减少产学研合作中信息不对称现象的“梯度”模型的建立及培育

2016-10-22 05:21:53袁景阳洪昭斌
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6年18期
关键词:科研院所产学研梯度

王 建,袁景阳,洪昭斌

(厦门理工学院 机械与汽车工程学院,福建 厦门 361024)

减少产学研合作中信息不对称现象的“梯度”模型的建立及培育

王建,袁景阳,洪昭斌

(厦门理工学院机械与汽车工程学院,福建厦门361024)

为减少产学研合作中信息不对称现象,以中小企业和在产学研合作中以被动姿态呈现的高校和科研院所为研究对象,提出了基于“梯度”模型的产学研合作模式.在分析和总结相关研究文献的基础上,明确了研究对象,给出了的“梯度”模型的概念,阐述了“梯度”模型的内涵,分析了其主要特点,探讨了其培育机制的建立,可为加强高校和科研院所与中小企业的产学研合作提供思路.

产学研合作;“梯度”模型;信息不对称;培育机制

产学研合作是指为了市场需求和共同利益,企业、大学以及科研机构利用各自的资源优势,共同进行科学研究、技术研发、产品拓展以及市场开发等一系列开发和经营活动[1].近年来,我国许多企业、高校和科研院所越来越重视产学研合作.但是,从总体上看,我国产学研合作并不顺利,而其基本障碍之一就是产学研合作中存在信息不对称现象.这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产学研合作的深度和广度,阻碍了科技成果的转化,延缓了产学研合作的进程.

1 文献回顾及研究对象

产学研合作中的信息不对称现象是指在产学研合作过程中,参与合作的一方拥有的信息多于合作另一方的经济现象[2].产学研合作中存在着不同程度的信息不对称问题,其原因在于:一方面,由于教育、工作经历、拥有和可以支配的资源等各方面的差异,使得产学研合作双方看待问题的角度、对相关问题的了解程度和掌握的信息资源会有所不同,比如作为技术提供方的高校和科研院所所拥有的技术和研发方面的信息要多于作为技术需求方的企业,而企业中的人员的产品经营销售、市场推广和管理经验要高于高校和科研院所的科研人员;另一方面,为了自身利益,在产学研合作中拥有信息较多的一方可能会隐匿信息.信息不对称现象随着产学研合作的存在而存在,目前来看这种现象只能减少,不能避免,它既是对市场合作提出的基本要求,又是存在于市场合作中的基本障碍.

为了减少或缓解信息不对称问题对产学研合作进程的影响,很多学者对产学研合作中的信息不对称问题进行了研究.徐忆琳[2]探讨了产学研不对称现象存在的原因,分析了几种产学研合作模式,如技术协作模式、契约型合作模式中信息不对称的表现形式,并针对这种状况提出了对策.辛爱芳[3]指出,由于信息不对称,导致产学研双方在合作中所处的信息地位有所不同,从而引起双方对合作模式的选择也会有所不同,如企业偏向于选择合作研究,因为在这种方式下企业可以最大限度地与合作方进行交流,从而减少在信息占有方面所处的不利地位,而高校和科研院所更偏向于选择委托研究,因为这一合作模式更有利于保持研究的独立性,保护自己的私人信息.祁红梅[4]指出信息不对称造成产学研各方猜忌犹疑的心理和机会主义的行为.针对信息不对称现象,顾伟忠[5]提出了三条补救措施,分别为融通产学研合作中的信息渠道,推进按销售额提成的产学研合作方式和加强产学研合作的过程管理.周竺[6]认为,大学进行技术许可时产学之间存在三种信息不对称,分别为:关于技术商业价值的信息不对称,关于企业商业化能力的信息不对称和关于企业真实产出的信息不对称.王新德[7]探讨了高校在产学研合作过程中消除信息不对称的必要性,提出可以通过建立高校产学研信息平台以减少因为信息不对称带来的影响.薛琴[8]分析了产学研联盟中的信息不对称现象产生的原因,给出了产学研联盟风险评估的定义和风险评估的方法,建立了基于信息不对称的产学研联盟风险模型评估,提出了对信息不对称的产学研联盟风险的治理建议.王培林[9]等分析了产学研合作中存在的“合而不做”和“做而不和”的信息不对称现象,分析了信息不对称产生的原因,讨论了信息不对称产生的负面效应.陈泽镕[10]认为信息不对称是影响技术转化的重要制约因素,要改变这种状况,必须建立校企互动的科学机制,包括推动联办大学科技园,设立专门的科技成果转化机构,完善产学研一体化相关机制建设等.刘松年[11]指出信息不对称是影响产学研合作的基本障碍,而在合作过程中,信息不对称将会成为合作脆弱的罪魁祸首.

