湟中县脱毒马铃薯种薯繁育基地建设浅析

2016-03-28 02:49张启芳郝桂霞
中国种业 2016年6期
关键词:马铃薯基地建设

张启芳 郝桂霞

(青海省湟中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湟中 811699)



湟中县脱毒马铃薯种薯繁育基地建设浅析

张启芳郝桂霞

(青海省湟中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湟中 811699)

摘要:通过对湟中县脱毒马铃薯种薯繁育基地基本情况的阐述和基地发展面临主要问题的分析,提出了基地建设思路和目标,以及基地建管机制。

关键词:马铃薯;种薯繁育;基地;建设

马铃薯是青海省六大农作物中唯一的粮菜、饲料兼用作物,是浅、脑山地区农民的主要经济来源,是很好的抗旱作物,在湟中县农业经济中占有重要地位。马铃薯种植面积由20世纪90年代的不足6667hm2发展到目前的近1万hm2,每667m2产量由1200kg发展到1800kg。

目前,随着马铃薯脱毒及栽培技术的不断发展,种植业结构的调整及农业产业化的逐步推进,马铃薯的播种面积呈进一步扩大趋势。湟中县委、县政府已把马铃薯作为重点发展的六大产业之一,有1.33万hm2马铃薯已被批准为全国绿色食品标准化原料生产基地,在今后几年中将做大做强,为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发挥更大的作用。“十三五”期间湟中县马铃薯推广面积将扩大到1.33万hm2,每667m2产量按2000kg计,预计年生产马铃薯可达到4亿kg。而目前本县马铃薯生产中存在的突出问题是品种单一,种类不多,优质、优价产品不足,不能满足市场需求;一些大宗的质次价低的产品销售不畅,而农民仍然继续生产,造成产品“卖难”和农业比较效益下降,从而影响产品的竞争力和农民收入的提高,对农业长远发展不利。因此,大力发展具有高原特色的地方优良品种,建立脱毒马铃薯种薯繁育基地,以带动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发展,提高种植效益是本县发展农业生产的重要之举。

为尽快提高全县脱毒马铃薯种薯的覆盖率和供给能力,提高脱毒种薯的生产质量,以及马铃薯产业化发展,就必须加强马铃薯种薯繁育与基础设施建设,发挥湟中县高寒地区马铃薯特色产品优势,利用冷凉型的气候条件,繁育适应市场需求的优质马铃薯品种,研究科学的贮藏技术,为马铃薯产业化发展迈出坚实的一步,为农民脱贫致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做出贡献。多年来,县农技部门加强马铃薯种薯繁育体系建设,依托欧援青海省马铃薯发展、现代马铃薯产业发展、农业综合开发脱毒马铃薯良种繁育基地建设、马铃薯种薯扩繁补贴等项目的实施,加强和完善基础设施建设,组建了县马铃薯研发基地,年建立马铃薯原原种、原种生产基地200hm2,脱毒种薯生产基地1800hm2,已具备年生产脱毒苗100万株、微型薯150万粒、优质脱毒种薯6万t的生产能力。

1 基地基本情况

1.1 生产条件 基地地处中纬度内陆高原低山丘陵地带,位于省会西宁以南,平均海拔2600~2900m,距省会西宁35km,交通便利、土地平坦、土壤肥沃。土壤类型主要是黑钙土、暗栗钙土,土壤团粒结构较好,保肥能力强,有机质含量丰富;物理性状好,适于耕作。经过多年农田整治和修复,耕地地势平坦,条田规范,利于机械化耕作和管理,田间机耕路四通八达,交通便利。

