费 选,余仁萍,赵玉娟,刘於勋
(1. 河南工业大学 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河南 郑州 450001;2. 南京理工大学 计算机科学与工程学院,江苏 南京 210094)
面向专业认证的软件工程专业建设研究
费 选1,余仁萍2,赵玉娟1,刘於勋1
(1. 河南工业大学 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河南 郑州 450001;2. 南京理工大学 计算机科学与工程学院,江苏 南京 210094)
在当前我国本科工程教育专业认证背景下,本文探讨了在软件工程专业建设和认证过程中的课程建设与人才培养方面遇到的各种问题。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以专业认证为抓手,以社会需求和产业发展为依托,通过明确专业培养目标,完善课程群体系建设,增强实践教学环节,加强学生专业能力培养,从而达到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提升毕业生的市场竞争力的目的,并为推动软件工程专业认证工作的顺利实施提供良好基础。
软件工程;专业认证;专业建设
自上世纪六十年代开始,高级程序语言的不断涌现和发展,导致计算机应用范围的飞速扩张,以及对软件系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从而产生了所谓的“软件危机”:落后的软件生产方式无法满足迅速增长的计算机软件需求,导致软件开发与维护过程中出现一系列严重问题[1]。为了解决此问题,在1968、1969年连续召开两次著名的NATO(North Atlantic Treaty Organization,北大西洋公约组织)会议,并首次提出了软件工程的概念。
经过三十多年的发展,软件工程成为一门研究用工程化方法构建和维护有效的、实用的和高质量的软件的学科,并且逐步完善和形成了系统的软件开发理论、技术与方法。实际上,随着软件产业的迅猛发展和企业对软件工程师的需求逐年增加,仅通过单一的软件工程课程已经不能满足软件专业人才的培养目标和社会的发展要求。因此,需要合适的标准和规范来建设软件工程专业的课程体系和人才培养机制,而工程教育专业认证则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契机[2]。
软件工程这种实践性很强的专业,要求学生在掌握扎实的理论基础上,具有较强的与软件工程技术相关的应用能力和综合素质。如何检测或评判专业培养能否达到国家或国际社会的认可成为关键性的问题。
过去十多年里,国家也出台了一些措施,比如基本上所有的高校都接受过教育部的本科和研究生教学优秀评估,这些评估无论是在学校领导和老师,还是在学生方面都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随着我国政治经济与世界各国的联系越加紧密,我们的教育培养也迫切需要得到国际社会的认可,而不再仅限于国内教育教学评估,这也会间接提升我国毕业生的国际竞争力。
近年来,国家一直推动的工程教育专业认证,是继高校教育教学评估后的又一重要举措,主要目的是为调整专业设置,优化专业结构,提高专业培养能力,实现中国与国际工程教育专业间的实质性互认[3]。目前,《华盛顿协议》是世界上最具影响力的国际本科工程学位互认协议,是国际公认最具权威性和体系最完整的工程教育专业的协议,其宗旨是通过双边或多边认可工程教育资格及工程师执业资格,促进工程师跨国执业。2013年6月19日,在韩国首尔召开的国际工程联盟大会上,我国成为第21个《华盛顿协议》的成员,本科工程教育质量得到国际社会认可,为我国工程类毕业生今后走向世界提供了具有国际互认质量标准的“通行证”。因此,认真准备并完成软件工程专业的工程教育认证,且以此为依托,为软件工程专业教育课程体系建设提供坚实基础,对培养符合国际化人才标准的要求提供强有力保障,进一步推动软件工程教育改革、密切软件工程教育与工业界的联系,加速软件工程教育国际化的进程。
软件工程专业工程教育认证标准是以《华盛顿协议》为基础,由中国工程教育专业认证协会制定的通用标准和专业补充标准两部分组成。通用标准规定了软件工程专业在七个方面的一般性要求,包括学生、培养目标、毕业要求、持续改进、课程体系、师资队伍和支持条件。专业补充标准规定了软件工程专业课程体系、师资队伍和支持条件方面的特殊要求和补充内容。以面向软件工程专业工程教育专业认证为抓手,以完善专业课程体系建设为导向,以培养高素质工程型软件实用人才为目标,充分利用此次认证准备工作的机会,认真梳理课程群体系和人才培养机制方面存在的问题,探索适应产业发展需求的人才培养模式和相应的软件工程教学方法,提高软件工程专业的教学水平,并为后续软件工程专业认证奠定坚实基础。
2.1.1 专业课程设置散乱,知识结构不成体系
软件工程专业当前的课程体系主要分为两大部分:理论教学体系和实践教学体系[4]。一般来说,通过理论与实践的有机结合,相互促进,可共同完成专业课程体系构建。但在实际课程设置过程中,往往会出现各个课程负责人各自为战,缺乏沟通,为了让学生接收更多的专业知识,自身课程体系与其它课程体系在教授课程内容方面,特别是在基础知识内容部分,重复冗余过多,无法有效整合资源,降低了学生学习效率。另外,课程间交叉知识点也存在被孤立的情况,总体上无法形成符合实际软件开发流程的统一知识体系结构,不符合软件工程专业培养的实际需求和发展趋势。
2.1.2 实践教学环节不足,学生动手能力欠缺
