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越
以《东游记》和《聊斋志异》为代表的两部小说,分别将神与怪和山东地域文化结合,影响深远。东渡访仙的术士徐福,成就了中日韩三国的共同文化基因。
《聊斋志异》对山东人性格的塑造
直到今天,山东人性格中不可忽视的受到《聊斋志异》的影响。
接通古代神怪文化,同时具备现代思维,影响后世,一部聊斋,成就了齐鲁文化的重要元素。聊斋世界中,贯通了人和鬼的世界,还写到了大量的神仙、妖、狐,庞杂的小说世界中,使妖怪“类人化”抵达巅峰,比如:狐妖胡四公子是一个美男子,“衣冠楚楚,眉目如画”,他与张虚一相识、相知,成为莫逆。张虚一因家贫,去向学使的弟弟张道一求助,却失望而归。胡四公子慷慨解囊,赠送巨资。胡四不仅拥有俊美的外貌,而且比人类具有更美好的品德,更具有人情味。
《聊斋志异》中的狐仙鬼魅大多美丽多情,先知先觉,身怀妖术,但只用于报答恩人,惩罚恶人,却不滥伤无辜,只有对想加害她的人,狐仙鬼魅才会给以彻底地反击。
蒲松龄的《聊斋志异》,可谓当年书生境遇的全景画。门户破落的公子,屡屡落榜的考生,一概布衣方巾,神情寂寥地漂泊于荒村野岭,暮色降临即投奔杳无人迹的蓬门破庙作为栖身之所。月光如水,青灯黄卷,渲染出异乡羁旅淡淡的忧伤与美丽。命运不济,于是只能寄幻想于爱情了。云里雾里烘托出成群结队的美丽狐仙,以作对伤痕累累的心灵的补偿与慰藉。
蒲松龄的神怪故事,大量在齐鲁各地流传,影响了莫言,影响了张炜。
莫言写过一首诗,其中有两句:“一部聊斋传千古,十万进士化尘埃。”莫言获诺贝尔文学奖,在斯德哥尔摩演讲,自称是蒲松龄的传人:“二百多年前,我的故乡曾出了一个讲故事的伟大天才——蒲松龄,我们村里的许多人,包括我,都是他的传人。”
在当代,大量流传的神怪故事依旧在民间蔓延,尤其是在乡村,每个人的成长过程中,都会接触到很多神怪故事。与表面上不语“怪力乱神”的邹鲁腹地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成为民间文化坚韧蓬勃的典型例证。
另一个层面,大量流传的聊斋系列电影、电视剧,也是对这部小说集的重新塑造。86版《聊斋》成为大陆的此类电视剧开篇之作,在港台,亦有大量作品问世,近年来《画皮》等电影的出现,再次掀起一股聊斋潮流。
《东游记》与旅游和戏曲
《西游记》一出,名冠明末各大图书销售榜,书商余象斗看准神魔小说销量好,请吴元泰创作《东游记》,引入道教鼻祖太上老君元素,大受欢迎,成为一部畅销书。
直到今天,《东游记》在山东依旧维持了较大的存在。
与《西游记》中鲜有山东元素不同,《东游记》中遍布山东元素。小说的高潮部分,八仙过海,就发生在蓬莱。在中国的神话谱系中,蓬莱是绕不过去的一个地理名词。
“蓬莱”这一名字本指海中仙山,《山海经》中说:“蓬莱山在海中。”秦始皇东巡,曾在此处看到仙山。汉武帝亦曾来此,并正式命名蓬莱。云山雾海,仙气缭绕的环境,成为产生仙话传说的沃土。再加上时常出现的海市蜃楼,更增加了此地的神秘感。
“八仙过海”成为蓬莱仙话传说的“高潮”。相传白云仙长有回于蓬莱仙岛牡丹盛开时,邀请八仙及五圣共襄盛举,回程时铁拐李建议不搭船而各自想办法,就是后来“八仙过海、各显神通”的起源。
如今,八仙过海景区成为胶东半岛独具特色的风景名胜区,又名八仙渡、八仙过海口,坐落在蓬莱市北黄海之滨。越南友人黄文欢在蓬莱的题联中写道:“八仙过海,传闻如此多奇;万事由人,风景这边独好。”
八仙过海景区被称为古典神话与旅游结合的经典案例。
除了蓬莱,在临淄、青州一带,还流传着一出八仙戏。
由于演出此戏,惯例是开场演《八仙庆寿》,群众称之谓“唱八仙”,随之沿习呼定名为“八仙戏”。这是一种吉祥小戏,也是在正戏开演之前演出的折子小戏,分“大八仙”和“小八仙”。
明清小说中常有演出“八仙”戏的描述:《水浒传》第八十二回《梁山泊分金大买市宋公明全伙受招安》中,描述梁山好汉受招安后,皇帝大宴梁山好汉时,教坊司、礼乐司出演八仙庆寿的情景。
而今,随着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视,八仙戏正在抢救保护中。五路口村是八仙戏的发源地,有70多位八仙戏爱好者。目前,《八仙庆寿》《高老庄》《贾家庄》等八仙戏的经典剧目已经编排完成并成功演出。
方士仙人与知识分子理想隐喻
山东面朝大海,对神秘海洋世界的不断探求,最初以术士访求仙术的形式展开,是一部美好愿景的神仙画卷。
秦皇汉武的求仙活动极大地刺激了方仙道的发展,特别是在燕齐滨海一带,方仙道的信徒往往数以万计,可谓极盛。《史记·孝武本纪》载,汉武帝“东巡海上,行礼祠八神,齐人之上疏言神怪奇方者以万数。”齐人李少君“以祠灶、谷道、却老方”见汉武帝,汉武帝受到他的鼓动,派人入海求神山仙人。
齐人安期生,卖药东海边,时人皆言他已有千岁。李少君对汉武帝道:“臣尝游海上,见安期生,食臣枣,大如瓜。安期生仙者,通蓬莱中,合则见人,不合则隐。”方士栾大、申公等仿效李少君,皆声称在海上见到过安期生。汉武帝多次派人入海,主要就是为了寻访安期生,希望从他那里得到仙药。此后,关于安期生的神仙故事越传越多,《抱朴子》《云笈七签》后世道教的重要著作中,安期生都是受称道的仙人。
访仙求道的代表还有徐福,据说徐福东渡便是源于为秦始皇寻访仙人。至今,徐福已成为先秦史、秦汉史、中外关系史、航海史、民俗学、宗教学、考古学等综合性多学科研究,有极为重要性的学术价值。
徐福影响深及韩国和日本,成为术士中罕见的受到国际关注的伟大先驱。
日本古代史上,绵延了6000多年的绳纹文化,在公元前三世纪前后突然中断了,日本列岛的文明进程,从石器时代一下跃入了金石并用时代,这一作用,来自于列岛以外的移民,是外来的大规模集体移民带来了新的文化。而司马迁的《史记》记载徐福出海求仙事又正发生在这一时期,这不得不引起历史学家们的关注。
在龙口,徐福文化被发掘并发扬光大。这源于作家张炜发起主持的一个项目,他主编了大型文化工程《徐福词典》。在张炜笔下,徐福是探索自由的勇士、伟大的航海家、齐文化的拯救者和守护者,也是现代知识分子理想自我的表征和精神榜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