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宗教文化观念对视觉艺术设计中动物形象的影响

2016-03-29 05:37金卓
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6年14期
关键词:视觉艺术动物艺术

金卓

(亳州学院 美术系,安徽 亳州 236800)

中国宗教文化观念对视觉艺术设计中动物形象的影响

金卓

(亳州学院美术系,安徽亳州236800)

人类的艺术发展离不开动物,原始社会的人类对动物有着复杂的情感,他们崇敬又带着畏惧,是人类部落的图腾,因此人类的许多活动都是在受到动物启发之后学习而来的.伴随着艺术史的发展,动物的形象出现了变化,而这些原因离不开宗教的发展,它改变了人们对动物的认知,在是中逐渐加入了宗教人性观,宗教文化逐渐引领着动物绘画视觉艺术的方向与风格,中国对佛教、道教的影响比较深刻,在动物形象与对待动物的观念上有着不同的表现形式,虽然各民族的对待方式也会影响着动物形象的认知,但其根本原因还是在于宗教观念的影响,本文通过对视觉艺术的考察变化过程理解宗教文化在其中所起的作用,有助于在生活中加深人们对艺术视觉的认识以及改变对动物的观念.

视觉艺术设计;动物形象;宗教文化观念

在我国视觉艺术设计历史上,曾经出现过许多著名的刻画师,他们善于为动物形象进行刻画,注重动物的形态样貌,然而经过了漫长的历史演变,我们只能在文献里看到这些记录,却找不到传世之作,但足以证明动物视觉艺术创作在很久以前已经开始了深远的发展,在敦煌莫高窟也有着众多的动物画像,种类极多,技法创新,表现出自身体系的完整性与可靠性.不仅仅是在石壁作品上,许多器具的花纹,建筑的装饰,墙壁画作都可以体现出动物在其中的分量,作品的风格也随着宗教的逐渐深入进行着改变,研究中国宗教文化对视觉艺术绘画艺术中动物形象的影响,不仅仅是在艺术领域的研究,更是在现实生活中人性体现的研究,中国宗教文化与大自然是如何一步步走向天人合一的哲学高度是最终的成果与现状,研究这一现象有助于考察人类变化发展史中宗教文化所起的作用于影响,对我国的视觉艺术也会有深远的影响.

1 国内外研究现状

1.1国内研究现状

中国视觉艺术中对动物形象的研究从古至今已经有很长一段的历史演变,中国学者对中国当代油画的动物形象进行探讨,发现在历史中,动物扮演着不同的文化形象,也拥有着不同的文化审美与文化内涵,动物形象在不同方面扮演者不同的社会角色并承担着相应的社会价值.在2012年发表《中国当代油画的动物形象研究》以及2007年发表的《对油画艺术中的动物生命表现的研究》都阐述此观点.除此之外,在国内学者对敦煌壁画的研究中,学者整理出动物的各种不同形象,近些年发表的《敦煌莫高窟唐代壁画中的动物形象研究》一文中,对动物的不同形象进行了详尽的分类,辨析各种动物的形象来源,总结作用并对他们在壁画中发挥的作用进行总结.不仅如此,还有学者对中国历代的视觉艺术进行总结分类,研究花鸟鱼虫、山水画与佛道教之间的关系,用儒、道、佛三种视角去分析中国视觉艺术的变化,由此可见国内对艺术视觉研究已经有了一定的成果.

1.2国外研究现状

20世纪以来国外对中国的视觉艺术设计投入了越来越多的研究,如今中国视觉艺术已经成为了世界艺术研究的一部分,日本学者的研究以及欧洲学者的研究使得中国美术研究在海外逐渐发展起来,最早在1887年法国边开始了对中国艺术的研究,1990年英国学者出版了《中国美术》,拉开了国外学者研究中国美术史的序幕.之后牛津大学教授苏立文研究中国艺术史并进行讲座讲坛传播中国艺术.

2 宗教文化中的人性观、艺术、动物三者的关系

最早人类就在岩石上作画,视觉艺术中绘画的内容也最初是由动物开始的,因为人类最早的艺术史来自对动物形象的描绘.到目前为止,最早发现的原始绘画是在内蒙古的阿拉善右旗德柱山的“鸵鸟”岩画.原始人类与动物是共存的状态,常常以动物与人的场景进行描绘,例如打猎场景,驯养场景等.

