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与武汉城市交通拥堵原因比较及应对策略

2016-03-28 04:58:08董续忠
创意城市学刊 2016年2期
关键词:武汉市杭州武汉

◎董续忠

杭州与武汉城市交通拥堵原因比较及应对策略

◎董续忠

在城市化进程中,城市道路交通拥堵是现代化大城市发展中面临的一个极其严峻的问题。作为中国城市发展中备受关注的杭州和武汉两个城市,同处于工业化和城市化的高级阶段。本文通过对杭州与武汉交通系统状况的特点和发展差异进行比较分析,发现了城市交通系统中面临的共同困境,最后针对性地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城市交通 拥堵治理 公交车专用道 杭州与武汉

杭州与武汉在全国版的地图上同属于东部地区,武汉地形以平原为主,兼有少量低山丘陵及岗地。武汉辖区总面积为8467平方公里,其中市区面积为3963.6平方公里。平原面积占总面积的39.25%,丘陵、山地面积占总面积的18%。杭州地形则复杂多样,有“七山一水二分田”之说。杭州市总面积为16596平方公里,其中市辖区面积为3068平方公里。平原面积约占全市土地面积的12%,丘陵、山地面积占总面积的66%[1]。

杭州与武汉都是特大型人口城市,杭州的人口总量为1116万人,全市常住人口为873.8万人。而武汉的总人口为979万人,常住人口为827.2万人。按平原面积计算的人口密度,杭州约为2491人/平方公里,武汉为947人/平方公里[2]。从经济总量来看,2014年杭州的经济总量为9000亿元,在中国副省级城市中排名第十二。而2014年武汉的经济总量为11500亿元,在中国副省级城市中排名第八。

2014年杭州市的汽车保有量为251.7万辆,在全国城市汽车保有量中排名第八,平均每3人就拥有一辆汽车,密度在全国排名第一,杭州已基本实现家家有汽车。而2014年武汉市的汽车保有量已经超过160万辆,在全国主要城市排名中属于中等水平。

一 杭州与武汉交通系统的比较与分析

(一)杭州与武汉公交道路拥堵情况之比较与分析

在最新的世界最拥堵城市排名中,杭州市在全世界大中城市中名列前30位,也是内地继“北上广”三个城市后几个上榜的城市之一。《杭州晚报》的一项调查显示,杭州市内部分路段在早晚高峰时段的行车时速平均只有16~17公里,其中约一半主干道在高峰时段平均时速低于15公里。

武汉的公交道路与杭州也有一定的相似性,从全国主要城市的平均速度来看,武汉的城市交通也属于轻度拥堵。据有关部门统计,武汉市主城区在早晚高峰时段的平均时速为23公里左右,道路处于基本畅通、轻度拥堵的状态,在全国主要城市道路拥堵排名中处于中间范围。整体而言,杭州与武汉的城市交通都处于拥堵行列。

(二)杭州与武汉轨道交通系统之比较与分析

一般而言,从一个城市的地铁和轻轨系统的完善程度可以简单地判断这个城市的发展水平和发展速度[3]。目前,杭州已经开通地铁1号线、地铁2号线、地铁4号线,三条路线基本上在杭州市主城区设有站点和换乘站,有效地缓解了市区的交通压力,但就目前而言尚不能为杭州郊区提供快捷有效的交通工具,这给杭州郊区的居民进入市区带来不便,也成为市区道路拥堵的原因之一。

2017年前,武汉市将建成7条轨道交通线,总规模将达到215.3公里,基本覆盖全市。到2020年,武汉市将建成9条地铁干线和3条城市快线,全长约540公里,武汉市66%的人口在600米的步行范围内,就能找到地铁站,实现“60分钟穿城,30分钟到达中心城区”。目前,轻轨1号线和地铁2号线、地铁4号线已全面开通,并承担了50%的公交过江交通客运量[4]。武汉的轨道交通系统基本上贯穿武汉三镇,能够到达武汉市的主要人流区,且武汉地铁实现了与武汉火车站、汽车站无缝衔接,极大地缓解了武汉的道路拥堵状况。

