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语文教学气氛的营造
摘要: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良好的课堂气氛有助于师生之间的情感交流,对于教学的顺利实施起着积极的推动作用,对于提高学生学习效率、陶冶学生情操、启迪学生思维也有着不可估量的作用。
关键词:小学;语文教学;气氛
在教学过程中,课堂气氛是师生共同表现出来的一种情绪状态,一般情况下这种情绪状态是由教师主导的,教师的教学经验、教学方法和对这一堂课的精心准备都是良好课堂气氛形成的前提,是保证课堂教学顺利进行的关键。那么,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怎样才能创设良好的课堂气氛呢?
新课标倡导让学生做学习的主人,教师要在教学过程中起主导作用。不过,良好课堂气氛的创设要靠教师的引导。教师的教学经验、对教材的理解、对一节课的分析处理、在总体上对知识的把握程度等都会影响课堂气氛的形成。
1.1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教学的过程实际上也是师生交流互动的过程,表面上看是教师在讲、学生在听,实际上对于学生来说,教师讲解时的神态、语言,甚至一个眼神,都能体现出对学生的关注和期望。在课堂上师生间的交流大多是靠眼睛来实现的,学生能不能听得懂,教师可通过观察学生的表情来判断,当然这是有一个前提的,那就是轻松愉悦的课堂氛围和良好的师生关系。我们经常说的“亲其师,才能信其道”就是这个道理。如果教师认为自己高学生一筹,有所谓的师道尊严,那么学生必然会产生一种心理压力,在听课过程中势必会出现沉闷、呆板的课堂气氛,这样会使课堂效率大打折扣。
良好的课堂气氛有助于教师与学生之间合作互助关系的形成,学生和老师之间是平等的、朋友式的关系,这样的老师是深受学生喜爱的老师,甚至有的学生还会和老师说悄悄话,和老师成了朋友。在课堂上学生也会积极地参与,有什么疑难问题也会及时提出来请老师解决,课堂质量和课堂效率提高很多,达到了教学相长的目的。
1.2保持最佳的教学心态。教师的教学心态会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情绪,因此,教师在课下要下足功夫,三尺讲台永远都是现场直播,容不得有些许的纰漏。教师对教案要做到成竹在胸,对教学步骤要做到环环相扣,对学生要做到因材施教,认真分析学生的心理规律和认知特点,结合教学的内容、方法、结构从整体上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
教师的讲课还要充满激情,笔者曾在书上看到过北大、清华的很多名师讲课的故事,讲到精彩之处可能有的教师会手舞足蹈,有的教师唾沫星子乱飞……不过,这也从另一个侧面说明了教师讲课的投入。只有教师用心了才能更好地感染学生,整堂课的气氛才能调动起来。因此,教师的激情是调动学生学习热情的催化剂,适当的运用手势、动作、表情等体态语言,可以达到吸引学生注意力的目的。
新课标倡导学生的主体作用是指让学生真正地成为学习的主人,良好课堂气氛形成的另一个关键因素是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只有发挥好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才能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2.1让学生保持最佳的学习心态。学习是一项复杂的活动,不同的心理状态对学习效果有不同的影响。因此,在学习过程中让学生保持最佳学习心态是提高教学效果的前提。语文课重在培养学生的遣词造句、语言表达、细致观察的能力。比如春天来了,笔者带领学生走出教室去观察种子发芽、小草吐绿、树木开花等大自然的现象,学生兴趣盎然,学习情绪高涨,观察地专心致志,然后笔者在适当的时机让学生用一句话来概括今天的心情,他们都争先恐后地发言,气氛相当地热烈。这样寓玩于学之中,不仅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效果,而且在不知不觉中就让学生达到了最佳的学习心态。
2.2让学生积极参与知识探究过程。教学过程不是教师把现成的结论呈现给学生,而是要让学生自己去探索知识的发生和发展过程,这是符合新课程标准的教学要求的。在小学语文的拓展延伸过程中,教师可给学生创设探究的情境,以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和探究欲望,这样,就会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最后通过学生自己动手操作、动眼观察、动脑思考、动口表达来获得知识,学生成为了知识的发现者,这也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
参考文献
[1]钱霞.注意各个教学环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J].中国校外教育,2009(05):70.
[2]陈惠珍.新课标下中学体育教学中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J].井冈山医专学报,2009(04):70~71.
050800河北省正定县北早现联校安彩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