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增永 李春杰
(河北省种子管理总站,石家庄050031)
对品种审定工作的几点认识
高增永 李春杰
(河北省种子管理总站,石家庄050031)
近年来,社会上对农作物品种审定关注度高、非议多。在此背景下,从事品种审定工作人员更应该正确认识品种审定工作的基本点,把握品种审定工作方向,尽力做好品种审定工作。结合学习和实践,笔者将品种审定工作的一些基本点和河北省近年来尝试的一些应对措施梳理为“123838”。“123”是品种审定1个目的、2项宗旨和3个基本原则,可以称为品种审定工作总则;“838”是品种审定工作的8个主要环节、3个主要问题和8项主要应对措施,姑且称为品种审定工作研究。
1.1 1个目的 鉴定品种丰产性、稳产性、适应性、抗逆性等农艺性状,为品种安全使用把关,避免给农业生产造成损失,这是品种审定的主要作用,也是实行品种审定制度的立法初衷。
1.2 2项宗旨 为农业生产服务、为种业发展服务。《国务院关于加快推进现代农作物种业发展的意见》(国发〔2011〕8号)指出:种业是国家战略性、基础性核心产业,是促进农业长期发展、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根本。这一论述揭示了种业与农业的关系和种业在农业、国家中的地位。种子是科技载体,品种代表种业科技水平,是种业核心竞争力。我国实行品种审定制度,品种审定是种子管理——品种管理的重要手段。这就是品种在农业和种业中的地位以及品种审定在种子管理中的地位。从事品种审定工作,应从其目的、作用和地位来认识和把握为农业生产服务、为种业发展服务的宗旨,二者不可偏颇。
1.3 3项原则 科学性、公正性、成本效率。品种审定试验属于科学实验,自然具有科学性;品种审定是一项法定工作,应当具有公正性;品种审定需要几个生产周期、多个试点的试验作依据,需要考虑成本效率。品种审定科学性与公正性紧密相关,没有科学性就没有公正性,同样,没有公正性就没有科学性。同时,品种审定科学性和公正性与试验点次、周期密切相关,试点、周期少,试验代表性差;而增加试点、周期,试验代表性就强。由于各年度气候差异等因素,一味地强调试验的科学性、公正性就会极大地增加成本、延迟品种进入市场,因此,在考虑审定科学性、公正性的同时要兼顾试验成本效率。
以上3点是品种审定工作的基本要义、基本问题,是开展品种审定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贯彻品种审定工作始终,从事品种审定工作应当遵循这3项基本要求。
2.1 品种审定工作的8个主要环节 (1)研究设置品种试验组别。根据本省农业生产实际、现代农业发展需要以及适宜生态区,研究设置主要农作物品种试验组别,如小麦作物的冀中南水地组。由于实行审定制度,未经审定或未通过审定的主要农作物品种不得推广销售,客观上赋予了品种试验组别引领育种方向的功能和作用,因此,科学设置、适时调整品种试验组别对农业生产和农业结构调整具有重要意义。设置主要农作物品种试验组别应有前瞻性。
(2)划定试验区域与选定试点。根据设置的品种试验组别,将本省某一适宜生态区作为试验区域(审定后品种推广区域),从中选择具备条件的单位承担试验,试点越多、分布越广,试验代表性越强。
(3)品种参试申请与受理。省品审办发出通知,有关单位按照试验组别申请品种试验、审定,符合条件的予以受理。
(4)制定与下达试验方案。试验方案涵盖了品种试验组别、试验承担单位、参试品种和试验技术规程等主要内容,是试验的纲和行动指南,应当目的明确、要求具体、具有可操作性。
(5)品种试验。试验承担单位按照试验方案和品种试验技术规程落实试验,并按要求详细观察记载、总结报告。试验质量的高低直接影响品种审定的科学性和公正性,应当高度重视。
(6)田间考察。省品审办组织品种审定委员会委员到试验承担单位检查试验质量,鉴评品种表现,形成考察报告,作为品种审定依据之一。
(7)试验数据收集汇总。试验结束后,省品审办收集汇总试验数据。根据汇总试验数据、考察报告和标准,确定品种试验终止、继续或提交审定。
(8)品种审定与公告。对完成试验程序的参试品种,提交品种审定委员会审议。对于审定通过的品种,颁发证书,予以公告;对于审定未通过的品种,书面通知参试单位。
2.2 当前品种审定试验中的3个主要问题 (1)申请试验品种多,超过试验容量(能力);(2)试验质量良莠不齐、不尽如人意;(3)存在“跑点”、试验数据造假现象。(1)、(3)2个问题主要发生在种子市值比较大、品种价值比较高的作物,如玉米。只要社会对审定品种需求大且无有效的调节机制,第1个问题很难完全消失。
2.3 采取的8项主要措施 (1)科学设置品种试验组别。由于审定制度赋予了试验组别引领育种方向的功能和作用,因此,科学设立、适时调整试验组别就成为品种审定委员会的重要职责、优先工作。试验组别覆盖区域能大勿小。试验组别覆盖区域大,不仅有利于试验本身,而且有利于良种推广和企业做大做强,有利于种子市场管理和执法。随着农业发展以及多年来农田基本建设、土壤改良,一些不同的类型区已经变得相同或相近,如河北省太行山南段山麓平原区与冀南低平原农区。因此,对于适宜生态区的划分,应主要依据热量、光照、降水、海拔高度等自然条件以及种植制度相同或相近,尤其考虑作物适应性,而不拘泥于已有的农业区划。
(2)发展新试点。主要是扩大试验能力,增加试验容量,引导试点竞争,提供更换不合格试点的机会,增加“跑点”难度。发展新试点主要考虑3个原则:积极性具备基本条件(土地、人员、仪器设备)区域整体布局。
(3)优化试验方案。合理安排试验,一个试点不承担太多组试验,同一组试验由新老试点结合完成,不同组别试验尽量安排到不同试点。
(4)培训试验人员。宣讲职业道德,讲授试验知识,提高试验人员素质,从而减少数据造假、提高试验质量。
(5)检查试点。品种审定工作人员深入试验田,实地察看试验方案执行情况,听取试验人员意见,发现并指出问题,要求解决。从河北情况来看,承担玉米品种试验的积极性比较高,一般不乐意放弃试验任务,只要检查指出问题,下一年都能认真整改。
(6)考察试验。在品种生长关键时期,通过组织品种审定委员会委员集体田间考察,就可以甄别出表现差的品种予以淘汰。
(7)参与收获。目前,试验数据造假主要是产量造假。通过选派品种审定委员会委员和工作人员参与试验实收,可以避免产量造假问题。选点原则是随机选点与重点选点相结合,把反映问题多的试点优先列为实收单位。近2年河北省在玉米、小麦品种试验上参与实收,反映良好。
(8)公开。通过试验品种实名制、品种试验开放日和试验汇总数据网上公开,接受社会监督,实现了试验品种好的下不来、差的过不去。
收稿日期:(2015-11-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