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楠楠(宁德师范学院,福建 宁德 352100)
实习对地方性本科高校学生就业认知的影响——以宁德师院为例
王楠楠
(宁德师范学院,福建宁德352100)
摘要:地方性本科高校低年级本科生在就业认知前存在自我认知不清晰、方向选择存在从众心理、职业认知模糊等问题.文章通过调查访谈发现实习对就业认知心理的具有良好的调适作用.建议以调整实习的方式来促进大学生就业认知问题的解决.
关键词:实习;职业认知;大学生就业
全面的就业认知是高校毕业生重要的就业准备工作,也是正确择业、顺利就业的基础前提.就业认知包括两个方面,一方面对内自我认知,另一方面是对行(职)业的认知.自我认知是对工作世界探索起点,同时在工作世界探索过程中也可以深入地重新认识自己,所以自我认知和认识职业是彼此相互交错在一起的.
实习实训作为获得就业认知的途径之一,相较于其他方式能够获得最真实的职场信息.为了解分析实习过程对学生了解行(职)业起到怎样的作用,并对学生未来职业选择有怎样的影响,同时分析学生们在经历了实习活动后,对自身学生身份向职业人身份转变的过程中自我认知有了怎样的改变,是否有助于大学生在今后求职过程做到人职匹配.[1]本文主要针对这两个方面采用问卷调查和个别访谈法开展研究.问卷调查对象为宁德师范学院数学与应用数学、建筑工程技术、生物技术、食品工程、电子信息工程等等9个专业的大学本科二年级(实习前)学生,问卷包括三个方面内容:一是低年级大学生的自我认知及评价;二是低年级大学生对就业形势、职业环境的认知;三是低年级大学生对就业能力的自我效能感.样本数为396人,其中回收有效问卷385份,总有效回收率达97.2%.为了进一步了解实习对本科学生的认知调试,针对大四毕业生(第七学期完成实习)访谈了80名大学生.访谈的话题包括针对未来的工作的设想和预期,实习前后对职业世界了解的区别、实习的对个人的影响以及对学校实习工作的建议或意见.
1.1自我认知不清晰
依据问卷调查的数据,只有23%的低年级大学生表示明确知道自身的职业优势技能所在.41%的大学生在大学前两年的生活中既没有参加学校的社团、学生会中任职锻炼或者参加未来可能从事行业的兼职工作,也没有利用学校资源培养一项或一项以上业余爱好特长.通过进一步分析发现,这部分同学大部分的时间放在被动应付专业学习和各种考级考证,从事的兼职少且多是发传单、商品促销这类型临时任务工作体验为主,更有部分同学的大学业余时间在被动消极打发时间中度过.由此可见,不清楚自己的能力结构和优势职业技能是低年级大学生较普遍的问题,且对个人的发展是有一定阻碍作用.
1.2就业方向选择存在从众心理
依据问卷调查的数据,74%的大学生表示有明确行(职)业方向,而表述明确的行(职)业取向主要来源时选项最多的依次是学长的路径、社会的热点和社会潮流、家长的建议.仅有11%的大学生将个人的能力和特长作为行(职)业取向主要来源.当问及行业方向的时候和选择的原因的时候,比较有代表性的回答是“老师说我们这个专业学出来主要是做××工作,所以我应该也会选这个行业吧”、“××工作很有前景,毕业了想去试试.”追寻社会热点和跟随学长路径都是大学生常见的就业方向选择的方式,但在低年级大学生中选择比例偏高,我认为可能的原因是基于从众心理.心理学发现缺乏安全感是从众一个重要的原因,因为随大流就是更安全的一种选择.一个人在不了解自己,不清晰自己的职业目标的时候,往往容易遵从大多数人的意见,因为这是最安全的一种选择.
1.3职业认知模糊
调研分析表明,有很多大学生对就业前景持较悲观态度,有39%同学认为目前在社会上的就业形势一般,对自己的未来的就业并不看好,对能找到一个满意的工作的自我效能感低.不知道目标行(职)业的具体工作状况,工作内容和职责.工作的要求,完成这样的任务承担怎样的职责,需要什么样条件,具备什么样的基本能力和素质.对职业的前景、晋升渠道和平均薪酬也不甚明了.[2]
不同就业单位的性质差异的不了解,对不同职位招聘条件的准备不足,会使大学生在毕业前的招聘面试过程失去先机,是不能把握工作机遇的一个重要原因.
