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语言虽新潮,但也别“任性”

2016-03-28 07:01策划本刊编辑部
初中生天地 2016年29期
关键词:葛优热词任性

策划/本刊编辑部

执行/陈欣(实习)

网络语言虽新潮,但也别“任性”

策划/本刊编辑部

执行/陈欣(实习)

前段时间,葛优再次火了。起因缘于一张被网友命名为“葛优躺”的照片。这张照片为葛优在情景喜剧《我爱我家》里的剧照,葛优饰演的纪春生躺在沙发上,一幅慵懒颓废的样子。迅速爆红后,“葛优躺”一词被网友引申,比喻自己的“颓废”状态。在新媒体日益盛行的今天,随着网络文化的不断发展,这种迅速走红的网络语言并不少见。如:套路、友谊的小船说翻就翻、主要看气质、那画面太美我不敢看,等等。面对网络语言,中学生深受冲击。

时代的“另类产物”

网络语言是信息化时代一种创新化的个性语言,形象幽默,是中学生释放压力与表达个性的有效途径,因此深受同学们的喜爱与追捧。调查表明,约41.3%的初中生经常上网,而其中约61.5%的学生了解并使用网络语言,比例为所有学生群体中最高。不仅如此,网络语言甚至还吸引很多同学将其运用到日记和作文中。如此热度,可见网络语言已成功将中学生拉进自己的粉丝阵营。对此,小编不禁想进行一番探究,到底是何种魅力吸引了同学们呢?

魅力特征:个性心理

魅力值:★★★★

调查显示,约36.2%的中学生使用网络语言的原因是“有个性”。网络语言不同于传统语言规范,或是符号大行其道,或是新词语不断生成,这满足了中学生从传统语言文化中抽离出来的愿望。因此,对网络语言的运用,成了同学们追求时尚、标新立异、创造个性的象征。

魅力特征:娱乐心理

魅力值:★★★★★

形象传神、诙谐幽默是网络语言吸引中学生的最主要原因。调查显示,约73.8%的中学生认为诙谐幽默的网络语言符合他们的胃口,故而使用。生活中,许多生动有趣且叛逆的网络语言都能在交流中营造轻松幽默的氛围,不仅可以拉近人与人的距离,还可以让人减压放松。

魅力特征:抗争心理

魅力值:★★★

从表面看,中学生喜欢网络语言是为了娱乐与追求个性。但从深层意义分析,它是青少年向社会索要尊严与权利的手段,是中学生在无意识状态下对自主意识的探索,对主体精神的追寻。调查显示,约90%的青少年表明,“反感老师和家长不理解我们的心理压力,不允许我们有自己的秘密,而使用网络语言则可以躲过他们的视线。”可见,网络语言为中学生的心理自由打开了一扇窗。

小编点评:看来网络语言的诱惑力确实挺大的嘛!其实,有些网络词汇的确还不错,小编也很喜欢呢!如:缩略类,友尽(友情走到尽头)简单明白;音译类,wuli(韩语音译,我们)活泼有趣;语句类,你咋不上天呢(表示教训对方)诙谐幽默;谐音类,333(闪闪闪)形象生动。它是时代迅速发展下的“另类产物”,随着时代的进步,已不再是“自娱自乐”的小众文化,其流行之广、影响之大已逐渐渗透到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火热至此,同学们当然喜欢!

有潮起也有潮落

作为新兴的语言文化现象,网络语言更迭迅速,环境复杂。而作为中学生,自身规范的语言系统尚不完善,对网络语言质量水平的辨别力也弱。因此,在复杂的形势下,同学们能对其仔细甄别,发挥其积极作用,避免其不良影响,显得尤为重要。于是,小编做了一些采访,我们来听听他们怎么说。

花花家长:我女儿在作文中经常用一些网络词汇,我批评了她好几次,她反倒有理了,说:“同学们都这样用,这是时尚、创新。”其实,她在生活中使用这些语言我可以接受,但在作文中也使用,我就有些担心了。她还小,规范的语言不用,这样语文能学得好吗?

