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 涛
(甘肃省张掖市水务局,甘肃 张掖 734000)
张掖市发展高效节水基本原则与可行性措施分析
杨涛
(甘肃省张掖市水务局,甘肃张掖734000)
张掖市属于河西走廊农业发展灌溉区,受地理条件的限制,生态环境恶劣,气候干燥,地表蒸发量大,年降雨稀少,水资源短缺,农业生产灌溉水资源供需矛盾十分突出,且灌溉水利用率低。为了有效缓解灌溉水资源短缺对农业发展的抑制,近年来张掖市大力发展高效节水灌溉工程,随着各项工程的实施,水资源得到了有效的保护,灌溉水利用率逐步提高。本文主要对目前张掖市水资源现状进行了简要分析,并对发展高效节水基本原则和可行性措施进行了探讨,旨在为推进高效节水灌溉项目建设提供有利的理论支持。
高效节水;灌溉;可行性;张掖市
张掖市位于河西走廊中部,是典型的灌溉农业区,素有“塞上江南”“金张掖”之称。地表水资源来源主要依赖黑河水,其发源于祁连山北麓,其干流水系主要由黑河、梨园河及其他大小20多条河流组成,流域总面积14.29万km2,径流总量24.75亿m3,其中黑河莺落峡断面为15.8亿m3,梨园河梨园堡水文站为2.37亿m3,其他支流为6.58亿m3。张掖市地处黑河中游,集中了全流域95%的耕地、91%的人口和89%的国内生产总值,是全国重要的商品粮基地和蔬菜生产基地。
20世纪末,由于黑河流域气候发生变化、人口数量增加,使得黑河流域水资源紧缺、当地生态环境失衡,且随着时间的推移,这种恶性趋势更加显著。这一变化引起了国家层面的高度重视,决定对黑河进行大规模治理与维护,黑河分水是关系生态保护、民族团结、国防建设的大事,但也给张掖带来了很多难题,一是水资源紧缺更加严重。通过对黑河治理,使得黑河水资源进行重新分配,张掖市水资源量有所降低,目前城市用水为1 250 m3/人、农田用水为均511 m3/亩,人均用水量和农田每亩灌溉量仅为全国平均水平的57.3%和29.4%。然而预计至2020年,黑河流域水资源紧缺程度会加剧,而城市用水为1 000 m3/人、农田用水为均430 m3/亩,属严重缺水地区之一。二是分水困难较大。由于黑河下游需水量较大,因此此次调整后需要向下游新增下泄量2.55亿m3,这就意味着张掖市必须相应削减出黑河引水量5.8亿m3供给下游,同时也就意味着张掖亏缺了60万亩耕地的用水量,同时亦相当于依附于土地上的20多万农民将失去基本依靠。三是当地经济发展、生活用水和农业用水之间矛盾更加尖锐。由于分水计划的实施,使的黑河干流60%以上的水量将分配给下游地区,给张掖市只有不足40%的水量,而张掖市地处河西走廊中部,干旱少雨,年均降水仅为110mm左右,而蒸发量却高达1400~2 700 mm。该地区属于典型的有水成绿洲,无水变荒漠地区,因此如何应对水资源供需矛盾成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人与自然和谐相处亟需解决的问题。
(一)发展高效节水型社会与区域经济发展战略相协调
要把张掖市建设成为节水型社会,使其与区域经济发展战略相协调,必须要正确认识地区节水型社会建设与国民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处理好局部与整体、近期与长远等各种利益关系。张掖市在发展节水型社会建设的同时也大力发展区域经济,使得经济发展、居民生活、生态用水间的关系得以协调。
(二)全面规划,分步实施,立足地方,突出重点
高效节水型社会建设是一项综合性系统工程,涉及经济发展、居民生活、农业可持续发展、生态系统的保护与建设,经济社会发展和规划,以及人们日常生活等各个方面,因此必须坚持全面规划原则,避免单纯以水论社会,以节水替代节水型社会。在上级政府部门的指导下,立足地方,由张掖市组织多个部门联合制定试点建设总体规划,按计划分阶段分步骤实施,在建立相关保障机制的前提下,集中解决灌区节水和种植结构调整等问题。
(三)管理为本,完善机制,措施配套,分工协作
建设节水型社会的主要内容是水资源管理,因此张掖节水型社会建设在进行用水结构调整的同时,必须把水资源管理放在突出位置,在完成不同层次的初始水权分配的基础上,深化取水许可和排污许可制度,通过工程措施与非工程措施配套、先进技术与常规技术结合,多部门明确分工,通力协作,全面实现试点建设目标。
(一)摒弃浪费水资源的观念
长期以往,大多数居民和农户形成了“水是公共资源,取不尽用不竭”的错误认识,而且这种错误的想法在民众中,特别是农户中根深蒂固。因此,要发展高效节水,就必须摒弃传统的、错误的用水认识。如果每个人都认识到水资源的重要性,水资源是不可再生且已日趋枯竭的稀有资源,特别是当水的商品属性和价格机能充分体现出来,高效节水成为人们的自觉意识和普遍行为的时候,节水工作将成为生活的一种习惯,不再需要刻意的追求。
(二)大力改进用水方式和管水体制
过去,浪费水资源的现象比较普遍,主要原因是无法严格实施输水总量控制和定额管理,在管理水源时,重视工程建设,忽视了资源配置,重视开源轻节流、供水轻效益,而资源配置手段单一,设施和手段比较落后,缺乏有效的调控措施和激励机制。
(三)调整不合理的用水结构
张掖市农业、生态、工业、生活用水比例为87.7∶7.4∶2.8∶2.1,农业用水严重分配不均问题十分突出,而且单位用水量过大,每亩均用水量达610 m3,较全国平均水平高出27%,而单方水的GDP产出仅为2.81元,是全国平均水平的八分之一。调整用水结构的实质是调整经济结构,加大工业用水比例,实质就是稳定张掖市用水均衡,加快工业化进程,降低单位耗水量,提高单方水的GDP产出值,而加大生态用水比例,则是坚持科学发展观、走可持续发展之路。
(四)明确和落实水权制度
水资源比土地更宝贵,拥有了水就等于拥有了土地。如果把水资源像土地、矿产等固定资源一样,实行承包经营制,明确其所有权、使用权、经营权、转让权,并运用市场机制对水资源配置发挥基础性作用,必将极大地发挥有限水资源的内在潜力,不仅可以激励群众珍惜水资源、节约用水,而且能够有效改变传统用水观念、用水方式和管理模式,促使经济结构调整,提高水分利用效率和水资源产出效益,该水权制度的落实必将产生重大而深远的影响。
(编辑:张琼琼)
TV213.4
A
1673-9019(2016)17-0047-01
2016-04-05
杨涛(1985-),男,甘肃张掖人,工程师,主要从事水利水电工程建设管理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