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媒体时代地方高校新闻教育改革路径探讨

2016-03-28 00:41段诗萌黄玲
今传媒 2016年3期
关键词:新闻教育新媒体高校

段诗萌 黄玲

摘 要:随着新媒体时代的到来,传播手段与传播形态发生着巨大的变化,这为新闻从业人员的能力与素质提出了新的挑战。因此,高校新闻教育也应该应时而变,培养时代所需的新媒体人才。本文立足于新媒体环境,结合当下高校新闻教育中存在的问题,为我国地方高校新闻教育提出建议,以促进我国地方高校新闻教育进一步发展。

关键词:新媒体;高校;新闻教育;改革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8122(2016)03-0122-02

以互联网为代表的新媒体正在无孔不入地渗入我们每个人的生活当中,越来越多的微信公众号、APP已将我们包围。新媒体时代打破了常规的时间、空间限制,信息的传播速度越来越快,传统的新闻采编流程也在发生着巨大变化。媒体形态的变化也对从业人员提出了新的要求。传统媒体面临生存危机,而新媒体发展得如火如荼。这些变化也对如今地方高校的新闻学教育提出了要求,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教授曾说“几乎没有哪一个科目像新闻传播学一样紧随科技的进步和创新,新闻传播学的教学必须与时俱进。”所以,无论是新闻学本身学科的内在要求,还是为了满足新媒体时代媒体的需要,地方高校新闻教育改革,可以说是势在必行。新媒体时代,地方高校在师资、教学内容和教学实践方面都应该有所创新,而不是墨守成规。现在新媒体发展的如火如荼,如果在教学中没有这方面的内容,没有安排学生进行关于新媒体的实践,恐怕已经落后于这个时代了。

一、引进懂新媒体的“实战派”教师队伍

新闻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传播方式瞬息万变,地方高校本身离北上广等媒介发展迅速的城市较远,缺乏必要的媒介环境。因此课堂上更需要不断更新传媒发展动态,这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如今地方高校与北上广等一线城市的“学院派”即理论型教师师资水平差距较大,但“学院派”教师大多缺乏实战经验,或者只了解传统媒体,对新媒体知之甚少。教师不熟悉媒体的运营,对学生的指导往往只是表面功夫,不能深入新媒体的实质。或者采用“拿来主义”,将一些现成的新媒体运营的理论生搬硬套,不考虑学生的实际情况,这种情况下实践就显得毫无意义。还有一些学校会不定期的邀请新媒体业界的专业人员走进课堂为同学进行授课,出发点虽好,但往往授课内容之间衔接较差,系统性不强,学生无法很好吸收,使授课效果大打折扣。

所以地方高校可以在新媒体师资力量上多做文章,引进更多懂新媒体的“实战派”教师队伍,多引进那些在新闻媒体有过丰富实践经验的人才,尤其是在新媒体中有所作为的人才,而不应把博士学位作为唯一的衡量标准。

比如辽宁师范大学就曾邀请毕业于澳大利亚悉尼大学的董博老师来给2012级新闻专业的学生上了一年的课程,主讲新媒体营销与文化产业方面的课程。董博老师有着丰富的实践经验,对新媒体有着深刻的理解。她是SHAPE CHINA 2015创变中国全球杰出青年峰会大连社区执委;也是新领军者社区的获奖人,代表社区的5200多名的Global Shapers参加在大连举办的夏季达沃斯论坛;也曾参加在日内瓦举办的世界经济论坛全球杰出青年峰会年度执委年会。她给学生们带来的很多业界新的东西,令同学们耳目一新。

即使不去聘请那些新媒体的一线从业人员,也可以组织地方高校教师去新媒体带职实习,在一线了解到最新鲜的内容,回来与其他老师、学生分享。就比如说,香港城市大学有一次急需一位教广告实务但又做学术研究的教师,有一位应聘者本科学过广告,但硕博期间从事基础理论研究,于是学校就派他先去一家4A广告公司待了一阵,回来以后开设了好几门广告实务课程。这种投资是有一点成本,一位新教师上任之后的半年、一年内不安排课,但之后回报更多。建立了与业界的关系,了解业界运行的过程,对今后课程设计、讲课都是大有益处的[1]。

二、教学内容上优化通识教育体系、增加新媒体内容

在现在媒体融合之势下,专业设置显得过于狭窄,比如新闻学专业的同学只学习关于新闻学的内容,广播电视学专业的同学只学习关于广播电视的内容,对通识知识掌握不多。美国新闻教育评议会认为:“要想真正学好新闻,必须具有广博的知识底蕴,无论是社会科学还是自然科学都应该有扎实的基础。”地方高校虽然在媒介环境上不如其他处在优越地理位置的院校,但在课程设置上可以适当修改,弥补不足。新媒体时代需要的从业者应该具有广泛的知识与扎实的专业基础,因此地方高校在课程设置方面应该提供更多百科知识,人文科学与社会科学并重,并且可以根据学校自身的特点着重增加某方面的课程。比如财经院校可以培养偏重财经新闻的记者、编辑;体育院校可以增加体育新闻的课程,避免各个学校学生培养的同质化,特色的新闻人才才是这个时代最需要的。

增加与新媒体相关的课程,包括关于社交与移动互联网、网络与多媒体报道、大数据新闻、融合新闻、视觉新闻等课程。同时,媒体的细分化、受众需求的多元化,精确细分新闻市场、实施行业间的分众传播已成为新传媒时代新闻传播的新模式[2]。