2.1宗教中动物与人的关系

宗教的存在就相当于世界上的总伦理,在社会中,宗教包罗万象,普遍适用于任何信仰他的国家.宗教具有两面性,在给人们狂热信仰的同时也为人们带来道德约束.马克思对传统宗教持肯定态度,认为宗教会影响人类历史进程,对哲学、道德以及政治生活与经济文化生活都有影响.佛教的文化中的人性的突出尤为明显,因此在佛教的教义中常常可以见到用动物形象来展示种种艺术观念,同时还可以起到喻示作用.

“种瓜得瓜,种豆得豆”作为一种因果关系,在宗教中可以解释为“因果报应”这一宗教理论说法.众生生命起源、生命延续、因果相轮是流动循环的过程.宗教中理论强调人类在活着的时候所做的事情会影响死后的去向——天堂还是地狱.宗教中更是有“六道轮回”的说法,使得宗教教义更容易在人群中传播.而视觉艺术中的动物形象表现就使得宗教更通俗易懂,适合各类文化水平的教众.例如《六道轮回图》中就使用了猪、鸽、蛇三种动物形象画在中心圆圈区域,圆圈内的动物则是首尾相咬的形式又组成一个圆圈,代表了人生的循环往复,生死相续.三种动物又代表了三种毒念——痴、贪、瞋.也同时代表了一旦三种毒念都没有躲过,则再次循回时则会变为畜生而非人类.猪因代表“痴”,因此在形象上是躯干肥大、四肢短小,姿态笨拙,本身就给人一种愚笨的感觉,此时的艺术形象已经改变,不再是写实的描绘动物形象,而是根据心里状态或者要表现的感觉而刻意改变动物的本身形象,使得动物的艺术形象表达出的感觉符合人类所赋予动物的感觉.若以审美角度来看可能在构图或者写实上不够完善,但是在宗教的文化观念影响下逐渐被人们所接受,猪的形象从此多为这种痴笨之感.鸽子的形象也是如此,图画将鸽子原本短小的尾部加长加大,双脚也变得粗壮都为的是表现鸽子所代表的“贪”的形象,其形象在受到宗教影响后变得具有人性观,使其更加符合宗教需求.同样,蛇的形象因表现“瞋”即恨的观念,被描绘成了弯曲、蜷缩的姿态,加上蛇本身的不能随意触碰的性格特征表达出其对外界的排斥的防备心理.三种动物代表的邪恶念头在一个圈子里循环往复着,难以超脱.宗教将其所要表达的观念在动物形象与排版结构中生动的表现出来,更使得人们能够接受、理解与认同.之所以宗教可以走的广泛深远,也少不了其对动物形象的加以改进,因为动物一直以来都是人类生活中联系最为紧密的物种之一,在宗教的合理利用下,使得宗教的人性观与绘画视觉艺术相辅相成.

2.2宗教观念与视觉艺术的联系

人性中善与恶的表现往往是最直接最明显的表现方式,因此宗教中也在不断的定义与解释善与恶,在表达人性观念的宗教中,动物形象对宗教文化的传播有着独特的地位,在视觉艺术中动物形象突出展现人们对善恶的规范,下面让我们来具体探讨一下善恶观念是如何在动物形象中展现的.

2.2.1“善”的表达

人类最先表达出这一观念的是在原始时期的图腾上,对图腾动物的禁杀现象本身就是一种善的体现.原始人类将图腾看做自己的祖先或者亲属,因此屠杀图腾中的动物必然会受到惩罚,比如曾有一个族将狗视为图腾,因此这个族便禁止吃狗肉,杀狗甚至是说一些辱没狗的话语,不管什么有关狗的不好行为都将受到惩罚,而狗的形象也在这个族的图腾形象中变得高大威猛,反应出狗不仅可以与人和睦相处还可以起到保护人的作用,因此人们将狗的形象作为一种向“善”的体现.在构图上,将原本狗扁平的爪子改为了圆形,使得形象变得厚实丰满的感觉,敦厚的形象展现无遗,亲切感又更加凸显,展现出狗对人们玉华哦的一面来,并且在万幸的爪面上又有几点爪尖,此时是为了强调其力量感,护卫的功能也再次表达出来,人们对狗的保护与尊重在潜移默化中便形成了.通过这一例子可以充分看出人性向善的一面是天生存在的,在视觉艺术中得到发展,人性在宗教的文化的影响下动物形象的视觉艺术也在不断发展,发扬宗教文化意识下的人性观,此时的人性观将会逐渐成为人们日常生活的行为准则.

