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民栋
(湖南财政经济学院,湖南 长沙 410205)
高校贫困大学生资助体系的完善对策探讨
李民栋
(湖南财政经济学院,湖南长沙410205)
本文以高校贫困大学生为研究对象,分析了我国高校贫困大学生资助体系中存在的问题,并从国家、社会、大学生自身三个层面探讨了具体的解决措施.
高校贫困生;资助体系;问题;对策
高校贫困生由于其成长生活环境、个性差异和心理状况等因素的影响,被视为高校中的“弱势”群体,其教育、发展状况越来越多的引起社会、学校的关注.因此,完善高校贫困大学生资助体系显得尤为迫切.
1.1贫困生资格的认定缺乏合理机制
一般来讲,高校对贫困生的判断依据是以学生的家庭收入为标准,只要人均收入低于当地的最低生活标准的学生均可视为贫困生.但在具体的甄选过程中,由于缺乏切实可靠的信息来源,缺乏现实调查的可能性,缺乏相应的收入申报制度和监控机制,仅凭借学生所提交的信息和生源地所开具的证明无法对其家庭收入、资产数据等家庭背景信息的真实性进行判断.
另外,在选定过程中,受贫困生个人性格、思维等综合因素的影响较大.部分学生由于自尊心,不愿或羞于反映自己的真实情况;部分学生却弄虚造假,上报虚假信息,占用贫困生名额.这就违背了资助工作的初衷,导致贫困生资格认定管理工作的不合理性,使应该得到资助的学生形成学习、生活甚至心理上的不平衡,为高校资助工作带来了困难.
1.2奖学金性质与资助初衷并不相符
目前,国家奖助学金在评定过程中实施“重优重贫”的双重标准,其资助目标主要是优秀的学生.但高校的大多数贫困生往往处于经济和学习“双贫”的状态,由于出身条件的不同,起点的不同,以及之前十几年所接受的教育方式和人生经历不同,这部分高校生在进入大学后,往往很难赶上或超越先天条件较好的同学,例如:英语听力和口语能力、辩论能力等.这就导致这部分学生在资助名额中所占的比例不高.由于这种“优异测评”的规定,使得学生之间的贫富差距日益显著,致使这一方式无法帮助大部分或全体的贫困生顺利完成学业,甚至在一定程度上造成道德的缺失.
此外,奖学金和补助之间缺乏有效整合.目前,国家、学校和社会各界设立的奖学金和助学金形式多种多样,但却缺乏整合,造成奖助学金不公平的重叠和缺漏.有时一个贫困生可以同时获得几项奖助学金,而部分贫困生却没有名额,造成了高校贫困生资助过程中的“贫富不均”.
1.3资助措施覆盖面较小
当前,我国高等教育事业正处于不断改革发展阶段,国家对经济困难的高校学生实施减收或免收学费的政策,对家庭经济特别困难的学生,根据其特殊情况等减免学费.但由于经费的限制,加之高校学生的学费和生活费等正在逐年增长,高校的所设置的资助金额无法满足贫困生的需求,享受到学校减免学费和困难补助的贫困生所占的比重很小.其次,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和我国教育事业的不断进步,高校实施的这种“减、免、补”的无偿资助模式日益凸显出其明显不足:一是随着高等教育大众化趋势的发展,我国高校数量和规模逐年增加,高校人数也在急剧增加,相应的贫困生的数量也逐年上升,使资助金额与贫困生数量比例不符.而高校实行的“奖、免、补”的无偿资助措施,为高校带来了经费不足的难题,为国家和社会带来了经济负担.二是受资助的贫困生主体意识不强.由于部分奖助学金是无偿资助,导致部分贫困生产生依赖心理和安逸心里,滋生不劳而获的懒惰意识,在日常生活学习中失去斗志,对其学习生活带来负面的影响.
1.4助学贷款制度不完善
助学贷款是我国高校贫困生资助体系的重要措施,是帮助和缓解高校贫困生经济困难的根本之计,也是推动高校教育制度改革的重要措施.但我国的高校无偿贷学金和低息贷款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还存在着很多问题.国家规定:高校贫困生的贷款比例不得超过在校学生数的20%,且每年可贷款不能超过6000元,加之贷款过程中手续繁杂,越发增加了贷款的困难程度,使高校学生的贷款成功率大大的降低.
此外,近年来,由于市场经济发展缓慢,高校生就业率的大幅下降,部分高校生毕业以后无法在规定的还款期限内偿还相对数额的助学贷款,致使银行等信贷机构对大多数高校贫困生的偿还能力持怀疑态度,学生在申请贷款中缺乏有效的担保,使部分学生的贷款行为难以实施,为贫困生贷款带来阻碍.
1.5高校的勤工俭学工作实施不到位
我国高校一般都设有勤工助学管理中心,旨在为广大贫困生提供勤工助学岗位,缓解生活压力,减轻生活负担.但受部分学校教学规章制度的影响和制约,学生的课余时间无法集中,部分学生只能利用有限的课余时间做一些兼职来赚取生活费用,严重的影响学生学习效率.此外,高校不灵活的教学制度及勤工助学管理制度影响着学生对勤工俭学岗位的选择,高校设置的助学岗位有限,且工作强度大,酬劳较低,大部分学生不愿意从事但迫于经济压力又不得不从事这些助学岗位.