在教学内容设计上,可以多选取一些最新发生的案例,和学生一起交流彼此的感悟、启示。同时,像现在许多自媒体发展的很好,就拿微信的公众账号来说,它的一步一步发展就体现了如今自媒体横行的大势。有许多优秀的公众账号都可以去借鉴与学习,比如著名财经记者吴晓波的“吴晓波”频道,或者一些纸媒的公众账号如《南方都市报》等,同时也可以参考当地做的比较好的公众账号。我们在教学中也可以善于利用微信微博这些新媒体,比如一个班级可以开通一个微信公众账号或者微博账号,可以每周设置一个主题,然后班级同学轮流去运营,通过实际的操作来学习如何运营一个公众账号,积累经验。

三、打造以“多元”为特征的实践体系

培养新闻学专业的学生,其实就是为新闻事业输送优秀的新闻人才。“尔果欲学诗,功夫在诗外。”一味地给学生灌输各种理论知识往往并不能起到很好的教育效果。结合新闻学本身实践性就很强的特点,高校在教学中也应该尽量多为学生提供丰富多彩的实践机会,搭建多元化的实践平台,使学生能够真正实现理论联系实际,将所学知识用起来。

多元的实践包括校内实践与校外实践。在学校内部,可以鼓励学生到校园媒体去实践,比如校报、校刊、校广播台、校电视台。在实际参与中提升自己的专业素养。通过运营学校的官方微信平台与微博平台体会新媒体时代的新型媒体运作方式。近几年,也有很多学校建立了自己的媒介融合实验室,具备广播电视、摄影摄像、媒介管理、出版等功能。比如密苏里大学新闻学院以其特有的“密苏里”模式著称,核心是“边做边学”。通过实践来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多媒体操作是其特色。该学院的未来实验室落实了许多带有实验性质的教学项目,学生可以从事各种各样的实验活动,把媒体融合思想融入到新闻制作和发表中,同时促进密苏里新闻学院和世界上很多媒体单位进行合作,从而让不断革新的新技术得以进入实验室[3]。

走出校园,学生们可以分散到各处媒体平台进行专业实习。由于学生数量大,可以将学院安排与学生自己找实习单位相结合,由专业指导老师进行统筹。地方高校由于资金匮乏,可能未必具有雄厚的资源与设备,但是地方高校可以转变思路,换种思维来看待这个问题。没有丰富的财力资源,也能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继而推动新闻教育的发展。新媒体时代传统媒体都纷纷建立了微信公众平台与微博平台,大大小小的企业也都进行试水,但往往没有达到很好的效果,可见新媒体运营人才的缺失,地方高校可以抓住这个契机,培养学生对新媒体平台的运营能力,满足社会切实需要。同时,地方高校还可以增强与周边社区宣传部门的联系,安排学生对社区实地走访,与社区工作人员一起进行采访、撰写稿件等工作,提高实操水平。除此之外,高校还应该鼓励学生多参加各种新闻类专业比赛,在比赛中提升自己的实操水平。比如高等学校大学生计算机创意设计大赛、全国大学生广告艺术大赛、北京大学生微电影节、高等学校好新闻奖等,在比赛中增长见识,提升自我。

从整个媒介行业来看,我国现在的传统新闻教育模式下所培养的新闻人才数量远远少于新媒体时代的需求。因此,根据市场需求,适时转变教育模式是当下地方高校新闻教育必走之路,借助“两微一端”(微信、微博、客户端)来开展教学,同时改良以往的“满堂灌”授课方式,鼓励学生多发言,课堂的主宰由老师转为学生。使我国新闻传播教育重新发出光芒。

除此之外,因为教师在新闻学教育当中扮演相当重要的角色,所以在新闻传播教育中,必须首先更新教师对于新媒体的观念,提升教师的新媒体实践能力。同时引进更多富于实践经验的“实战型”人才,用以重塑新媒体时代的新闻传播教育和新闻实践。

四、结 语

新闻学是一个新兴学科,新闻学教育也还在不断进步与发展。在这场地方高校新闻教育改革中,最重要的就是要与时俱进,这是所有学科的内在要求,而新闻学教育更是如此,因为新闻本身就是新近变动的事实。适时增加一些新媒体的内容,紧密关注业界最新动态,将最前沿的东西传达给学生。

总之,地方高校新闻专业教育应立足现实,结合以往办学经验与当下的时代要求,打造一个多元化、全方位的实践平台,使学生能够有的放矢地提升自己的实践能力。在这个平台中,培养出具有综合素质的复合型人才,使新闻专业主义理想这朵鲜花能够在新闻教育中绚丽绽放。

参考文献:

[1] 任雪菲.大数据时代的新闻教育变革[J].甘肃高师学报,2015(5).

[2] 陈瑛,方艳.媒介融合背景下新闻传播教育转型探析[J].新闻知识,2015(7).

[3] 黄姣姣,聂清.新媒体环境下我国高校新闻专业教育发展的探讨[J].新闻世界,2015(6).

[责任编辑:艾涓]

猜你喜欢
新闻教育新媒体高校
新闻专业实践教学模式改革研究
一名电视体育记者转型新闻教育的观察和思考
媒介融合时代数据新闻可视化教学探索
新媒体背景下党报的转型探析
对农广播节目的媒体融合之路
中日高校本科生导师制的比较
学研产模式下的医药英语人才培养研究
新媒体语境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话语研究综述
高校创新型人才培养制度的建设与思考
高校科研创新团队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