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推进和县现代生态蔬菜产业化的思考

2016-03-28 09:29:06李俊松赵桂根张金龙
长江蔬菜 2016年12期
关键词:和县示范区产业化

李俊松,赵桂根,张金龙

(1.安徽和县蔬菜技术指导服务站,马鞍山,238200;2.和县蔬菜产业发展局产业发展办;3.和县蔬菜产业发展局市场信息办)

关于推进和县现代生态蔬菜产业化的思考

李俊松1,赵桂根2,张金龙3

(1.安徽和县蔬菜技术指导服务站,马鞍山,238200;2.和县蔬菜产业发展局产业发展办;3.和县蔬菜产业发展局市场信息办)

为积极响应安徽省农委提出的推进现代生态农业产业化发展战略,根据和县蔬菜产业发展现状,对于推进和县现代生态蔬菜产业化发展,从发展目标、产业布局、发展重点和保障措施4个方面提出初步思考。

和县;生态蔬菜;产业化发展

近年来,在县委、县政府的领导下,和县大力实施蔬菜产业提升、园区攻坚、品牌引领和科技创新战略,蔬菜产业呈现蓬勃发展态势,被国家发改委、农业部纳入全国蔬菜产业重点县和蔬菜优势产区。为积极响应中央提出的供给侧结构性调整,加快产业转型升级的新理念和安徽省农委提出的推进现代生态农业产业化发展战略,根据和县蔬菜产业发展基础与环境,就如何进一步明确新目标、厚植新优势、促进新发展,推进和县现代生态蔬菜产业化快速发展提出思考。

1  和县蔬菜生产基本情况

和县是传统的蔬菜生产大县,为安徽省设施蔬菜生产第一大县,先后被认定为全国首批无公害蔬菜生产示范基地县、全国绿色食品原料标准化生产基地县、全国农业标准化示范区、国家级出口蔬菜质量安全示范区。2012年,和县被国家发改委、农业部纳入全国蔬菜产业发展规划重点县和蔬菜优势产区。2015年,全县瓜菜种植面积29 014.5 hm2,其中设施高效栽培13 333 hm2,品种涵盖茄果类、瓜类、豆类等八大类近百种,瓜菜总产量达111万t,产值22亿元,占全县农业总产值的50%、种植业总产值的70%,全县蔬菜从业人员人均种菜年纯收入2.88万元。全县已建成规模化蔬菜标准园区41个,总面积2 001多hm2,其中国家级蔬菜标准园9个、省级蔬菜标准园7个、市级蔬菜标准园26个,已有6个园区通过了良好农业规范(GAP)认证,31个蔬菜产品通过无公害农产品认证,48个蔬菜产品通过绿色食品认证,和县辣椒、和县黄金瓜获国家地理标志产品;复式日光温棚设计与搭建、高温煮田抗重茬、泥猴法育苗、大棚秋延后辣椒在田保鲜等6项技术获国家新型(发明)实用专利。和县历阳现代农业示范区、善厚蔬菜种子产业示范区先后被认定为省级现代农业示范区和市级现代农业示范区。和县已成为名副其实的“中国蔬菜之乡”、长江中下游地区最大的“菜园子”。

2  发展目标

通过2 a的努力,全面实现整建制推进现代生态蔬菜产业化示范县创建目标。全县产品、企业和产业生态圈“三位一体”的生态农业产业化发展规模逐步形成,以企业为单位的生态小循环、示范园区为单位的生态中循环、县域为单位的生态大循环初步建立,实现蔬菜产业稳步提升,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提高蔬菜产业市场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

2.1蔬菜综合生产能力稳步增强

到2017年,全县瓜菜种植面积达到29 348 hm2(其中设施大棚14 007 hm2),总产量达到115万t,总产值达到25亿元。

2.2示范园区建设步伐逐步加快

到2017年,全县建设现代生态农业产业化示范区2个,新增国家级蔬菜标准园2个、省级蔬菜标准园2个、市级蔬菜标准园6个。

2.3蔬菜产业化水平显著提高

到2017年,全县年出口蔬菜3万t,出口创汇额达到0.5亿美元;蔬菜年加工量20万t,加工率17.4%,加工产值达到6亿元。培育蔬菜产业联合体4个、龙头企业10个、农民专业合作社12个、家庭农场20个、现代生态农业产业化示范主体50个。