2.1从国家的层面
首先,国家要不断地贯彻和实施教育公平理念.在过去的教育发展过程中,由于传统思想的影响,社会、高校等对教育公平理念的认识和理解存在误区,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力度不大,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阻碍了高等教育的健康发展.鉴于此种情况,国家在必须加大政策和宣传教育力度,将教育公平理念纳入高校教育的决策发展中,使社会和高校充分认识和了解教育公平理念的本质,认识到教育公平理念在推动高校教育有序、健康发展,促进我国教育事业民主化发展,提升我国教育水平方面的重要作用.
其次,要注重高校收费机制的优化改革.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生活水平的提高,我国高校的收费标准也在逐年提高,这就为高校贫困生带来了学习和生活方面的经济压力,部分高校甚至出现辍学现象,违背了教育公平理念.高校收费标准一般是按照本校的教育成本比例来制定的,这一标准具有盲目性和笼统性,在一定程度上没有考虑到不同生源地区、不同经济条件、和家庭背景的学生的经济状况,造成高校教育的贫富差距.这就要求,国家要在综合统计和分析各生源地区的实际经济发展状况后,因地制宜,分层收费,对不同生源的高校学生制定不同的收费标准,进而有效地缓解高校贫困生教育中存在的问题.
另外,国家还要加强对高校资助工作考核评估.只有建立健康有序、客观公正的考核评估体系,才能为我国高校贫困生资助工作的稳步发展提供有力的保障.因此,国家要不断的改进工作高校贫困生资助工作的考核评估体系,将国家考核与高校自主测评相结合,国家根据不同高校的实际情况制定相应的考核标准和考核内容.在考核过程中通过对高校贫困生资助工作的评定标准、制度建设、机构设置以及奖助学金发放情况等进行严格的考核.保证高校贫困生资助工作的的切实贯彻和落实,促进高校资助工作的科学化、规范化发展.
2.2从高校的层面
首先,高校要规范贫困生评定标准和认定机制.高校贫困生认定工作直接影响着高校资助工作的效率和质量.贫困生认定是一项系统性的工作,包括对高校贫困生家庭收入、经济状况、生活背景等情况的调查.这就要求高校在具体的资格认定工作中要从以下及方面做起:第一,科学的规范评定标准,确保贫困生资格认定的公平性;第二,根据国家的制度,制定科学的的评定制度,规范资格认定工作的方式和程序,确保认定工作的有序开展.第三,建立高校贫困生网络管理体系.对贫困生的实际情况建立电子档案,进行适时管理.
其次,增强高校奖助学金的助困功能.众所周知,高校奖学金的助困功能比一般小于助学金,因此,在实际工作中,学校要积极地采取措施,增强奖学金的助困功能.一是不断地拓展高校奖学金的资金渠道.目前,我国高校奖学金的来源主要是由国家,渠道单一,资金有限,使贫困生的比例与资助比例不相符合.所以,在今后的资助工作中,高校要积极的发挥主观能动性,不断争取社会、企业等的支持,扩大贫困生的受资助比例,缓解贫困省教育压力.
另外,拓宽高校勤工助学渠道,增加助学岗位.高效实施勤工助学的资助方式,通过按劳取酬的工作方式为高校贫困生提供经济来源的同时为贫困生提供参加社会劳动和社会实践的机会.在高校的勤工助学活动中应从以下几方面做起:一是规范勤工助学管理渠道,设置专门的管理部门,对勤工助学的各项事进行统一管理;二是增加助学岗位,拓宽勤工助学工作领域,为贫困生提供更多的助学岗位;此外,学校还可以通校外企业或公司签订用人合同,根据高校生的实际情况,为其争取勤工助学岗位;还可以鼓励贫困学生有选择的进行校外兼职,如:家庭教师等,使勤工助学向智力型转变.
2.3从学生自身层面
一是培养学生的责任意识.目前,虽然国家、社会和高校对贫困生的资助力度正在逐步加大.但这种无偿的资助体系容易造成学生依赖、懒惰意识的形成.高校的贫困生作为受教育的主体,在享受权利的同时也要履行相应的义务与责任.因此,每个高校的贫困生都必须端正自己的认知意识,必须清晰地认识到自己应该承担的责任和义务,并在实际生活中主动地承担责任.在享受社会的资助的同时要有回馈社会的心态,学会感恩,自立自强.
二是要正视贫困.贫困不是伴随一生的,高校学生要在生活中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以正确的心态正视生活中的贫困,敢于挑战和战胜贫困.要将贫困作为磨练意志和提高人格修养的磨刀石.在贫困中努力学习,刻苦钻研,自立自强,不断进取,用知识和能力战胜贫困,改变命运.
随着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我国已建立起“奖、货、助、补、减、免”的多元化贫困资助体系,在助力高校经济困难学生的教育方面发挥着而重要的作用.但就我国目前的资助体系来看,其发展过程过程中凸显现了诸多问题与发展困境.因此,在高校贫困生资助工作中要不断地完善和改进资助体系,拓展多元化的助学渠道,同时重视贫困大学生的教育管理,促进高校贫困大学生的全面健康发展.
〔1〕张素芬.完善高校贫困大学生资助体系的对策探讨[J].当代教育论坛(综合研究),2011(02):67-70.
〔2〕任纬兵.建立和完善我国贫困大学生资助体系研究[D].山东大学,2010.
〔3〕郭昕.我国普通高校贫困生资助问题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3.
〔4〕任纬兵.建立和完善我国贫困大学生资助体系研究[D].山东大学,2010.
G647.18
A
1673-260X(2016)09-0212-02
2016-05-19
2013年校级课题《我院辅导员队伍专业化建设研究》,已结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