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康民
大数据时代科技期刊的战略机遇及转型发展对策
刘康民
人类社会已经迈入一个大规模生产、分享和利用数据的时代,大数据时代科技期刊的转型发展面临着战略机遇,如编辑流程的智能化、出版业态的多样化、科技期刊评价规则的多元化、品牌价值提升的有效化。科技期刊要抓住机遇实现转型发展,第一,要稳步推进期刊数字化建设;第二,要不断提升编辑人员的数字化编辑水平,加强适应大数据时代要求的期刊编辑队伍建设;第三,要加强基于大数据的数字化平台建设;第四,强化关键技术的硬件支持;第五,整合资源,促进多方合作。
大数据;科技期刊;战略机遇;转型发展
[作 者] 刘康民,教育学硕士,副研究员,湖南娄底职业技术学院科研处。
(一)大数据提出的背景
早在20世纪80年代初,世界著名的未来学大师阿尔文·托夫勒便预言大数据将成为“第三次浪潮的华彩乐章”。近20年来,随着云计算等现代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数据种类更加多样化、生产规模也快速增长。国际社会对数据的共享需求日益强烈,全球范围内广泛兴起的数据关联运动、政府数据公开运动增加了数据资源的可获得性与可用性[1]。人们对客观事物的描述方式和手段随着数据种类和规模的变化而不断改变,大数据的产生也为人们探寻数据背后的客观规律提供了新的视角和分析工具。2007年,吉姆·格雷在一个演讲报告中提出了高度重视数据应用,以协同化、网络化与数据驱动为主要特征的数据密集型科学研究,强调大数据对现今科研工作的重大影响。2008年《自然》杂志率先推出了“大数据”专刊[2],使大数据的应用和研究正式步入人们的生活和工作。2009年初,IBN、微软等巨头公司纷纷携人力、技术、资金挺进大数据市场。据麦肯锡预测,通过高效使用公共大数据,欧洲的公共管理每年可节省2500亿欧元,英国政府每年可节约开支300亿英镑。所以,2012年美国奥巴马政府启动了“大数据发展计划”。同年2月《纽约时报》刊文指出,“大数据”时代已经降临,在商业、经济及其他领域中,决策将日益基于数据分析而做出,而并非基于经验和直觉。
(二)大数据的内涵及特征
关于大数据的内涵,学术界目前还没有权威与标准的概述。主要的提法有如下几种:陈明奇、姜禾等通过研究认为仅当数据累加量值在10TB至1PB(P为T的千倍)以上方可称为“大数据”。维基百科认为,大数据是指无法在一定时间内用通常的软件工具进行捕获、管理的数据集合。吴锋等通过研究认为,大数据是在数据密集型科学环境下的一套用于超大规模数据的采集、存储、分析及知识再发现的信息处理范式的统称。徐伟娟,蔡雯雯等认为大数据又称为“巨量资料”或“海量资料”,是由数量巨大、结构复杂、类型繁多的数据资料构成的数据集合,是以“云计算”为基础技术支持的数据处理和应用模式。
从上述专家、学者关于大数据的内涵提炼可以看出,学术界普遍认为大数据具有如下主要特征:数据类型的多样性、数据种类繁多是大数据时代的首要特点,既包括结构数据,又包括非结构化数据;反映数据产生及变化时效的高速性,及时发现、采集、有效运用数据信息是大数据时代数据管理的基本要求;再组织性,利用数据分析工具对常规数据进行再组合加工,推动“知识的再发现”;价值密度低,如以视频为例,在连续不间断监控过程中,可能仅有一两秒的影像是有用的数据[3];反映数据量级的规模性,大数据是以EB(一百万个T)、ZB(10亿个T)等为计量单位。
(一)编辑流程的智能化