2.2.2“恶”的展现

人们从来都是对比自己体型大的凶猛的动物有一种天生的恐惧感,宗教便利用这一心里特点,在动物形象的视觉艺术中表现出猛兽的邪恶一面,从而加强对猛兽的恐惧.画中的动物常为人们难以驾驭的形象,例如熊、老虎、狮子、豹子等.而为了突出其邪恶与厌恶感,常常采用将邪恶的部位放大夸张的手法,例如尖利的牙齿常常是一种表现手段.因为牙齿是动物生存的武器之一,也是人们最为恐惧的部位之一,因此在画面中,在宗教教义的影响下,这些凶猛的动物统一都是张着血盆大口,露出尖利的牙齿的形象.对不同动物也会有其他部位不同的描绘,例如狮子会再突出狮子的脖子以及尾巴的毛,老虎则是突出描绘身上的花纹.宗教本是体现人性观的,这种“恶”的表达一方面是为了从反方向规范人们的行为,另一方面则是为了满足人们的心里需求,得到精神力量.

3 宗教文化观念下的对视觉艺术中的动物形象的影响

3.1在佛教、道教等儒家思想观念下的对动物形象的视觉艺术影响

魏晋以后,道教开始成长,佛教逐渐被引入并兴盛,使得儒、佛、刀三足鼎立局面形成,这三种宗教也对后来的中国有着深远的影响,成为决定中国思想文化的三大主要力量.宗教的教义宣传需要途径,在视觉艺术之中的绘画艺术便是一种很好的发展路径,于是壁画、岩画、纸画等便应运而生.其中动物形象的创作在图画展现中有着很重要的作用,其展现方式也是多种多样的.首先为了达到宣传目的,对动物的绘画在视觉艺术表现上对颜色的运用尤为有特色.其次则是为了达到营造寺庙中庄严肃穆的气氛,促进其中的人修行,在动物形象中也尤其注重线条的应用.表现凶狠、强悍一面的线条会变得直接与突出,一笔一划都勾勒的及其鲜明,甚至将狮子的胡须,蛇皮上每一处花纹都十分精细且复杂.宗教文化思想与表达影响着视觉艺术艺术的表现手法与特色,反过来因为视觉艺术的特色也逐渐影响着更多人的思维与观念,在无形之中,宗教的教义发展促进了艺术的发展,把艺术带入了一个新的不同于之前的境界.

3.2敦煌莫高窟壁画中动物形象的类型与来源研究

2.2.1狮子、象两种形象在壁画中的影响与地位

狮子与大象是在壁画中最为常见的两种动物,为什么是这两种动物呢?这最终要归结于佛教的影响.佛教中“狮子”是神威的象征,由佛教寺院的门口石狮形象也足以看出狮子在佛教中的地位.而“象”的形象则来自于一幅名为“太子乘象入胎”的壁画,且象又是菩萨的坐骑,也可以看出此形象的重要性.壁画中的狮子形象多为精美的,通体华丽且有许多高贵的装饰,鬃毛卷曲柔顺,眉毛黑浓,张口作嘶吼状,嘴边的胡须非常细腻的刻画的栩栩如生,展现出威严的一面.而大象则是通身洁白,脚踏莲花,象鼻弯曲向上,象牙尖耸,身体修长,周围有云彩相伴,画面色彩丰富华丽,展现出一种腾云驾雾的仙境之感,一改之前大象的笨重感觉,是敦煌壁画中少有的如粗精细描绘的动物形象之一.如此精细的画工不仅表现出当时人们高超的创作水平,也表现出对狮子与大象动物形象的重视程度.在这些形形色色的壁画中,狮子大多为正义的形象或者原为邪恶代表最终被佛教洗礼而被制服,大象则或为高贵菩萨的坐骑体现其高贵,或充当畜力且代表了佛教的起源地“天竺”的地理位置特征.其动物形象对佛教的传播与表达都有着不可估量的作用,使得我们更加去关注与了解宗教与动物形象的关系.

