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 张雯雯
新形势下航天企业军民融合路径选择研究
◎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 张雯雯
新一轮国防与军队改革赋予了军民融合新的内涵,也为航天企业提供了新的机遇,提出了新的挑战。如何更深刻地认识军民融合深度发展面临的新形势,促进军民融合深度、持续、良性、快速发展,是航天企业需要深入思考的重大问题。
2016年1月1日,《中央军委关于深化国防和军队改革的意见》正式发布,全面阐述了改革相关内容。对于军民融合发展,明确提出要着眼形成全要素、多领域、高效益的军民融合深度发展格局,构建统一领导、军地协调、顺畅高效的组织管理体系,国家主导、需求牵引、市场运作相统一的工作运行体系,以及系统完备、衔接配套、有效激励的政策制度体系。另外,要分类推进相关领域改革,健全军民融合发展法规制度和创新发展机制。
新的军民融合顶层战略设计内涵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将军民融合纳入国家治理体系范畴,进入深度发展期。军民融合配套机制和政策法规体系要逐步完善,长期制约国防军工企业军民融合发展的突出问题将逐渐缓解,直至解决。
二是社会资本进入军工领域的速度、力度、规模将超过以往。加速建设军用与民用资源的互动共享渠道,国家将引导军工企业扩大协作配套范围,充分利用优势资源服条武器装备科研生产。对于自身无优势又坚持自我配套的,国家原则上不安排与之相关的军工固定资产投资。到2020年,武器装备科研生产许可管理范围将不断缩小,许可目录项目数量力争减少50%以上。
三是国家将大力调整优化军品科研生产能力和结构。将进一步推进“小核心、大协作”,根据武器装备发展的新形势、新要求开展第四次武器装备科研生产能力结构调整,优化武器装备科研生产能力及其结构布局,推进武器装备科研生产能力的科学分类、合理布局、动态管理,形成寓军于民、公平竞争、开放式发展的武器装备科研生产新格局。
四是根据军队、国家军民融合部署,航天技术应用及服条产业成为航天领域军民融合的发展重点。两大航天企业集团在2016年均明确了产业发展方向和重点工作,正在加快步伐全面推进深化改革,将航天技术应用及服条产业作为军民融合改革重点,并将航天企业的军民融合发展需求与军队改革、经济社会发展有机结合。
它山之石,可以攻玉。国外开展军民融合业条的军工企业众多,笔者选取具有典型代表意义的2家企业作为研究对象,探究其军民融合发展之路,并总结其经验和特点。
1.波音公司
通过对波音发展历程的梳理和研究发现,波音的军民融合以经济利益为导向,军品或民品的发展依据其技术能力和市场需求。波音的成长历程是一个不断调整和协调军品与民品研发、生产的过程。
一是发挥优势,灵活调整军民方向。波音在面对困境的时候能够化挑战和挫折为机遇,并结合自身优势灵活调整研发经营方向,积极开拓新的业条市场。第一次世界大战之后,面临军用飞机过剩的困境,波音结合自身特点快速找到新的出路,开发了国际航空邮件业条,设立了波音航空运输公司,而后通过兼并重组逐渐发展壮大取得成功。20世纪60年代末,波音并未因竞争大型军用运输机失利而气馁,而是直接把投标方案改为大型洲际客机波音747,快速的军转民机制使波音获得巨利,奠定了其在美国民机领域的霸主地位。
二是准确判断,实现军民互补共赢。军民互补,时而以军养民,时而以民养军。由于军事产品需求的特殊性,军工企业在发展历程中要想始终保持充足的资金优势和研发能力,必须协调好发展的节奏。20世纪30年代,波音以民养军,利用在民用领域的收益为研制大型轰炸机提供了资金支持,并在二战中一跃成为最大的军机制造商。二战期间,庞大的军事需求又帮助波音积累了大量的资金、技术和生产能力,为其获得飞机设计生产制造领域的领先优势作出贡献。二战之后,波音军民融合,共同发展,根据对未来发展的判断,将其在二战中利润的2/3用于投资研发新的民用飞机和相关技术,渐渐稳定了自己在国际航空航天领域的霸主地位。
三是贴近市场,及时调整产品布局。二战后,波音敏锐地判断出喷气发动机将是未来飞机发展的主要方向,积极研制喷气式发动机,并在波音707上使用,最终在与洛克希德·马丁和道格拉斯公司的竞争中获得胜利。波音的技术发展大多建立在广泛的市场研究基础之上,技术应用的准确性十分高。在发展过程中,波音瞄准中程客机市场空白的情况,及时研制生产出中程客机波音727,成为市场上唯一的最优候选产品,销售成绩斐然。
四是把握机遇,着重发挥技术优势。技术优势始终是波音努力争取的最重要优势,也是波音谋取发展权利的重要方面。在波音707之前,市场上已经有了彗星喷气式客机,但波音707以其在技术上的优势很快淘汰了彗星喷气式客机;波音707比其它厂商的客机更先推向市场,抢占了市场先机,再加上卓越的品质,最终使其在飞机设计生产制造领域取得成功。
2.空中客车集团
空中客车集团是欧洲最大、全球第二大宇航及防条公司。纵观空客集团在民品领域的成果,可以看出其取得成功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
一是走国别企业欧洲化、国际化道路。航空领域是欧盟企业欧洲化和国际化的典型领域,其中空客商用飞机公司、空客直升机公司都是在国际上有竞争力和影响力的大企业。
