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德省,倪娟
教育论坛
女大学生学业状况调查与思考*
——以山东三所高校为例
杜德省,倪娟
2016年5月,课题组就女大学生学业状况在山东省三所高校展开问卷调查。结果显示,大部分女大学生对学习感兴趣,平时注意吸纳并形成一定的学习方法,学业目标较为清晰,在语言类、文学类科目上较男生有优势,都打算考取研究生继续深造,未来最期望的职业是教师。调查也表明,教师讲课枯燥、缺乏学习动力、对专业不感兴趣是影响女大学生学业的最重要因素。促进女大学生学业发展需要进一步丰富课堂教学,加强学风建设,强化价值观教育。
女大学生;学业状况;调查研究;山东高校
随着国家经济社会的发展,女大学生的入学比例越来越高,她们的学业状况与成长发展也日益受到关注。为准确把握当前女大学生学业状况及影响因素,提出相关改进之策,课题组于2016年5月在山东省三所高校(烟台大学、鲁东大学、山东工商学院)开展了一次调研,着重从女大学生的家庭背景、学校氛围、同辈群体、价值取向等多个维度进行实证调查和分析探讨,以期从实践维度和理论维度加深对女大学生学业成就构建的认识和理解。
调查采用抽样分析法,问卷由课题组自行编制,调研主题为女大学生学业状况。调查选取山东省的烟台大学、鲁东大学、山东工商学院为样本,针对三所高校不同学院、不同年级的在校本科女大学生进行抽样调查。共发放调查问卷1000份,回收991份,有效问卷972份,有效回收率97.20%。有效样本中,城镇籍占41.87%(N=407),农村籍占58.13%(N= 565);大一占21.19%(N=206),大二占29.42%(N=286),大三占26.54%(N=258),大四占22.84%(N=222)。
(一)调查结果
1.女大学生学习状态。调查显示,有40.12%的女大学生对学习感兴趣并热爱学习,不感兴趣且成绩平平的有19.34%;已经找到适合自己学习方法的有22.63%,有54.94%的认为有一定的学习方法但有时候不适用,有22.43%的没有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有16.05%的认为自己现在的学习成绩优秀,6.58%的认为成绩较差,认为良好的有37.45%,一般的有39.92%。
2.女大学生学业目标。调查显示,有40.12%的认为读大学的目标是“提升素质,为祖国贡献力量”;有37.45%的认为自己对于短期的目标非常明确而且会努力完成,有29.42%的认为自己对于长期的目标有一个大体方向并能分阶段完成,有9.26%的认为自己还没有明确目标,过一天算一天;打算跨专业或本专业考研的有50.61%,想考公务员的有11.11%,想创业的有3.07%。
3.女大学生日常学习行为。调查显示,58.02%的女大学生会在学习中积极吸纳别人的学习方法;有22.84%的女大学生在上课时会记笔记,不记笔记的有8.23%;在课堂上会向老师提问题的有9.67%,根本不提的有28.19%;上课前预习课程的有12.14%,一点都不看的有25.10%;经常在网上查资料的有37.04%,偶尔查和从不查的有21.19%;上课不看课外书的有16.26%,课余时间用来学习的有37.65%;能独立完成作业的有65.23%,能做到平常勤于复习的有19.14%;认为自己所在班级学习氛围很浓厚或比较浓厚的有58.95%。
4.女大学生对学科的认知。调查显示,女大学生感兴趣的学科类型前三个分别是:文学类(35.86%)、理工类(31.69%)、语言类(30.86%),不感兴趣的为医学类。女生认为自身比男生更有优势的前三个学科分别是:语言类(65.02%)、文学类(60.91%)、艺术类(39.09%)。
5.女大学生的家庭教育背景。调查显示,文化程度在本科及以上的父母希望女儿学历层次为本科、硕士、博士,无所谓的依次是16.09%、39.08%、20.69%、24.14%;父亲是高中学历的依次为:21.28%、46.81%、10.64%、22.28%;父亲是初中学历的依次为21.72%、41.41%、10.61%、26.26%;父亲是小学学历以下的依次为17.24%、37.93%、20.69%、24.14%。可见,他们多数希望女儿硕士毕业,父母学历是本科及以上或小学以下的对女儿学历层次要求较高。
