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红兵
于兴林的鳜鱼分级养殖成功经验
崔红兵
池塘养殖鳜鱼,易于人为控制,便于采取综合的技术措施进行高密度养殖,单位面积的鳜鱼产量可大大提高,且池塘养殖鳜鱼投资小、见效快、收益大、生产稳定。2013年姜堰区俞垛镇春草村于兴林开挖了池塘252亩,其中64亩进行成鱼养殖,188亩作为饵料鱼池,经过连续几年养殖,取得了较高的经济效益。日前笔者就于兴林近几年鳜鱼养殖情况进行了调查了解,现将养殖情况总结介绍如下:
鳜鱼养殖池塘水源水质好,符合养殖要求,单养鳜鱼池开挖8口,每口面积8亩,计64亩,水深2m;池塘坡比为1∶2.5,塘底向排水口处有一定的倾斜度,便于干塘捉鱼;塘内培植少量水草,有利于鳜鱼栖息和捕食。池塘呈东西向,能接受较长时间的日照,且注水时全池水可流转。池塘周围没有高大树木,不会阻挡阳光照射和风力吹动。
鳜鱼苗种培育包括夏花培育和1龄鱼种培育两部分。
(一)夏花培育 2014年5月6日从浙江湖州购买1cm鳜鱼苗100万尾,进行夏花培育。
1.饵料投喂 开口即食活鱼苗。准确掌握鳜鱼苗开口摄食时间、选择好饵料鱼、及时供应适口饵料。选择体型扁长、有一定活力的鲢、鳊等鱼苗为开口饵料。不同时期的鳜鱼及时供给适口、充足的饵料鱼,便于鳜鱼吞食,满足生长需求。由于鳜鱼苗的发育规格不整齐,投喂部分小规格的饵料鱼,供小规格的鳜鱼苗摄食,从而实现全塘鳜鱼均衡生长。
2.养殖管理 在鳜鱼苗培育夏花期间,实行精细管理,彻底消毒水体,杜绝病原体带入培育池;适时繁育饵料鱼,注意与鳜鱼苗培育步骤相衔接;定期向培育池泼洒药物,切实做好防治鱼病工作,从而有效地提高鳜鱼苗成活率。经过20~30天的饲养,鳜鱼苗长至4~5cm,这时的鳜鱼苗已为夏花,可用来培育鳜鱼种。
(二)鱼种培育 鱼种培育阶段是紧接鱼苗培育阶段进行的,将4cm左右的鳜鱼夏花继续培育成50~100g/尾的鱼种。
夏花幼小,觅食及防御敌害的能力较弱,要提高成活率,有必要进一步将夏花培育成较大规格的鱼种。
1.鱼池条件与放养 面积不宜过大,水深1.5m以上。灌排水方便,能经常保持微流水为最佳,采用人工投喂饵料的方法饲养,放养密度一般为每亩放养2000~3000尾。夏花放养前彻底清塘,严格消毒。
2.饵料投喂 鳜鱼种的日常饵料要求比较产格,一要活、二要适口、三要无硬棘、四要供应及时。鳜鱼放养后,定期抽样测定塘中鳜鱼的生长速度、成活率及存塘量,并以此为依据,按池养鳜鱼总量的5%~10%为投饵量推算饵料鱼的投放数量。在投喂饵料鱼 总量中,注意大小规格不同的饵料鱼配比,以供生长速度不一的鳜鱼选择适口饵料。饵料鱼采敢5天一投的方法,因为投放饵料鱼后2~3天内,饵料鱼的活动比较迟钝,鳜鱼的食欲特别旺盛,有利于捕食,时间间隔太长,易造成鳜鱼捕食困难和增加体能消耗,还必须投放更多的饵料鱼,增大池中溶氧消耗,一方面增加了鱼池的实际承受力,另一方面对鳜鱼生长不利。
3.日常管理 坚持每天早、中、晚巡塘各1次,观察鱼类活动、摄食、水质变化等情况;并定时测定水温、pH,做好记录。饲养鳜鱼的池塘,初期水位较浅,60cm水深,因为这时鱼体较小、活动能力较弱,同时低水位也有利于提高池水温度。相对增加饵料鱼的密度,经过15天生长以后,注水逐步提高池塘水位,每周注新水2次,每2周换水1次,保持水质清新;控制透明度在40cm左右。鳜鱼对酸性水质十分敏感,所以每隔一段时间施放生石灰水以调节pH。