实习作为一种近距离了解行(职)业温度的方式,通过直接信息的获得使得它能够对毕业生就业认知心理产生积极的影响.[3]
2.1通过实习可以让大学生重新审视自己
根据访谈结果统计,实习的对个人的影响按照重要程度进行排序,排在前三位的分别是锻炼了职业技能、明确了职业目标和提升了职业自信.访谈过程中,学生们对于个人能力的描述更有层次,原本多集中于专业技能的描述,实习后更好的挖掘出可迁移和自我管理能力.坚定了职业选择,在描述未来目标职业的时候,由实习前描述大略行(职)业方向变为精确的描述行业+区域+职位.而实现对职业自信有双向调节的作用,一方面增强了大学生的职业自信心.在谈到怎么理解当下的就业机会的时候,仅有9人认为目前就业形势一般,能找一个工作先做着就好,其余学生则表示职业机会还是比较充足的.另一方面一些自我效能感强的大学生也通过实习发现能力的短板,通过对内思考寻找到新的努力方向.例如访谈时候谈到虽然成绩专业排名靠前,但是通过实习发现实际工作中团队合作、沟通也是非常重要,需要加强.
2.2全面的了解职业的内涵
实习过程不但让大学生了解实习岗位的职业内涵,也拓展了大学生对职业世界认知.通过实习,同学们除了能表述实习岗位所属职业是做什么的,还能说明职位有哪些好处,哪些不好的地方.工作哪些部分是感兴趣的,哪些是相对枯燥的.也就是说这个工作前景.访谈的过程中,部分同学们还提到,通过实习不仅要知道工作前景好的方面是什么,同时也明白了要去平衡因为做这个工作,可能带来什么样的挑战和困难.这是对职业内涵认知成熟的一个很显著的表现.同时,有31%的同学在访谈中提到实习中与职场人士交往合作的过程,看到职业生涯和学涯的不同,能更客观的看待职业世界.
2.3通过实习对入职途径和晋升途径有了明确的认识
实习前大学生更看重专业技能、可迁移能力,也就是招聘条件上的硬性要求,比如本科毕业、熟练使用WPS等办公软件,实习结束后谈及工作入职条件会谈及长期工作中所应具备的素质例如耐心、责任心.表明通过开始了解自己想要的职位的性质,单位用人要求等信息,充分做好准备,以用人单位的要求来提升自己同时,通过实习也了解入职途径,一方面有了一定的工作的业绩,更重要的是建立行业的人脉,为进入这个行业打下坚实的基础.
谈到实习单位直接主管对个人的影响的时候,有52%的同学认为实习单位主管的个人经历、职业发展路径对自己的启发影响要大于实习单位主管对自己工作能力上的指点.
实习对地方性本科高校高年级学生来说是对自我、对职业、对社会明确客观的职业认知来源渠道.可以使大学生在心理上、知识技能上提前与职业世界接轨,实现顺利就业.[4]
此外,实习还有助于增强大学生就业的稳定性.职业理想和工作现实落差下大学毕业生半年内的离职率居高不下.通过实习,大学生能获取客观充分的职业认知,真实的感受职场温度,坚定选择,增强职业的适应性和稳定性.换句话说,相对于毕业后由于工作不如意而离职对大学生职业生涯带来的负面影响,实习给予大学生在毕业之前充分低成本的试错机会.
鉴于以上特点,为充分发挥实习对大学生就业认知的调适作用,建议地方性本科高校考虑[5].1、在大学生低年级开展暑期短暂实习工作.让低年级大学生更早的感受职业世界的温度,结构化的认知自身特点,有目的的培养能力和特长. 2、在大学生实习前进行专业引导,使得实习过程能更有目标的获取职业认知信息.实习过程能够得到就业认知信息更为具体且多样.不但包括职业能力方面还包括职业要求、职业前景、工作待遇、工作环境、主管直接指导等方方面面.提前给予专业引导让大学生带着问题提纲去实习更有利于他们得到需要的就业信息形成就业认知.3、实习完成后组织进行实习交流,通过实习交流,使得大学生能看到更多样的行(职)业实践信息.
参考文献:
〔1〕刘铭,李春晖.河北师范大学顶岗实习支教刍议[J].河北师大学报(教育科学版),2007(4):78-80.
〔2〕柏杨,张惠,纪明慧,等.当前大学生就业认知调查与分析J[].中国高新技术企业,2009(23).
〔3〕施小平,罗三桂.大学生实习与就业关系的实证研究[J].广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12):47-51.
〔4〕李振斌.以就业为导向,实践“实习就业一体化”[J].长江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2(2):49-52.
〔5〕黄伟祥,蔡爱娣.创新模式实现实习就业一体化[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2,(4):92-94.
基金项目:福建省教育厅2014年社会科学研究项目《实习实训对地方性本科高校学生就业的影响》
收稿日期:2015-11-25
中图分类号:G64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260X(2016)01-0214-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