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县特色农业发展现状及对策分析

2016-03-28 20:56苏银康张赟
甘肃农业 2016年17期
关键词:康县农产品特色

苏银康,张赟

(1.甘肃省康县平洛镇农技站,甘肃 康县 746500;2.甘肃省康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甘肃 康县 746500)

康县特色农业发展现状及对策分析

苏银康1,张赟2

(1.甘肃省康县平洛镇农技站,甘肃康县746500;2.甘肃省康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甘肃康县746500)

发展特色农业是解决山区农业县“三农”问题的重要途径,本文以康县为例,对山区农业县发展特色农业的对策进行了分析。

特色农业;制约因素;对策

康县位于甘肃省东南部,秦巴山区南麓,甘陕川三省交汇地带,东邻陕西略阳县,南接陕西宁强县,西邻武都区,北隔西汉水同成县相望,全县总面积2 958.46平方公里,现有耕地总资源面积65.98万亩,常用实有耕地31.21万亩。全县共有21个乡镇、350个村、8个社区居委会,总人口19.9万人。是国家级贫困县,也是典型的山区农业县。主要农作物有小麦、玉米、马铃薯、大豆等,主要特色农产品有核桃、花椒、茶叶、蚕桑、中药材、蔬菜、食用菌、畜产品等。是“中国有机茶之乡”“全国食用菌生产先进县”“西北蚕桑重点生产基地县”,也是全国八个重点核桃生产县之一。康县充分依照当地的自然生态环境和气候特点,确立了“整县核桃、南茶北椒,区域优势、做精做优”的特色农业开发思路,既抓基地建设扩大规模,又抓综合管理提质增效,以核桃、花椒、茶叶、食用菌等为主的特色农业产业效益大幅提升。通过鼓励加快土地、林权有序流转,设立农民专业合作社加工业发展专项基金,扶持特色农产品加工企业加快发展,康县把培育特色富民产业作为农业农村工作的重中之重,因地制宜,因势利导,多轮驱动,大力推进农业产业化发展步伐,千方百计支持农业产业,实现农民群众持续稳定增收。

一、康县特色农业发展现状及优势分析

(一)自然生态环境资源优势明显

康县地处北亚热带向暖温带过渡区域,雨量充沛、气候湿润、光照充足,土壤肥沃,适宜多种作物生长,全县林草覆盖率达到了70%以上,同时康县是欠发达地区,长期以来,工业发展尤其缓慢,区域内无工矿企业污染,环境好,土壤安全、水质纯净、空气清新,生产的特色农产品质量好,安全有保证。环境优势为发展优质特色农产品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

(二)特色农业因地制宜,种类多、品质优、范围广

康县地处北纬33度附近,是全国茶叶生产的最北区,由于高纬度、高海拔,生产周期长,生产的茶叶茶多酚含量高,营养成分高,口感好,在全国享有一定的声誉,康县被评为“中国有机茶之乡”,康县是全国八大核桃生产基地县之一,全国西北蚕桑生产重点基地县,甘肃省冬季露地蔬菜生产的重点区域,生产的大红袍花椒在全国市场上也享有声誉,康县是“全国食用菌生产先进县”,黑木耳和天麻已经远销海外,走向了韩国和日本市场,“康县黑木耳”成为全国食用菌行业上榜品牌。近年来,康县将“茶叶、蚕桑、核桃、花椒、食用菌、中药材、蔬菜、畜禽养殖”作为八大农业特色支柱产业来抓,为特色农产品的开发提供了良好的政策支持。全县现有核桃面积59.53万亩,基本实现了县内核桃产业全覆盖,年产量8 742吨,产值10 053万元;茶园面积5.885万亩(其中投产茶园3.71万亩),有5乡镇、78个行政村、230个合作社、6 800户从事茶叶种植,现有龙头企业——龙神茶业有限责任公司和10家茶叶加工厂;茶叶年产量达到615吨,产值2 337万元;现有桑园3.94万亩,年产鲜茧221.5吨,实现茧款收入432万元;现有花椒面积27.72万亩,年产量788吨,产值3 979万元。中药材种植面积3.17万亩,年产量1 939吨,产值1 633万元。蔬菜种植面积2.6万亩,总产量11 471吨,产值2 825万元。现有农民养殖专业合作社151个,发展养殖大户1 208户,年末大牲畜存栏2.96万头,其中牛存栏2.82万头;羊存栏2.39万只,家禽存栏44.54万只;生猪存栏6.04万头,当年出栏肉猪6.53万头。发展淡水养殖244亩,产量96吨,特别是全县大鲵养殖户达446户,存塘幼鲵达到8万尾。食用菌产量361吨,产值798万元,其中黑木耳产量154吨。