4.鳜鱼种的并塘越冬 秋末水温降至10℃左右时,开始并塘。把不同规格的鳜鱼种进行分类,以便销售或放养。鳜鱼种并塘后仍要加强管理,使水质保持一定的肥度,并在塘中投放一定数量的饵料鱼供其摄食。
(一)养殖
1.放养前准备 认真清整池塘,整修好池埂池坡,疏通好进排水系,并对池塘进行药物消毒。清塘可用生石灰等药物进行,待药性消失后,即可进行放养。
2.鱼种放养 放养规格较为整齐的(50~100g/尾)鳜鱼种,每亩放养800~1000尾,在水温较低(5~6℃)的晴天放养。此时鳜鱼的活动能力较弱,易捕捞,在操作中受伤程度小;可减少饲养期的发病和死亡率,同时提早放养可以提早开食,延长生长期。
3.规模养鳜 饵料鱼的解决途径主要来源于专池培育。1亩鳜鱼单养池配备3亩饵料鱼池,共开挖24口池塘 ,计188亩饵料鱼池,分批起捕,按需拉疏,保证饵料鱼与鳜鱼同步生长。对饵料鱼的生长及规格,采用调整密度和投饲量来加以控制。
4.饵料投喂 3月以后,向池中投放鳜种重量5~6倍的适口饵料鱼,定期检查鳜鱼吃食情况,5月以后是鳜鱼的吃食、生长旺季,每3~5天投喂1次大规格的饵料鱼。
5.饲养管理 饲养鳜鱼专人负责,随着水温升高,鳜鱼长大,分期加注新水。春季和秋季每15天加水1次,每次加水30cm。夏季勤换水,5~7天换水1次。同时应做好巡塘、防病等工作。
(二)捕捞和运输
1.捕捞 主要用旋网、刺网、干塘等方式进行。由于死鳜鱼商品价值低于活鳜鱼,因此在捕捞操作时应十分细心,防止鳜鱼受伤或因缺氧而发生死亡,尽量做到活鱼上市。
2.运输 商品鳜鱼的运输应配备增氧设备。高温天气带水降温,通常在清晨装运,活鱼直接上市,确保商品鳜鱼质量,以利提高经济效益。
随着鳜鱼养殖生产的不断发展,其病害发生日益加剧,鳜鱼疾病的发生已成为发展养殖的制约因素之一。鳜鱼疾病的防治工作,必须遵循“无病先防、有病早治、防重于治”的原则,主要预防的疾病有细菌性疾病:烂鳃病、白肝病、白鳃病以及鳜鱼败血病等。
鳜鱼经过一年多的养殖,基本达到上市规格,并于2015年9月27日-2016年1月20日干塘捕捞。
主养鳜鱼塘捕捞鳜鱼36160kg,单价64元/kg,产出青虾360kg,培育塘产出青虾2630kg,单价110元/kg,鲢、鲂、鳊等鱼20680kg。总投入含苗种、饲料、药物、池塘租金、折旧、水电能源等共2097500元,销售收入共2891300元,其中鳜鱼2314240元,青虾328900元,鲢、鲂、鳊等鱼248160元。净利润793800元,亩平3150元。
1.在鳜鱼养殖过程中观察到,鱼苗开食3~5天内如果得不到适口的饵料鱼,则活动能力骤然降低,感觉迟钝,便渐渐消瘦而死,甚至发生相互残食的现象。
2.培育小规格饵料鱼:有计划地在培育池中适当加大放养密度,能够在不同时期分批捕小留大,这样既可保证鳜鱼饵料鱼供应,又可充分利用鱼池。
3.鳜鱼种并塘时应注意如下几点:一是并塘一般在水温10℃左右的晴天下午进行。水温偏高,鱼类活动能力强,耗氧大;水温过低,鱼种易冻伤而发生死亡。二是拉网前半个月逐渐控制池塘中饵料鱼的数量。
4.在鳜鱼主养过程中,放养密度较大,溶氧问题很重要,切实注意防止鳜鱼缺氧。
5.通过一年多养殖试验证明:在鳜鱼生长阶段保证饵料鱼供应和病害控制的前提下,可实现养殖效益远高于常规鱼养殖,与虾蟹主养效益不相上下。
(通联:225300,江苏省泰州市姜堰区渔业社水产技术推广服务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