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宗东
(1.安徽农业大学 经济管理学院, 安徽 合肥 230036; 2.中国科技大学 管理学院, 安徽 合肥 230061)
我国现代有机农场人力资源的调查与启示
项宗东1,2
(1.安徽农业大学 经济管理学院, 安徽 合肥 230036; 2.中国科技大学 管理学院, 安徽 合肥 230061)
有机食品具有广阔的市场需求,有机生产不仅需要技术与管理,还需要大量的人工劳动,因此研究有机农场的人力资源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当前,我国有机农场的研究还处于初步阶段,与人力资源相关的研究还存在不足.本文通过对我国典型有机农场的实地调研,发现有机农场存在人才短缺,人工成本高,劳动效率低,培训不足,激励制度缺乏等问题,在分析问题产生原因的基础上,结合人力资本理论,最后提出具体的解决对策,以便对安徽现代有机农场具有启示意义.
有机农场; 人力资源; 培训; 激励制度
现代有机农场进行有机食品的生产.有机生产既需要现代技术,也需要普通的人工劳动.此外,为提高有机农场的生产经营效率,还需要加强管理.因此,特殊的生产方式对有机农场的人力资源管理提出新的要求.
通过近期对合肥周边 CSA 农场的调查发现,农场最紧缺的是农业技术与管理人才,从事农业的普通工人,以及农产品销售人才.一般农场员工规模固定 2-25 人不等,平均在 10 人左右,临时工有3-60 人不等.在薪资待遇方面,农场的员工有基本工资,其中 83.33%的员工还享有各种奖金和福利等.调查发现,员工十分关心工资福利,是否受到尊重,以及个人未来的职业发展等.总体上,安徽有机农场的员工管理还处于初步阶段.
陈旭霞,王树进(2008)的研究表明,国外农场重视提高农民科技文化素质,对农场主严格要求.[1]卞纪兰,张洪建(2013)指出,我国农场人力资源管理存在的问题,包括对人才重要性认识不够、忽视员工培训和忽视农场企业文化建设等.[2]刘雪梅(2013)认为,发展我国家庭农场的当务之急是培养一批合格的现代家庭农场主和农民企业家.[3]韩绪楼(2009)认为,农场要适应当前经济市场化的要求,需要人才资源和科学的人力资源管理作为支撑.[4]房慧玲(1999)认为,家庭农场的发展经营与农场主的自身素质有关系.[5]赵维清(2009)认为,要从大中专毕业生中挑选出一批来培养未来的农场主,政府应提供财政支持,让这些有意愿的年轻人得到锻炼.[6]
在我国,有机农场及其人力资源的研究还处于初步阶段,相关理论研究还存在不足.当前,有机农场正蓬勃发展,人的问题是制约其发展的重要因素.因此,研究有机农场的人力资源具有重要的理论与现实意义.人力资本理论认为,人力资源是最重要的资源,人力资本的核心是提高人口质量,教育投资是人力投资的主要部分.
目前我国有机农场发展比较成熟的地区主要分布在上海,北京,山东等地.笔者通过实际调研及深度访谈,运用案例研究法,从人力资源的角度来探讨有机农场的发展问题.
当前,农业的健康安全已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农业生产已成为最大的污染源,农业生态环境恶化.现代有机农场以其生产有机食品受到广大消费者的认可,也是未来农业发展的一种趋势.通过对全国几个典型现代有机农场的实地调研,分析其人力资源情况,现总结如下:
2.1 北京分享收获农场
2012 年在北京成立,创建人为石嫣,主要研究及推广社区食品安全.农场在通州区拥有60亩蔬菜基地,110 亩林地养殖基地;昌平区有 40 亩的综合养殖基地;顺义区有 40 亩蔬菜种植基地.在人员配置方面,位于通州区“分享收获”基地,拥有管理、生产管理、客服、市场推广、配送以及财务部门,分工明确.该有机农场的人力资源特征表现为劳动密集型、技术密集型和知识密集型.农场的团队成员文化程度高,对有机事业充满热情,在艰苦的生活环境和较低的工资情况下,为梦想而努力.但如何维持员工的积极性是农场面临的难题,需要出台完善的员工报酬制度以保障员工的合法利益.此外,农场缺乏专门的经营与管理及技能型人才.
