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傅太康
“水瘪子病”的形成及防控
○傅太康
“水瘪子”,是对体色发暗无光泽,机体松软有弹性,肝胰腺肿大或萎缩,肌肉组织间和胸腔积水,而后期空肠空胃,出水易死亡,无经济价值的河蟹的俗称。
“水瘪子”在河蟹养殖过程中是一种常见病,每年养殖池塘中都会出现,尤其是2015年普遍增多,直接影响养殖户的经济效益,成为河蟹养殖一大难题。水瘪子的形成和防控主要有以下五点:
大眼幼体必须从管理科学、有规模的苗场购买。
如何选苗:①选择活力好,色泽一致,淡化时间长的蟹苗;②在纯淡水试验杯中,四处游散迅速,无沉苗死苗,无“飞机”苗;③禁止购进杂苗,花苗和鸳鸯苗。
大眼幼体放进育苗塘前,必须培育丰富的生物饵料,以供幼体捕食。放苗后,必须用新噬菌皇或新菌克抑制弧菌,经常泼洒离子对钙和酶解多糖。当池塘中生物量明显减少时,及时用六抗培藻膏和酵素钙肥混合泼洒,保持池塘水质和生物量。养殖前期,如果池塘中生物量很大,可以不投喂高蛋白的人工饲料。因为高蛋白不一定高吸收和高利用,加之大眼幼体尚未适应人工饲料,反而加重池塘的氮含量,消耗大量溶氧,增加河蟹肝肠胃的负担。
特别是秋分以后,水温明显回落,特别是早晚温差变化大,水体生物应激明显,水草生长缓慢,池塘脱氮菌减少,氨氮大幅升高,形成了缓冲能力差的富营养水环境。面对这种情况,必须先分两次排换池塘水位的二分之一,然后用解毒超爽解毒,第二天用新菌克抑制弧菌,并配合,三天后再用混合浸泡后养水。还要根据池塘里空心莲子草的密度进行修剪打捞,保留水草密度占池塘总面积的三分之一,防止水草后期死亡后营养回流到塘里坏水。在这期间还必须对蟹苗的大小、膘度,清洁度以及成熟度进行评估,以便防控。如果蟹苗规格偏小,膘度不足,则适当提高饵料的动物蛋白和投喂量,因为在霜降前规格小的还可褪一壳,确保蟹苗规格在每公斤160~240只之间。霜降后放地笼捕捞早熟蟹,以防早熟蟹活动量大影响底质和水质,同时也减轻池塘压力。
1.底质
池塘底质在养殖管理中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它是动植物和微生物的栖息地,也是化学物质和营养物质的再循环中心。底好水就好,底好发病少,底好草就旺,所以护理池塘底质至关重要。如果在清塘时用药不当,为追求直观效果,使用高残留和高污染的清塘药,例如菊酯类、有机磷类等。这样做就会严重破坏底质土壤的物理结构和生物平衡,还会使药残被土壤长久储存,并保留相当的毒性,危害养殖动对象。
在河蟹养殖中,药残对肝胰腺的影响最大,尤其是长时间的慢性毒侵,会使河蟹的肝胰腺功能下降,肝胰腺细胞萎缩乃至死亡。例如,具有吸收消化、分泌和排泄功能的分泌细胞受损,就会导致河蟹吃料少,体能弱,严重时排泄停滞。从外观看,河蟹的食线饱满,其实已是空肠空胃。再者,如果肝胰脏损伤时,对钠、钾、铁、磷等电解质调节失衡,出现水钠在河蟹体内和肌肉组织间潴留,引起水肿和腹水等。
水瘪子蟹一般都在池塘底部不断爬动,很容易进地笼,只需将笼尾出水悬挂,健康的河蟹会由笼尾逃走,留下的基本上是水瘪子和僵蟹。这是因为渗透压的影响,水瘪子出水后不久就会死亡。因此,在不得已的情况下,使用菊酯、有机磷类等高残留的清塘药时,必须在解毒放水并搁置数日后再次注水,让土壤中存储的残留通过水的扩散,交换和稀释进行降低毒性。切忌在清塘后一直干塘搁置,因土壤中的残留很难在短时间内挥发殆尽。经过1~2次注排水后栽种耐低温的伊乐藻,数日后肥水放苗。建议肥水时选用。放苗后经常用超C全池泼洒,解毒抗应激,提高肝胰腺的免疫能力。同时,最好配合拌料投喂,确保河蟹肝肠胃的健康。
2.水质
水质的问题每个养殖户都明白,没有好的水质环境就谈不上养殖。在此,关于水质的调控就无须再陈述,只讲讲池塘养殖过程中水体温跃层对河蟹造成的危害,同时也是水瘪子增多的诱因。