(三)特色农产品的开发仍然在起步阶段

所生产的特色农产品基本上全部以原料或初加工的方式外销,本地没有规模化精深农产品加工企业,全县通过“三品一标”认证的特色农产品品牌和基地仅有8个,特色农产品规模化生产还远远不能满足当地生产发展的需求,这些都为特色农产品的进一步开发提供了良好的机会。

二、康县特色农业发展的制约因素

(一)农业基础设施薄弱,农业科技总体水平低,科技成果转化难度大,对特色农业思想认识存在偏差

康县地处秦岭山系南麓,山大沟深,立地条件差,“八山一水一分田”是当地环境的真实写照,农业生产配套设施少,不具备大规模机械化生产条件,主要依靠人力从事农业生产,先进的农业生产技术推广难度大,加上人们往往认为特色农业就是资源农业、高科技农业,而没有真正认识到发展特色农业的重要意义,导致人们在对特色农业认识上出现偏差,往往忽视对自然环境的保护而一味地在同一区域大面积种植单一作物,扩大种植面积,期望获得更大的经济效益,而没有充分利用康县的自然资源优势,重视规模而忽略了质量,结果造成了特色农业没有了“特色”。

(二)产业规模小,集群效益不明显

由于区域气候资源差异显著,康县的特色产业多在部分乡镇区域进行生产,比如茶叶产业主要集中在康县南部的阳坝、两河、铜钱等乡镇,而花椒产业则集中在北部的平洛河流域,蔬菜主要集中在城区周边的城关、碾坝和王坝等乡镇,加之康县耕地面积少,主要农业生产方式基本上以分散、单一的农户生产模式为主,土地流转少,故难以形成特色农业规模化经营,规模效益低,产业集群效益不明显。

(三)产业化水平低,产业链条短,产品文化底蕴不足,知名特色农产品品牌少,产品附加值低

康县现有各类特色农业加工企业10余家,但都仅仅是从事农产品的初加工,如核桃、花椒、食用菌等仅仅是通过简易的分拣包装就投向市场销售,甚至在全国享有盛誉的黑木耳和天麻也和其他农产品一样,以生产原料销售给外地客商,茶叶产业应该与文化产业的发展相辅相成,而康县的茶叶加工厂仅仅是对茶叶加工,而缺少对茶文化的精心打造与发掘。康县现有各类农产品品牌20个,其中真正投入市场运行的大约有10个,有全省知名品牌3个,没有一个全国知名品牌。农产品品牌建设意识的薄弱和营销手段的缺乏,直接制约了康县特色农产品在市场上的竞争力。

(四)产业投入资金少,农村从事特色农业生产的技术人才和劳动力匮乏

特色农业与传统农业相比投资高、收益高,是一个需要大量资金来支撑发展的产业,但康县是传统的农业县,又是国列贫困县,财政困难,虽然当地政府投入了大量的财力和物力支持特色农业的发展,2014年,全县投入到特色农业的支持资金达到3 000余万元,但资金投入仍然严重短缺,另外一方面,康县现有各类农业专业技术人员300人,其中高级职称的仅有15人,中级职称50人,大学本科以上学历的仅占15%左右,整体技术力量薄弱,加上人员年龄老化,专业知识更新慢,对新技术的掌握已经不能满足当前农业生产技术推广的需求。在全县12.4万农村劳动力当中,文盲、半文盲比例占到了8%以上,高中及高中以上文化程度则仅占7.7%,而这些农村的“高学历人才”大多外出务工,真正从事农业生产的时间有限,造成了特色农业生产技术人才和劳动力的严重匮乏,这种现象已经严重制约了康县农业的进一步发展。

