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米新品种万川973高产栽培技术

2016-03-28 07:29:44潘文兴班兆丹赵干贤邓荣烈李志翘黄小凤
中国种业 2016年1期
关键词:子粒斑病南宁

潘文兴班兆丹赵干贤邓荣烈李志翘黄小凤

(1广西崇左市农业科学研究所,南宁530215;2广西万川种业有限公司,南宁530001)



玉米新品种万川973高产栽培技术

潘文兴1班兆丹2赵干贤1邓荣烈2李志翘1黄小凤1

(1广西崇左市农业科学研究所,南宁530215;2广西万川种业有限公司,南宁530001)

玉米新品种万川973是广西万川种业有限公司于2010利用母本WMP18与父本WF9504-22杂交选育而成,于2015年通过广西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审定编号:桂审玉2015011号)。适宜在广西全区种植。

1 主要特征特性

该品种生育期适中,春季平均116d,秋季平均114d。株高262cm,穗高101cm,植株穗位整齐,果穗均匀、行多、子深、结实好,根系发达,抗倒性好,子粒黄色、半硬粒型,品质佳。子粒容重781g/L,粗蛋白10.36%,粗脂肪4.05%,粗淀粉70.53%,赖氨酸0.34%,达到国家一级品质标准。抗性鉴定抗大斑病,中抗纹枯病。

2 产量及抗性表现

2014年春季每667m2平均产484.5kg,平均产量排第10位。相邻对照品种正大619(CK2)每667m2平均产432.3kg,比对照品种平均增产12.1%。南宁、河池、德保、贵港、桂林、都安、百色均表现增产,分别比对照增产21.7%、7.4%、12.2%、11.9%、2.6%、13.1%、16.9%。田间调查大斑病平均1.3级,小斑病平均1.6级,纹枯病6.0%,锈病1.6级,青枯病0.5%。

2014年秋季每667m2平均产542.1kg,平均产量排第11位。相邻对照品种正大619(CK2)每667m2平均产497.3kg,比对照品种平均增产9.0%。河池、德保、贵港、都安、百色均表现增产,分别比对照增产18.5%、11.2%、10.0%、15.9%、8.7%,桂林表现减产,比对照减产9.3%。田间调查大斑病平均1.7级,小斑病平均1.7级,纹枯病8.2%,锈病2.7级,青枯病1.1%。

3 高产栽培技术要点

3.1 精细整地,施足基肥 选择中等肥力以上排灌方便、地势平坦土壤平整后开沟起垄。同时施足基肥,每667m2施农家肥2000kg或复合肥50kg作基肥。

3.2 适时早播,合理密植 广西春植玉米应选择在3月中上旬气温稳定在10℃以上时播种,适时早播。万川973株型紧凑可适当合理密植,每667m2最佳种植密度为3300~3500株,出苗后应及时查苗补缺。

3.3 做好田间水肥管理工作 苗肥每667m2施尿素10kg、攻秆肥复合肥15kg、氯化钾20kg,大喇叭口期或孕穗期是雌雄生长锥分化期,应及时中耕松土、追肥、培土,每667m2追施尿素20kg、钙镁磷肥20kg、氯化钾7.5kg,或施复合肥20~30kg混水浇灌。此生育阶段是决定果穗大小、穗行数的时期,充足的水肥和光照可促进正常发育,增加粒数,减少顶部退化,增加穗位以上功能叶的面积;此阶段对水分的要求比苗期多,应及时灌水、排水。抽雄前期,每667m2追施复合肥20kg、钙镁磷肥30kg、氯化钾15kg,或施复合肥50kg混水浇灌,并进行大培土,可防倒伏、压大草。

3.4 注意防治病虫害 对于玉米叶斑病可增施磷钾肥增强植株抗病性,在发病初期,可用250g/L敌力脱乳油100mL兑水50kg或90%代森锰锌200g兑水200kg,每隔7d喷施1次,连续喷施2~3次;防治玉米茎腐病应及时做好中耕培土除草工作,增强根系吸收能力,同时注意田间排水,降低湿度,加强土壤通透性,发病初期可用甲霜灵100g兑水50kg喷根茎或灌根防治。防治粘虫可用药剂兑水进行喷施防治;防治玉米螟,可以在玉米大喇叭口期用米乐尔混合泥沙灌入喇叭口,在生长后期可用农药喷施防治。

3.5 适时采收 在不影响下茬作物种植的前提下,适时晚收可使子粒饱满充实提高产量。待苞叶干枯松散、子粒变硬发亮、子粒乳线基本消失可适时采收。

收稿日期:(2015-10-30)

猜你喜欢
子粒斑病南宁
想你的风吹到了南宁
歌海(2024年2期)2024-06-06 05:54:00
茶轮斑病病原菌的分离鉴定及其拮抗菌筛选
数读南宁
中国火炬(2022年11期)2022-11-19 03:32:20
黄瓜靶斑病咋防治
今日农业(2021年21期)2022-01-12 06:31:34
眷恋南宁
歌海(2021年6期)2021-02-01 11:27:18
今天写什么之『南宁的雪』
长期不同施肥对南方黄泥田水稻子粒与土壤锌、硼、铜、铁、锰含量的影响
钼磷配合施用对甘蓝型油菜产量和子粒品质的影响
烟草靶斑病(Thanatephorus cucumeris)侵染特性研究
接种丛枝菌根真菌对玉米小斑病发生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