温跃层是随着温度的升高,特别是夏季,表、底水层温度相差较大,上下水体很难自由流转混合,导致水体分层。在水质处理上把它比喻为“聚毒层”,对底栖河蟹的影响非常大。当池塘底部因为死亡藻类、残饵粪便等有机物在土壤微生物的作用下,消耗大量溶解氧时,温跃层的形成就会阻碍水的对流与氧的扩散,加重池底缺氧。同时,温跃层自身无氧发酵,产生藻毒素、细菌毒素和化学毒素以及病原微生物。如果此时一旦下雨或加水,立即就会使水体流转,聚毒层中的毒素和病菌就会影响河蟹的健康。
同样,如果长时间阴雨,发生洪水也会导致水体中毒性物质的增多。因为阴雨天残留毒素挥发慢,危害河蟹时间长;洪水期,地下水位整体提高,滞留在地下和土壤中的残留会浸透到池塘中,双重因素的影响就会导致河蟹的慢性肝胰腺疾病,形成水瘪子。建议根据气候的变化调控好水质,选用净水王或解毒超爽于上午全池泼洒,下午用混合抛撒,傍晚或夜间用混合浸泡后泼洒。
河蟹是一种杂食性水生动物,对食物的选择和营养的要求没有一个特定的食物源。现在的河蟹料只是从鱼料基础上根据其生长特性进行搭配的混合料,其适口性和利用率都依赖诱食剂、腥味剂等添加剂来刺激和驯化河蟹的捕食。加之养殖户又片面地追求饲料蛋白的含量,而忽视了饲料蛋白的质量,不明白同等价格饲料蛋白的质与量是成反比率。有的饲料为提高蛋白的含量,添加差蛋白,甚至假蛋白,使得河蟹捕食后,难消化、难吸收,饲料利用率低,给河蟹的肝胰腺带来负担,引起肝胰脏综合症,导致水瘪子的产生。而那些不能被河蟹吸收的饲料、粪便和残饵又会变为池塘中的氧债,使大量氨氮积存于水体中,造成转水和缺氧。所以,合理选配饲料,科学投喂,至关重要。
如何投喂:首先,在池塘中分2~3次投放螺蛳,每亩投放量150~250kg,栽种多品种水草。选择蛋白含量32%~36%的饲料即可,尽量不要更换蛋白含量和饲料品牌,梅雨季节严防投喂霉变的饲料。在投喂过程中需坚持:早期用,中后期用拌料投喂。投喂量控制在以第二天上午检查无剩料为准,蜕壳期和阴雨天减量投喂;发病高峰期停止投喂。
在河蟹养殖过程中,要想建立一个循环的生态养殖环境,养殖户非常难以做到位。经常顾此失彼,导致虫、青苔和蓝藻的大量暴发,严重破坏了水环境。遇到这三种问题时,养殖户一般都选择消杀药物清除,来得快去得快,效果明显。但是,这种处理方法是对河蟹有害的,隐形风险很大。这样不但破坏了水环境,造成缺氧,还会给河蟹的肝肠胃鳃带来直接的刺激和慢性的毒害。使得河蟹吃料减少,免疫力下降,肝细胞萎缩,最终有可能就形成水瘪子。
所以,应该从健康养殖角度出发,尽量避免消杀,提倡“养护”理念,以防为主,合理套养,科学用药。在特殊情况下,可采取局部或分段灭杀,并及时解毒和调水。建议前期用++混合浸泡后肥水,中后期用+或者+混合泼洒,防控青苔和蓝藻的暴发。
水瘪子的发生不是一个特定的病症体,而是由多种因素和多个病原体引发的综合症状。目前已检测出水瘪子携带微孢子虫、弧菌和病毒。但是,所有的检测都限于在病蟹体内的发现。无论病因的正确与否,在没有定性之前可以认为,首先是因为多种因素导致河蟹的肝胰腺出现问题,免疫力下降,才有病原微生物的侵入,导致河蟹的发病和死亡。这一结论可以从卖蟹时得到验证,很多捕捞出来的水瘪子非常大,活力很强,外观看上去发育很正常,只是用手按压后有弹性,无卖相。这些应该就是肝胰腺有问题,免疫力下降,营养代谢障碍,但尚未被感染的水瘪子。
因此,保持好一个健康养殖的水环境,积极防控病原微生物的滋生,降低河蟹的发病率,同时也有利于水瘪子的康复。建议前期经常用新噬菌皇,中后期常用百安威或新菌克抑制病原微生物。
上述五点是对“水瘪子病”的解析,无论正确与否,积极的探索和防控以及科学的管理,完全可以降低养殖风险,提振养殖信心,提高养殖效益。
海南卓越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电话:138159625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