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维娜
(郑州科技学院, 河南 郑州 450054)
基于工作流程的物流管理课程教学改革与设计
——以《运输管理实务》为例
王维娜
(郑州科技学院, 河南 郑州 450054)
运输是物流的支柱功能之一,是国民经济的基础,《运输管理实务》是物流管理专业的核心课程.针对目前传统教学过程中理论教育和实际工作相脱节的问题,提出“基于工作流程”的现代教育理念,以运输工作流程为主线,综合多种教学方法真正实现工学结合,满足物流企业对高素质、高技能型人才的需求.本课程创新性的引入“企业员工档案”评价考核体系,可实现对学生的全方位动态考核,为进一步提升教学效果打下基础.
工作流程;教学改革;《运输管理实务》课程
2009 年 3 月国家颁布了《物流业调整和振兴规划》,明确指出“物流业是融合运输业、仓储业、货代业和信息业等的符合型服务产业,是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涉及领域广,吸纳就业人数多,促进生产、拉动消费作用大,在促进产业结构调整、和增强国民经济竞争力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运输作为物流的核心支柱之一,是国民经济的基础,是“第三利润源”的主要源泉,《运输管理实务》作为物流管理专业的核心课程,对于培养技能型人才具有重要的意义.
现代物流的高速发展,使得社会对物流管理专业人才的需求不仅在“量”上逐年增加,更重要的是在“质”上提出新的要求,技能型人才成为社会的迫切需求,特别是具备较强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中高级物流人才[4].《运 输管理实务》课程以运输作业的工作流程为主线,将理论知识介绍和实践知识融为一体,在理论的基础上突出可操作性,针对行业运输的特点,引入当今运输业前沿的技术和理念,使学生通过课程可以更加深入地贴近运输行业、物流企业对人才的技能需求.
运输是国民经济的基础和先行,通过运输创造的场所效用,可以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一个高效的运输系统对经济的发展起着重要的推动作用.通过《运输管理实务》这门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能够熟练操作运输流程中的各个环节,能够根据物流企业的现有条件进行货物运输的决策和货物运输合同与保险、在途物资管理与跟踪服务.根据企业对高素质、高技能复合创新人才需求,经过多年的教研实践,对传统《运输管理实务》课程教学进行改革,进一步突出专业培养特色.
2.1 以工作流程取代传统章节教学,突出岗位能力培养
在传统课程教学中,教师比较注重传授系统的知识内容,能够使学生在较短的时间内掌握课程知识结构和体系.在教学内容上更多是按照各章节内容递进,学生接受较快,但对于物流企业工作流程的认识较模糊,特别是工作流程中的各岗位能力要求.这就需要改革传统课程章节教学模式,以工作流程为主线,基于企业岗位任务进行教学内容的设置,可以选取不同类型的物流公司作为教学背景,以物流公司的不同部门实际操作作为学习模块,设置不同的工作岗位任务要求,通过工作情景再现,将理论知识融入到实践教学环节,使学生直观的了解职业能力要求.
2.2 以多元智能理论塑造生命化课堂,激发学生职业热情
多元智能理论为教学改革提供了重要的现实基础,传统的课程教学设计比较关注学生的语言智能和数理逻辑智能,而忽视其他技能的挖掘.这种传统的教学理念是以“传授—接受”为特征,教师是课堂的主导,而学生则处于被动次要的地位,在培养目标上是按一个模式培养学生,损害了学生的创新能力的发展.在进行课堂教学设计过程中,《运输管理实务》则强调以多元智能理论来设计课堂教学内容,不拘泥于教材.在教学方法上,以学生为主导,教师主要起引导作用,通过情景再现、角色模拟、研讨讲座、顶岗实习、沙盘演练等多种方式,利用多媒体网络技术为学生提供交互式的学习环境,给学生多种感官刺激,从而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
2.3 引入竞赛式教学法,提升学生创新协作能力
竞赛式教学法是一种竞技性、体验式的互动教学法,让学生在团队竞赛中体验物流企业的管理理念.通过模拟物流企业的整体运营过程,学生既能从战略高度来观察物流企业管理的全貌,也能从执行角度来亲身体验物流管理的主要环节.针对《运输管理实务》课程教学内容,将知识点与技能点进行对接,通过竞赛模式完成教学内容的巩固.可实施梯级竞赛模式,分三个阶段完成:校内选拔、省赛、国赛.在比赛过程中进行教学反思,不断调整改善教学内容.