三、康县特色农业发展对策分析

(一)科学统筹、因地制宜、合理规划,确保特色农业的合理布局,加快特色农业生产的现代化进程

农产品生产基地建设是产业发展的基础,是农产品批量、均衡供给的保证,由于康县独特的地理位置和气候特点,决定了一些产业只能在有限的区域内发展,当地政府一定要尊重自然规律,做好产业规划,合理布局,优中选优,将有限的耕地资源安排到合适的特色农业布局当中,合理控制产业规模,坚决杜绝在次适宜区布局特色农业生产,持续加大特色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推广新优农业生产技术,加快土地流转步伐,逐步将土地流转到有经营能力的企业、合作社和能人大户当中,在确保基地适度规模集中经营的前提下,将产业发展的重点由过去的以“高产”为最终目标向“优质、高效”的方向转变,在保证产品产量和规模的同时,要确保产品质量不下滑,产品质量有保障,加快推进“一品三标”认证步伐,依照国家相关标准,引导特色农产品的规范化、标准化生产,促进特色农产品生产由传统农业生产模式向现代农业生产模式转变。

(二)继续完善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体系,加快特色农业人才培养,提高科技对特色优势产业发展的支撑作用

目前康县农业生产科技含量依旧较低,科技成果转化是农业科技转变为现实生产力的关键环节,也是当地农业的薄弱环节,依托现有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体系,积极发展各类村级农业专业技术协会和农业专业合作社,建立村级农技推广队伍,培育基层从事特色农业生产的专业技术人才,并引导他们成为最基层的农业科技推广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尽快将先进的农业生产技术推广到生产中,提高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率,通过新技术、新措施增加产出,降低投入,提高产业效益。

(三)推进特色农产品供给侧改革,提高特色农产品品质,做好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

一方面要重点培育好龙头企业和专业合作社的发展,推进产品精深加工,提高产品质量,做到小而精,做好个性化产品。另一方面要积极推行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鼓励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社和经营大户在特色农产品生产中率先采用国家相关标准,提高农产品质量;三是要建立健全农产品质量安全体系和突发公共事件应急处理预案,切实做好农产品质量安全的监督、检验和检测工作,加强相关特色农产品的地方标准和企业标准的制定完善,处理好农产品突发公共安全事件。

(四)加强品牌建设,大力发展网络营销,拓展新的市场空间

切实落实特色农产品的品牌战略,鼓励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社和能人大户争创知名品牌,建立健全营销网络建设,逐步落实农产品可追朔体系制度,积极培育一批质量过硬、口碑良好、市场知名度高、消费者认可的农产品品牌。充分利用现代网络技术,加快物流体系建设,推进特色农产品的网上交易,开设网店,拓宽农产品销售渠道,让当地特色农产品销得远、销得快、销得好。

(五)依托旅游市场,扩大品牌效应

通过长期经营,积淀产品文化底蕴,创建名牌特色农产品。康县具有良好的自然生态环境,到康县旅游的人数逐年大幅度递增,康县特色农产品的进一步开发,也要充分抓好旅游资源优势,建设茶叶、蚕桑等特色农业的观光体验园区,推介好特色农产品。

(六)加强生态环境建设,保护好当地良好的自然生态资源,促进特色农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

良好的生态环境是特色农业可持续、健康发展的基础,没有良好的生态资源,康县发展特色农业就没了前景和潜力,当前全国生态环境保护形势严峻,康县在特色农业开发过程中,要始终坚持可持续、健康发展的理念,结合康县特色农业发展现状,将资源开发与环境保护并重,切实保护好自然生态环境,切实做到经济效益与生态效益相统一的发展,在做好资源充分利用,发展特色农业的同时,保护好资源环境,减少人对环境的破坏,减少农药、化肥、农膜的使用量,做好农业生态环境治理工作,提高农业生产环境的基础条件,确保生态环境安全,要让特色农业发展好,也要将生态环境保护好,做到特色农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

(编辑:张琼琼)

F327

A

1673-9019(2016)17-0016-02

2016-05-26

苏银康(1966-),男,甘肃康县人,农艺师,主要从事农业技术推广工作;张赟(1974-),男,甘肃康县人,高级农艺师,主要从事农业技术推广工作。

猜你喜欢
康县农产品特色
农产品网店遭“打假”敲诈 价值19.9元农产品竟被敲诈千元
特色种植促增收
打通农产品出村“最先一公里”
黄钟乐·西安诗友资助康县贫困学生感赋
各地农产品滞销卖难信息(二)
甘肃省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研究
中医的特色
康县梅园河国家湿地公园正式挂牌
完美的特色党建
浅析甘肃省康县周家坡铜矿成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