自由化会催生存贷款客户投资选择时货比三家现象的产生,储户在利益杠杆下肯定会选择存款利率相对较高的银行,同理而言的贷款客户会倍加青睐贷款利率偏低的商业银行,客户处于主动地位,而银行间的利率变化又更为明显,在这种条件下资金在不同银行间的流动会比之前更加频繁;受地区经济发展不平衡现象影响,同家银行的不同分行可能在利率优惠区间上也会存在着差异,受此驱动下的资金在同家银行不同下属机构之间的不定向转移也会频仍发生.流通中的货币或现金流密集的流动无疑会增加银行经营压力,若各商业银行对流动性风险的处置不当可能会造成严重的金融秩序危机.
3.2.2经营性风险
商业银行经营模式和产业结构在利率市场化完成后必将做出相衔接的重大调整,“效益与风险成正比的市场规律”无可厚非地成为金融机构生存法则,在激烈的市场竞争催化作用下,商业银行很有可能打破存贷款利率下限以此来最大程度上发展业务,在此环节中如果自身缺乏控制,单方面以业务的量化效果来增加效益,就会造成利差市场的混乱局面,对银行的效益提拥造成极大的伤害,损益无法平衡;更有甚至无节制的外贷会造成现金流收支的滞障,甚至危害正常的人民币储备安全,在这个角度上利率市场化导致的经营性风险明显加剧.
3.2.3市场化风险
摆脱了利率管制的商业银行在市场竞争和产品的推广上更具主动性和灵活性,从而造成现金流的规模较小的中小型商业银行在与国有几大商业银行的市场中由于资本、政策扶持等原因会处于明显的劣势地位,打破了原有的均衡发展局面;其次,商业银行的主营业务受利率波及影响最为明显,为保持利益最大化银行会大力开发和维护第三方业务,这一举措使金融市场更加具有活力和竞争力,同时筹资与投资方式可能会以更为直接便捷的方式进行,资金脱媒现象就会时有发生;再者,利率管制改革后,利率波动会更加频繁且具有不确定的市场通性,在这样的情况下市场风险急剧增加,银行的资本基础丧失了其稳定性和平衡性,严重时候甚至会造成经营不善的中小型银行倒闭.
3.2.4信用风险
资信状况不佳的贷款人不能在约定期限向银行还本付息甚至是虚假宣告破产使银行血本无归的情况是商业银行最常面对的信用风险.社会资产总体质量有待提高、不良资产所占比率高居不下是我国商业银行必须面对的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社会信用体系不完善的情况下,利率自由化可能会进一步虚化商业银行资产质量,加剧风险危机.取消利率管制后,商业银行之间业务竞争将会日趋激烈,除银行之外的其他金融机构也将加快抢占市场份额步伐,为吸纳更多的客户存储资金做大现金流储备规模,银行势必会提高存款利率来增强竞争力,这样一来银行的融资成本会大幅度提高,为保持损益平衡,贷款利率也会相应上升,放松对贷款人的个人资信审查,银行的高收益项目将更集中于高风险业务,在这背景下信用风险将会成为银行业务下的首要挑战.
3.2.5法律风险
利率管制的原则性法律并没有根据实际需要在《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银行法》中做出符合实际情况的调整和改变,现有的法律条文并不是根据市场的需要制定,而更多是取决于央行对金融的管制需要,在这个层次上来说市场作为利率调节的杠杆并没有得到法律上的认可和支持,外界因素对市场定价权的干预会在很大程度上制约利率市场化的改革进度.其次,行政法规以及各级部门规范的内容已经不能适应市场发展的需要,因陈守旧的条文规章已然成为利率改革的法律障碍,阻碍我国利率市场化的推进.现行的政府管制利率是作为计划经济的产物存在的,所以在日益开放的市场经济发展中难以很好的发挥反映资金市场实际需要的职能.所以,如果不能从根源上解决利率市场化改革的法律和现实需要的矛盾,我国的利率市场化改革难以在保证银行主体、社会关系和政府放权三者权益的基础上进行.
〔1〕万荃.推进中国利率市场化研究[D].吉林大学,2013.1-3.
〔2〕Cao Wenlian.Marketization of Interest Rate:the Core of Future Financial Reform [J].China Center for International Economic Exchange,2012(03):2-3.
〔3〕陶雄华,陈明珏.中国利率市场化的进程测度与改革指向[J].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2013(03):13-17.
〔4〕韩松.中国商业银行利率市场化研究[D].武汉:武汉大学,2009.1-5.
F830
A
1673-260X(2016)04-0171-03
2016-02-18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715021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