黎会友(广东理工学院 学生处,广东 肇庆 526100)
浅谈民办高等教育产业化对地方经济的影响
黎会友
(广东理工学院 学生处,广东 肇庆 526100)
摘 要:我国民办高等教育产业化的发展,为社会各行各业培养出了众多的优秀人才,不仅促进了我国地方经济的发展,也推动了我国社会的进步.由此可见,民办高等教育产业化对地方经济的发展具有一定的影响.本文阐述了民办高等教育的内涵与特征,以及民办高等教育产业化对地方经济的宏观影响,最后探讨了民办高等教育融入地方经济发展的具体措施.
关键词:民办高等教育;地方经济;影响
民办高等教育产业化是当前高等教育研究的热点问题,研究它们之间的关系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实际意义.高等教育大众化是我国面向21世纪新的高等教育发展观.民办高等教育是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推行高等教育大众化使民办高等教育有了良好的发展机遇,实现高等教育大众化需要民办高等教育发挥强有力的支撑作用.而解决民办高等教育自身发展问题的关键乃是加快其产业化进程.
1.1 民办高等教育的内涵
随着我国教育改革的不断发展,民办高等教育在国内逐渐兴起,民办高等教育的内涵随着民办高等教育的发展也在不断的发生变化.我国在1998年出台的《中华人民共和国高等教育法》中对民办高等教育给出了明确的概念:民办高等教育主要是为高级中等受教育者提供教育.因此,本文对于民办高等教育的理解为:通过培养民办高等教育的学生能够为社会输送大量的优秀的高级专业人才.
1.2 民办高等教育的特征
民办高等教育有三个非常明显的特征,分别是阶段性、区域性、规范性.首先,民办高等教育阶段性.我国自改革开放以后,民办高等教育经过20多年的发展经历了五个阶段,同时民办高等教育在每个阶段都具有其独特的特点.随着我国经济不断的发展,我国办学的范围也发生了改变,从最初的承认教育逐渐过渡到职业高等教育、普通高等教育等.通过民办高等教育培养出各方面优秀的人才,推动社会的发展.其次,民办高等教育具有一定的区域性.由于我国各区域的经济发展不同,民办高等教育的发展也呈现出一定的区域性.当前民办高等教育的区域性发展已经形成了一定模式,最具有的代表性的模式有企业经营模式、扶贫教育模式、拾遗补缺模式以及民办公助模式.最后,民办高等教育逐渐趋向于规范化发展.我国民办高等教育经过20多年的发展,民办高等教育的规模越来越大,地方政府以及中央教育部门也到参与到民办高等教育的发展中,促进我国民办高等教育逐渐趋向于规范化发展.
2.1 民办高等教育产业化拉动地方经济增长
民办高等教育产业化的发展对当地的经济发展起到了非常大的推动作用,主要是民办高等教育在基础建设方面还存在一定的短板,例如民办高等教育教学条件不足、校舍紧张等问题.这些对当地经济发展起到了刺激作用.民办高等教育为了实现基础建设的完善,不会对建设项目的企业进行过多的干涉,因此在建设过程中需要使用的原材以及工人就可以从当地采购以及聘请,这样将会在很大程度上促进当地经济的进一步发展.自从我国1999年大学开始扩招之后,民办高等教育也迅速发展开来,然而民办高等教育在基建方面还是存在较大的问题,为了完善民办高等教育的基建条件,学校周边逐渐形成了大规模的建筑材料市场,对当地的经济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2.2 改善当地经济软环境
何为经济软环境,经济软环境主要是指企业在人力方面、科技、政策、税收以及引资方面取得较好的发展.地方经济发展离不开当地政府为其创造的经济软环境.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科技的不断发展,我国在市场经济环境中不断被爆出诚信、伦理等方面的问题,这对当地经济的发展那造成了很大的阻碍,良好经济软环境的形成需要以高等教育为基础,高等教育能够为社会提供高素质、正确价值观、社会观的人才,从而解决当前社会中潜在的诚信、伦理方面的问题,进而促进当地经济、社会的和谐发展.
