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歌
(宿州学院 管理工程学院,安徽 宿州 234000)
新农村建设进程中“90后”大学生综合素质分析与对策
高歌
(宿州学院管理工程学院,安徽宿州234000)
大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及提升历来都是辅导员工作的重点之一,本文针对新农村建设背景下下“90后”大学生的思想特点,结合思想政治教育理论有关内容提出“90后”大学生综合素质培养措施,做好“90后”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
思想政治教育;“90后”大学生;综合素质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大学生的地位已悄然发生着变化,过去被视为“天之骄子”的他们随着高校的不断扩招也在面对着更多的压力与考验.特别是08年9月后,首批“90后”大学生迈入校门,正式结束“80后”大学生时代.在新农村建设进程中,“90后”们暴露出的问题较多.有的学生缺乏诚信意识、道德观念模糊、社会责任感缺失、利己主义思想严重,有的学生功利性强、缺乏互助友爱的品质、做事散漫、自由.当学生及家长把目光投注于学习成绩的提高及毕业时手中证书的多少时,却忽略了这些即将走向社会,走向工作岗位的“90后”们综合素质的问题.因此,作为一名辅导员,在班级管理中如何加强“90后”大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就成为一项紧迫的重要任务.
“三农问题”的解决关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进程的全面推进,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是“三农问题”解决的重要措施.新农村建设目标“生产发展、生活富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实现需要依靠在成长背景上、心理认同上、知识水平上有着独特的优势能成为我国新型农民的农村大学生.近两年,中央有关部门连续组织实施“选聘高校毕业生到村任职”、“三支一扶”(支教、支农、支医和扶贫)、“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教师特设岗位计划”等项目.但是当代大学生在职业价值观方面存在着不愿或不利于服务新农村建设和承担社会责任的因素.国家的发展和新农村建设的需要召唤着当代的大学生,引导和教育最有潜力的大学生认识形势,找准自己的坐标,为实现自身价值而奋斗.目前国家尚在社会转型期,特别是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过渡时期,需要引导高素质人才向需要的地方去.吸收国外的大学生价值观教育的精华,为农村大学生价值观进行教育,实现他们价值观念顺利转变,从而能更好的在社会需要中实现自己的价值.
2.1以自我为中心,个人功利色彩严重
社会对“90后”的性格特点总体概括为“自我”,且“90后”大学生做事都已自我意识为中心,会优先考虑自身的利益与发展.不过,“90后”的自我表现在各个方面都归因于他们本身的自信.他们见多识广,接受社会事务能力较快,相信未来掌握在自己手中.无论在家还是在学校他们都处处以自我为榜样,不懂得谦虚与忍让.
另外,“90后”大学生存在较强的独立意识与自我意识,做事果断、直接.不喜好老师、家长过多干预,往往通过与众不同的方式来获得社会的关注从而达到展示自我的目的.他们个人的功利色彩严重,只对与自身发展密切的领域关注.如:对于入党的动机及看法,更多的大学生倾向于可以使自己获得更多的个人利益,从而为自身发展提供一些便利.而不是强调为国家做贡献,更谈不上实现共产主义的伟大理想.
2.2集体感、社会责任意识薄弱,团队合作意识欠缺
“90后”大学生思想活跃,积极投身于学校的文体活动.他们认为大学人才济济,若想脱颖而出,就必须通过不断参加活动来锻炼胆量,增长见识,从而变得更加优秀.因此很多“90后”大学生在刚入校时,都会通过竞选班干部,加入学生会、社团,或参与各类活动来提高自己个人能力.但由于“90后”大学生以独生子女居多,很多事情都不愿和他人分享,导致沟通与合作意识较差,并没有形成全心全意“为同学服务”的观念.
由于过分注重自我价值取向,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感缺失、团结互助意识、集体荣誉感观念淡薄、在面对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相冲突的情况下,会始终把集体利益抛掷脑后,只注重个人发展.因此,他们集体意识欠佳,团队合作意识欠缺,整体协作能力较差,毕业时很难适应现代社会工作要求.
2.3信息接受能力强、抗干扰能力弱,内心空虚
现今在互联网+、云服务等信息发达的社会大环境中,90后大学生接触信息面广,善于从网络中获取更多的信息量,并能迅速消化吸收.比起枯燥的书本知识,他们更乐于接受虚拟的网络世界所带来的刺激与享受,从而获得精神解脱与慰藉.
但是,现在网络中存在不健康的信息也深深影响大学生心理健康、由于大学生价值观、世界观、人生观尚未处于成熟阶段、往往对于网络真伪信息难以分辨、抗干扰能力弱、并依托于网络找回与现实生活的差距、内心极度空虚,价值倾向单一狭隘,信仰不明确,人生规划不清晰,常常感到迷茫困惑.
2.4缺少锻炼,承受挫折能力较差
被视为“掌上明珠”的“90后”大学生,从小在父母的呵护下成长.集万千宠爱于一身的他们伴随的老人的溺爱和父母的关心健康快乐地享受生活,很少经历风雨与磨难.其成长道路可谓“一帆风顺”.由于从小到大,父母把各项事务均已安排稳妥,导致他们对父母产生极强的依赖感,不敢独自面对困难与考验.