综上所述,针对产学研合作存在的信息不对称现象,上述文献分析了其产生的原因,探讨了其带来的危害,从大的方面提出了一些补救措施,如可从体制改革入手,采取建设和完善有利于技术创新和科技成果转化的有效运行体制、建立产学研信息平台以及建立校企互动机制、加强产学研合作的过程管理、积极培育产学研合作的市场中介结构等等措施来减少信息不对称现象带来的危害.但是从体制改革入手来消除信息不对称现象带来的危害不是一朝一夕能完成的,因为体制改革是一个大的工程,涉及到产学研合作中的方方面面;另外,信息不对称现象是影响产学研合作的基本障碍,它是由市场本身的缺陷所引起的,要完全消除这种现象,还有待于我国市场经济的不断成熟和完善.因此,在现有的产学研合作体制中,我们可以采取一些具体的补救措施从一定程度上减少这种现象,将其对产学研合作效果的影响将到最低.

鉴于此,本文以中小企业和在产学研合作中以被动姿态呈现的高校和科研院所为研究对象,提出了减少产学研合作中信息不对称的“梯度”模型,探讨其培育机制的建立,为加强高校和科研院所与中小企业的产学研合作提供思路.选择上述研究对象的原因在于:一方面高校和科研院所与企业界之间的联系不够,很多高校和科研院所在产学研合作中主要以“守株待兔”的被动姿态呈现,不能主动出击,这就导致产学研合作中信息不对称程度进一步加剧,从而形成高校和科研院所的很多科技成果被束之高阁的局面;另一方面,在大量现存的产学研合作先例中,中小企业与高校与科研院所成功合作的比例较低.目前来看,我国很多中小企业主要依赖低技术、低附加值的产品生存,依靠能源消耗、低劳动成本和高污染的方式获取利润,缺乏技术创新,缺少原创成果.这些中小企业同样需要新技术、新工艺,但由于观念、资金等方面的原因,不愿花费大量的时间、精力和财力去寻找适宜的合作伙伴,从而导致搜集信息的障碍,而在合作中,会产生企业所掌握的信息要少于合作方的现象.

2 “梯度”的概念模型和内涵

Caloghirou[12]等在对42个国家的6300多个合作研究风险企业的调研后发现,在产学研合作中,高校和科研院所更偏好于和规模较大的企业合作以及参与持续时间较长的合作研究.从这个层面来说,中小企业虽然需要新技术和新工艺,但他们寻找适宜的合作伙伴就更加困难,主要表现在不愿意花费更多的时间、物力和财力去了解和认识合作合作伙伴.而作为产学研合作的另一方,高校和科研院所与企业之间联系不够,在合作中往往以被动姿态呈现,他们虽然成立了专门的产学研合作的管理部门,但效果并不理想,且面对的主要是大型企业,他们的主要特点是不能主动出击,比较被动.为了将在产学研合作中以被动姿态出现的高校和科研院所与中小企业联系起来,推进二者之间的产学研合作,本文将产学研合作模式分为几个梯度,即所谓的“梯度”模型.

“梯度”模型是指将产学研合作模型分为几个梯度,各个梯度之间符合由表及里、由浅入深的循序渐进的发展规律,其目的在于改变高校和科研院所在产学研合作中被动的局面,使其主动寻找中小企业进行合作,根据企业具体情况,首先完成较为容易完成的梯度一的合作内容,同时在此过程中合作双方可以深入了解,避免因解决信息不对称问题而额外花费的时间、物力和财力,更容易推进产学研合作的深度和广度,实现优势互补、合作双赢.

图1 “五梯度”结构的产学研合作模式

“梯度”模型中梯度的个数、梯度的顺序根据企业的具体情况而定,为了详细说明“梯度”模型的概念,本文以五个梯度(梯度顺序不是唯一的)为例,建立产学研合作的“梯度”模型.如图1所示,分别为第一梯度:合作申报政府课题、协助企业申报公共平台;第二梯度:技术开发;第三梯度:共建研发平台与实验室、人才培训交流咨询;第四梯度:成果转化;第五梯度:共建经济实体.

基于“梯度”模型的产学研合作的内涵为:

2.1高校和科研院所主动出击,解决合作的盲目性问题

现在很多高校的教师虽然很想和企业开展产学研合作,但存在合作盲目性的问题,不知道与哪家企业合作,怎样去合作.有时候可以找到有合作意向的企业,但由于没有太多的时间和精力去了解双方的产品和项目,不知道和企业合作什么内容,不知道和企业合作的范围到底有多宽,合作的内容可以达到怎么样的深度,更不知道合作中双赢的机会有多大.