2.2 山东弘毅农场
弘毅生态农场由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蒋高明研究员设计,是一种研究型试验农场,2006 年在山东成立.农场组织结构主要包括:办公室、生产部门、科技研发部门、宣传部门、产品研发部门、市场推广与公共部门、生态文化创意部门、财务部门以及网络维护部门及名誉顾问.农场是一个较为自由的科研平台,人才济济.但当这些人才走了以后,这种模式能否走下去有待商榷,有些成本是无形的,包括高校科研成果的转化和人才支持.
2.3 上海百欧欢农场
2004 年在上海成立,创始人为田月晈,2010 年农场规模扩大到约为 200 亩,以有机方式培育生产蔬果,是国内有机产品行业的先锋.农场组织部门主要包括:生产部门,技术研发部门,市场推广与公关部门,客服与售后服务部门.在人员配置方面,农场分工明确.公司现有人员结构稳固,且都热爱有机农业.农场目前主要负责人员自己待在农场现场亲自管理农场,没能有更多的精力在农场未来战略规划上,反映其人力资源的不足.
2.4 上海多利农
2005 年在上海成立,是中国最大的专业从事有机蔬菜种植和销售的企业之一,农庄在浦东新区大团镇总占地面积 1750 亩,崇明基地有 1620 亩.多利农庄董事长张同贵先生和高层管理人员有丰富的管理经验,农庄聘请拥有丰富有机农学经验的国内外专业团队提供技术指导和管理,与国外有机农业行业的专家及研究人员等建立了良好的互动合作机制.人力资本雄厚.农庄拥有大量来自世界高等学府的综合型人才以及国内外专业型人才,这为企业全面发展提供人才支撑.但农庄运营成本高,如何提高管理水平,提升员工的工作效率是目前农场面临的紧要问题.
以上有机农场虽然形式不同,各有特点,但都已建立相对完善的组织结构,实现了人员的合理配置,进行市场化运作,取得了良好的经济和社会效益.但其人力资源还存在以下问题:
3.1 人员短缺.有机生产需要技术,当前我国有机农场缺乏技术人才是普遍的现象.农场管理是一个难题,需要通过科学的管理来提高效率,这对管理人员的素质和能力也提出了要求.此外,用工的不稳定性(季节性强)往往使一般工人也短缺.在经营过程中,存在雇佣劳动力风险,这是因为一方面没有足够可用的劳动力来执行关键任务;另一方面劳动力的质量也不能保证.[7]
3.2 人工成本高.由于有机生产很多环节需要通过手工来完成,这就需要大量的人工劳动,农场需雇用一定数量的劳动力.当前,我国人工薪酬不断上涨,导致有机农场的用工成本也较高.
3.3 员工待遇低.调查发现,有机农场员工的待遇普遍不高,一方面与有机农场经营的业绩有关,另一方面是因为管理者的用人理念.这样导致有机农场难以吸引和留住人才,不利于农场长远的发展.
3.4 员工培训不足. 有机生产需要员工有技术,懂管理,除了直接招聘合适的人才外,培训也是提高员工素质和能力的重要途径.调查发现,目前有机农场人员普遍缺乏培训,原因在于农场对员工培训的重要性认识不足,以及与培训成本等有关.农场往往缺乏健全的培训制度与系统的培训计划.培训一般是对工作中必需的技术和技能进行培训,缺少沟通技巧,企业文化以及员工职业道德等方面的培训.