2.4生产清洁可控能力进一步提高

到2017年,全县通过科学使用化肥、农药等农业投入品,实现化肥、农药零增长。测土配方施肥技术普及率达90%以上,绿色防治技术覆盖率达到40%以上,病虫害专业化统防统治覆盖率达到45%以上。

2.5产品质量安全水平进一步提高

到2017年,全县通过大力推进蔬菜标准化生产,基本建成蔬菜质量安全监管体系,绿色有机农业比重进一步提高。蔬菜标准化实施率达到90%以上,“三品一标”产品认证覆盖率达到50%以上,蔬菜质量安全检测合格率稳定在99%以上。推动优质农产品资本集聚和品牌整合,形成农业类著名商标、安徽省著名商标和安徽名牌农产品累计达到8个以上。

2.6农业生态环境保护实现新目标

到2017年,全县通过大力推进面源污染治理,切实减少污染物排放总量,农业面源污染防治机制、生态保护机制基本健全。农药废弃包装物回收处置体系基本构建,废弃农膜回收处置市场化运行机制建立完善,农药废弃包装物、化肥袋等农业投入品废弃包装物回收处理率达80%以上,废弃农膜回收处理率达85%以上,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率达到85%以上。

3 发展布局

综合和县现有蔬菜产区特点、园区分布、区位条件、产业定位等因素,按照“特色产业带+产业板块”点线面的规划布局思路,通过夯实基础、彰显特色、项目带动和示范引领,构建完善的“制种—育苗—种植—贮藏—加工—运输—销售”产业链,逐步在全县形成“一带、一区、多点”的蔬菜产业布局。

3.1一带——G346蔬菜休闲示范带

以绿色蔬菜(含瓜类)为主导产业,实行设施栽培,适当加强农业休闲旅游景点建设,通过旅游节庆的宣传打造,形成一、三产业互动,打造城市近郊现代休闲、观光农业带。

3.2一区——历阳现代生态农业产业化示范区

①建设规模示范区规划总面积6 743.37 hm2,其中核心区1 847.59 hm2。

②建设区域示范区覆盖整个历阳镇,其中核心区包括沈家山、太平、黄墩、东河、大荣、白果、城北7个村,总面积1 847.59 hm2;辐射区包括万寿、清佛、戚镇、望江、兴圩、龙华、金河、五星、胜利、城西、横江11个村,总面积4 895.78 hm2。

③主攻方向运用现代生态农业产业化的发展理念,将历阳省级现代农业示范区转型升级成为历阳现代生态农业产业化示范区,围绕园区中循环,突出前瞻性、创新性和引领性,强化废弃物收集、运输、处理等配套服务设施建设,推广生态循环农业集成技术,促进产业链、要素链、利益链有效整合,提升园区示范引领、辐射带动能力。

④建设内容示范区以产业布局优化、资源集约节约、生产清洁可控、废物循环利用、绿色提质增效为主要建设内容,实现现代生态蔬菜产业化示范区的建设目标。

3.3多点

围绕和县蔬菜的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构建产品、企业和产品、企业和产业三位一体生态圈,在全县规划布局重点园区(建设项目)10个,积极培育现代生态农业产业化示范主体50个,全面引领和县现代生态农业产业化快速发展。

4 发展重点

4.1提质增效行动计划

①发展蔬菜集约化育苗选择在台创园绿缘、新源育苗中心、功桥镇萧润、历阳绿源、西埠常久、石杨黄河建设蔬菜育苗中心,到2017年年育苗能力达到2.5亿株,带动全县蔬菜产业快速发展壮大。

②推广绿色高效栽培选择常久、绿源、海豪、太平、鸡笼山、宝兰、新农、聂兴圩、德生共9家国家级蔬菜标准园普及推广性诱剂、杀虫灯、粘虫板等绿色防控技术,配方施肥技术,开展瓜菜新品种、新技术、新材料的试验示范。