当今相当一部分科技期刊存在的论文出版不及时,编辑、印刷、出版、发行等环节对接不顺畅,出版效益不高等问题,直接影响到科技成果的及时认定、发表和应用,也影响了科技期刊的学术质量、竞争实力和影响力。大数据时代,作者信息、编辑信息、审稿专家信息、论文内容、审稿周期、修改建议及审稿结论等信息传输和决策行为均可纳入数字化管理轨道,并根据需要与中外公共文献数据库实现链接与共享,使传统编辑出版过程中许多难以控制、不能细化、不可数字化描述的流程转为可控制、可细化、可用数据精确描述的作业过程,使得任何复杂的数据都可以实现定量化分析[4]。例如基于大数据平台的智能编辑管理,一是具有学术不端来稿的智能甄别功能,可以有效识别一稿多投、学术不端、学术腐败等行为,计算机智能编辑在签收来稿信息的同时就可以对文章的原创性、前沿性等进行检测,避免一些无效劳动。二是具有作者评估分级功能,通过广泛采集来稿作者的研究动态、研究成果所发期刊的层级、研究成果在经济社会建设中及所在领域产生的效应等信息准确地把作者分为权威作者、高端作者和一般作者等层次类型,有利于对不同作者的来稿作个性化处理。又如大数据技术可将科技期刊历史出版物数据化,将全社会、全行业的科技成果数据化,并将这些数据进行整合、分析,从中获得真实、客观、准确、全面的数据信息,从而为科技期刊的选题策划、组稿及审稿提供依据。
(二)出版业态的多样化
大数据将为科技期刊出版新型业态的实现提供全面的技术支持和平台支撑,一些传统科技期刊的出版模式已悄然向大数据平台、多媒介及全媒体模式转型。随着大数据平台技术的建立,科技期刊可实现内容的自主优化、信息服务的个性化、出版发行模式的多元化,科技期刊将向在线投稿及评议系统、编辑管理系统和增值服务系统一体化的方向发展。当前大多数科技期刊所采用的纸质媒介,在大数据时代背景下已不能满足读者的阅读体验,网络、无线、手持阅读器等全媒体出版要求凸显,物联网、互联网、移动智能终端等技术平台,都已成为科技期刊的重要媒介。首先,大数据时代科技期刊将由单一的纸质出版介质向多种出版介质同时存在转变,数字出版将人工劳动和相关软件操作有机结合起来,将通过软件检测、专家审核的文章直接以数字格式的形式出版,不仅省去了校对排版、印刷出版、邮寄发行等人工劳动环节,大大降低科技期刊出版的人工、财务等成本,而且可以将文章在第一时间发表,提高科技成果的认定速度和传播效益。其次,传播平台将由传统的纸质出版物向专业数据库、综合性数据库等多样化传播平台转变,科技期刊的传播效果将得到很大提高。再次,科技期刊的编辑方式、编辑手段等也将发生重大变革,以文本信息为主的平面编辑将向音频、文字、图片等在内的多媒体编辑方式转型。
(三)科技期刊评价规则的多元化
目前,对科技期刊论文的质量和影响力的评估,普遍采用基于文献计量学的定量评价规则来评判科技期刊及论文的影响力,如影响因子和被引频次。然而,由于模拟数据时代采集的数据样本量小、种类少,导致科技期刊对定性或定量评价的优劣争议不断[5],大数据时代的到来将从根本上解决这一问题。第一,大数据时代科技期刊及科技成果的评价方法、评价方式和评价手段可以综合运用全面的数据样本、先进的分析工具、前沿的技术分析指标和分析技术,能够把定性评估和定量分析结合起来。第二,大数据时代的科技期刊编辑部可以使用先进的软硬件设备、一流的跟踪技术对科技论文的价值进行科学预测和动态跟踪,从而使评价实现动态和静态的有机结合,使评价更为科学合理。第三,科技期刊编辑部可以通过数据库平台全面、系统、及时地收集论文的市场运用信息、读者的采用和建议信息、相关专家学者的评价信息等各类反馈信息,并将这些反馈信息及时纳入科技论文和科技期刊的评价系统。因此,基于大数据平台的科技期刊论文评估是定性与定量、历史与现代、静态与动态、学术价值和经济效益、主观与客观相结合的多元化、综合性科学评价机制[6]。
(四)品牌价值提升的有效化