软件工程专业是具有很强实际应用背景的学科,它需要培养的是具有较强的软件工程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适于在各种企业、事业单位从事软件工程应用、研究和教学的高层次软件人才。实践教学作为完成这一目标的关键环节,是对理论教学的重要补充,它与理论教学相辅相成、相互依托,为学生将理论知识转化为实际能力提供了有效的学习平台[5,6]。但是,仍存在一些制约实践教学课程效果的问题:1)课程教授过程中偏重于基础理论介绍,影响了学生动手实践时间和实践教学效果;2)任课教师自身缺乏工程实践经验,没有企业任职经历,导致实践教学内容脱离实际;3)多门课程之间,特别是同系列课程间,在实践环节没有统一规划和合理衔接,使得学生碰到实际问题无从下手。
2.1.3 人才培养同质严重,毕业学生缺乏竞争
软件工程专业是2002年国家教育部新增专业,其实质是以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为基础发展而来的一个新的方向。虽然经过了十几年的发展,软件工程专业的某些课程设置仍与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有很大相似性,没有找准自己的定位,使得与计算机类的其它专业设置“同质化”严重。另一方面,同样都是软件工程专业,各大高校在专业建设时也没有从自身所在区域经济发展的需求角度出发,使得专业建设毫无特色,盲人投入人力物力,造成资源浪费和“结构性失调”[7],不能满足社会发展对差异化专门人才的迫切需要,导致每年的毕业学生量大而缺乏市场竞争力。
2.2.1 以认证促建设,完善专业课程体系
工程教育专业认证对软件工程专业需要开设的课程从学时到内容都有具体而详尽的说明。我们将以此为契机,重新梳理软件工程专业现有课程,并进行整合和增删,形成“基础-核心-补充”三大块课程群和若干小型支撑课程群。其中,基础课程群主要由计算机科学与信息技术导论、程序设计基础、数据结构,操作系统原理等基础课程组成;核心课程群由软件课程群和JAVA课程群两个小型课程群组成,软件课程群主要包括软件设计、软件测试、软件体系结构、软件交互设计等课程,JAVA课程群主要包括JAVA Web应用程序开发、JAVA企业级应用开发、JAVA综合课程设计等课程;补充课程群由网络课程群、数据库课程群和Linux课程群等小型支撑课程群组成,主要是面向实际应用需求,拓展学科发展范围,为学生提供更广泛的就业方向和发展前景。
2.2.2 引企业入课堂,增强实践教学环节
通过加强校企合作,引导教师与企业人员交流,邀请企业人员参与课程建设,使得实践课程更加“接地气”,更加体现社会实际需求。具体可从以下几方面入手:1)课程体系重新整合后可空出部分学时,用来增加实践教学时间;2)定期选派教师参与企业实际项目研发,提高教师实践能力水平,打造“双师型”教师队伍;3)优化实践教学内容,特别是同系列课程群的各课程实践课,可考虑以项目驱动的方式串联起来,形成面向实际项目开发的教学模式。
2.2.3 以市场为导向,提高工程实践能力
对人才分类有多种方式,无论是知识型、研发型、技能型,还是应用型人才,都是以市场或社会需求为基础的,各种类型人才都有其自身的特色和优势。目前市场或社会反馈的结果是,计算机类学科的学生工程实践动手能力差,专业课程的科目和内容难以与信息技术行业发展同步,毕业学生没有特色。所以,在依托专业认证来建设软件工程专业时,要密切关注市场和社会需求,特别是地方区域经济发展需求,明确专业培养目标,设置符合时代发展的课程,避免“自娱自乐”式的教学,尤其注重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要达到“从市场中来,到市场中去”的目的,经得起市场对毕业生的考验。
工程教育专业认证的主要目的是提升我国工程技术人才的国际竞争力,在此背景下的软件工程专业建设,既面临巨大挑战,又是历史机遇。在这一新形势下,我们以专业认证为契机,以市场和产业发展对人才规格的需求为落脚点,通过专业课程群体系的建设完善和人才培养机制的改革创新,希望最大限度的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提高毕业生的专业技术素质和就业竞争力,进一步推进软件工程专业工程教育专业认证的实施进程。
[1] 马会钧, 张子松. 软件开发方法评述与基于知识的软件开发方法[J]. 软件, 1995(8): 22-27. MA H J, ZHANG Z S. Review of software development methodology and knowledge based software development method[J]. Software, 1995(8): 22-27. (in Chinese)
[2] 韩万江, 张笑燕, 陆天波, 等. 软件工程专业认证的新思路研究[J]. 软件, 2015, 36(3): 37-40. HAN W J, ZHANG X Y, LU T B, et al. Study of the new ideas of professional certification of software engineering[J]. Software, 2015, 36(3): 37-40. (in Chinese)
[3] 王娜. 中国大陆高等工程教育专业认证的发展历程与展望[J]. 高等理科教育, 2011(1): 64-67. WANG N. The developing course and prospects of higher engineering education accreditation in mainland China[J]. Higher Education Sciences. 2011(1): 64-67. (in Chinese)