③发展生态循环农业计划在功桥镇萧润蔬菜标准园开展循环农业示范,建设一座日处理5 t秸秆残菜、3 t猪粪的农业废弃物生态循环利用工程。

④推广智慧农业在和县萧润、德生、黄河、宝兰、海豪等10个蔬菜标准园实施“物联网+水肥一体”项目,提升蔬菜生产现代化装备水平。

4.2转型升级行动计划

①提升区域品牌在整合秦园、新思路2家蔬菜联合体的基础上,通过联合体内的利益链条,实现统一生产、统一品牌、统一销售,鼓励以镇为单位成立基地联合体,主推一个品牌。县蔬菜局积极联合市场局出台主要蔬菜品种分等分级地方标准,要求加盟联合体的各蔬菜生产企业严格按照分级标准包装上市,以扩大和县蔬菜的品牌知名度。

②培育经营主体鼓励土地有序向企业、大户集中,大力培育专业大户、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通过组建蔬菜产业联合体的方式,把蔬菜种苗繁育企业、规模化蔬菜生产基地、蔬菜精深加工企业和蔬菜销售企业紧密结合起来,形成一个产供销、贸工农一体化的新型蔬菜联合体。联合体内的各经营主体间通过利益关联,形成抱团发展的良好态势。

③发展精深加工建设常久百事吉出口蔬菜速冻项目,建成年产5万t的出口速冻蔬菜生产线及配套贮藏、运输设备。示范带动和县功桥、西埠、乌江建成3个千亩以上的出口蔬菜原料生产基地。同时对和县原有的鸡笼山、十月丰等传统蔬菜加工企业进行技改升级。通过招商引资引进鲜切蔬菜、脱水蔬菜及蔬菜休闲食品加工企业,最终达到延长产业链、提升附加值的发展目标。

4.3迸发活力行动计划

①拓展冷链物流产业在功桥、乌江、西埠、台创园选建4个蔬菜采后处理加工及冷链物流中心。

②发展休闲观光农业沿G346线对海豪、绿源、常久、鸡笼山等已建园区进行升级改造,依托台创园打造蔬菜嘉年华,把蔬菜园区与休闲体验结合起来,形成现代农业走廊。积极倡导“5天市民、2天农民”,“网上偷菜、不如园里摘菜”,“宾馆就餐、不如田里野餐”的现代都市农业理念。

③完善质量监管体系建成2个县级蔬菜检测中心、7个镇级检测站、40个基地与市场速测点,确保全县蔬菜农残检测网络实现全覆盖。利用RMM系统采集蔬菜基地信息、生产管理信息、质量检测信息、储存包装信息,生成二维码信息,形成产品EPC电子码,利用通信网络和终端进行查询,实现蔬菜产品可追溯。

④建立产销预警机制a.建立一套贯穿产前、产中、产后的信息引导和预警系统。每年年初对新一年度的种植面积、需求做出预测,对可能出现过剩的蔬菜品种进行发布预警,避免跟风种植。在蔬菜生产期及时公布各地蔬菜价格。在年底对全年蔬菜进行分析总结,找出蔬菜价格高低的原因,为次年农民生产提供参考。

b.加强行业内信息流通和交流。在加大种植预警的同时,加强行业性组织建设,利用协会等组织实现小农户与大市场的对接,实现各种信息的及时发布,方便菜农及时调整对策,增强菜农抗风险能力。

c.建立网上交易平台。通过示范引导,将全县蔬菜品牌产品开展网上交易,拓展销售区域和渠道,增强企业的经济效益。

5  保障措施

5.1强化组织保障

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蔬菜产业发展,县级成立领导组,领导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县蔬菜局,抽调专人集中办公,统一协调指挥现代生态蔬菜产业化示范县创建工作,制定规划和实施方案,出台相关政策和扶持建议、督促检查规划项目的落实进度;蔬菜、农业、水务、财政、商业、经贸、市场监督、卫生、金融、土地、环保等多部门协作配合,整合资源,形成合力,确保各项措施落到实处,使现代生态蔬菜产业化示范县创建工作有序推进。

5.2强化政策保障

继续加大政府政策扶持力度,积极制定扶持蔬菜生产、加工、流通的优惠政策;设立县现代生态蔬菜产业化专项引导资金,并根据发展需要逐年增加资金规模,通过财政贴息、补助等方式引导生态蔬菜产业化加快发展。进一步优化投资环境,出台配套优惠政策,吸引和鼓励企业、经济组织、个人投资蔬菜产业。同时,扶持与蔬菜生产相关联的棚体、农膜、肥料等中小企业发展壮大。