1.2 生产情况 依托马铃薯脱毒种薯扩繁补贴项目,2013年在3个乡镇建立马铃薯原原种、原种生产基地400hm2,每667m2平均产1845.05kg,共生产种薯1107 万kg;在12个乡镇建立脱毒马铃薯种薯生产基地1333.33hm2,平均产2050.18kg,生产种薯4100万kg,实现产值8331.2万元,供种面积达2.314万hm2。2014年在3个乡镇建立马铃薯原原种、原种生产基地200hm2,每667m2平均产1840.2kg,共生产种薯552万kg,实现产值552万元;在12个乡镇建立脱毒马铃薯种薯生产基地1600hm2,平均产2034.4kg,生产种薯4882万kg,实现产值8151万元,供种面积达2.42万hm2。2015年在2个乡镇建立马铃薯原种扩繁基地200hm2,每667m2平均产量达到1816kg,共生产原种544.8万kg,实现产值577.5万元;在12个乡镇建立马铃薯脱毒种薯生产基地1666.67hm2,平均产2021kg,生产种薯5052.5万kg,实现产值5355.7万元,供种面积达2.49万hm2。已形成了完善的脱毒种薯繁育推广体系,即以省农林科学院生物科技研究所为技术依托单位,采用快繁技术在温网室生产脱毒苗、微型薯和原原种;选择气候冷凉、适合繁种的脑山地块进行原种生产;以繁种农户和农民专业合作社为主体,建立繁种基地,生产一、二级脱毒种薯。并形成了马铃薯种薯生产和销售网络,种薯供应除满足本县需求外,还销往甘肃、宁夏、新疆、内蒙古、云南、四川、重庆等省市。近几年,本县马铃薯种植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和种植大户发展迅猛,已达到100多家,在“基地+农户+企业”经营模式的基础上,创新推广了通过土地流转、租赁经营等模式,进行马铃薯种薯生产,提高了机械化生产水平和生产管理水平,保证了种薯质量。

1.3 基地生产基础设施情况 县马铃薯研发基地占地面积3.9hm2,已建成马铃薯质量检测室307m2,脱毒室500m2,温室600m2,网室1.36万m2,种薯贮藏窖6074m2,机械库765m2,微型薯贮藏恒温库85.8m2,拥有组培、病毒检测、土壤化验等相关仪器设备50台(套),农机具20台套,以及部分道路、电力、灌溉、供暖等配套设施。年生产脱毒苗100万株,微型薯150万粒,脱毒种薯6万t,集病虫监测防治于一体的马铃薯原种规模化生产已成体系。

1.4 基地所在地种子管理机构情况 基地建设单位湟中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属全额事业单位。技术力量雄厚,现有专业技术人员55名,其中,农技推广研究员2人,高级农艺师10人,农艺师25人,助理农艺师及技术员18人。承担全县农业新技术的试验、示范和推广及马铃薯、油菜、蚕豆等作物的种子繁育,通过多年的实践,在脱毒马铃薯种薯繁育技术方面探索出了一套比较成熟的模式,积累了一定的经验,有较好的工作基础,基地建设有可靠的技术保证。先后获农业部农牧渔业丰收奖10项,其中,2等奖6项,3等奖4项,青海省科技成果奖4项;2008年以来有6人获省部级奖项3项,8人获青海省科技成果证书13项。具备完善的服务体系及雄厚的技术力量,是全县农业发展的支撑点,在农业生产中起到业务把关、示范指导、参谋服务、集成创新、中介桥梁的作用。

1.5 当地政府支持种子生产有关政策情况 近几年,省市县各级政府十分重视种子生产,省每年安排农业种子工程补贴、农作物种子财政救灾补助等项目,安排专项财政资金,确保惠农政策落实到位。项目补贴范围广,包括麦类作物三圃田建设、新品种引进试验、新审定品种展示示范、麦类品种繁殖、优质豆类原种繁殖、蔬菜种子繁育、黑麦扩繁、杂交油菜亲本种子繁殖、冬小麦示范种植、马铃薯微型薯生产、报审品种病害接种试验等等。省市县各级财政部门也对本县马铃薯种薯生产给予了大力支持,2008年、2013年申报成功2期农业综合开发脱毒马铃薯良种繁育基地项目,各级财政部门均及时配套了项目地方配套资金,使得项目顺利实施,并通过了省级验收和农业部的专项检查。

2 基地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

2.1 基础设施薄弱 基地基础设施近年来虽然得到了极大的加强和改善,但还不能满足生产需求,一方面要继续加大县马铃薯研发基地生产性基础设施和辅助性基础设施的建设力度,从而生产出数量充足、质量上乘的脱毒苗和微型薯,保证种源,扩大繁种面积;另一方面要加强各基地繁种田耕地质量建设,完善渠系、道路等配套设施,提升土壤有机质含量。