2.2.2牛、马形象的展现与背景故事

除了狮子与大象的主要形象,“牛”与“马”的形象也是尤为重要与突出的两类动物形象,唐朝时期的敦煌莫高窟中不少壁画的许多图像中都少不了会添加上马的形象,《张骞出使西域图》、《张仪潮统军出行图》、《宋国夫人出行图》等等一系列作品中都出现了大量的马的形象,其数量远远超过狮子与大象的数量,因为出行图中国往往是成群结队或万马奔腾的场景.马在场景中的形象并不是千篇一律的重复,而是千姿百态的展现,胡人在马背上射箭,赶路,或则载着高贵的官员或夫人,尽展马背上人的威风姿态,但所有的也有共同特征——唐代的马身体肥且壮,脚步却很轻盈,这种饱满的特征也代表了唐代的国力昌盛.而“牛”的形象多为憨厚老实、任劳任怨的形象,因为在古代“牛”作为生产力工具,为古代的农业发展带来不可估量的作用,因此歌颂牛的思想也是自古以来的传统,佛教当然也不例外.不同类型的牛也是突出牛的各种用途与画家表现手法的独特,主要有水牛、黄牛等.“一种七收”的《弥勒经变》一图将牛耕作的场面展现,目的是为了反映当时敦煌农业的辉煌发展,反映当时最真实的社会状况.而“二牛抬杠”则展现牛好斗的一面,这样目的是展现牛坚强的身躯侧面反映出其在农业上可以为人民带来福祉,着两头牛一改之前敦厚的形象,身体更为矫健,与马更为相似.马与牛这两种在人们现实生活中的更为常见的动物形象体现出当时古代人们度动物的热爱与崇敬,也展现出当时的社会情境,更表现出宗教在其中的重要作用.

动物作为自然界重要的成员,其与人类的生活与生存有着紧密的关系,自古以来,人类就不断的通过各种形式来展现它的魅力,标度出对动物的认知与情感.动物画的起源十分久远,类型丰富,在石窟雕塑、岩画、墓葬壁画以及各种视觉艺术中都有所体现,其中由最开始的形象写实的画作逐渐改变风格,这是宗教文化的根深蒂固的影响,改变了视觉艺术中审美者的审美情趣,宗教文化作用于生活个个方面,随着社会的发展与宗教的发展,以动物为主体的艺术也在变化着,视觉艺术多用于观赏性与装饰性.宗教的视觉设计用艺术的动物母题逐渐影响到中国动物保护的方向上,在艺术领域将宗教与动物视觉形象结合在一起探讨,本身就是就是对文化修养的一种探讨,艺术来源于生活更高于生活,艺术可以陶冶人的情操,从艺术对动物保护以及自然和谐的生命体味中,会比教科书的讲述更动人,宗教与视觉艺术的动物形象的探究更是在哲学层面的一种高于艺术本身的探究,其中包含的对动物的人性化理解,对艺术的审美理解都可以促进两方面的共同发展.

〔1〕汪小洋.中国佛教美术本土化研究[J].上海:上海大学出版社,2010.

〔2〕吕大吉,牟钟鉴.中国宗教与中国文化(卷一)概说中国宗教与传统文化[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5.

〔3〕邓乐群.唐代诗歌中的飞禽走兽壁画风貌[J].湘潭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31(6).

〔4〕崇秀全.敦煌莫高窟第257窟壁画(鹿王本生)释读[J].敦煌学辑刊,2008(1).

〔5〕张道森,吴伟强.安阳出土唐墓壁画花鸟部分的艺术价值[J].安阳师范学院学报,2001(6).

〔6〕劳伦斯,高文,等.大英视觉艺术百科全书艺术史(第5卷)[M].南宁:广西美术出版社,1998.

〔7〕井筒俊彦,秦慧彬译.伊斯兰教思想历程——凯拉姆神秘主义哲学[J].北京:今日中国出版社,1992.

〔8〕库尔特霍尔特尔.波斯细密画[J].世界美术,1981(4):2—10.

〔9〕徐英.伊斯兰装饰艺术审美特色三题[J].西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2):118—120.

〔10〕曹孟勤.人性与自然:生态伦理哲学基础反思[M].南京: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

〔11〕北京文物鉴赏编委会.清明水陆画[M].北京:北京美术摄影出版社,2005.

〔12〕黄海德,张禹东.宗教与文化[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5.

J022

A

1673-260X(2016)07-0179-03

2016-03-11

本文系2015教育部人文社科研究项目(15YJC760036)

猜你喜欢
视觉艺术动物艺术
不只是拼贴的视觉艺术
李阳 让品茶成为视觉艺术
手机UI界面设计中视觉艺术元素的构成
电视综艺节目宣传中视觉艺术的创新思考
纸的艺术
最萌动物榜
动物可笑堂
因艺术而生
艺术之手
爆笑街头艺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