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末广西女留学生陆书蕉

2016-03-29 08:50
西江月 2016年3期
关键词:梧州留学生广西

陆 欣



清末广西女留学生陆书蕉

陆 欣

陆书蕉

陆书蕉(1887~1955年),广西容县石寨乡龙胆村人。她是中国同盟会会员、梧州国民学堂的学生,还是清末时期广西第一位出国留学的女学生。陆书蕉在日本留学时跟随孙中山加入中国同盟会,回国后走上“教育救国、科学救国”的道路,为教育事业奉献了一生。

进入女校接受新式教育

受中国历代封建思想的影响,中国女子教育在旧中国一直没有受到重视。即使在清末期间清朝制订的新学《奏定学堂章程》里,也是把女子教育放置在家庭之中,旧中国的学校教育几乎没有女子的地位。

陆书蕉的父亲陆爱唐、伯父陆宠庭和陆德纯三人,先后在北京国子监读书,他们毕业后完全可以走上仕途,但他们选择了从事“教育救国”的道路,相继从京城回到容县,在家乡推行新学教育。陆氏三兄弟的共识是,要把女子教育的兴衰作为衡量一个国家是否强盛的重要标志。他们率先在广西乡村创办女子学校,在家乡龙胆村义勇祠开创了广西乡村的第一所女子小学,后又在容县县城大成殿明伦堂创办了明伦女子学校,在广西开创了女子教育的先河。

送女儿上学校读书,很多村民都迈不出那一道沿袭了数千年的封建之坎。陆氏三兄弟在村里做了大量的动员工作,希望村民们知道,家庭的兴旺、国家的兴旺,需要提高女子的受教育程度。陆爱唐还带头把女儿陆书蕉送到女子学校读书。之后,村里人纷纷把适龄女童送到女子学校读书。

陆书蕉在女校里学到很多知识,女校坚持对学生开展传统文化教育,以国学经典名著为载体,开设女性艺术及气质修养的课程,不仅教女子文化,还为女子开设武术课。陆书蕉和堂妹陆菱娟,在女子学校都是出类拔萃的好学生,不仅文科成绩好,武科的骑马、武术、兵器也样样精通,她们成为当年容县乃至广西有文化、有知识的新式女青年的代表。

到日本留学成绩优秀

在女性教育未正式纳入国家教育体系的清末时期,女性出国留学具有划时代的历史意义。当时,随着国内兴办女子教育的呼声兴起,一些日本教育学者也极力主张中国方面派女生到日本留学。

在中日两国人士的大力提倡下,中国的女子教育开始受到重视,女子留学也应运而生。据当时中国驻日本东京的有关人士的调查称,1905年前,中国女子在东京留学的有100多人,全国各省相继有女子到日本留学,形成第一个女子留日小高潮,但广西女子出国留学在当时还是一个空白。

打破这个空白的是陆书蕉和她的堂妹陆菱娟。1904年秋天,陆书蕉的堂哥陆更存、陆涉川跟着老师胡汉民到日本留学,他们在日本看到中国各省均派有女子赴日留学,就给陆书蕉和陆菱娟姐妹写信,劝她们抓住机遇到日本留学。在堂哥们的引导下,陆书蕉对父亲陆爱唐表达了自己想去日本留学的想法。为了让陆书蕉和堂妹陆菱娟能顺利通过出国考试,陆爱唐让陆书蕉和陆菱娟到梧州国民学堂出国班读书,接受出国前的培训。

1905年9月,陆书蕉和陆菱娟到广州参加出国留学生考试,并顺利通过考试,成为广西第一批派到日本留学的女学生。据当时在上海出版的《东方杂志》第二卷第九期记载:“1905年9月,广西容县18岁的陆书蕉和17岁的陆菱娟赴日本游学,陆书蕉‘于普通学科略有根底,且具有尚武精神,骑马放枪,并能娴习’。”

陆书蕉和陆菱娟到日本后,考进了东京实践女学校。东京实践女学校于1899年建校,校长下田歌子热衷于中国留学生教育,当时的中国女留学生大多就读于该校。

为了使中国女留学生“以短少之时日得能尽其天职之技能”,东京实践女学校专门为中国女子留学生设置了速成师范科(一年)和速成工艺科(半年)的课程。速成工艺科有9门课程,中国女留学生要在半年里,学完修身、教育、理科、算术、术科(编物、造花、图画、刺绣)、体操、唱歌、日语、汉文等课程。有些中国女留学生学完速成工艺科的课程后,马上又报考速成师范科。师范科有12门课程,包括修身、教育、心理、理科、历史、地理、算术、图画、体操、唱歌、日语、汉文,这些课程让中国女留学生接受到系统的西方文化知识教育。

陆书蕉和陆菱娟在日本留学期间,先是读速成工艺科,后来又考取速成师范科继续学习,而且各科考试都取得很好的成绩。陆书蕉、陆菱娟和其他中国女留学生认真学习的精神,受到当时日本学术界的好评,东京实践女学校校长下田歌子也给予她们很高的评价。

陆书蕉、陆菱娟在日本留学期间,跟着梧州国民学堂的老师胡汉民参加了孙中山在日本成立的中国同盟会,还与堂兄陆更存和陆涉川一起,积极参加国民学堂老师刘崛在日本主持的广西同盟会的各项活动。

当年与陆书蕉一同到日本留学的女学生回国后,有的从事师范教育,有的创办女报,有的成立妇女团体,倡导女权运动,有的甚至还参与革命派活动。可见,这批女留学生对促进近代中国女子的觉醒、培养中国妇女界的精英,以及开展近代中国女子的启蒙教育等,均产生深远影响。