2.2 专业人员短缺 从事基地建设的技术人员少,专业知识更新缓慢,技术指导和技术服务跟不上。需加强专业技术人员配备和技术培训,为基地建设提供技术支撑。

2.3 市场运作缺乏 本县企业、专业合作社等与种植农户之间的连接,以及与终端市场的连接程度不够紧密,没有形成比较稳定的利益关系和产业链,群众生产和销售仍然处于自发状态,组织化程度低。同时,市场建设滞后,市场的价格调节、产品集散作用没有形成,加工储藏能力不足,需建立有效的市场连接机制,加强种薯辐射推广网络建设,促进种薯生产和销售。

3 基地建设思路和目标

3.1 总体思路 项目建设规划按照全县马铃薯种植面积和发展势头,以现有的马铃薯种薯繁育基地为基础,农业项目为依托,扩大脱毒马铃薯种薯生产基地,改造改善现有的马铃薯种薯生产基地基础设施,加快品种更新换代步伐,保持优良品种种性特征,建立完备规范的良种繁育技术操作规程和安全生产标准体系,推动农业的转型发展,全面增强产品市场竞争力。

3.2 建设目标 基地建设突出品种优化布局、产品质量安全和标准化生产。利用本县马铃薯研发基地和技术依托单位青海省农林科学院生物研究所生产的青薯9号、青薯2号马铃薯原种,建立一级马铃薯种薯繁育基地,繁育高质量优质种薯,使良种覆盖率达到100%,产品优质品率达到80%以上。

产品规模目标 项目建设主要解决当前湟中县在马铃薯生产中出现的品种混杂、种性退化、产量不高等突出问题。建立青薯9号、青薯2号优质马铃薯新品种良种繁育基地2000hm2,每667m2产量达到2000kg,生产优质马铃薯种薯6万t,为马铃薯品种的更新换代提供种源。

质量目标 坚持以质取胜,把质量安全放在第1位。利用县级农产品质量检测中心和种薯检测实验室,加强种薯质量检测和市场监管力度,严格禁止剧毒、高残留农药的施用,推广低毒、高效、低残留农药,引导和帮助农民科学用肥、安全用药,从源头保证种薯质量安全,达到绿色产品标准,创建具有地方特色品牌产品。

技术目标 良种繁育进行标准化生产,吸收和借鉴其他地区农业标准化生产和管理模式展开技术服务,研究适宜当地的科学的、完备的标准化技术规范、操作规程和质量卫生安全标准。种薯纯度达到96%以上,块茎整齐度达到75%以上,不合格块茎≤3%。

4 基地建管机制

4.1 组织措施 成立基地建设领导小组,负责基地建设的全程管理和协调工作。基地建设单位和各乡镇人民政府及有关村委会相应组建实施小组,由县推广中心主任担任实施小组组长,抽调县乡技术人员进行项目技术承包,抓好技术措施的制定、落实及督促检查。

4.2 技术措施 基地建设过程中,实行分级管理责任制,明确分级管理负责人,把任务分解落实到每个技术人员头上,建立详细的技术管理档案,把各项技术措施落实到位,确保基地建设的顺利实施。

4.3 种薯回收 基地生产的马铃薯种薯根据农户意愿由县农技推广中心收购或自留,县农技推广中心按标准收购后贮藏或在全县调种,供全县下一年示范田生产用种。推广模式上,采取主要以秋季供种,农户分散贮藏为主,推广中心集中贮藏于次年春季供应为辅的方式,并与省内其他地区建立供种合作机制,弥补种源不足的问题。

收稿日期:(2016-03-29)

猜你喜欢
马铃薯基地建设
流翔高钙为党建示范基地锦上添花
马铃薯有功劳
初夏马铃薯 田间管理抓哪些
春栽马铃薯种植技术
自贸区建设再出发
基于IUV的4G承载网的模拟建设
我的基地我的连
《人大建设》伴我成长
保障房建设更快了
定边马铃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