6.影响女大学生学习的消极因素。调查显示,68.93%的女大学生认为老师讲课枯燥是对学习产生消极影响最重要的因素,其次是对学习迷茫、缺乏动力(55.97%)和对专业不感兴趣(52.26%),认为缺乏学习氛围的有38.27%,认为有课程压力的有22.02%;认为兼职或当学生会干部或参加志愿者活动会对学习有消极影响的占61.32%。
7.女大学生的职业认知与社会生存因素。调查显示,65.23%的女大学生认为适合女性的职业是教师,其次是医生(30.25%)、公务员(28.81%)、律师(23.25%),认为是科研人员的仅占8.64%。在社会生存发展主要依靠的因素中,70.31%的女大学生认为个人能力最重要,其次是受教育程度(29.84%)、外貌(22.02%)、家庭背景(18.11%)、嫁一个好丈夫(13.17%)、金钱(5.76%)。
(二)调查分析
1.女大学生学业现状。认为自己学习成绩一般和良好的,占到了前两位和绝大多数,这与她们对自己的心理认同度有关,反映出日常学习中存在问题,也说明她们对自己要求较高,总是不满足于现状。只有不到一半的学生认为自己对学习感兴趣并且热爱学习,还有一部分感兴趣但不努力。虽然多数女大学生有学习的激情,但由于大学宽松的环境或较差的自制力,或是忙于其他事情等因素,导致学习状态不佳,成绩难见起色,这也从侧面反映了学习方法存在问题。
2.女大学生对学业的认识态度。女生天生比男生心思细腻,擅长刻画描写,对语言、文学、艺术更有天赋。由于幼时有学舞蹈、学唱歌、学画画的经历,不少女生对其有强烈的认同感,这些课程就会学得更好。但是优越的生活环境、父母的溺爱以及一些不良思想的影响,使很大一部分女大学生价值观扭曲,认为女性在社会中生存和发展是依靠外貌、家庭背景或金钱、嫁一个好丈夫,却极少认为是受教育程度,导致她们学习态度消极。另外,有很大一部分女大学生忽视主观原因,把成绩好坏归结到天赋、兴趣、教师等其他因素,归结到自身努力的仅有五分之一多点,都没有发挥出自己的主观能动性。
3.女大学生对自身的认识。教师、公务员、医生都是“体面”工作,压力也相对较小,非常符合女大学生的生理和心理需求。当然,这些工作也需要有一定的工作能力和知识水平。由于认同个人能力的较多,认同受教育程度的较少,因此女大学生的学习意识亟待转变。有超过四分之一的不能完成基本目标,反映出她们虽都有自己的追求,但是执行力不高。有的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遇到了困难,自信心受挫,意志弱的就会逐渐消沉;也有的学生做事畏首畏尾,犹豫不决,错失发展机遇,总是等待下一个机遇或受懒惰意识的影响,在一次次给自己懒惰的理由中阻碍了自己去执行目标。
4.女大学生的日常学习行为。仅有五分之一的女大学生有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超过一半的学生认为自己的学习方法并不完善、不适用,且这种趋势从大一到大四一直没有大的改动,这说明她们对学习的重视程度不够,还不能做到发现问题及时解决,或者没有意识到学习方法需要自己摸索,别人只是起到引导和提醒的作用。课前根本不预习的占到了四分之一,课上根本不看课外书的竟然还不到20%,看来大多数都受“六十分万岁,多一分浪费”的思想影响,有的女大学生认为即使大学毕业了,工作依旧难找,以致学习态度消极。总体来看,大一和大四学生的学习行为较好,大二最差;大三和大四的学业出现了两极分化。
5.女大学生的家庭背景。本科及以上学历水平的家长对女儿的学历期望最高,且学习成绩优秀的所占比例也最高。随着父母学历层次的逐渐降低,优秀女大学生的比例也在降低。父母学历高,女儿从小就拥有良好的教育资源,以家长为榜样,再加上家长的严格要求,因此她们中很多人都很优秀;父母是小学学历的女大学生,从小得到的教育资源少,但生活的磨炼使她们更坚强,想通过自己的努力,来证明自己不比别人差,因此也比较优秀。父母学历比较大众化的优秀率更低,因为那些父母给孩子灌输一种普通人的思想,既不会过于严格,也不会让她们有危机感。