靓靓老师:经常有学生在作文中出现“涨姿势”“给力”“颜值”这样的字眼,其实某些网络词汇用在作文中,确实会使文章幽默活泼不少。但如果用得不好,就会使文章落入低俗、媚俗的境地。上次有个学生在作文中用了“我勒个去”,实际上这也就相当于古代的“呜呼哀哉”而已,但用在作文里就显得很不雅。对于这样的情况,我们也是很头疼。

小白同学:网络语言多时尚呀,有个性又幽默,有的还很有内涵。而且我们对这些语言也不是一味地盲目追捧。很多网络语言不仅在表达方式上简洁有力,而且在内容上也是新闻时事和社会现实的反映。有时我们也会探究它背后的社会现象,做一些深入思考。总之,我觉得使用网络语言挺好的。

网络语言一方面给中学生提供了一种表达自我的开放性途径,同时其对社会现实的反映及深刻的语言表现力也引导着中学生关注社会,探索现实。另一方面,它幽默活泼的表达方式也满足了中学生放松减压的需求。它以自身的鲜明个性,有力地占领了中学生这个“市场”。

但一些网络语言陷入“三俗”(庸俗、低俗、媚俗)境地,误导了青少年的价值取向。同时,网络语言颠覆传统规范,旧词翻新意,有些网络语言的词义被另类引申,甚至褒贬色彩发生突变,这也极易误导中学生,使他们偏离母语规范。网络语言现象犹如一股浪潮,大浪淘金,待到浪潮退去,那些充满活力的网络语言为社会所接受,而那些质量低劣的则被过滤淘汰。然而,潮起潮落过后,如何应对它带给中学生的影响确实是值得深思的问题!

要宽容也要规范

网络语言作为时代的产物,反映了历史现实,记录着社会变迁。一些网络热词甚至还充满了正能量,如:“给力”“点赞”,等等。但同时,网络语言也有着传播快、消亡快、生命周期短的特点。据国家语言资源监测与研究中心有声媒体语言分中心负责人侯敏教授介绍,年度新词往往在第二年时就有三分之一不再出现,成为“隐退词”。在其质量水平参差不齐的形势下,中学生如何把握规范语言学习与网络语言运用之间的平衡,是需要我们共同关注的话题。

专家:一些网络热词还不错,对传统语言的变通巧妙,有新意又有内涵,对语言文化有所丰富和补充。但也有很多网络热词粗鄙浅陋,内容低俗。对于分辨力弱的中学生,如何对其合理择优使用,还需有关人士的引导。同时,对中学生自身而言,不盲从、不跟随则是同学们应遵守的基本原则。

老师:确实有一些很好的网络热词,用在作文中增色不少。不少学生在作文中加入网络热词恰到好处地体现了文中的语言环境,有利于叙事和塑造人物。但网络热词也有适用范围,不能泛滥,比如在应用文和说明文等比较严谨的文体中就不适用。建议中学生先使用规范的语言,等自身语言系统完善后再进行一些变通。

媒体:媒体在语言运用方面起着强大的引导作用。很多媒体开始注重自身对社会及青少年的引导责任,在使用网络热词时,注意“度”,并有意避免“三俗”。一些网络媒体,也在努力净化网络语言,提升品位,肩负起了自身责任。但也有一些媒体,语言环境混乱,以“三俗”吸引人们视线。对此情况,同学们还需擦亮双眼,远离不良环境。

小编有话说:网络语言是一种语言文化现象,宽容是一种文化发展,规范是一种文化传承。对于中学生,合理择优使用是对新兴语言文化的过滤和吸收。同学们不必过度追捧与盲从,也无需全盘否定与拒绝。理性对待,要宽容也要规范,才能做好对语言文化的传承与发展。

编者后记:同学们,小编和你们一样,也很喜欢使用一些网络语言。确实,它有吸引力,也有杀伤力。但岁月会大浪淘沙,文化要传承发展。小编相信,待时光走过,我们所坚持的宽容和规范是对传统文化的传承尊重,也是对时代新宠的取精用宏。

栏目主持人:黄燕

插图:杨明

猜你喜欢
葛优热词任性
热词
热词
热词
热词
葛优一句话怼空谈者
千万别任性
任性者的搞笑
戴上就任性
葛优两口子
有才任性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