为辛亥革命积极工作

陆书蕉的父亲陆爱唐是中国同盟会会员。1908年,孙中山让陆爱唐和刘崛到东南亚各国为辛亥革命筹款,后又派陆爱唐和刘崛在梧州发展广西同盟会。陆爱唐回梧州后,让从日本留学回来的陆书蕉参加梧州的辛亥革命活动。陆爱唐对女儿说,现时广西同盟会的工作还不能公开,你是女同盟会会员,做情报和联络工作最合适。

1910年,李铁汉、陈济桓奉香港同盟会南方支部之命,曾在梧州塘基街由义巷(位于今大中下路)开设名利客栈,作为革命者秘密机关的根据地,而陆书蕉则是这个革命秘密机关的联络员。

1911年4月,刘崛与陆爱唐再次潜入梧州,在石鼓街沈公祠(位于梧州市十四中旧址)正式设立广西同盟会梧州机关。这个机关由容县人徐志翔任秘书,主要成员有区笠翁、甘绍相、蒙经、黄宏宪、苏无涯等30余人,他们有的是留日学生,有的是士绅,陆书蕉是会员中唯一一名女留日学生。

陆书蕉经常利用女性身份开展情报联络工作。广西同盟会梧州机关有时在位于三角嘴的会员陈桂川的家里碰头,有时在思达医院(即现梧州市工人医院)的菜地里见面,有时则在市郊集合开会。每次开会前,都是陆书蕉做联络工作。

到金陵女子大学再深造

“教育救国、科学救国”,是陆书蕉和其他留学日本的中国女学生的共识。因此,辛亥革命后,陆书蕉回到母校容县明伦女子学校当老师。

陆书蕉是一个非常热爱学习的新式女性,当年她从日本留学归来,还想继续到国外去留学。陆书蕉给当时在美国的哥哥写信,希望他能帮助自己到美国去继续深造。为了寻求再次出国留学的机会,陆书蕉一直坚持学习。

1915年,美国教会美北长老会、美以美会、监理会、美北浸礼会和基督会,在南京东南绣花巷李鸿章花园旧址创办了中国第一所女子大学——金陵女子大学。陆书蕉得知金陵女子大学在国内招生这个消息后,马上到南京报考。

陆书蕉如愿以偿走进了金陵女子大学的校园。金陵女子大学里融合了中西两种文化,要求学生不仅能牢固地掌握所学的基础知识和专业知识,更要有远大的理想和抱负,校方以“厚生”的理念,引导学生用智慧和力量为他人、为社会、为国家服务终身。陆书蕉在金陵女子大学找到了自己的人生目标,那就是,用自己的智慧和能力来帮助他人和社会。

回冢乡创办幼儿教育

从南京金陵女子大学毕业后,陆书蕉到上海当小学教师,开始了教师职业生涯。陆书蕉的丈夫江季子,是一名既当教师又当记者的新式知识分子,在当时上海的报界小有名气。1937年,日本侵略者入侵上海,江季子带着陆书蕉和女儿沪生、儿子庆生转移到四川。1938年,陆书蕉带着儿女回到容县。

离开容县老家20多年的陆书蕉,走进当年陆家前辈们创办的容县中学,得知这所学校自创办以来培养出一大批有用人才,特别是从容县中学走出来的容县籍军人,在北伐战争、抗日战争中立下汗马功劳,还有很多学生走上“教育救国、科学救国”的道路时,她感到十分欣慰。

陆书蕉在国难当头之时,真正理解到当年前辈们“毁家救国、毁家办教育”的意义。因此,她下决心要把“毁家办教育”的优良传统继承下去。陆书蕉在老家看到,当时容县的幼儿教育还是一片空白,而自己在东京实践女学校、金陵女子大学读书时,就对幼儿教育很有研究,她决心用学到的知识为家乡的幼儿事业做贡献。

通过积极筹款,陆书蕉创办了容县第一所幼儿园,自己亲自担任园长。她一边办幼儿园,一边培养幼教师资。她告诉幼师们,幼儿园教育的目的在于培养孩子们做人的态度,养成优良的习惯,发现内在的兴趣,获得求知的方法,训练人生的基本技能。她认为,让幼儿全面发展的教育内容,要贯穿在游戏、体育、上课、观察、劳动、娱乐等活动之中。容县幼儿园当年的办学风格,在广西的幼儿教育中独树一帜。

陆书蕉还用“教育救国、科学救国”的良好家风教育子女,教导儿女要做对社会有用的人。女儿江沪生大学毕业时,陆书蕉就动员女儿回到家乡广西省立容州中学当英语教师。1949年,江沪生调到浙江湖州中学任教,陆书蕉跟随女儿到浙江湖州,继续支持女儿做好教师工作。

1955年,陆书蕉在浙江省湖州市病逝。陆书蕉逝世后,女儿江沪生继承母亲的遗志,一辈子献身教育事业。江沪生在95岁时生病住院,她的学生,国家空间技术研究院卫星总设计师、人称“嫦娥之父”的叶培建院士从北京回到母校,专门到医院看望恩师江沪生。

参考资料;

(1) 《东方杂志》第二卷第九期

(2) 《百度文库•留日教育》

(3) 《广西辛亥革命百年祭》

责任编辑:陈薇

西江文脉

猜你喜欢
梧州留学生广西
广西贵港
缘何“问道扶桑”?——留学生如是说
中共梧州城工委
《广西戏曲》
留学生的“捡”生活
第一章 天上掉下个留学生
毛主席来到我广西
梧州工人运动的急先锋
留学生郑睿:我是奶粉“小买手”
八十多载后寻访梧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