在赞扬与鼓励声中成长的“90后”进入大学后,面对比自己成绩高、能力强的竞争对手面时,心里会产生一种极大的落差感,从而变得无所适从,学习主动性下降.经调查显示,大部分“90后”大学生在经历挫折时,心理都会受到阴影,且会持续一段时间.其严重者表示会变的一蹶不振.因此,“90后”大学生的心理状态已呈现出心理素质较差,抗挫折承受力较弱的趋势.
3.1围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开展思想政治教育
高校教育是将学科技能知识与思想政治教育及社会实践融为一体的综合性教育模式,而思想政治教育贯穿于教学工作始终,是高校教育最重要的组成部分.开设马克思主义理论课重点是帮助学生运动马克思主义方法论,分析、解决实际问题,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要将实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理想与“三农”(农业、农村、农民)政策相结合,培养学生形成爱农、助农、服农,愿意扎根农村、奉献农村、为新农村建设做贡献的优良品质,使学生心中牢牢树立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及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思想理念.高校应通过增强社会责任感、诚实守信等主题教育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新农村建设,加快农村经济发展.
3.2加强网络管理,优化网络资源,利用新媒体开展各种素质教育
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是思想教育利用网络媒介使大学生提高思想道德修素质与网络信息素养的新手段.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应围绕大学生出现的问题及时加强网络管理,利用各种新媒体资源,把网络变成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流阵地,提高自身网络应用能力,加强网络文化素养,优化网络资源,将不利于大学生健康教育的信息及时阻止,倡导大学生自觉抵制非法、不良信息的传播扩散,增强甄别真伪信息能力.利用QQ群、微信群、微博等媒介宣传各种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国梦等正能量信息,加强大学生文化素质、专业素质、心理素质等教育,完善人文教育素质教育体系.引导学生正确把握社会主导价值观,认清社会发展趋势,明确当代大学生所肩负的历史使命与社会责任.
3.3加强实践活动、激发大学生创新意识,培养综合能力
当代大学生思想前卫,想法新颖,对其创新意识的培养也尤为关键.因此,高校教师应激发大学生创新潜能,鼓励他们发挥创造性思维,才能满足国家对创新型人才的需求.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社会实践活动引导大学生深入社会,了解社会,服务大众,增强社会责任感,也能从中锻炼自身专业实践能力、组织协调能力、沟通合作能力等.例如:“三下乡”暑期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就是大学生服务于“三农”的最好例证.“三下乡”社会实践可以让学生走进农村、亲近农村、了解农村,切身感受农村对于人才需求的急迫性,能够帮助大学生实现自身价值,提高服务新农村建设的主动性,建设增强国家使命感,增长实际能力、养成诚实守信、奉献社会的优良品质,也能够培养学生克服困难、勤俭节约、艰苦奋斗、互助合作的优良作风.
国家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新形势下对于支持大学生创业政策有了实质性举措,大学生在校期间可通过创业模拟实训课对创业知识系统学习,将创业项目入住大学生创业孵化基地即可享受免注册、免租金政策,也可通过申报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提高创新科研能力.另外国家举办的“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挑战杯”大学生创业大赛、“创青春”大学生创业大赛等一系列创业比赛能够激发大学生的创新思维,培养团队合作意识与责任担当,还可将部分优秀项目顺利变为实践,终圆大学生创业梦.
3.4深化高校教学改革,培养高素质大学生
高校肩负着培养社会主义接班人的历史使命,应将复合型高素质人才作为培养目标进行课程修订与改革,坚决摒弃学不受用、内容陈旧,不适应社会发展,不利于学生成长的老旧课程.应优化课程设置,应注重将理论课与实践课、通识教育与专业教育相结合的教育模式,积极探讨第一、第二课堂有效整合,在扎实专业知识的基础上提升育人功能,改革课程设置,创新培养模式,采用引导式、启发式教学方法改变学生被动学习状态.加强校企合作,加大创业教育师资培训力度,在创业课程中应注重在课程体系、教学内容、实践应用等方面的构建与优化,从而培养大学生的创造能力与冒险精神,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培养高素质大学生.
在新农村建设进程中,大学生素质教育是一项系统工程.其目的是鼓励学生全面发展,即在扎实的专业知识基础上不断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提高学生的社会实践能力,从而更好的顺应社会招聘人才发展趋势,展现“90后”大学生独特的精神风貌.
〔1〕卢俊松.大学生社会主体意识淡化及思想政治教育策略[J].教育探索,2011(4).
〔2〕刘月秀,刘辉.新农村建设背景下农业院校大学生创业素质的培养途径[J].广东农业科学,2012(6).
〔3〕修耀华.“90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探析[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1(6).
〔4〕邹元元,刘礼泉.论“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对大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J].湖南人文科技学院学报,2007(4).
〔5〕郭春蕾.高等农业院校大学生综合素质培养教育初探[J].甘肃科技,2008(12).
〔6〕汪士华.面向新农村,培养高素质农林大学生[J].高等农业教育,2010(3).
G641
A
1673-260X(2016)07-0233-02
2016-03-23
宿州学院校级科研一般项目(2012yyb2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