(三)杭州与武汉出租车市场之比较与分析

数据显示,武汉市的出租车数量10多年来一直维持在12000辆左右,但武汉市城区面积不断扩大,常住人口和流动人口数量也在大量增加。目前的出租车保有量明显不能满足广大市民的出行需求。而目前杭州市的出租车保有量约为3万辆,从出租车万人拥有量看,北京为48.3辆,杭州为24.5辆,而武汉为14.54辆[5]。整体来说,杭州市民出行几乎可以做到在杭州市主城区正常工作时间能随时打到车。而在武汉,目前出租车企业数量为80家左右,由于人多车少,出现打车难的现象。另外,武汉出租车司机的服务意识没有杭州出租车司机强,但武汉的出租车起步价相对较低。杭州的出租车起步价偏高,保有量相对于全国来说处于中上等水平,因此有必要继续提高万人拥有量,以缓解城市打车难的问题。

(四)杭州与武汉交通道路及站点基本设施之比较与分析

一项调查显示,武汉目前的道路损坏率和修补率是非常惊人的。在武汉市的一些主干道上通行时会发现,很多城市要道在进行小修小补,而且修补频率很高,严重影响了武汉市公交和其他车辆的行驶速度。另外,武汉市的公交站点,除主城区核心路段安装了ITS动态信息板外,在其他干道很少出现。

杭州市的交通路面设施相对完善和齐全,大部分地区的公交站点安装了ITS动态信息板,能智能显示下趟来车的距离、时间等,杭州市的路面也很少有损坏和大修大补现象。另外,杭州市的交通道路绿化率非常高,而且道路隔离带等处的绿化形式多样,效果明显,给人以城市的清新感。相对而言,武汉市的交通道路绿化率偏低,而且绿化植被单一,形式普通,规划不合理。在这方面,武汉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

二 杭州与武汉交通系统面临的共同困境

(一)城市化进程加快导致的交通系统压力

一方面,杭州与武汉的经济发展迅速,城市化进程大大加快,导致城市的建设用地越来越多。很多地方的道路是20世纪90年代以前修建的,很难适应现在的交通流量,由于土地的限制,很多道路无法进行拓宽和重新建造。另一方面,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没有相应做好城市布局,导致城市布局形态不合理,无形中加大了城市交通系统的压力,再加上大量流动人口涌入城市,也给城市交通造成压力。

(二)交通方式构成失调

在杭州与武汉,公共交通的使用率远没有达到国家规定的正常水平,城市中的公交车、轨道交通、出租车、私家车比例不协调,公交发展缓慢,机动车辆增长迅速,相应的轨道交通还不够完善。杭州市的私家车保有量远超过全国其他城市,但杭州市的公交车和轨道交通等公共交通工具的使用率偏低,越来越多的市民驾驶私家车上班,导致交通流量大大增加,使城市中发生道路拥堵,尤其是在一些人口密集的中心城区[6]。与此相似的是,武汉市公共交通的比例相比国家标准也偏低,武汉市的私家车虽未达到城市的限额量,但私家车每年的增长量也是非常惊人的。另外,武汉的轨道交通还有待继续完善,目前的四条轨道路线还远远不能满足武汉三镇的需求。

(三)道路和城建配套措施滞后

从城市规模和立交数量配套来看,杭州与武汉发展显得有些“畸形”与“跛脚”,不少道路被用来建商业街、步行街,导致不少道路成为断头路。一些交通道路设计过于狭窄,部分道路之间没有分叉路口,无法有效地利用现有道路进行车辆分流。杭州东西向规划干道较少,快速干道更少,而且重要路口的立交也很少,一些人流量很大的道路缺少人行地下通道或者人行天桥,大量行人来往于机动车道之间,造成部分车辆通行极其缓慢。武汉市目前正在大修大建,很多道路被人为关闭、变窄或者限行。在进行这些城市建设的过程中,相应的配套道路建设措施滞后,很多地方因城市建设使得道路交通出现严重拥堵,城市相关部分没有提前做好预防措施[7]。