科技期刊在印刷时代建立的传统版权原则和制度,在大数据时代将受到根本性动摇,传统版权规则所确立的利益观、价值观以及商业模式也被逐渐解构,特别是随着数字出版的飞速发展,版权资源潜在的巨大市场和价值被重新挖掘和开发。基于大数据的技术将为科技期刊的内部管理、质量提升、发展规划、编辑素养提高等方面提供支持;大数据的预测功能,有利于深入挖掘和分析相关用户行为,全面了解一定时期内用户的关注点和知识需求,预测未来相关领域的技术发展趋势及前沿的学术研究方向,提高科技期刊论文的创新水平。大数据的预测功能,有助于科技期刊编辑跟踪了解国内外前沿科研项目的研究状况,推测相关研究人员近期的研究趋向及研究内容,这样既可提高期刊论文的学术质量和针对性,又可形成作者群,扩大期刊的读者群和受益面,从而有效提升科技期刊的品牌价值。
(一)以提高期刊质量为宗旨,稳步推进期刊数字化建设
中国传统的科技期刊正处于数字化转型的关键时期,要与时俱进地融入世界数字化发展的潮流,必须坚持推进期刊数字化不动摇。新闻出版管理部门、期刊主管主办单位、期刊出版工作者、科技期刊编辑等各方应该站在战略高度重视期刊数字化建设,切实在各自职责范围内积极推进期刊的数字化改革进程。新闻出版管理部门要主动应对大数据时代科技期刊监管面临的一系列新问题,寻求新的管理举措。期刊主管主办单位应重视适应数字化出版的硬软件建设。期刊出版工作者应该认识到期刊的数字化转型是生产力发展的必然结果,要合理把握好科技期刊信息保护和信息公开之间的关系与平衡点。在保障国家信息安全、保障作者权益、保护版权等前提条件下促进中外科技期刊及科技期刊与数据库运营商之间的良性互动。科技期刊应抓住大数据时代给自身发展带来的创新机遇,坚持做优质科技成果提供商的定位不动摇;科技期刊编辑更应顺应潮流、积极作为,在文化创新、技术推广、选题策划、文字内容资源整合管理等实践中专注内容质量和价值提升,使科技期刊科学利用大数据的资源并得到持久发展。
(二)不断提升编辑人员的数字化编辑水平,加强适应大数据时代要求的期刊编辑队伍建设
在大数据时代背景下,要求科技期刊的编辑工作从传统的文字编辑加工,转变为全媒体新出版语境下的数字编辑。编辑工作者不仅应具备组稿策划、文字编辑加工等能力,还应具有数字化出版技术、内容扩展、内容创作等能力,以适应科技期刊在大数据时代下的数字化发展。首先,科技期刊编辑要从思想上树立数字化编辑理念,深刻理解数字出版背景下编辑工作不断追求创新和数字技术应用的要求。其次,大数据时代的科技期刊编辑要具有包括文字处理、数字编辑在内的较高的综合素养,善于将已发表的论文进行数字化处理,得到文章关键词、主要创新点、论文摘要、主要内容、潜在用户等信息,按照不同终端用户需求对论文的要素进行加工,并根据用户不同需求对这些信息符号作针对性的处理,最后推送给各类终端用户群。再次,在读者服务方面,编辑要能够利用大数据技术提供的信息,实现对目标消费群体的个体化信息推送,提供更为精准的服务。总之,大数据时代科技期刊的编辑要不断适应数字理念的创新,以适应大数据时代不断深化的移动互联网终端输入内容智能化的趋势[7]。较强的数字编辑能力、精湛的数字出版业务、较高的数字市场运作水平和文字编辑水平成为大数据时代对科技期刊编辑的基本要求。
(三)加强基于大数据的数字化平台建设
科技期刊要实现转型发展,应充分利用大数据技术,建立起以科技期刊为基点,集广大读者、期刊编辑、论文作者、相关领域的专家学者等在内的大数据平台。在这个平台上设有与科技期刊编辑出版相关的数据库;具有文字编辑、数字编辑、论文检测等功能,可大幅度减少传统的稿件审阅、文字修改、校对、装帧设计、排版编辑等线下工作量,提高出版发行效率;在这个平台上,期刊编辑的各个流程都可以在互动条件下进行。如大数据时代科技期刊编辑部的运行方式、操作流程、出版发行等过程将向先进开放状态转变;编辑出版工作者应充分利用大数据平台的优势精准锁定作者信息,在更广的范围内约稿选稿定稿,并应用数字平台的技术筛选稿件、遴选聘请优秀的审稿专家。又如在大数据时代环境下,读者可以通过网络、电子期刊、纸质期刊等不同的方式阅读文章片段、单篇文章或同一主题的多篇文章,从而获取有用信息,这些阅读方式、传播手段的变化必将带来传统科技期刊出版模式的转变以及科技期刊编辑的角色定位、工作方式等方面的转变。
