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铭
教育短论
工学结合模式下高职院校教师实践能力提升路径研究
吴铭
(滁州职业技术学院,安徽 滁州 239000)
提升高职院校教师实践能力是有效应对高职院校教学改革的现实需要。通过政府引导、企业推动和教师内在驱动,从而改变高职院校教师现有知识结构和教学方式,提升高职院校教师实践能力。
工学结合;高职教师;实践能力;路径
(一)高职院校教师实践能力提升是时代发展的需要
随着时代的发展,高等教育从精英化向大众化转型,高等院校的扩招,导致大学毕业生数量显著增多,但是高校学历教育与社会职业人才需求存在非对称性矛盾。从高职院校培养目标来说,高职毕业生核心竞争力应具有较强的实践能力,可事实并非如此,高职毕业生普遍缺乏实践经验和动手能力,现有高职学生素质不能满足社会需求。同时,高职院校毕业的大学生就业主渠道是企业,企业更加青睐能够为社会创造价值,解决实际问题的实践型人才。不愿意花费更多时间、成本对新招聘员工进行岗前技能培训。综上,为了培养适应社会和企业需求的人才,为了培养适应时代发展的大学生,高职院校必须要加强对大学生实践能力的训练,这也势必对高职院校教师实践能力的要求更高。
(二)高职院校教师实践能力提升是教学改革的需要
高职院校教师实践能力是教师开展实践教学的关键。高职院校教师不仅讲授必要的理论知识,还需将理论知识和工作实践有效融合,真正将所传授的理论知识活学活用,在实践中理解、运用理论,通过理论知识解决现实问题,因此,高职院校教师实践能力是教师整体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众所周知,一切教育活动其实归根结底就是实践活动。高职院校要为社会输送受欢迎的大学生,教师本人必须具备过硬的实践能力。高职院校教师整体实践能力的培养是建立在每个教师自身实践能力的基础上,可通过采取有效措施,实现教师队伍中个体之间的相互学习,取长补短,从而得出整体效用。
(三)高职院校教师实践能力提升是学生职业发展的需要
著名教育家,前清华大学校长梅贻琦曾提出“从游说”,“学校犹水也,师生犹鱼也,其行动犹游泳也,大鱼前导,小鱼尾随,是从游也,从游既久,其濡染观摩之效,自不求而至,不为而成[1]。”由此可见,教师是导游,学生是从游者,教师的水平和能力在一定程度上决定着学生能力提升的程度。我国高职院校长期以来实践教学欠缺,毕业的大学生往往眼高手低,实践能力较差,难以适应社会需求,使毕业生在企业遭受冷遇,出现大学生不如农民工抢手的尴尬处境,在社会上也常出现“读书无用论”的观点。因此,提高高职院校大学生的实践能力是目前高校教育改革的关键,而这目标的实现必然要求高校教师具备过硬的实践能力。实践能力很强的教师是有效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的根本,而大学生只有具备较强的实践能力才能收获企业伸出的橄榄枝。
(一)工学结合模式要求高职教师改变知识结构
教师知识结构是指教师所掌握知识的构成状况,它包括知识数量,知识种类的差异、知识层次的高低。高职院校所有专业领域都有自己相对稳定的知识结构,任何一个高职院校教师都要根据本专业的变化方向,建立符合社会需求的合理的知识结构。随着社会的发展,教师知识结构必须处于不断变化与发展中。在现阶段工学结合模式下,高职院校教师更要不断进行自我调整、更新知识结构。既要熟练掌握本专业的理论知识,又要了解与本专业相关的实践技能,更要懂得社会或市场上本专业发展的最前沿的知识,以及知识的实际运用、操作方面的最新变化。教师的知识结构不同,教育效果迥异,对学生的影响差别很大。知识结构丰富的人,在其教学或研究领域一般是得心应手,反之则会穷于应付。
(二)工学结合模式下要求高职教师转变教学方式
工学结合模式的主旨是要求学生在做中学,学中做,以培养学生实践能力为重点。基于这一理念,教师要改变传统课堂教学方式——教师主动讲授,学生被动接受。课堂理论教学基本上是以书本为主,是经过充分准备的,缺乏灵活应变的不确定的环节,教师的身份是知识的传播者,是课堂上相关专业的权威者。这种教学模式培养的学生是纯粹的理论主义者,缺乏自学能力和社会实践能力,难以适应学习型社会的需求。而工学结合模式要求教师教学是开放性、职业化的教学,学校和企业是学生学习的两个阵地。学生可以到企业去学习,接受多方面的知识,积累丰富的实践经验,教师是学生学习过程中引导者、组织者和参与者,这种教学方式的改变对高职院校教师是一个挑战,因为学生在参与学习的过程中会遇到让老师预料不到的各种问题,而这些问题都需要教师亲自动手,具体操作,从而达到释疑解惑的目的。
(三)工学结合模式要求高职教师增强实践能力
当前,在我国高等教育改革中,大力推行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重点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强调学校与企业密切配合,教育服务于社会。高职院校工学结合模式是指学校和企业进行有效合作,对高职院校大学生进行系统的理论知识传授,又借助企业的平台,让学生在企业实际技能操作中学习与成长,培养适合社会发展的高端技能型、应用型人才。在激烈的市场经济竞争中,任何企业成长都必须紧跟社会发展,企业对人才知识结构、实践能力的要求正是高职院校对大学生培养的目标。综上,高职院校在对大学生开展教育过程中,可根据企业的需求选择合适的教育课程,在与企业密切合作中安排教育内容,改革教学方式,从而更有效地培养大学生。可见,在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中,教师既是理论知识的传授者,又是指导大学生实践的师傅。无疑,这不仅要求教师有扎实的知识储备,对本专业理论体系融会贯通,更要求教师具有较强的动手操作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能力。