5.3强化投入保障

积极整合农业产业化、农村中小企业担保基金、农业综合开发、扶贫开发、“小农水”、科技“三项经费”、美好乡村建设资金、工业发展引导资金重点支持蔬菜产业建设。逐步构建以政府投入为引导,企业、农民投入为主体,金融信贷为辅的多部门、多层次、多形式的多元化投融资机制,扩大投入资金来源,为规划实施提供资金保障。

5.4强化技术支撑

坚持产、学、研、推相结合的科技兴菜、富民强县的发展战略。以安徽省农科院、安徽农业大学、南京农业大学等高等院校和农业科研院所技术力量为依托,以皖江蔬菜产业研究院为蔬菜产业创新研究平台,建立博士后工作站、院士工作点。聘请省农委、省蔬菜产业技术体系专家,组建专家顾问团,引进高端技术人才,充分发挥人才、技术聚集优势,加强生态蔬菜产业化发展的关键技术集成研究。大力引进、研发、推广实用新技术、新品种、新材料、新设备、新工艺,不断提高生产、流通、加工等各环节、各产品的科技含量。同时,大力实施科技入户、新型农民培训工程等培训项目。重点针对标准化生产、病虫害防控、蔬菜储藏加工、“物联网+”等技术,开展农民专业技术培训,培养一批有文化、懂技术、善经营、会管理的高素质新型经营人员。加快科技成果转化和推广应用,提高核心竞争力,丰富产业技术储备,提升产业科技含量。

5.5强化绩效评价

建立“目标评价、总额控制、动态管理”的示范创建评价管理机制。由示范区创建领导小组办公室负责起草示范区创建主要建设内容、预期目标、申报条件、评价指标和补助标准。每年年初各新型经营主体根据申报条件结合自身实际申请建设项目。获批后开始实施,领导小组办公室采取日常督查和年度评价相结合,书面评价与现场考评相结合的形式,进行绩效考评,年终绩效考评合格的兑现补助资金,不合格的取消承建资格。

5.6强化示范带动

积极探索可复制、可推广、具有和县特色的现代生态蔬菜产业化模式。及时总结推广现代生态蔬菜产业化试点建设的生动实践、典型案例和成功经验,以点带面,全面推动和县现代生态蔬菜产业化建设。充分利用各种媒体,加强舆论宣传,营造政府引导、市场运作、上下联动、社会参与的良好氛围。

Thoughts on Promoting Industrialization of Modern Ecological Vegetables in Hexian County

LI Junsong1,ZHAO Guigen2,ZHANG Jinlong3
(1.Hexian Vegetable Technical Guidance Service Station,Ma’anshan,Anhui 238200;2.Industrial Development Office,Hexian Bureau of Vegetable Industry Development;3.Marketing Information Office,Hexian Bureau of Vegetable Industry Development)

In order to respond to industrialization development strategy of promoting modern ecological agriculture put forward by Anhui Agriculture Commission positively,we analyzed the development status of vegetable industry in Hexian,and presented preliminary thinking from the four aspects of development goal,industrial layout,main point of development and safeguard measures,to speed up the industrialization development of modern ecological agriculture in Hexian.

Hexian;Ecological vegetables;Industrialization development

S181

A

1001-3547(2016)12-0087-04

10.3865/j.issn.1001-3547.2016.12.035

李俊松(1976-),男,本科,农艺师,长期从事蔬菜技术推广与培训工作,电话:0555-2977795,18956529215,E-mail:309602585@qq.com

2016-03-21

猜你喜欢
和县示范区产业化
小花猫
河滩地建起中药材示范区
今日农业(2021年21期)2021-11-26 05:07:00
非织造材料产业化新进展
迟到
中国第三个国家级入境再制造示范区通过验收
观赏石产业化和金融化初探(一)
宝藏(2018年12期)2019-01-29 01:51:34
富硒有机缓释肥产业化迈出大步
系统产业化之路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创建“中国制造2025”国家级示范区的通知
青海政报(2017年22期)2017-04-09 06:45:55
路靠人闯 事在人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