2.3 为地方经济的发展提供专业人才
从人力资源理论的角度来说,劳动生产效率的提升主要是受到劳动者文化水平的影响,两者之间是一种正比的关系.因此,提升人们的整体文化水平对于我国经济的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地方经济的发展会受到当地民办高等教育发展情况的影响.民办高等教育的发展,可以为当地经济的发展提供大量素质高、专业技能过硬的优秀人才,从而促进当地企业生产效率的提升,最终提升当地经济发展的速度.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我国政府部门不断的对民办高等教育进行社会化程度的深化.据国外研究结果表明,民办高等教育的产业化发展对当地经济的发展具有非常明显的影响.并且还在研究中指出:当大学每年投入一美元的基础研究费用,企业将会通过相应的研发创造出四美元的经济效益.尽管大学与企业一起合作进行科研开发需要投入一定的资金,然而企业在这方面的投资与收益之间不会呈现出正比的关系.通常情况下,企业可以通过较低的投资,获取巨大的经济效益.另外,民办高等教育的产业化发展还可以为企业提供大量的人才,从而促进企业的发展.
3.1 适时调整专业设置
民办高等教育在设置专业时需要对地方的企业进行调查,针对调查结果设置专业,为地方经济的发展提供对口的专业人才,从而体现出民办高等教育在培养人才时具有针对性与适应性.此外,民办高等教育在设置专业时还需要根据地方经济发展的实际情况,进而预测地方经济在后期发展中需要的人才,对已有的专业进行更新,若民办高等教育中未开设相对应的专业,可以就增设相应的专业,从而促进地方经济的进一步发展.
3.2 加强产学研究的进一步合作
民办高等院校应该加强与当地企业的合作,进一步推动校企合作办学的模式,为企业输送其需要的人才.民办高等教育院校用该加深对学生职业服务能力的培训,进而形成地方经济发展需求、产业结构调整需求的职业人才.地方民办高等教育院校应该加强对优势产业人才的培训,并以此为基础,推动校企联合培训的人才的模式,从而丰富校企共同办学的内涵.只有这样才能使民办高等教育培养出更多能够服务于企业、社会的专业人才.同时还可以在产学研究中研发更先进的技术,推动企业技术的更新.
3.3 将民办高等教育与地方经济园区有效对接
我国民办高等教育在发展时可以遵循我国政府所提出的培育一个主导产业、创办一个新兴专业、输送一批技术人才的原则.按照这个原则在加快民办高等教育发展的同时,将相关的项目与人才引进到地方经济发展的园区内,实现民办高等教育围绕园区以及项目的发展而发展的教学思路,进而形成地方产业园区与民办高等教育共同发展的格局.
3.4 加强民办高校联系,促使民办高校融入地方经济
我国民办高等教育与地方经济的发展达成一致目标,民办高校之间需要共同分享已有的资源,加强合作联系,从而为地方经济的发展提供相应的人才,进而融入到地方经济的发展中.首先,各民办高等教育院校要共享已有的实验设备、图书资料以及实验基地,从而提升民办高等教育中资源的利用率,提升学生的操作能力,为日后服务地方经济打下良好的经济基础;其次,对地方民办高等教育院校的发展进行研究,总结各个民办高等教育院校的特色,再根据地方经济的发展确立发展方向;最后,对地方经济发展在人才方面遇到的问题,以及民办高等教育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总结,进而调整民办高等教育的发展方向,最终为地方经济的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总而言之,在地方经济发展中民办高等教育的产业化已经成为最主要的因素,造成这样局面的主要原因就是生产效率的高低取决于劳动者自身的素质,劳动者整体素质的提升需要以高等教育为基础.由此可见,民办高等教育产业化的发展已经对地方经济的发展造成了较大的影响.因此,地方政府应当积极鼓励民办高等教育的产业化发展,促进地方经济的发展.
参考文献:
〔1〕曾佳.高校与地方经济互动发展模式研究——以广西大学为例[J].改革与开放,2014(04):112-113.
〔2〕苗薇薇.日照市高等教育对地方经济增长的贡献能力测算及分析[J].经济师,2013(11):256-257.
〔3〕邱明星.21世纪江苏高等教育对地方经济增长的绩效研究[J].中国集体经济,2012(24):99-101.
〔4〕吴霞.中国高等教育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基于广西省数据进行的实证分析 [J].石家庄经济学院学报,2009 (16):189-190.
〔5〕李婧.扩大普通高等教育对我国经济增长影响的实证研究[J].现代经济信息,2012(19):152-153.
中图分类号:G648.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260X(2016)06-0206-02
收稿日期:2016-03-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