3.5 绩效管理制度不完善.调查发现,有机农场劳动力的绩效不易衡量,多数农场都缺乏完善的绩效管理制度,存在员工劳动效率不高的问题.原因在于:一方面绩效本身不易衡量,另一方面也缺乏有经验的管理人员.因此,农场普遍存在一个现象,即员工干多与干少一样,由于缺乏激励机制,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农场在对员工的激励措施上还存在重视物质方面激励,缺少对精神层面的激励的问题.[8]
3.6 劳动法律不熟悉.多数农场经营者不熟悉相关的劳动法律,这会引起一些劳务纠纷,给农场造成不必要的损失.[9]
此外,农场经营者还缺乏现代人力资源管理理念,没有认识到人力资源的核心作用.农场也往往忽视组织文化建设.如果员工个人的价值取向与农场的管理理念等不能一致,在农场的目标和经营理念上,全员难以达成共识,会表现为凝聚力不足,从而不利于农场的发展.
为解决我国有机农场的人力资源问题,结合调研情况与相关理论,对解决我国有机农场的人力资源问题提出以下建议:
4.1 进行人力资源规划,做好招聘工作.建立与完善组织机构,考虑农业劳动力市场的特殊性,进行长远规划,以满足有机农场人力资源数量和质量的需求.
4.2 完善绩效管理制度. 由于有机农场的特殊性,需要加强管理.通过科学完善的绩效管理制度,可以提高效率,降低人工成本,提高员工的积极性.
4.3 改善员工待遇.提高员工薪酬待遇,在保障员工基本工资的基础上,尽可能加大奖励力度,同时给他们一定的发展空间.此外,还要关心和尊重员工,注重人性化的管理方式.
4.4 加强对员工的培训.有机生产需要技术,培训是必不可少的.通过培训,员工的技能与劳动效率可以得到提高,责任意识增强.
4.5 熟悉劳动法律.农场经营者需要学习和熟悉劳动法规,要与劳动者签订劳动合同,这样有利于预防和解决劳动纠纷.
此外,要重视农场人力资源,树立以人为本的现代人力资源管理理念.[10]确立与时代相适应的人力资源新观念.还要全面加强农场文化建设.
有机农业是现代农业的重要内容,人才是现代农业最关键的因素,安徽作为农业大省,农业人才至关重要.因此,微观上,农场需要建立完善的人力资源管理制度.宏观上,政府要考虑农业人力资源的规划,加强农村基础教育与职业教育培训,通过政策优惠,税收减免,加大政府投入等一系列措施来促进农业人力资源开发,加强技术支持,人才对接,普及基础技术培训.
〔1〕陈旭霞,王树进.国外现代农场管理经验探讨[J].农村经济与科技,2008,19(5):23-25.
〔2〕卞纪兰,张洪建.农场人力资源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民营科技,2013(6):99.
〔3〕刘雪梅.我国家庭农场人力资源开发的途径探索[J].农业经济问题,2013(10):103-106.
〔4〕韩绪楼.现代农场管理关键问题分析[J].现代农业科学,2009,16(1):144-145.
〔5〕房惠玲.发展家庭农场是中国农业 走向现代化的最现实选择[J].南方农村,1999(2):19-20.
〔6〕赵维清.浙江省慈溪、瑞安、建德散三市家庭农场发展状况分析[J].生态经济,2012(2):172-174.
〔7〕〔9〕Ronald D.Kay,William M.Edwards Patricia A.Duffy.Farm Management[M].New York:Higher Education,2006:397-416.
〔8〕黄呈宏.农垦国有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存在的问题与解决思路[J].企业科技与发展,2010(2):70-72.
〔10〕李自森.瑞丽农场人力资源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广东农工商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24 (1):5-6.
F272.92;C93
:A
:1673-260X(2016)02-0135-03
2015 年 10 月 19 日
2014 年安徽农业大学繁荣发展社科基金一般项目( 2014zs03);2013 年安徽省高等教育振兴计划课题(2013zdjy0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