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赟
歌从云南来
——《云南的歌会》原生态之美赏析
□艾赟
《云南的歌会》出自作家沈从文之手。作者精妙地描绘了三种不同场面的民歌演唱,每个场面在内容上各有侧重,在写作手法上也各不相同。文章字里行间洋溢着对自然、对人、对艺术的欣赏与赞美。让我们最向往的是“云南的歌会”那原生态的美,那趣味盎然、生动丰富的民风民俗,是真正的天籁之美。下面我们来赏析文中描述的三个场面所呈现的原生态的美。
山野对歌主要写唱歌人,作者对演唱者不惜浓墨重彩、工笔描绘。这种年轻女人在昆明附近村子中多的是。性情开朗活泼,劳动手脚勤快,生长得一张黑中透红枣子脸,满口白白的糯米牙,穿了身毛蓝布衣裤,腰间围个钉满小银片扣花葱绿布围裙,脚下穿双云南乡下特有的绣花透孔鞋,油光光辫发盘在头上。
作者刻画的人物不加修饰,细腻真实,如同一幅人物肖像画。她的面容、她的牙齿、她的衣饰,笔笔细致,如在眼前。这里的唱歌女子没有浓妆艳抹,没有珠光宝气,天然的唇红齿白,这是一种自然的美、朴实的美、干净的美、原生态的美,这样的女子的歌声自然是天籁之音。
“赶马女孩的歌唱”是没有预先准备的,也没有经过专业训练,有的只是拥抱她的那一路充满自然情趣的山野风光。这风光既是“赶马女孩的歌唱”的真实环境写照,又是对主题的铺垫,还是一种烘托映衬。这里没有五光十色、光怪陆离的舞台,“赶马女孩”所走的“由呈贡进城时的山路”就是她的舞台,而且还是天然的舞台,以天为帷,以地为台,没有耀眼的彩灯,没有炫目的装饰,有的只是唱歌人所处的优美环境——天如此之蓝,花如此之美,悠悠鸟鸣如此婉转动听。土坎边的粉蓝色报春花,在轻和微风里不住点头,总令人疑心那个蓝色竟像是有意模仿天空而成的。……最有意思的是云雀,时常从面前不远草丛中起飞,一面扶摇盘旋而上,一面不住唱歌,向碧蓝天空中钻去,仿佛要一直钻透蓝空。
开满杂花的小山坡,各种山鸟呼朋引伴,还有戴胜鸟和云雀的歌唱,这些为“赶马女孩的歌唱”创设了一个动人的天然场景。山花烂漫,山鸟齐唱,这又是何等的生机勃勃。而在这样美好环境中长大的女孩儿,虽然朴实无华,却是歌声优美、情韵动人。这是以优美环境映衬优美的人物、优美的歌,烘托出活泼欢快的场面,描绘出朴素动人的情景。而生活在其间的女孩在潜移默化之间,在性格气质上早已渐渐染上了如此美好的自然真趣。地灵人杰,焉有不美之理。
山鸟或悠扬或质朴的鸣唱,与“赶马女孩的歌唱”交相应和,交织成一片动人的山野田园交响曲。自然环境之美与野性的歌声之美相得益彰,浑然天成。原生态的美景衬托原生态的歌,那是一种不加雕饰的美、本真的美、极致的美,正如作者所言:在这种环境气氛里,出口自然,不论唱什么,都充满一种淳朴本色美。
“村寨传歌”的盛况是空前的。它是作者着力描写的场面,有全局描绘,也有细处刻画,宛若电影画面中的全景与特写。且看那最当行出色的是一个吹鼓手,年纪已过七十,牙齿早脱光了,却能十分热情整本整套地唱下去……真像是一个“歌库”。这样一个脱牙的老者竟然能成为“传唱”的主角,那是因为:这是一次民歌的展览,是一个民歌的课堂。和当今明星演唱会相比,它的场面更宏伟,气势更壮观,氛围更摄人心魄,因为它是最热闹的大合唱,是融自然、人生、社会于一体的大合唱,是原汁原味的大合唱。尽管合唱的人物身份各异,唱腔却淳朴自然,洋溢着浓郁的地方色彩。
《云南的歌会》就这样表达出生活的原味美、人生的本真美、作者的性情美。从某种程度上,我们可以看出作者与其说是在欣赏云南的歌会,不如说他是在欣赏、品味、展示这里原生态的人、原生态的景物、原生态的民俗民风的盛大场景。云南各族人民的多才多艺以及他们乐观向上的精神和没有一点儿杂质的歌唱,也深深地感染着读者、打动着读者,让我们不能不为“歌会”的本色之美叫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