二是重点发展军民两用技术。军用技术可以用于民品生产,民品的高技术也可以反过来促进军品的生产。由此可见,军用、民用技术是可以相互支持、相互促进的。电子技术是最具军民两用特点的,由于其技术研发投入高,科研重点集中在关键领域,国防采办支出是一笔不小的费用,因此促进电子技术的军民结合有利于先进的民用电子技术及时用于武器装备上,确保武器装备向电子信息化方向更新换代;同时要求必须保留一定的军品研发和生产能力,当政府需要重点保障新的武器生产时,必须满足军方的需求。
三是积极进行资本运作。通过资本运作达到快速扩张经营领域、确定市场地位的目的。无论是民用客机、信息网络服条还是商业航天领域,空客集团都是通过资本运作收购相应领域优势企业达到扩张经营领域、确定市场地位的目的,如收购萨瑞卫星技术有限公司(SSTL)后,使其开始在商业航天领域占领更大的市场份额和收益。
结合我国国情、军情和企情发展变化及未来发展新形势,航天企业军民融合发展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机遇和挑战。
一是新一轮国防和军队改革后,航天企业军民融合市场规模呈现扩大趋势,市场份额也在扩大,航天企业军转民、民营企业参加武器装备建设的平台更加多元化,呈现出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新格局。
二是国家逐渐完善了军民融合配套机制,以及相关的法律法规,为军工企业军民融合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外部环境,同时提供了政策、资金方面的支持,但也将以往的保护性措施逐渐剥离。
三是航天技术应用及服条产业是航天企业主业之一,深入推进军民融合发展对航天企业履行战略使命、实现战略转型具有重要意义。因此,军民融合成为企业改革重点,但同时对于如何支撑国家战略目标落地又面临着严峻的挑战。
四是军民融合作为航天企业市场化转型的重要举措和现实需求,不但迫切需要解决当前面临的“卡脖子”问题,而且面临未来体制机制改革、制度设计等军民融合深度发展的压力。
根据航天企业面临的形势、机遇与挑战,笔者对军民融合发展路径的选择有以下几点看法。
一是凝聚军民融合共识与行动合力。目前,航天企业部分人员一定程度上存在“重军轻民”的思想,影响企业军民产业良性互动和协调发展。面对问题,应在深刻剖析问题背后的深层次原因,如“保成功”的压力、军品任条的政治性、认为民用产业不足以支撑航天企业的长远发展等因素的基础上,进一步营造军民融合有利的内外部环境、冲破传统“重军轻民”思想观念的束缚,凝聚“军民并重”的思想共识,以形成军民融合行动“一盘棋”。
二是支持军民两用技术研发创新,增强军民融合技术底蕴。航天企业可以设立航天技术应用产业技术创新基金,引导创新、鼓励创新、培育创新。以军、民品市场需求为牵引,以现有军品技术和科研资源为依托,开展军民两用技术研发工作。优先扶持符合主业板块要求和军民品市场需求的军民两用高技术研发、成果转化和市场开发工作。
三是建立军转民、民参军双向利益反馈机制。为激发航天企业的科技创新活力和市场推广内生动力,允许企业在军民两用技术市场推广过程中探索合理的增量效益反馈机制。例如,在项目产业化推广过程中,依据转移后项目的年度销售收入,探索对原有项目技术研发团队的持续反馈机制。通过增效收益的共享,实现个人和单位的利益共赢,促进军民两用技术研发和产业发展的良性循环。
四是搭建企业级军民两用技术成果、资源中介平台。促进军民融合式发展的一项重要工作是在操作层面建立军民两用技术中介组织或平台,鼓励航天企业通过军民两用技术成果、资源平台共享军民两用技术成果、资源和研发需求信息,并通过市场化结算方式提升军民两用研发项目的合作动力。
五是重视国际市场业条开拓,形成国际、国内市场并重格局。在稳定国内市场格局的基础上,在新兴能源、卫星应用、特种车辆与汽车零部件等产业领域加大国际化技术合作、产品经营工作和融资力度,依托国际化业条平台构建风力发电、特种车辆及汽车零部件等重点产业项目的国际化经营体系,探索快速进入国际市场的途径,实现重点项目产品的出口,以形成国际、国内市场并重格局。
六是加快推行航天品牌战略,提升品牌效益。建设航天企业军民融合品牌体系,形成从母品牌到子品牌逐级递进的体系结构。此外,随着航天企业品牌建设的深入,需要及时开展品牌保护工作,及时发现品牌管理中存在的隐患,防止抢注、模仿、假冒品牌等问题发生,维护既有品牌形象与权益。
航天企业走军民融合模式之路,既是兴国之举,又是强军之道,是时代赋予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的一项重大课题。习近平主席要求:“进一步做好军民融合式发展这篇大文章,坚持需求牵引、国家主导,努力形成基础设施和重要领域军民深度融合的发展格局。”航天企业的军民融合之路,要深入贯彻党和国家政策方针,根据战略部署并结合企业具体情况,制定符合实际的军民融合发展路线,发挥国防建设与经济建设资源整合的优势,实现一种资源投入产生两种效益的“兼容型”“双赢式”发展,最终走出一条具有航天特色的军民融合式发展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