在大数据时代,实现科技期刊的整体转型,一方面要求科技期刊编辑具有包括数据分析能力在内的较高的多媒体编辑能力,另一方面离不开数字应用软件、电子信息等技术的支持。科技期刊有效运用、深层次地研究大数据平台提供的关键技术,应从如下几方面努力。第一,海量数据的收集技术。数据库不仅要收集稿件质量信息、作者信息以及读者信息等以论文为基础的数据信息,还应该收集多方链接。第二,要具备实现数据标准化格式的技术。要实现期刊论文的全文网络化,将文献碎片后再标引实现论文数据格式的标准化。第三,高效分析数据的技术。在大数据时代,数据巨大且呈现出前所未有的复杂特征,应通过人工智能计算分析工具、网络大数据的挖掘工具完成期刊数据库的有效探索、主题发现、语义和情感分析等操作。
大数据时代,数据已经成为科技期刊的战略资源,大数据资源支撑着期刊数据平台的数据分析、数据处理和数据挖掘等功能。探索将互不联通的数据库打通,促进资源整合,实现资源共享是大数据时代科技期刊价值最大化的关键。数字化作为推动数据共享的新形势,在未来将是推动科技期刊创新发展的动力。作为科技期刊自身,在出版功能加强、出版效率提高、数据的控制与使用、编辑流程优化等方面都需要不断发完善提升。此外,在科技期刊自身不断发展与完善的过程中,还应与利益相关方建立合作关系。第一,要注重数字化期刊与数据整合出版平台的联合与集成。第二,数字化期刊应与学术出版商建立合作机制。在传统出版中加入数字化的元素,既可方便读者对研究论文和数据进行操作,又可提高整个出版过程的效率,省力节时。第三,科技期刊应重视与各领域数据库合并。第四,科技期刊出版行业要加强与数字平台运营商的有效合作。通过与数字平台运营商等主体的合作、兼并或重组,提高本行业数字化技术的水平,使不同主体各自的优势和短板互补,更好地实现科技期刊的转型发展。[本文系2015年湖南省情与决策咨询研究课题“大数据时代湖南科技期刊转型发展战略研究”(项目编号:2015BZZ053)、湖南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2014年度立项课题“新型城镇化进程中的高职涉农类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研究”(课题批准号:XJK014CZY065)、2015年度娄底市科技计划项目“娄底市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阶段科教支撑研究”]
[1]侯经川,方静怡.大数据时代的数据引证研究:进展与展望[J].中国图书馆学报,2013(1).
[2]孟小峰,慈祥.大数据管理:概念、技术与挑战[J].计算机研究与发展,2013(1).
[3]李满意.大数据安全[J].保密科学技术,2012(9).
[4]王萍,陈清莲,等.大数据时代科技期刊编辑思维拓展[J].出版科学,2014(6).
[5]朱剑.量化指标:学术期刊不能承受之轻——评《全国报纸期刊出版质量综合评估指标体系(试行)》[J].清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3(1).
[6]柴英,马婧.大数据时代学术期刊功能的变革[J].编辑之友,2014(6).
[7]贾晓青,王淑华.大数据时代科技期刊发展变革断想[J].编辑学报,201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