6.影响女大学生学业的因素。教师讲课枯燥、学习迷茫且缺乏动力、对专业不感兴趣是影响女大学生学业的前三大因素,而认为是缺乏学习氛围、课程压力或查课制度等原因的较少。可见,客观因素并不是主要的,主观因素起决定性作用,在一定程度上,主观决定客观,客观影响主观,女大学生大都主观意识强烈,受客观因素影响不大。有超过一半学生认为教师引导下的自主学习是最好的学习方式,这充分肯定了教师在学业生涯中的作用。教学应是交互性的,教师的授课方法对学生的学习热情有很大的影响。兴趣是可塑的,主动学习的效果要好于被动学习,因此,积极培养学生的专业兴趣也是教师工作的方向。
1.应进一步丰富课堂教学。课堂是教师的工作阵地,如何在有限的时间内让学生接受更多的知识,如何让学生更乐于接受知识是教师应该重视的问题。调查结果表明,大多数女大学生都是倾向于互动式、交流式的课堂,兴趣更能提高她们的学习积极性。教师在日常教学中应注意与学生的交流,在师生交流中产生思维的火花,教学相长。教师要丰富教学内容,注意培养学生的思辨意识,引导学生思维逐渐深入,使之更容易接受新知识。同时,还要注意培养学生的专业兴趣,可以通过一些形式多样的课堂活动或实践活动引导学生,如课堂沙龙、专业知识小竞赛、社会实践活动等。只有抓好课堂教学,丰富教学内容,增加专业吸引力,才能更好地提高女大学生的专业兴趣,促进学业发展。
2.应进一步加强学风建设。学风是学生在校学习过程中体现出的精神面貌和行为风尚,是学生学习目的、学习态度、学习纪律等的综合反映。虽然调查显示学习环境和学习氛围并不是影响女大学生学业现状的主要因素,但是学风的好坏一定程度上直接影响学生的思想和行为。学风好的学校就会被社会所认同,学校就会越办越好,学生有自信心,学习激情也高涨,因此又间接对学生学业产生了影响,如此形成良性循环。学校可以通过加强师德师风建设,以教风促进学风,形成教风与学风的良性互动。开展专业认知教育和学业规划教育,让女大学生认清自己的位置,明确学业发展目标和任务。学校还要完善奖励机制,如设立学业发展基金,对学业突出或进步较大的给予奖励,激励女大学生的学业发展。
3.应进一步强化价值观教育。价值观影响人的发展目标,当今社会多种文化思想并存,一些腐朽消极的思想开始泛滥,如“拜金主义”“再有能力不如嫁一个有本事的丈夫”等,现在网络迅猛发展,不良信息传播极快,而女大学生较为感性,很容易受这些消极思想的影响,使价值观发生扭曲,失去学习目标乃至人生目标。学校应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把价值观教育融入教育教学全过程,帮助女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以正确、理智的思维方式,冷静、准确地判断各类信息。可以组织开展一些有关价值观的讨论会、辩论会,“我的人生价值观”征文、演讲等形式多样的活动,还可以不定期地进行问卷调查,实时了解女大学生的价值观动态并提出有效对策,让她们在潜移默化中形成正确的价值观。
[1]王达品.大学生学业发展状况与对策分析——兼论高校学业辅导体系的构建[J].教育研究,2014(5).
[2]于淑华.大学生学业发展影响因素分析[J].求实,2012(2).
[3]关少化,连莲.工科女大学生学业自我效能感的调查研究[J].江苏高教,2016(1).
[4]李宝顺,杜德省.加强学风建设提高教学质量[J].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3).
责任编辑:苏航
B844
A
1671-6531(2016)09-0014-03
山东省高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计划项目(思想政治教育专题研究)“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现状及其教育策略研究”(J14SY64)和山东省青少年研究规划课题“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研究”(SDYSB150)
杜德省/烟台大学学生工作处讲师,博士(山东烟台264005);倪娟/上海科学技术职业学院基础部思政教学部讲师,硕士(上海2018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