[4] 马迪芳, 陈旭东. 软件工程方向基于课程群的实践课教学改革[J]. 计算机教育, 2014(10): 43-46. MA D F, CHEN X D. Course group based practice class teaching reform in software engineering[J]. Computer Education. 2014(10): 43-46. (in Chinese)
[5] 赵玉娟, 张浩军, 王晓松. 卓越背景下能力导向型软件工程课程群建设方案研究[J]. 计算机教育, 2015(12): 74-77. ZHAO Y J, ZHANG H J, WANG X S. Research on the construction scheme of ability oriented software engineering course group under the excellence background[J]. Computer Education. 2015(12): 74-77. (in Chinese)
[6] 郑波尽, 钟凯瑞. 产生式系统的教学实践研究[J]. 软件, 2015, 36(5): 30-33. ZHENG B J, ZHONG K R. Research on the Practice of Production System Teaching[J]. Computer Engineering & Software. 2015, 36(5): 30-33.
[7] 吴炜, 吴蕙霖. 对骨干高职院校建设若干问题的思考[J].职业教育研究, 2014(9): 64-66. WU W, WU H L. Thinking on some problems of the construction of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J]. Vocational Education Research. 2014(9): 64-66.
Research on Specialty Construction of Software Engineering for Professional Certification
FEI Xuan1, YU Ren-ping2, ZHAO Yu-juan1, LIU Yu-xun1
(1. College of Information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Henan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Zhengzhou 450001, China) (2. School of Computer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Nanjing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Nanjing 210094, China)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undergraduate engineering education professional certification in our country, this paper discusses the problems encountered in the curriculum development and talent training in the specialty construction and professional certification of software engineering. In view of the existing problems, the authors put forward to take professional certification as the starting point, rely on the social demand and industrial development, set clear cultivation goal, perfect curriculum group system construction, enhance practical teaching link, and strengthen the training of students’ professional quality and ability, in order to achieve the goal that cultivating students’ creative thinking and practicing ability and enhancing the market competitiveness of graduates, and also provide favorable foundation for the smooth implementation of professional certification of software engineering.
Software engineering; Professional certification; Specialty construction
TP311.5
A
10.3969/j.issn.1003-6970.2016.09.002
河南省高等学校重点科研项目(15A520056);河南工业大学青年支持计划(2016QNJH26);河南工业大学高层次人才基金(31401918)
费选(1986-),男,讲师,主要研究方向:算法设计、信息处理。
本文著录格式:费选,余仁萍,赵玉娟,等. 面向专业认证的软件工程专业建设研究[J]. 软件,2016,37(9):07-09