遵循“梯度”模型,可以很容易地找到合作对象,即中小企业.具体来说,可以首先通过网络、产品发布等信息首先了解企业的总体概况、经营范围、产品研发等信息,确定与自己或科研团队研究方向相一致的企业,然后主动寻找和联系这些中小企业,通过初步沟通和了解,针对相对较容易完成的“梯度”模型中梯度一的研究内容达成初步的合作意向.当然,在梯度一的合作中,企业可根据具体情况向高校人员提供一定的“劳务费”.

2.2企业尝到“甜头”,原意开启产学研合作的大门

企业在不了解高校或科研院所的教师团队的科研实力和研究方向的情况下,很难判断他们前的科研团队能否为其解决技术难题,能否帮助企业增加效益或收入,而高校的科研团队也无法了解企业的具体技术需求和生产情况,这对于利益至上的企业来说,产学研协议一般很难达成,所以只能从初级的、企业承担风险较小的合作开始.

遵循“梯度”模型,企业在支付较少的经费之后,就可以在初步合作之后获得政府课题的资助或成功申报公共平台,初步尝到产学研合作的“甜头”.在这种情况下,企业更愿意和高校与科研院所开展更进一步的合作,乐意开启产学研合作的大门.

2.3完成梯度一合作的同时,容易达成深度的合作意向

在完成梯度一的同时,高校和科研院所会对企业的产品、项目和技术需求有更深入的了解和分析,而企业也会对高校和科研院所的实力和研究方向也会有进一步的认识,同时会对合作成功的几率、需要支付的交易成本等做出准确的判断.这样双方就不用另外花费时间、物力和财力去解决信息不对称问题,而且双方在充分了解技术风险、管理风险等各种合作风险和支付成本的基础上,更容易达成深度的合作意向.

3 基于“梯度”模型的产学研合作的特点

基于“梯度”模型的产学研合作具有如下特点:

3.1“梯度”模型的建立以企业的需求为突破口

在我国产业界中,中小企业占据多数,这些企业的组织规模和经济实力相对欠缺,又因为缺乏核心技术,很多企业是依靠很少的资源和能力参与低层次竞争.这类企业要想实现与企业的合作必须首先优化和调整企业技术能力结构,正确认识自己的市场地位,根据企业自身实力,合理提出自己的需求,并将上述需求按从易到难的顺序建立梯度模型,“梯度”模型中梯度的个数以及梯度模型的顺序根据双方的具体情况,如企业经济实力、时间精力、高校科研人员的团队能力等来确定.

3.2基于“梯度”模型的产学研的启动需要高校主动出击

长期以来,许多高校和科研院所仍然存在单纯依靠政府支持,关门搞科学研究、封闭搞教学的的旧观念,创新成果完全与市场脱节,使得科技成果的市场价值低下,市场转化率较低.还有很多高校教师缺少自我销售能力,使得很多科研成果得不到实际利用而被束之高阁,无法真正形成生产力而服务于社会.在上述两种情况下,高校教师应主动出击,深入到企业挖掘资源,为减少因信息不对称产生的财力和物力,可与企业开展基于“梯度”模型的产学研合作.另外,高校和科研院所应重视培养科研人员的忧患意识和服务社会的意识,使这些科研人员走出校门,走进企业,开启基于“梯度”模型的产学研合作的大门.

3.3基于“梯度”模型的产学研的推进需要企业提高创新意识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和社会的不断发展,新技术将不断取代原技术,创新已经成为我国发展的迫切需求和内在动力,更是决定一个企业竞争能力的核心要素.因此,企业家们要不断提高创新意识,加大和加强企业研发投入占比,加速科技创新成果转化和产业化,推进产学研合作创新.而政府部门也应该制定相关的产学研结合发展规划,通过政策引导对产学研合作进行宏观调控,积极鼓励企业增强创新意识,引导企业的投资方向,加大研发力度,走自主创新加快发展的新路子.只要企业领导层意识到企业要发展就要依靠创新,双方的合作规模会随着研究的深入而逐渐扩大,从而推进其他梯度层次的产学研合作.

4 “梯度”模型的培育机制

产学研合作的核心思想是实现“双赢”或“多赢”,要实现上述目标,需要政府、企业和高校及科研院所加以配合和协调.因此,针对中小企业和在产学研合作中以被动姿态呈现的高校和科研院所来说,建立基于“梯度”模型的产学研合作的培育机制显得尤为重要.

4.1强化政府调控职能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要推动产学研合作的发展,就必须充分发挥政府的引导和调控作用.在产学研合作体系中,政府部门应当转变职能,积极出台鼓励性的政策,为产学研合作的顺利进行保驾护航.主要应该强化政府部门对产学研合作的宏观调控,成立专门的组织机构,出台包括财政、税收、奖励等政策,使得产学研合作项目能够获得最大限度地政策支持、最低利息的贷款,最优惠的税收等,用立法等方法来推动科技成果转化,保护知识产权,保障合法权益.另外,产学研合作应该以政府为主导,合理利用政府的信息资源优势,最大限度的消除因为信息不对称等带来的各种障碍,促进产学研合作中信息流通和传递,提高合作的效率.