(四)交通管理水平不高、手段乏力

近年来,杭州与武汉加大了交通基础设施建设的力度,但受传统道路交通建设理念的影响,存在重建设、轻管理,重形象、轻设施的现象,没有意识到交通管理设施是道路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受计划经济体制的长期影响,许多城市的道路交通管理工作仍然处于以经验型管理为主的状态,普遍存在缺乏整体的交通发展战略、政策法规跟不上经济社会的发展、交通规划实施不力、管理手段科技化水平有待提高、交通组织不合理等方面的问题[8]。特别是现有的管理手段还没有达到最佳状态:一是勤务制度不尽合理,路面执勤警力普遍不足;二是在市区交通秩序管理疏导上,基本依赖没有“完全执法权”的“协警”来指挥管理和疏导;三是少数交通民警素质不高,责任心不强,业务水平不高,影响了管理效能[9]。

(五)交通文明与法规教育落后

目前,在杭州与武汉,部分交通参与者的交通观念和交通安全意识淡薄,导致交通违法严重、交通事故突出。相当一部分交通参与者缺乏必要的交通安全常识,不遵守交通法规,随意行车、走路的现象十分普遍。经常可以看见中国式的过马路,很多市民在乘坐公共交通时不遵守交通规则,不讲文明。部分司机闯红灯、酒驾等现象时有发生,很多市民没有现代交通意识,还停留在20世纪80~90年代,不认为违反交通规则是违法行为,随意违法行车、走路,甚至逃避、抗拒执法现象时有发生。交通规则与法规教育宣传不够,很多交通部门的人员对相应的交通规则还不甚了解。在杭州与武汉的部分郊区甚至没有交通法规的概念。

三 杭州与武汉交通系统未来的应对策略

(一)大力发展公共交通,设立公交车专用车道

杭州与武汉出现拥堵的原因之一是公共交通使用率偏低,大量机动车辆在道路上行驶,影响公共交通的运行效率。为了改变这一现象,建议大力发展公共交通系统,尤其是公交车和轨道交通,设立公交车专用道。目前杭州与武汉的公交车与其他机动车行驶在同一交通道路上,严重影响了公交车的运行速度。在日本东京,人口密集,交通压力巨大,但日本的公交车几乎很少发生拥堵现象,主要原因就是设立了公交车专用车道,大大提高了公交车的行驶速度,减少了等待的时间,使客流量有效发生转移。

(二)加强道路交通设施建设

加强道路交通设施建设是解决道路拥堵的一个有效手段,杭州与武汉的很多道路设施规划不合理,有些地方缺少交通设施建设,这无形中加剧了道路的拥堵状况。例如,杭州城市道路岔口人行立交极少,道路人流量极高,全靠人行横道线来解决,这是不合理的,使行车速度无法加快,是形成道路拥堵的一大原因。建议通过加速建设市区道路中的机动车道、公交专用道[10],将一些道路中的主、次干道变成机动车专用道后改造断面,其外侧作为公交专用道。在一些路段设立单行线和分隔栏,在一些交叉、转弯路口比较多的路段设立单行线,以局部的限制来保障全局的畅通。此外,停车场建设滞后,大量车辆无成本、无序停在交通道路上,影响了正常的交通秩序。因此,要同时加快停车场等相关设施建设,尽量减少机动车占道停放,要切实改变道路岔口设施落后现状。同时,要设置科学、合理、人性化的交通信号灯。