工学结合模式要求高职院校教师必须具备过硬的实践教学能力,高职院校教师实践能力的培养是政府、学校和教师自身三方面合力的结果。
(一)高职院校教师实践能力培养的自我成长路径
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真正的教育是自我教育”,[2]高职院校教师实践能力的发展是一个长期系统化的工程,它取决于教师自身的思想认识、内心信念和教学行为。首先,教师要自主改变思想观念,提高认识水平。当前,高职院校普遍开展校企合作,倡导工学结合教学模式,作为其中重要的主体,高职教师教学思想转变至关重要,必须与时代同步、与社会契合、与改革同行。其次,教师要自主反思教学模式,提升实践能力。工学结合教学模式倒逼教师认真思考和审视自己的教学行为,高职院校教师应学会在教学中自主反思。在具体的教学实践活动中自觉将感性的实践知识、自我理论知识储备和丰富的教学经验高度融合,内化为教师的实践能力素养。在“教、学、做”三者合一的教学过程中,不乏一些实践智慧的闪现,教师要加以重视、及时总结。第三,教师要自主变革教学方法,优化教学效果。工学结合教学模式的目标是培养适应社会发展的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青年人才,因此高职院校教师应该自主改变传统的教学方法,注意采用启发式教学方法,积极引导学生思考,激发其强烈的求知欲和学习热情,从“要我学”转变为“我要学、我爱学”。从而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由此培养学生正确的学习方法、积极的思维习惯,进一步引导学生主动获取知识、促使其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的良好发展,优化教学效果。
(二)高职院校在教师实践能力培养中的策略选择
首先,创设高职院校教师招聘和职称评审的特殊制度。一方面,根据工学结合模式对高职院校教师实践能力的较高要求,在高职院校教师招聘上,对应聘高职院校教师的应历届毕业生要有相关实践技能的要求;另一方面,在高职院校教师职称评审方面,可规定实践技能评价指标,并将参与相关企业生产实践或到企业挂职锻炼作为高职教师职称评审的必备条件。其次,制定高职院校教师实践能力培养目标和计划。结合工学结合模式的要求,根据教师实践能力基础,制定相应培养目标和计划。出台教师实践能力评定标准,制定切合自身的实践能力培训计划,确保工学结合模式下教师实践能力培养的经费保障。第三,开展高职教师技能竞赛活动,提升实践能力。竞赛是最好的师傅,通过竞赛,既可以让教师开阔眼界,见识高水平同行技能水平;又可以改变教师处于温水煮青蛙的校园环境的状况,激发教师学习动力。在组织高职教师开展一系列技能竞赛活动中,学校可以选择让实践能力较强的企业专家设计技能竞赛题目并且当评委,重要的是给予高水平的点评。教师通过参与技能竞赛活动,可以有效提高自身实践能力。
(三)政府和企业在高职院校教师实践能力培养中的能动作用
首先,发挥政府在高职院校教师实践能力培养方面的导向作用。在高职教师实践能力培养方面,政府起着非同寻常的导向作用,主要通过政策导向和制度设计来提升高职教师的实践能力。譬如,政府制定产学研专项扶持政策,鼓励校企采取多种形式的合作,保证高校、企业或者其他社会组织能够共享产权和利益,共同分担风险,从而促进高校和企业合作的积极性[3];政府既可以制定减免为高职院校教师提供实践岗位企业应纳所得税的制度,又可以完善对参与高职教师实践基地建设的企业给予补贴的规章;政府可以将企业投入高职教师实践能力培养的情况加入社会责任报告,激发企业参与的积极性。其次,发挥企业在高职院校教师实践能力培养方面的支撑作用。企业在高职院校教师实践能力培养过程中,显然起着无可替代的重要作用。一方面,企业为教师实践能力提升提供场所、平台,提供职业发展素质培养方向,提供教学模式的借鉴。另一方面,企业通过开展校企合作、冠名办班,开展横向课题研究,为高职院校教师提升实践能力提供经费支持。当然,高职院校教师虽然实践能力相对而言不足,但是他们具有深厚的理论知识,在企业相关的生产和管理岗位中,能够为企业的技术改进和管理创新提出独到的见解,有利于推进校企深度合作。
[1]李淑丽.工作过程导向的教师实践能力提高途径探析[J].职业技术教育,2009,(02).
[2]马德秀.瞄准需求、突破障碍、大力推进产学研用结合[J].中国高等教育,2010,(12).
[3]郭家瑜.经管类青年教师实践教学能力不足的原因及培养途径[J].宁波工程学院学报,2009,(03).
G715
A
1671-5993(2016)02-0005-03
2016-04-15
滁州职教集团2015年度职业教育教学研究重点项目“工学结合模式中教师实践能力培养研究”(编号:zjjt201505)阶段性成果。
吴铭(1973-),男,安徽无为人,滁州职业技术学院讲师,硕士,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