4.2凸显高校主体地位

产学研合作教育是以“合作育人、合作办学、合作就业、合作发展”为理念,以培养应用型、技能型的人才为目的,把理论知识和实践训练有效的统一起来,合理利用企业、高校和科研机构的多种教育环境和教育资源,充分发挥各自的优势,将以课堂传授为主的高校教育与直接获得实际经验和训练实践能力为主的生产有机融合,培养既具备渊博的基础知识又具备丰富实践经验的人才.但就目前来看,高校的产学研合作教育理念尚未形成,有待进一步发展.鉴于此,高校应根据国家的有关法律法规,结合自身实际制定相应的政策和管理模式,在确保高校主体身份的前提下,主动出击,与企业和科研院所建立一种有效的合作机制,鼓励教师和学生参与产学研合作.

4.3培养企业创新意识

目前,我国的企业特别是中小企业不重视创新能力的提高,仅仅依靠低成本、快速仿真一些低技术的新产品获得短期的销售额,缺乏市场竞争力.为了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生产,企业应改变意识,积极与高校和科研院所合作,通过合作获得高校以及科研院所的科技成果和优秀人才,加快科技成果转化,促进企业改革,提高生产效益,提升企业的市场竞争力;应不断培养创新意识,遵循“梯度”模式,从初步的合作入手,逐步过渡到深度合作,最终使得产学研合作得到持续性发展.

5 结束语

产学研合作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是实现高校和科研院所与企业共赢的发展模式.在这种模式下,高校教师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主要目标瞄准急需新技术和新工艺的中小企业,在提高自身科研水平和素质的同时,主动出击,勇于探索,加强合作,加大科技成果的转化力度,服务地区经济发展.作为急需创新成果的中小企业应该提高创新意识,优化和调整企业技术能力结构,正确认识自己的市场地位,根据企业自身实力,合理提出自己的需求,并将上述需求按从易到难的顺序建立梯度模型,避免急功近利,只重视眼前利益,积极寻找机会开展与高校和科研院所的产学研合作,促进企业的创新发展.

〔1〕谢园园,梅姝娥,仲伟俊.产学研合作行为及模式选择影响因素的实证研究[J].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2011,32(3):35-43.

〔2〕徐忆琳.析产学研合作中的信息不对称[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03(3):38-40.

〔3〕辛爱芳.析产学研合作中的合作模式选择[J].企业经济,2004(9):62-63.

〔4〕祁红梅,黄瑞华.动态联盟形成阶段知识产权冲突及激励对策研究[J].研究与发展管理,2004,16(4):70-76.

〔5〕顾伟忠.产学研合作的经济学理论分析[J].经济师,2007(8):12-13.

〔6〕周竺.信息不对称条件下产学合作中的大学技术许可策略研究 [J].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2008(2):42-46.

〔7〕王新德,陈允,吴掬清,等.产学研合作中高校信息平台的构建[J].研究与发展管理,2009,21(5):110-113.

〔8〕薛琴.基于信息不对称的产学研联盟风险评估[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0.

〔9〕王培林,郭春侠.对产学研合作中信息不对称的理性思考[J].理论与探索,2012,35(7):9-13.

〔10〕陈泽镕,朱作君.信息对称,促进校企产学研一体化的实现[J].现代物业?现代经济,2012,11(11):78-79.

〔11〕刘松年.影响产学研合作的理论问题研究[J].科技进步与对策,2012,29(2):20-23.

〔12〕Y.Caloghirou,I.Kastelli,A.Tsakanikas.Internalcapabilitiesandexternalknowledge sources:Complements or substitutes for innovative performance[J].Technovation,2004,24(1):29-39.

G640

A

1673-260X(2016)09-0204-04

2016-06-11

厦门市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重点项目(14002)

猜你喜欢
科研院所产学研梯度
精益求精产学研 继往开来朝阳人
一个改进的WYL型三项共轭梯度法
航天科研院所“双创”路径研究
一种自适应Dai-Liao共轭梯度法
应用数学(2020年2期)2020-06-24 06:02:50
科研院所重点实验室运行管理探索与实践
一类扭积形式的梯度近Ricci孤立子
完善转化机制 推动产学研融合
中国公路(2017年18期)2018-01-23 03:00:32
纺织摘奖项目产学研居多
让知识型员工的心留在科研院所——浅析科研院所中知识型员工的激励
学习月刊(2015年14期)2015-07-09 03:37:46
学前音乐教育专业产学研人才培养模式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