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当代水产》李欣瑶 文 [ 微信公众号:tsfish ]
养殖户与饲料厂展开两月拉锯战,死鱼事件幕后真凶仍未浮出水面
■ 《当代水产》李欣瑶 文 [ 微信公众号:tsfish ]
养殖户林碧达在江城区埠场镇山外东村承包78亩池塘,分9个池塘进行鱼虾混养,养殖品种有罗非鱼、蜡鱼、尖头鱼、丁公和虾。7月下旬,林碧达养殖的鱼塘出现鱼虾死亡现象,到8月初鱼塘鱼虾开始大量死亡。使用广东某科技集团有限公司生产的鱼虾混养料的鱼塘中的鱼虾几乎全部死亡。林碧达怀疑该公司生产的鱼虾混养料致使鱼塘鱼虾死亡。事件发生后,养殖户与饲料厂展开了长达2个月的拉锯战。
8月8日,林碧达称最先发现尖头鱼和虾大量死亡,稍晚才发现罗非鱼也开始出现死亡现象,丁公最后出现死亡情况。养殖罗非鱼多年,原来发病出现死鱼,用两天药死鱼现象就会停掉,但这次不管用什么办法,鱼还是一直大量死亡。死鱼越来越多,为减少损失便想着找人抓鱼。阳江本地来收鱼的人,对鱼进行解剖,发现鱼肝发白,肠道上粘有饲料粉,有中毒的表现。死鱼肝白收鱼的不敢要,没有办法抓鱼但鱼仍在持续死亡,只能捞死鱼进行掩埋,整整捞了9天后,到18日无奈放弃捞鱼。
8月15日,林碧达到阳江市质量计量监督检测所,检测鱼虾混养饲料样品。检测结果表明,该饲料有毒物质黄曲霉毒素B1含量为0.76ug/kg。并且,该饲料粗蛋白质含量29.1%,但其产品成份分析保证值清楚标注粗蛋白质含量不低于31%。
林碧达表示,9个池塘中,其中养殖丁公10亩,共投放40,000尾苗。共有3个池塘投放了罗非鱼苗。分别为13亩塘两口,共26亩塘放8.2万尾鱼苗,一口6亩塘放了2万尾鱼苗,共放104,000尾罗非鱼鱼苗。采取混养模式,养殖密度为罗非鱼平均3,300尾/亩,尖头鱼配套放1,500尾/亩。除投放丁公的鱼塘不投放虾苗外,其他鱼塘每亩投放3,000尾虾苗。
4月起多次购买广东某科技集团有限公司生产的鱼虾混养料,共计50吨左右。两口13亩的塘都是投喂该饲料。另外的6亩塘中的罗非鱼,在6两以下规格时也是投喂该厂家的饲料,7月份罗非鱼规格达6两后,想要比较不同饲料喂养下罗非鱼的生长速度,换成其他品牌饲料。现在,投放广东某科技集团有限公司生产的鱼虾混养料的26亩塘中的鱼虾全部死光,预计经济损失在80万元左右,使用其他品牌喂养的鱼塘无大面积死鱼现象。另外,鱼塘只用过磺胺和二氧化氯进行消毒,从未使用过其他药品。
8月22日检验结果出来后,23日林碧达通知饲料厂家。
24日,厂家与林碧达见面协商,林碧达表示,饲料厂告诉他,如果确定是饲料的问题会进行赔偿。饲料厂与林碧达协商,25~27日双方一起拿剩余的饲料样品去检测,但饲料厂表示将拿去厂里进行检测,林碧达担心检测的准确性和公正性,表示应找第三方权威机构或农业局化验。双方未对检测机构达成一致共识,所以未达成双方共同检测。
几天后,林碧达发现剩余饲料即将过期,生产日期为8月2日,保质期为1个月,其他品牌饲料保质期多为至少45~90天。林碧达表示担心饲料过期,尝试联系饲料厂家,饲料厂方面未再出面。此后,事情陷入僵局。
9月28日,林碧达投诉到12315平台。
10月14日,农业局到林碧达家了解情况,表示饲料缺蛋白是不合格的,并表示林老板鱼塘的水质不好。林碧达认为鱼塘所有水管是完好的,随时可以进水排水,不存在水质问题。
10月14日饲料厂家再次要求检测,并表示检测费用由其支付。剩余未开封饲料由农业局开包,分为5份,由农业局带走3份进行检测,饲料厂和林老板各保有1份。林碧达表示因为原来只检验过蛋白和黄球霉素,其他成份并未检测,想要将饲料标注的所有成份全部进行检测。
10月16日早上8点半,农业局负责人联系林碧达,表示检测机构方面称赖氨酸无法进行检测。林碧达对赖氨酸无法检测表示不理解,饲料成份有标注赖氨酸,为什么检测不出来?林碧达表示想要再次进行检测。因林碧达初次单方面检测结果未被认可,想经农业局检测。目前正在询问农业局是否由其进行检测或送去第三方权威机构检测,看结果与饲料厂方面检测结果是否一致。
记者联系到广东某科技集团有限公司相关工作人员,其表示事件在协商中,养殖户林碧达所反映的情况,在其他客户养殖过程中并未发生类似事件。关于饲料成份问题,其回应表示,饲料成份中粗蛋白质偏低不会直接导致鱼虾死亡,其饲料产品的黄曲霉毒素B1的含量也在国家标准规定的范围之内。
养殖品种大量死亡的原因有很多种,包括苗种、水质、管理、用药等多方面。7、8月份,阳江是高温天气,很多地方发生罗非鱼死亡情况。罗非鱼养殖密度多是500~800尾/亩,但养殖户的鱼塘投放密度过高,如果养殖户刚开始养殖,密度可以大一点,但是养到6两左右,卖过一批后再养大一点,这种养殖模式存在可行性。但养殖户并未出鱼,而是一直持续养殖。刚开始死鱼的时候,有人跟养殖户沟通让其卖掉一点,他刚开始并不听,大量死鱼后开始大量下药,药下的太多,也会造成死鱼。
工作人员表示,事件发生后,他们也曾试图和养殖户进行沟通,但养殖户情绪比较激动,没有办法沟通。饲料厂与养殖户双方未在饲料尚在保质期内时,将其送到第三方权威机构检测。因为当时养殖户拒绝了双方共同送去第三方检测的要求,并单独一方将饲料样本送去多地检测。一方证检并不合规矩,而且一方证检的结果并不会被双方认可。养殖户可以检测当做一个参考值,但是证检结束后需要第三方证明被检测饲料确实属于我们饲料厂。但是,虽然包装一样,开封后的样品来源却无法确认。并且检测饲料并不能只检测一份样品,需要抽检一定比例的饲料,需要足够的量才能保证准确性。
目前,养殖户和饲料厂双方仍在等待检测结果,孰是孰非尚未有定论。但不论结果如何,希望再有类似的事情发生,养殖户和饲料厂能更好的进行沟通,不会造成拉锯战持续2月之久,涉事饲料过期的情况。大家理解养殖户血本无归的悲痛,也明白饲料厂的心情沉重,但是只有更好的沟通,才能更快找到更好的解决办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