2.4 实施“企业员工档案”评价考核体系,从企业角度进行考核
企业对物流人才的要求不仅仅局限在操作技能,更需要具有组织协调、团队协作和信息处理能力.在《运输管理实务》课程教学过程中,必须建立综合的评价考核体系,从企业岗位需求的角度对学生的成绩进行考核,建立“企业员工档案”,把社会和用人单位的职业标准作为课程教学质量评价的重要依据,对学生业务水平、创新能力和职业素质进行量化考核.“企业员工档案”也可作为后续专业课程的参考依据,对于进一步提高教学效果、完善课程体系具有重要的作用.
3.1 基于工作流程的设计理念
基于工作流程来设计课程实际上就是在《运输管理实务》课堂教学过程中,按照物流企业的各岗位的工作流程递进式组织教学内容,通过拟定核心工作任务,培养学生实际操作能力.结合物流运输工作流程这条主线,对教学内容进行提炼,将其分解为不同的情景模块,分别提出不同的知识目标、技能目标和职业目标,以满足企业对物流人才的需求.
3.2 基于工作流程的教学内容构建
针对工作流程将课程内容设计成不同的教学情境和实践活动(表 1).使学生在工作情境中模拟不同的角色,将理论知识灵活的运用到实践中,不断提升职业能力.
在教学内容安排上体现“教学研”的一体化,根据不同的情景设置不同的任务,根据工作流程设立不同的能力提升目标,把学生放在工作环境中进行经营和对抗,不断提升学生职业素质和创业经营的技能.在重点教学情境中引入分段实训和综合实训,结合本院物流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的目标,将“竞赛式教学”融入课堂和实训中,在课程开始时就给学生初始资金 100 万,学生可自由结合模拟成立物流(运输)公司,开展市场的竞争,结合本院的物流企业沙盘模拟软件对企业的经营进行综合评估,学生可以模拟全程物流公司的运营,规划线路和进行市场的开发,最后系统会进行本地、区域市场、国际市场等的企业排名.在综合经营环节,可以组织校赛,让企业进行对抗,为选拔省赛团队做准备,在这样的竞争中,一方面可以更好的再现企业运营的各环节,另一方面不断提升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达到较好的教学效果.
3.3 基于工作流程的教学进度实施
结合《运输管理实务》教学内容,将情景教学、实训模拟和竞赛教学有机的结合在一起,按照企业经营流程进行安排,使学生对工作任务有一个更加明确的认识.本课程根据工作流程,由学生以企业模拟的形式自主完成企业经营决策和具体业务的开展,在这个过程中不断培养和提升学生职业素质和技能.教学进度安排和实施也是围绕着工作情景和工作流程有易到难、逐层递进,前两周是学生模拟企业注册成立、员工招聘培训等前期准备工作,到第 3 周进入情景(任务)教学、实训和竞赛教学的综合模式,不断加大企业经营的难度,通过任务分配让学生自主竞争,将理论知识灵活的应用到企业的经营过程中,不断提升学生创新协作能力.
《运输管理实务》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需要不断提升学生专业技能和操作能力.本课程改革突破了传统教学的框架,设计基于工作流程的教学模式,通过课程教学情境的设置和配套学习资源的应用,围绕真实的工作任务活动,让学生进行自主探索学习,找出问题的解决方法,从而培养学生分析、解决问题能力.并利用实训、竞赛等方式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创新性的引入“企业员工档案”评价考核体系,从企业角度进行考核,满足物流企业对高素质、高技能型人才的需求.
〔1〕浦震寰.基于企业需求的高职物流管理专业项目课程体系开发[J].物流技术,2013(1).
〔2〕屈颖,艳英.基于工作过程的高职物流管理专业课程体系开发[J].物流技术,2013(7).
〔3〕董素玲.基于岗位能力“多层次”的实践教学体系—以电气自动化专业为例[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0(7).
〔4〕徐玲玲.国际物流人才培养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实施与保障[J].物流技术,2013(4).
〔5〕赵婷婷,万强.运输作业与管理[M].北 京:中国传媒 大学出版社,2011.
G642.0
:A
:1673-260X(2016)02-0238-02
2015 年 12 月 18 日
郑州市教育科学研究课题(2014-ZJKYB-G52-020);校级教改项目(2014JGZD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