(三)提高交通管理能力,强化服务能力

很多城市在交通设施等非常完善的条件下,还是出现了交通拥堵现象,这就是交通管理能力出了问题,管理能力的好坏有时也直接影响交通系统的效率[11]。建议采取一些先进的交通技术和手段,合理配置部分路段、路口的红绿灯通行时间。一方面,要协调好各个方向通行的车流、人流,避免车辆、非机动车、行人等候时间、停留时间过长或过短,控制合理通行速度;另一方面,要强化服务能力,在警力安排上要坚持突出重点与扩大时空管控面相结合,主要是扩大时空管控面。针对目前交通违法现象比较突出、交通事故多发现象,要树立“严格执法”的管理理念,由政府牵头、各部门联动,从影响城市交通的各因素入手,因情施策,多管齐下[12]。严肃处理乱停车、乱掉头、乱转弯、占用非机动车道等违法、违章行为。提升对交通事故的处理能力,提高办事效率。

(四)加强交通法规宣传与公民素质培养

交通拥堵的解决还需要加强交通法规宣传与公民素质培养。我国交通参与者的交通观念和交通安全意识淡薄,导致交通违法严重、交通事故突出,影响交通系统的有效运行。由于交通安全知识宣传教育面相对较窄,群众的交通安全知识普及程度较低,因此,加强交通法规宣传和公民素质培养是非常重要的,它可以从源头上减少交通事故的发生和提高交通效率。

总之,城市交通系统所面临的城市拥堵是一个全国性的问题,交通拥堵是大城市经济快速发展的标志和副产品。解决杭州与武汉的交通拥堵问题需要政府和广大交通参与者的共同努力,为此,政府要高度重视,加强交通系统的设施建设,提高管理及服务能力,做到以人为本、科学规划,通过制定相应的政策法规和标准规范,以适应新形势下交通管理工作发展的要求,确保城市道路安全畅通。广大交通参与者要增强交通安全意识,自觉遵守交通法规,文明出行,守法行驶。解决城市交通问题是一个系统工程,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它需要一个过程,相信这一问题在未来的几十年里能够得到有效的解决,实现城市交通的可持续发展。

注释

[1]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国家中长期大城市发展规划纲要》,2006。

[2]滕生强:《道路交通堵塞的成因及其对策》,《上海建设科技》2010年第2期。

[3]邵祖峰:《武汉市轨道交通系统探析与研究》,《城市交通》2013年第2期。

[4]邵祖峰:《武汉市轨道交通系统探析与研究》,《城市交通》2013年第2期。

[5]赵颂:《四大因素造成中心城区交通拥堵》,《贵阳日报》2007年9月1日。

[6]洪碧凤:《城区交通拥堵问题对策研究》,宁波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1。

[7]邰中:《我国城市交通拥堵及其治理研究》,中共江苏省委党校硕士学位论文,2008。

[8]陆化普:《解析城市交通》,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2001。

[9]李昕:《呼和浩特市交通拥堵问题原因分析及对策》,内蒙古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1。

[10]杨晓光:《基于高新技术的智能交通系统与社会系统——兼谈我国及上海的发展策略》,《上海公路》1999年第1期。

[11]陈燎:《智能交通系统与我国公路运输发展对策》,《江苏理工大学学报》2012年第4期。

[12]王宏宇:《北京城市交通问题研究》,中央民族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9。

(责任编辑 方晨光)

作者董续忠,杭州国际城市学研究中心杭州学研究处研究人员、硕士。(邮政编码 311100)。

猜你喜欢
武汉市杭州武汉
杭州
幼儿画刊(2022年11期)2022-11-16 07:22:36
武汉市勘察设计有限公司
城市勘测(2022年2期)2022-05-09 08:42:48
武汉市中小学优秀自制教具评选活动成功举办
别哭武汉愿你平安
歌剧(2020年4期)2020-08-06 15:13:32
我们在一起
歌剧(2020年3期)2020-08-06 15:12:36
武汉加油
决战武汉
环球人物(2020年3期)2020-03-02 02:15:22
武汉市勘察设计有限公司
城市勘测(2019年3期)2019-07-09 09:45:10
G20 映像杭州的“取胜之钥”
传媒评论(2017年12期)2017-03-01 07:04:58
杭州
汽车与安全(2016年5期)2016-12-01 05:21: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